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果戒法師:佛法和相似佛法


時間:2009/7/16 作者:明華居士

現在學佛的人越來越多,蓋寺廟的也越來越多,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佛法很興盛。其實不然,為什麼?因為很多人搞的是相似佛法。或貪求功德,或好修福,要麼就是覺得活得空虛,在佛法中來尋找慰藉。真正能荷擔如來家業,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而一些多年學佛的居士,修行得力的也很少,修了好多年,自己的習氣毛病不見減少,反而愈加厲害,得少為足,別人的話也聽不進去,執著自己的所謂境界,以為自己有道,而輕視初學,你說貪嗔痴不見熄滅,反見日日在增長,怎麼得了!現在學佛的人,有以下幾種原因,障礙著自己修行難以入門。第一,就是修行無法成為自己生命的主題。很多人雖然學佛多年,依然世緣很重,愛好欲望捨不得割捨,遇到利益衝突的時候,見到美色當前的時候,遇到酒肉佳肴,就管不住自己,佛的教言早就忘得一乾二淨。學佛老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像是燒水,永遠只能燒到50度,永遠無法變成開水。像我和師兄,都是很多年如一日,基本沒有別的念頭,念茲在茲,對修行不敢放鬆。師父一句話,就要修很長時間,也沒有別的興趣愛好,精力完全都用在修行上。希望大家都要精進,多用些時間在修行上。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穫。第二,就是所知障太重,把學佛教理論,知見當作真實境界,認為佛法不過如此而已,學佛學的非常執著。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第三,就是空腹高心,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願做,眼高手低,不肯老老實實修行,永遠也無法入門。實在是可惜!浪費寶貴的人身,不知何時再能遇到佛法三寶。當然,還有一些原因,以後有機會在分析。佛法的修學,就是一個系統的聞思修證的過程。必須一個有修有證的善知識來指導,才不至走錯路頭。這個非常重要。「當下」這個詞是經常被佛教徒使用的,當下的修行是無數高僧大德提倡的最務實、最實用的修行方法,但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很多人無法理解「當下」的概念,這是一個無法用時間來描述的比較抽象的概念,只能靠個人來體悟,我試圖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來說明「當下」對我們的影響。坐過火車的人應該都知道,當火車要進站的時候,原本一個軌道會通過一個個的交叉口分成好幾條軌道,出站的時候很多軌道又會並成一條軌道。如果我們把生命看作是一輛不會停歇也不會回頭的火車,那麼這些無數的岔口會因為我們不同的選擇而把我們帶到不同的目的地。經過岔口那瞬間的選擇可以視為「當下」的起心動念帶來的選擇,那一細微的心念決定了我們去向何方,而就在那一刻,那個岔口已經遠去了,當下的感覺就是這樣轉眼就過,轉眼又來,時刻不斷的延續,不斷的選擇。對於修行人來說,去除無明的干擾,時時刻刻保持當下的正見正念是很重要的,正見正念就好像是一盞明燈,燈的方向是正確的,我們走到正確的目的地只是時間問題,我們走的這每一步就是當下的修行,開始我們會步履蹣跚,因為我們會發現每一個細微的心念都要保證是正念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的心念被長久以來的邪見包裹,形成了很難改變的習氣,一直牽絆著我們走向目的地。這個過程好像爬山,往上的每一步很困難,但是要往下卻很容易,但是我們只要不怕困難,堅實的走好向上的每一步,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到達頂點。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把握「當下」就是實修,時時刻刻在當下保持正念,你就是最有智慧的,喜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化的一滴一滴水,匯聚在一起,最後變成了大江大河,剛開始的力量很小,但是長久的串習下來,力量是不可思議的。修學「當下」就是自己把握時刻不斷的「念」,對於凡夫來說很難察覺到自己的雜念,這是因為凡夫心很散亂,好比一杯攪渾的混水,我們不知道裡面有多少泥沙多少水,只有等它靜止下來,泥沙沉澱下來,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了。如果你試過靜坐,你就可以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雜念一直都沒有停歇過,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只不過我們平時沒有去仔細觀察而忽律掉了。觀察到了「念頭」,就已經開始把握「當下」了,開始的雜念不要管,只要能察覺就在當下提起正念,提不起就念上一句佛號或者密咒,於是一個雜念被佛號或密咒代替過去了,這樣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去除一些雜念,雜念少了要提起正念就很容易了,時時能提起正念的時候,念不念佛、持不持咒就不是很重要了。有正念的保護,當下精進的用功,我們的心會漸漸變得很柔和、很慈悲,心念的改變才是學佛有成就的標誌。也正是心念的改變才決定了我們的歸宿是從黑暗走向光明,不集跬步無以至千里,不集小流無以成江河。把握當下!真修行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才能消災免難,才能離苦得樂,才能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如果把真學佛的內容、方法都明確啦,你就能鑑別出哪些是假的。真修行在哪裡啊?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遇到逆境的時候你能不能生感恩心?這是真實的修行,能不能認帳認命?真正的修行絕不是在表面上那一切能證明的,如果能證明,說是外在磕十萬大頭證明是真修行,那就不存在「是心是佛」啦,那我們都去一步一拜、一個字一磕,誰磕得多,誰就能消業,就能成佛,那咱們還談這個覺悟幹啥?還談這個離相干啥?還談菩提心幹啥?咱們就一個跟一個比吧!你磕100個,我磕200個,要論精力、論體力你們不如我,我磕1000個你磕不了,我一晚上走100多里路沒事,你們走不了,那咱們就比唄!因為經典上沒有,哪有說誰念佛號念得多就叫精進?「五經一論」上沒有!誰磕頭磕得多、看經典看得多誰就叫真修行,誰就能出離六道,誰就露智慧,那沒有啊!要露智慧,你得改掉錯誤的知見、錯誤的思想,你才露智慧呀!你通過離相才能露智慧,離不了相你的智慧怎麼往外流露?流露不出來呀。為啥流露不出來?就是沒走進正信方法,學錯啦,你第一步就走錯啦。因為你這個緣分,不是碰到邪知邪見的師父,就是碰到迷惑顛倒的師父,就是碰到好做做怪的師父,淨給你觀觀看看,處處引導你幹啥呀?——有求。所以說你的智慧永遠也流露不出來。什麼是真學佛?就是真正的去覺悟,不知道覺悟,你的「我見」去不掉,入不了佛知見,你沒有願力,你離不了相,外在的相上咋用功都叫假學佛,再努力打佛七,再努力念這聲佛號,你也是假學佛。真學佛就是真正地把佛菩薩教誨在為人處事當中去落實上,真正地把握正知正見不丟,丟什麼都可以,丟點兒錢,丟點兒物都沒關係,正知正見絕不能丟,念念為眾生的願力、出離六道的決心絕不能丟,這為真正學佛。真學佛的弟子,肯定是真吃苦,真乾,真肯吃虧,真正地深信因果,絕不是口頭的,口頭的信因果,到事情上就忘,這屬於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盪,說明白還不明白,說不明白還明白,腳踩兩隻船的人。真學佛就是老老實實的聽佛菩薩的教誨,絲毫不夾雜,做什麼事都想:佛是怎麼說的?師父是怎麼說的?沒有自己的知見。告訴你一分恭敬一分受益,我們就肯聽話,為人處事的時候儘量讓我們生起恭敬心,有恭敬心不吃虧!恭敬心的因是什麼果?吉祥如意的果,你不天天想消災免難嗎?就得真正的積消災免難的因。真正的學佛,必須依止經典。把五經一論好好看看,說有沒有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往生不了的說法,看看有沒有,沒有,他們屬於分別心看的經,經經相通,法法平等,佛佛相同,你這樣學才行,才沒有障礙。一句阿彌陀佛聖號,是大醫王,但是,念這聲佛號你沒有願力,你小醫王也不是,為什麼?那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真正學佛的人不看世間過,都是因果相續相,哪有對錯?如果一個學佛的弟子,你還看外面的過錯,就證明你不想出離六道,問問自己,學佛為了啥?你如果認為人間很苦,就想出六道,那就趕緊真學佛,不能把學佛當樣子,當任務,這樣出不了六道。真學佛必須得先明理,什麼是覺、正、淨,必須得弄清楚,先學戒律,什麼叫真正的戒律,外面持戒再好,內在的心總是波動,連轉成人都轉不了,還往生極樂世界?想轉成人,你得持五戒十善合格,不合格轉人轉不成。衡量能否往生極樂世界的標準是什麼,必須清楚,也就是誰能通過學佛,心中障礙越來越少,能體會到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能過上一些佛菩薩的生活,那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有門兒,有希望,你再願力相續,保證往生極樂世界!人們由於不明理,盲目執著這聲佛號,以為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就叫學佛啦,這就叫不夾雜。我們看這花兒,只有一支花,沒有葉,根很淺,甚至沒根,這花兒很快就蔫巴,我們念這聲佛號也是一樣,佛號就是花,這花開得好,果就好,它需要綠葉扶,綠葉是什麼?就是你的願力,就是慈眼視眾生的慈悲心,根是啥?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的根扎得深,吸收的營養多,花開得才鮮艷,你的綠葉越多,你的花開得才美,也就是助緣越多,我們這個極樂世界果報才現前。一般人這些助緣不要,去掉,我就要這一支花,能成嗎?花的營養來自於葉,來自於根,來自於莖,阿彌陀佛佛號的這個營養也是一樣,來自於八正道,八正道要不清楚,花這個營養不多,所以說很快就蔫巴,因為你念頭正了,心就清淨了,心清淨了,無量的營養供養這支花,阿彌陀佛佛號的種子才開出鮮艷的花。真學佛才能做到真精進,不知道真學佛這叫假精進,越精進往三惡途的道越近,由於他迷信,有求的心越大,離三惡途越近,甚至有的不明佛理,專門說:「得多念《地藏菩薩本願經》,不念《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念這個佛號沒有力量,你的業障太多,光念佛號消除不了。」這都屬於不明佛理的大佛盲,誤導一切眾生,這樣的果報非常的不好。《地藏菩薩本願經》該誦,但是一定要有修行基礎,懂得地藏經的真實義嗎?地藏經是地藏菩薩的大願力,是深信因果,是地藏菩薩的大孝心,你發出孝心了嗎?你深信因果了嗎?你發出大願力了嗎?做人的基礎都不合格,讀地藏經效果也不會太大。現在全國各地學佛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明佛理的,真實受益的卻很少,其原因就是亂跑,亂信,亂學,沒有方向,只知道事相上用功,不知內心覺悟,沒有依止師。如何依止師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學佛過程中必須要依止善知識,才能逐漸明理,這一點,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說法是一致的。並沒有說學藏傳佛教必須要依止法師,學漢傳佛教就不需要依止師父,沒有這樣的說法。每一個教派、每一個宗派都有他們的師父。依止善知識在學佛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學佛的弟子中,有很多人在依止師父的心態方面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人為了想學習東西而依止善知識,有些人親近師父是想要得到加持除去工作、生活上,感情上的挫折,有些人依止師父是為了能得到消災免難,有些人依止的目的是想要得到權力,有些人(尤其是女眾)是為了解決感情上的問題。所以從依止師父這方面來說,不同的學佛人帶著不同的目的來依止不同的善知識,這是正常的事情,能否成就,遇緣不同,因為我們都是凡夫、都被錯誤的思想所污染,所以要讓每個人都帶著正確的心態依止善知識是很難的。現代社會裡,人們受到環境的污染、電視,電腦,報紙的影響,真的以虔敬、純淨的心依止師父是很難的。我們學佛的人如果不能以正確的心態依止善知識,是很難受益的。在佛陀的教法裡,依止師父的目的是為了在善知識那裡能得解脫的方法。這樣的心態才是正確的。佛的經典中談到過很多關於善知識的內容。雖然學佛必須要親近善知識,但是在依止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之前必須先要觀察,因為在現在末法時代要能遇到具德的善知識還是很難的,不明佛理,搞迷信的很多,魔強法弱,如果不鑑別,就容易出現以盲領盲,最後都掉進六道的大坑裡。一方面是末法時代的關係,誘惑力無處不在,另一方面是自己慧少,福淺的關係。所以,在找依止師的時候要善於觀察,第一個就是他通達大乘佛法,另一個是他具有菩提心,他具備為了菩提心、守戒律甚至可以失去生命的信心。具備這樣兩點就可以。但是這位善知識有沒有通達佛法的真實義,弟子卻是很難觀察到的。佛法方面弟子自己都不懂,又怎麼能觀察善知識是否在佛法方面通達呢。要觀察善知識是很難的,說難也不難,首先看他是不是真正為眾生破迷開悟,宣揚佛陀的教育,我們可以通過事實來觀察。是否慈眼視眾生,講出的法是否於經論一致,是否不見世間過?對眾生做出了什麼樣的奉獻?他的一舉一動是不是真正為了眾生,還是貪生怕死?有沒有自私自利的心,有沒有貪嗔痴慢,名聞利養,能否真正吃苦了業,還是貪圖享受?要在實際生活中觀察,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依止善知識是為了了脫生死,為了離苦得樂,為了成佛,我們不用找一個年青的相貌好的師父,不需要找一個聲音好的會唱的等等的師父。哪一位師父能引導我們走佛法解脫的道路,哪一位師父具有開示佛法的智慧,我們就應該依止哪位師父。這些特質(德行,願力)都具備的話,他長得不好看也沒問題。對佛法有正確、通達的認識,具備慈悲心,不管他是年輕的、老的、有錢的還是貧窮的,都是值得依止的。佛陀講,在依止師父的時候要像對待醫生一樣。舉例來說,師父就像醫生,專治眾生心病的心理醫生,佛法像是良藥,修持佛法像是治病,自己則是病人,這是種比喻。自己在生病的時候找醫生,不管他漂亮不漂亮,身材好不好,聲音好不好,只要這位醫生有能力治療我們的病,我們不管他長相怎樣,不管他是否貧窮,都會請他治療我們的疾病。所以我們要以了生死的心態來依止善知識,虔敬心、菩提心,出離心非常重要的,沒有善知識指導修行怎樣精進也不會受益的,不可以把師父當做明星、歌星來崇拜。現在追隨師父的信徒很多都像追明星、歌星一樣,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心態。我們得了煩惱的心病,只有善知識才能化解心靈的病苦。我們要看哪一位師父有佛法的良藥,就去依止他,不管他年老、年輕,依止善知識就要像找大夫一樣,找到真正的大夫才能解除心靈的病苦,才能找到方向。果戒敬勉有緣的同修。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