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了緣法師:佛教梵唄音樂與心理治療


時間:2008/6/21 作者:明華居士

音樂治療,是一種運用音樂來改善人類的各種生理、心理症狀及不當行為的治療方法。在佛教界和國外已行之有年,在國內則剛剛起步。 人類在生活中不斷地求進步,發明語言、使用語言,甚至模仿自然界的種種聲音,也就開始有了「音樂」。也就是說,無論是人類的語言、所發出的聲音、以及自然界的所有音響,都可以被視為廣義的音樂中的一種。例如說,語言的抑揚頓挫,如同音樂一般地具有旋律性。原始的音樂經過後續的發展與演變,形成今天的音樂藝術。音樂在人類歷史上被用來傳達訊息、激勵士氣、或做為與神取得聯繫的一種方式。當然,音樂也被民俗療法工作者和宗教人員等用來作為治療的工具。比如:各種宗教儀式中的祝祈、梵唱,期間的韻律與聲響不就很具有撫慰心靈的功效嗎? 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現代醫學開始突飛猛進,也逐漸朝向純粹科學方面發展,而音樂則趨向純粹藝術方面發展,音樂藝術和醫學技術從此開始分家。直到十九世紀初期,歐洲有一群精神科醫師發現,有些病患者對於種種刺激都沒有反應,唯獨對音樂有感受力。於是,音樂和藝術的聯結又逐漸被重視。本世紀初,歐美各國的殘障機構、教養院及特殊教育學校也開始運用音樂來改善殘障人士的各種困擾,而且成效可觀。近代專業「音樂治療」的發展,則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時在英、美的一些醫院裡,醫療人員發現音樂對一些肢體受傷的軍人和受情緒困擾患者的病情有十分正面的作用。於是,醫療人員便開始與音樂教育界合作,共同幫助這些病患者。 事實上,音樂確實有一些特性,使它成為良好而有效的治療工具。比如說音樂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內在感情,能使一個人獲得對「美」的滿足感,能誘發一個人的活力。音樂是多元性的,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它有一定的構造和組織,能使人感到自我滿足,能促進統合運動機能,能幫助宣洩內在的情緒。而團體音樂活動也更能促進人際關係。 目前所知的音樂療效,至少有幫助病人提升情緒、鬆弛肌肉、改變心跳速度及血壓,並對呼吸頻率、新陳代謝、內分泌產生抗體免疫等都有著顯著的影響。對於長期受慢性疾病煎熬的病人,柔和的音樂能減少他們對疾病的焦慮和憂鬱感……音樂治療的潛力與適用範圍還在進一步的開發中。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趨勢表明:醫療已不再只是藥丸、針筒、手術刀,而是同時關照身心、心靈的整體治療。惟有當這樣的理念被採用之後,人們的健康才能真正的確保。 下面就佛教梵唄音樂與當代心理治療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與體會。現代人由於生活、工作中的種種壓力,使得每個人的神經如上緊的發條,處於緊繃狀態,而長期的壓力容易造成身心上的疾病。面對不同壓力,身體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便秘、失眠,甚至有焦慮、憂鬱、強迫症等疾病趨向。有些人會因自己的情形來尋求紓解之道,而對於有信仰而又喜歡佛教梵唄音樂的人來說,二者就是調節壓力、紓解身心的好方法。 曾經在臨床諮詢中遇到有一些個性較強、事事講求完美的病患者,由於長年累積的習性,自然而然在身體上產生許多疾病,加上情緒不穩定,更令其煩躁不安。他們通過禪定、禮佛、聽梵唄音樂,配合伸展的動作及適當的呼吸數息和冥想,將身體置於平和、安靜、舒適的姿勢上,這樣不僅可以按摩腺體,調整內分泌系統,同時能穩定情緒、提高專注力,從而使人體在一緊一松之間,享受平靜、放鬆、緩和的感受,讓心靈平靜,身心和諧,發揮身心潛在的能力。它還可以美化自己,美化人生,更能培養自信。有了自信,壓力自然而然就會離他們遠去。可見,讓人在美妙的梵唄音樂中體會不執著、放下得失心是一門美的藝術。它不但讓人淨化心靈、提升思想,更能讓人認識自己,走向健康、圓滿的人生之路。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佛陀廣開八萬四千法門,目的就是為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覺悟人生,奉獻人生,而原生態的佛教梵唄音樂便是其中一個重要法門。以音聲做佛事,通過悠揚、動人心弦的優雅樂音,表達出佛曲中悠遠幽深的意境,寓教於樂,讓現代人藉此「音緣」拭去塵埃,淨化心靈,激起大眾一顆美善、關懷人世的和諧之心,同時也能譜出屬於每一個人的心靈之歌,建造一個歡喜、快樂的人間淨土,為世界帶來祥和。 聲音與樂曲是種振動形式的能量。從出生到死亡,從心跳到想像力的馳騁,生命的每一刻都處於聲音和節奏之中,身上的每寸肌膚也能通過感受振動的方式「聽見」聲音,就連激素的分泌、關節的活動、免疫力的產生都能形成互通訊息的音值,這證明了音樂對人的精神和肉體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像佛曲中的《戒定真香》、《爐香贊》、《贊佛偈》……滌盪迴腸,空靈悠遠,仿佛心靈和知性隨著音符旋律而律動飄蕩,似盞盞破迷開悟的智慧明燈,照破無明。古寺中的木魚、鐘磬聲更勾起人們累生累劫的宿世善根,即使是平常以強者姿態示現者,仍不免在動人心弦的梵唄音樂聲中,難以掩飾地在臉上落下真情感動的淚珠——可以說,梵唄音樂之美,無人能望其項背。佛教梵唄音樂除了具有心理療效的功用,還能攝受人心,非一般靡靡之音可比。佛經上說:供養音樂可得天耳通,乃至成就三十二相好等不可思議的功德,其殊勝之處更是不可勝數。 佛教梵唄音樂是歷史文化遺產,更是切合現代人心靈需求的禪樂。它能陶冶身心,令其大慈大悲,整合身心健康,更是可以產生免疫抗體等心理治療的一大瑰寶。 佛教梵唄音樂傳承了「周朝禮樂漢時衣」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功能,是歷史上形成的客觀存在,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心理需求。而佛教梵唄音樂與心理治療的實踐既反映歷史的厚重,又結合現代心理治療的客觀需求。深入探討,發揮其優勢,使宗教切合時代,和諧社會,使教界、學界、藝術界和普通人共同受益,讓學者、藝術家、心理治療工作人員具有宗教體會,在對話中形成共識。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更使佛教梵唄音樂能為寺院、民眾所接受,從而發揮其弘法利生的功能。梵唄既為宗教服務,也可拉近與社會的距離。目前佛教梵唄音樂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挽救與保護重點工作之列,保護只是根本,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傳承。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豐厚的物質生活卻為現代人帶來了各種層面的身心障礙和困擾。可見時代再進步,科技再發達,卻始終無法解決人的生與死這個根本性的大問題。讓我們在發掘多元文化與當代教育資源的同時,讓佛教的中觀唯識心理學,讓佛教梵唄音樂與心理治療為社會、為世界發揮更大更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長期以來,佛教梵唄一直為歷史、社會和現代所重視。「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梵音,如清流涓涓淙淙,深入每一個人的心田,進而發揮移風易俗的功能。它通過樂曲吟唱、演奏善巧的法語給現代人以信心,以樂曲宣唱美妙的詩偈,給現代人以歡喜;以樂曲宣唱佛法的成就給現代人以希望,以樂曲宣唱慈悲心腸給現代人以方便。佛教梵唄將乘著「音樂無國界」的翅膀,永遠流傳,並給予現代人生活層面的指導,心靈的安慰。今天,讓我們深感欣慰的是:佛教梵唄音樂的春天已經到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