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演培法師:求子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時間:2012/1/30 作者:善因

求子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能應二求(求子) ——摘自演培法師講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戊三 能應二求己一 正明應求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救七難,離三毒,都已講過;現在講應二求,即適應眾生的兩種要求,而予以相當的滿足。所謂二求,就是求男求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是為應二求。世間眾生,沒有不希望生男育女的,因為要傳宗接代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家絕子絕孫,在世俗立場說,那是很悲慘的。但以佛法來說,兒女是個累贅,特別對於修行,由於兒女情長,很不易於上路。再說兒女之來,不外兩類:一是來還債的,如孝順父母,愛護家庭的子女;一是來討債的,如忤逆不孝,消耗財產的子女。所以真正修行,不一定要兒女,但為適應世間眾生的所求,慈悲的佛菩薩,也能滿足眾生的願求。是以在所示現的觀音中,有送子觀音等。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者:就一般世俗家庭說,夫婦都同樣希望有兒女的,為什麼此中單說女人求男求女?當知女人求兒女的心,較之丈夫要來得真切,所以文中特別指出求兒女的是女人。婦人求兒女比丈夫心切,大概有三個原因:一、做公婆的所以娶媳,大都是為抱孫心切。如媳婦婚後久無子女,不免使公婆失望,甚至對媳婦生起憎嫌,所以女人希望早生兒女,以博取公婆的歡心。二、做丈夫的所以娶妻,是為家族香菸不斷,因而終日辛苦忙碌,無非是為家庭兒女。假定妻子久不生育,不特會失去丈夫的憐愛,甚至促成丈夫另娶新人,是以求子之心特別殷切。三、女子結婚以後,如果沒有兒女,不但公婆憎嫌,丈夫生厭,就是親戚朋友之間,亦會對你生起譏笑,所以女人求子之心,確較男人來得真切。

世間若有這么一個女人,果真希望要求得一男孩,那有什麼辦法?經中告訴我們,只要“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禮拜,就是至誠懇切的五體投地,如現在一般禮佛的那樣。供養,就是以香花等的各種物品供養。在菩薩方面說,對於吾人本是無所求的,還談什麼供養?但為了求福或求子,不得不表示我們一點心意。不過佛法所說的供養,不一定是財物,如能身體恭敬禮拜,口頭稱念名號,心中觀想聖容,如是三業供養,是最上的供養。能夠這樣,觀音菩薩就會送你一個福慧具足的男兒。生而為人,福德與智慧,是同等重要的。有福無慧,如生在富貴人家的白痴,雖有一切好的享受,但是什麼不懂,如是無慧之福,只可說為痴福。有慧無福,如生在貧窮人家的秀才,雖有滿腹經綸文章,但生活很困厄,如是無福之慧,只可說為狂慧。這都是不理想的。所以要求得男,必須要得福慧雙全的男兒,不要得痴福狂慧的男兒,是為求子得子的真義。現在舉一實例如下:

中國過去有位在家學佛的居士,名叫譚憲卿,其家很富有,而且有妻妾,但到五十歲時,妻妾均未生子。惟其財產甚多,竟然引起幾個堂侄,為了爭做繼子,想得他的財產,已不斷的在爭論。譚憲卿得到這個訊息,感到異常慨嘆,覺得我人還在,已在爭奪財產。譚是篤信觀音菩薩的人,想到觀音的大慈大悲,於是發心取五千元,修設大悲懺壇,虔禮大悲懺四十九天。不久,其妾果然懷孕,到時生下一個眉清目秀,聰敏伶俐的白淨男孩。其妻見到禮念觀音果有感應,也發心捐出一千元建白衣閣,供奉觀音大士,專誠禮拜供養,後來亦生一福德智慧男兒。從此,譚家人丁甚旺,證知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能令你出生漂亮男孩的,惟願諸位深信不疑!

不特求男可以得男,若有女人“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謂即在這世間,假使有一女人,祈求觀世音菩薩,希望生一女孩,菩薩亦能滿其所願。端正有相四字,在此異常重要,因為一個女子生在世間,其身相的端正莊嚴,比男眾尤為重視,絕對不能有所缺陷。俗說“五官端正”,佛法說“六根具足”,都是指身相端嚴說的。人生於世,不論男女,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相貌醜陋難看的,總希望自己生得端莊有相的。所謂端正有相,是表示做個女子,要品行端正,尤要行為莊重。假定相貌端嚴而行為苟且,這是絕對不理想的。如果一個女子,相貌端莊,行為不苟,不但父母對之生歡喜心,就是別人見了亦生歡喜。從現實世間上,可以明顯看出:一個三兩歲的女孩,如果長得好看,人家就會喜歡逗她玩,假定又醜又髒,就不會有人喜歡她。所以端正有相,是為女子不可缺少的條件。

端正有相,以佛法說是果,有果必定有因,不會無因而有果的。這女子為什麼會生得端正有相?因她“宿植德本”的關係。宿,是指過去。謂在過去生中,做人認真,德行高超,品格清邁,而又在社會上做了種種利益人群的功德善根的事,才能感得端正有相的果報。具有這樣的果報,當然就得“眾人愛敬”。愛敬兩字,在這裡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女子生在世間,能得人人之所敬愛,實在是最理想的,亦必是賢慧莊淑的。老實說,一個女子,如專被人愛而不受人敬,那她必然是很下賤的;反之,若只為人敬而不為人愛,所謂敬而遠之,慢慢就將成為一個孤獨的人,自亦是不理想的。最理想的是:一方面被人所愛,另方面受人尊敬。換句話說,於愛中含有敬的成分在內,即不會隨便被人輕視,或令人存不好的妄念。一個人如為人所敬愛,自然也就得到人的好感,所以在此特用“敬愛”兩字,以示這個女子的才德雙全。

求男而得福德智慧之男,求女而得端正有相之女,當知這是相對的講法。實在,男人不但要有福德智慧,亦要端正有相。相貌的美滿,不但是女子所希望,亦是男子所要求的。世間沒有一個男子,希望自己生得醜陋,因為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同樣,女子若端正有相,沒有福德智慧,人生亦是不美滿的。如中國諺語說的“紅顏多薄命”,正是指此端正有相而無福德智慧者說。所以女子亦要具有福德智慧。不過分別來說,男子較重福慧,女人較重相好。實際應說求男便得福德智慧,端正有相之男,求女便生端正有相,福德智慧之女。妙慧童女經說:身相端嚴,就是這裡說的端正有相;富貴尊身,就是這裡說的福德智慧。可知就做人言,福智與有相,是同等重要的。

關於求女得女,現在亦舉一事實說明如下:過去我國有位叫華敦的這個人,結婚將近二十年這么久,其妻始終沒有生男育女,夫婦不免感到有點焦急。但是他們都是信佛的,而且對觀世音菩薩,尤其有高度的信仰,於是就懇切的祈禱於觀音菩薩,並虔誠恭敬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正因他們的懇切至誠,果然得到菩薩的感應。大約經過一個星期,其妻夢見觀音對她說:我看你們這樣虔誠求我,為使你們不至失望,所以現在特給你們一男一女,希望你們安心,別為此事焦慮!其妻作夢不久,果於次年生一男孩,再過一年復生一女。由此可以證明,只要誠心誠意的有求於觀世音菩薩,菩薩無不滿眾生所求,遂眾生心愿。我們應該相信這些事實,因這是佛於法華會上親口所說,絕對不會騙人的。

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在事實上講,固然如此;在道理上講,亦可說得過去。當知此中所說的男是代表智慧,女或代表禪定,或代表慈悲,現略分別如下:

男之所以代表智慧,從世間看可以發現:男子對於事理的抉擇力,的確是勝過女性的。如有某件事情發生,女子常表現得優柔寡斷,不知怎樣去處理才好,可是男子往往當下予以判斷,應該怎樣立即怎樣,證明女子的智慧較弱。但從行為活動上看,則又明顯的發現,女子性情較為安定嫻靜,不論在怎樣的場合,都表現得比男子斯文。所以一般人說,男的好動,女的好靜。尤其古代,常以幽嫻貞靜,形容女子的美德,所以特以女子譬喻禪定。因而所謂求男求女,在佛法中,應是求智慧之男與求禪定之女。這從佛經所說,可以明確的了解到這點。

如欲界的人間天上,由於散亂心的特別重,雖有一般的智慧,但缺乏如法的禪定,因而所有智慧乃是狂慧,若說為男即是狂男。至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處天,雖有微細的定心,但因心力太過薄弱的關係,於是只有定而無慧。無慧所有的定,只可說為枯定,若說為女即是痴女。至於色界的四禪天及無色界的前三天,雖說有定有慧,定慧具足,但此定女,不能出生無漏慧男,不能解決各種煩惱,如是有漏定慧,只可說為痴男石女,仍然是不美滿的,不是佛法行者所當求的法門男女。

至於出世二乘聖者所有的定慧,因為能超脫生死,所以叫無漏定慧。“但此慧男,亦只斷見思煩惱,不能斷根本無明;定女雖生無漏,不能入中道。所以吾人應求中道智慧男,中道福德女,不著空有。即定之慧,叫有福的慧男,即慧之定,叫有慧的福女。慧是智德莊嚴,定是福德莊嚴,到佛地位福慧具足,故稱兩足尊。身金色與相好光明無等倫,是即福足;四辨八音,鑒機施教,是即慧足。吾人因無中道福慧莊嚴,所以流入生死而為眾生。諺云: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莊嚴極其重要。所以必須求福求慧,而又必須福慧雙修。自性是所莊嚴,福慧是能莊嚴,能所不二,是名妙男妙女具足的妙莊嚴”。可見本品所說的求男求女,不能把它看成普通世俗的男女,而應視為智慧之男,禪定之女。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