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改造命運四十六:方法之勇於改過


時間:2008/9/2 作者:明華居士

有過最好馬上改,千萬不要拖延。萬一不能立即改過來,就必須訂立一個期限來改。但一定要從今天就開始改,不要等黃道吉日了。因為改過是刻不容緩的,越快越好,以免時間拉長了,‘夜長夢多’! 改過好比在心地上拔除雜草和砍伐毒樹。只要我們一息尚存,縱使我們過去犯下了滔天大罪,我們仍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改過可以從事上改,也可以從理上或心上改。如我們砍伐樹木時可以從枝葉上開始砍,也可以從樹幹或根部開始砍。從事相上改過,好比枝枝葉葉地修剪,今天改這個缺點,明天改那個缺點,後天又將改某一個缺點……這樣子改過,當然很緩慢又很費時。因為這種改過的方法,只在行動上勉強壓制,沒有把病根切除,所以不是根本的辦法。 改過最好先明白道理。譬如說要改掉殺生的壞習慣,先想一想:殺生有那些壞處?我為什麼一定要殺生呢?不殺生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動物有多可愛?……,把這些問題想通了,自然而然就不會殺生了,不致於今天改殺雞,明天改殺魚,後天改殺螞蟻……這么瑣碎麻煩。 所謂從心上改過,當然是最直接了當的。因為一切過失都是從心上產生的。只要一心向善,無有私慾,那就不會有過失了。也不必逐樣檢討好名、好利、好色、好財、好怒等千百種過失,只要內心清淨,自然一塵不染,萬過不生。這叫做從根本上改過的方法。所以宗鏡錄第八十六卷上說:‘假如一個修行人,時常喜歡坐禪,明白心中沒有妄念,而且不執著一切內外境界,這叫做大懺悔。’(注廿二)華嚴經上也強調從心上澈底改過才是真正的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性本空由心造,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下面我們從‘現代心理學’和‘行為治療’的新知識來談談如何革除壞習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在這裡把過失換成壞習慣,也是說得通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壞習慣,而且某些壞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 到底壞習慣是怎么養成的呢?革除壞習慣又有多重要呢?現代的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觀念和思想會影響他的行為表現,不好的行為都是由於無知和自私來的。當他第一次表現不好的行為時,假如他沒有察覺到它是一種壞的行為,或者只是察覺到而沒決心立刻去革除,那么這種壞習慣很可能會再重複出現,而重複出現幾次以後,該種行為就會有了一種‘慣性作用’,逐漸成為一種很強的行為勢力,這就是壞習慣了。 一旦壞習慣形成以後,一種壞習慣也會引發另一種壞習慣。許多種習慣養成後就會造成一種個性或人格的特性。例如,有抽菸習慣的人就有煙腔的個性。言談時嘴角看起來,就像個有煙癖的人。有了這種個性以後,就會影響他的命運。因為命運似乎是由無數種個性所造成的。 現在我們來談談革除壞習慣的原則: 第一個原則:察覺你自己的壞習慣。 當你有了壞習慣,你不但要正視它,而且要反省它。‘反省’在改革壞習慣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古今中外所有的偉人們都時常反省他們自己的行為。我們中國的曾子每天反省三次,而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沒有反省的日子是不值得過的。’這到底為什麼呢?因為反省可以使一個人靈敏地察覺他行為的缺失和原因。平日為生活奔彼勞碌,如果每天不利用片刻的時間平心靜氣地反省自己的行為,那又怎么能發現行為的過失呢? 中國古代人每天檢點自己的行為,做了一件善事便在缸里放了一顆紅豆,起了一個壞念頭便在缸里放了一顆黑豆,每天這樣反省自己,日子久了,缸里的紅豆就越來越多,黑豆也越來越少,這就是反省的效果! 現代的心理醫生也是常利用‘反省’來改進人們的行為。舉個著名的例子來說,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名叫鄧肯(Duncan),他對廿三個高中生做了一個實驗。這些高中生都犯了飲食過多、咬指甲、講話尖酸刻薄、說髒話、或愛吃零食……等壞習慣。 鄧肯首先幫助這廿三位高中生選定特殊的行為目標,譬如:每周所吃的零食不得超過一百五十元。然後發一張紙條給學生,要學生把每天改變行為發生情況和比率紀錄下來,使學生察覺到他們吃零食的實況和時間。到底一周當中那一天最愛吃零食?為什麼這一天吃得較多?一天中什麼時刻嘴巴最饞?平時吃的是什麼類的零食,餅乾、糖果、健健美或養樂多? 然後每隔一段時間(例如:每周班會完畢自由活動時)這些愛吃零食的同學聚在一起研究心得,交換意見。 鄧肯發現這個實驗辦法很有效。所以這個方法也被許多心理學家們廣泛地套用到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正方面。我們需要明白這個辦法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它讓那廿三位學生覺省他們的壞習慣。 察覺和反省是革除壞習慣的妙方。有些壞習慣只要察覺和反省就可不藥而治了。我們現在舉一個行為治療的例子來說明: 老張平常與人談話時,腳有打拍子的壞習慣。因為這壞習慣已經由來已久了。所以老張打起拍子覺得頂自然的。他一邊講話,腳就一邊打拍子,他絲毫沒感覺到他的腳在打拍子。 有一天,老張的好友老李看到老張的腳在打拍子,他告訴老張說:‘您剛才腳打的拍子很有音律美,請您再多打幾下,讓我欣賞欣賞。’老張不好意思地再打了幾個拍子。 可是,從此以後,大家卻很少看到老張再打拍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老張察覺到他自己腳打拍子的壞習慣了。他明白老李那婉轉的話語,同時內心也深深地感激老李。 行為治療的科學家們發現:大部份壞習慣一經察覺以後,第二天的出現率就有顯著地下降。一個星期內壞習慣便消失了。 譬如,小林是一個很內向的大女孩,她看到報紙前一陣子常常記載強姦殺人的事情,內心感到無比的恐懼。她從學校放學回宿舍,一路上老覺得有人在跟蹤她。最近每天晚上都起來檢查門窗好幾遍。她的一位室友看她這樣神經兮兮地,告訴她說:‘今晚你已經檢查了三次門窗,你發現到什麼呢?如果還沒有,我再陪你起來澈底檢查兩次!’經過這兩次的澈底檢查門窗,小林已經察覺到原來外面根本沒有人跟蹤她,這是她自己的疑心所致。從此小林也就一覺到天亮,晚上不再起來檢查門窗了。 由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察覺自己的壞習慣,對於身心健康是多么重要啊! 第二個原則:澈底了解壞習慣的害處 要戒掉壞習慣,首先就得澈底明白它的害處。因為你不明白壞習慣的害處,戒掉壞習慣就不會賣力踏實。 譬如,我念國中時,有一課國文生動地描寫到抽菸的美景,著者有‘飯後一支煙,快樂似神仙’的趣味,他把吐出來的煙看成雲彩如霧,而把屋子裡的蚊子看成鶴,蚊子在煙中飛,他看成鶴在雲彩中飛舞,並且說它有多美多美。 假如這篇文章給戒菸快要成功的人看到了,很可能會使他信心動搖,而萌起抽菸的念頭。所以當我們要學生戒除某一項壞習慣時,絕對不可提起那壞習慣的便利之處。有許多學生誤以壞習慣有某些‘好處’,事實上,他心中的那些‘好處’很可能是文人筆下描寫不實或者商人誇張宣傳的結果。 所以當我們要革除某一項壞習慣,我們必須儘量收集那些壞習慣的缺點,並且對這些缺點加以客觀地理解。我們對某一項的缺點了解得越多,改革起來也就越輕鬆省力。例如:美國有一種教室開放給學生參觀,並且歡迎學生到那間屋子裡去抽菸,可是有很多人到那教室以後就不敢再抽菸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那教室抽菸,自己可以清楚地看到煙對身體的各種壞影響—煙對肺部、肝臟、腎臟、神經系統、胃部、腸的蠕動、內分秘……等的害處。 要是我們沒有這種精密的儀器設備,我們應怎么教導學生明白壞習慣的害處呢? 方法有很多種:當其他不抽菸的同學寫‘國慶日感言’時,教師可以強迫抽菸的同學寫‘抽菸的害處’等作文題目。本來那學生認為抽菸沒有害處,現在為了要寫作文,只好動腦筋想一想抽菸有那些害處,萬一他想不出來,他可能會去圖書館找資料,問問同學或師長……這么一來,他就可以逐漸明白抽菸的害處了。 我們要使學生戒掉隨地吐痰的惡習,也可以在遊藝會時透過話劇或相聲把吐痰的壞處表達出來。也可以把吐痰的害處用壁報畫出來,或者帶學生去看有關的影片,或參觀肺結核防治中心……等。 只有當我們對壞習慣的害處澈底明白以後,我們才會對它深惡痛絕。一有了深惡痛絕的情緒,我們才容易把壞習慣連根拔起。 第三個原則:時常懺悔,並且坦誠向他人承認自己的過失或壞習慣。 我們的過失和壞習慣,就像樹根一樣,在愈隱密的地方就長得越堅固。當我們做錯了一件事情,越不敢告訴別人,這件錯事就越不容易改正過來。假如我們不顧面子,勇於公開地向他人認錯,那下一次就不容易再犯同樣的毛病。這好比把樹根挖出來曬太陽。 由於懺悔對改過有莫大的幫助,所以無論佛教或基督教……等大宗教都鼓勵人懺悔改過。 諸君千萬不可誤以為懺悔只是愚夫愚婦乾的行為。只要我們的心地和品格還有絲毫的過失,我們就得天天懺悔。也惟有這樣,我們的人格才會逐漸接近完美。 懺悔的功效通常隨著我們所懺悔的對象而異。我們對越多的人承認自己的過失,懺悔的效果越大。我們對越敬愛的人懺悔,其效果也越好。因為我們都不喜歡別人說我們講話不守信,尤其是由我們最敬愛的人口中說出。所以當你要革除某一項壞習慣時,你應儘可能告訴你的親朋好友,然後堅決而且認真地戒除,不允許有破例的情況發生。 譬如:你向親朋好友老師們宣布你下星期三要戒菸。到了下星期三就不好意思不戒菸,因為大家早都知道你要戒菸了,你不戒菸,就很難向大家交待。不但有人會嘲笑你,而且你也會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你到時不戒菸不行,因為不戒菸的後果可嚴重了:你的朋友會離棄你,你的老爹不給零用錢,老師對你印象不好……。所以當你想革去某一項壞習慣,而向大家宣布你革除的日期時,會產生一種強大的社會力量,強迫你就範,而革除那壞習慣,這不等於是好的‘逼上梁山’嗎? 第四個原則:假如你沒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立即革除那根深蒂固的壞習慣,那么,你便應採用逐步改進的方法。 逐步改革壞習慣的方法,現代的心理學稱之為‘漸次接近法’(method of succesive approximation)。什麼叫做‘漸次接近法’呢?比方說你的菸癮很重,每天抽了一包半的煙,你現在明知抽菸不好,可是你無法一下子改過來。那么,你自己就可以訂立一套逐步戒菸的辦法—每兩個星期戒掉一支煙,過了卅六周以後,你也就可以把抽菸的壞習慣完全戒除了。 你覺得自己零食吃得過多,每天都固定少花一點錢買零食,逐漸朝向所訂立的標準前進,總有一天可以戒掉愛吃零食的習慣。 這個方法效果雖然比較慢,可是只要你持之以恆,壞習慣也終究會消失的,而旦消失得十分自然。較沒有決心和毅力的人,適合用這種逐步推進的方式來革除壞習慣。 這個方法的最大優點就是實行的人在革除壞習慣的過程中可以感覺較自然而沒有心理壓力。可是它的缺點就是怕有些本來一次可以了斷的壞習慣,而你卻慢慢革除,不但使人懶散,效果不彰,而且極容易因‘夜長夢多’產生延誤的現象。 所以當我們採用逐漸法革除壞習慣時,我們應計畫周詳,不操之過急,也不可以過於散漫。我們在革除壞習慣的過程中,絕不可允許破例的情況發生。 當我們需要明白,有些習慣可以馬上改過來,有些習慣則要慢慢地改變,而不可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反而把事情弄糟了。例如:你向來不運動,可是現在一下子每天運動三、四小時,你當然會受不了。不如每天先抽一、二十分鐘稍微動一下筋骨,慢慢再把時間加長,逐漸把運動的內容加難,日子久了才能遇難不愁,逢苦不累。 有些學生怕數學,我們不能一下子希望他做幾個鐘點的數學習題。而應先叫他每天抽點時間做簡單的數學題目,由淺而深,時間也慢慢加多。 至於要實行冷水浴也不是一蹴可及的。對於洗熱水浴的朋友,一下子想改洗冷水,可能會感冒著涼。但如果他每天洗澡水的溫度逐漸降低,先冷熱水參半,三個月以後才完全洗冷水,那就不會因突然洗冷水而產生打噴嚏的現象。 第五個原則:用良好的新習慣或行為來替換舊的壞習慣,會使你在革除壞習慣的過程中,覺得更輕鬆容易。 譬如,養成隨地吐痰的壞習慣,大都是因為出門身上沒帶手帕和衛生紙,嘴裡有痰時,看不到吐痰的沙缸子,又找不到適當的地點,所以就隨便吐痰了。現在我們要改除學生隨地吐痰的壞習慣,只要求他們身上一定要帶手帕和衛生紙,並且在校園裡多放幾個吐痰的沙缸,那學生就不會再隨地吐痰了。換句話說,使學生養成帶手帕或衛生紙的新習慣,就可以革除他們隨地吐痰的舊習慣了。 有時,我們只要使學生養成吃口香糖的習慣,就可以把他們講髒話的壞習慣革除。因為嘴裡嚼著口香糖就不方便講髒話。 要使用替代的方法來革除壞習慣,以所採用的新習慣和壞習慣不能同時存在,所產生的效果最大。例如:有人因為無聊,所以才賭博。我們要革除他賭博的惡習,只要發展他的特長或潛能就行了。當他在桌球上能打得出人頭地;他越來越喜歡打桌球,就沒時間而且也不想去賭博了。打桌球就是代替賭博的新習慣。 第六個原則:是改變習慣應選擇適當的時機。而壞習慣的革除則越快越好,最好從現在就開始。 有些習慣的改變需要適當的時機才容易成功。譬如,你想實行冷水浴最好從夏天開始;想學開車子最好在暑假。 然而,大部分習慣的建立是沒有時節性。想要建立沒有時節性的好習慣,或革除壞習慣則應越快越好。 假如你想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最好從現在開始寫,而不要等到明年元旦才開始。因為‘夜長夢多’,元旦可能有許多事(例如,開慶祝會,想出外旅行,好友來訪……等)使你沒空寫日記。 你想要把英文或數學念好,最好也是從今天開始,而不要打算從下學期開始。因為下學期很可能又有新的課程讓你忙的。所以我們儘量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而應養成‘從現在開始’、‘今日事今日畢’的心理。 毫無疑問,對於壞習慣的革除則應越快越好。因為縱容壞習慣,越縱容越糟糕。首先它使你內心不安,精神恍惚,到後來它就使你神不守舍,而成為壞習慣的奴僕。 大哲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om Jame)說得好:‘一有了革除壞習慣的決心就應馬上付諸行動。因為有了決心和好的情感而任它消逝,不產生實際行動。遠比失去一次機會還糟糕。這會妨礙到將來決心的強度和情緒的正常發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