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念祖居士:黃念祖佛學文集:《谷響集》1


時間:2014/2/19 作者:弟子妙音

谷 響 集三昧耶戒佛弟子黃念祖敬答客問

小 引

夫一切法從因緣生。因緣牽引成種種事,往往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此集之印行亦是隨緣演變,非始料所及。戊午歲(一九七八)起開始醞釀註解《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乃謝絕酬應,於故交今雨之間唯通魚雁。數年之間論佛之書札頗多,不意江南有熱心居士,抄出所得書信,蔚然成冊。認為有益,堅主刊印。復蒙上海悲誓宏深為法忘身之鄭老居士贊助。愚雖再三婉謝,亦未獲允。於是乃仰體諸君子之大心,不揣愚陋,撿得討論佛法函件六十餘通,於中遴選,校定刪節,乃成斯集,敬作供養,並請教正。

集名谷響,蓋取自永明大師之《宗鏡錄》。其百卷之末有偈云:「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數年來諸方賢達不恥下問,乃引起幻士之酬對。下愚之掬誠獻曝,正如谷響之應和。空谷迴響,隨聲而應,故名《谷響集》。

《宗鏡錄》之宗旨為「泥牛水上行」。此語直似金剛王寶劍,斬斷一切情計。至於本集宗旨,愚則效顰仍用此五字,而變其次序為「水牛泥上行」。水牛者,天地間一蠢物耳!呆頭呆腦,千醜百拙。若問其行處,亦只是水塘里打滾,糞土中操作。毫無文彩,更不奇特。夫牛之耕田,唯知牽犁曳耙。愚之答問,唯知隨機而應,率真而言,「寧可身受地獄苦,不把佛法作人情」。於是拖泥帶水,而作落草之談。以言遣之,未曾道著一字。五十封信,總是落二落三。直是扯葛藤而已。今以世法為喻,水牛焉比拖拉機,上機利智自當機械化、電力化、自動化,而永棄水牛。但在山區無法使用拖拉機之處,水牛尚不失其助耕之用。古德云:「若要會,也須從這裡過。」故本集或可為初修作他山之助而已。

本集所答之問者:有初信、有未信,有初修、有久修,有禪、有淨、有密,有專修、有兼修,種種不一。故所答亦隨機而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唯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若無般若,則成迷信,只是附法外道,煮砂終難作飯。若不以淨土為歸,則於現世,決定難出輪迴,再出頭來,不知何年何劫。故愚嘔心瀝血以此為勸也。

念祖乃具縛凡夫,謬誤難免。禪宗有「陳解問」之說,指陳明本人見地,參以請大德指教或印證。當前拙見已備顯集中,謹以此集作個問端,敬向諸方請求指示。故此集非答話也,實為陳解之問而已。敬請諸方大德不吝慈悲,垂賜棒正,不勝企禱之至!

答信摘抄

(一)答小友

為了更好地繼承既往與迎接未來,都必須了解佛法。

接到來信,我很高興。您純正樸實,心地光明,沉默寡言,不與人爭,所以不同於凡俗。有許多人善言說,廣交遊,辦法多,門路廣,實際只是小聰明,佛法稱之為「世智辯聰」。這種人學佛至為困難,稱為「八難」之一,與盲、聾、啞、精神病患者,處於同一的行列。

信佛與否,尚為第二步的事,但對於佛教的理解則刻不容緩。日人有一部《禪學講義》,其中說只要是一個人就必須理解禪。我覺得這個要求未免太高。只要每一個中國的知識分子能理解禪,那就很不錯了。實際上,在一百年前,中國的舊社會基本上就有這種情況。過去的文人如果對於禪宗一無所知,他便「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像個市儈。因為自從漢代佛教流入中國後,便在哲學、科學、文學、藝術、音樂、政治、經濟各領域都起了升華作用,各個方面都因為攝取了佛教的新血液而面目一新了。不研究佛教便會在中國古代學術各個方面,出現空白區,而得不到全面的了解,當然也就談不到如何來繼承。

這些空白區不但局限了人所理解的「量」,更嚴重的,它影響所理解的「質」。不理解佛教便很難理解中國學術中,離文字、超形相,精深微妙、思慮所不能及的妙諦。我們便將辜負固有文化的寶貴遺產。

另一方面,不理解佛教哲理,則將落後於時代。近百年中由於相對論、量子論、亞原子物理學、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給佛教哲理增添了許多實際論證和實例。許多大科學家都在研究佛教,希望給實驗結果找到解釋,給研究工作找出方向。這是一個新的形勢,整個科學正在醞釀一場大革命。

當前確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生逢其時,便應肩荷起這個偉大的任務,發起「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大志。我們要為一切有情感、有靈性的生物,謀求最廣大、最長久、最真實、最徹底的利益,這就是「利他」。最真實最徹底的利益,那便是覺悟。所以要「覺他」,要把這些醉生夢死的人,從醉夢中喚醒。點破他們的愚痴迷亂,恢復他們本有的覺性。讓他們得到真實的利益。既要覺人,先須自覺。既能自覺,即是自利。故此八個字的次第為:為利他,乃覺他;欲覺他,先自覺;因自覺,即自利。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目前芸芸眾生中,多少人終身忙亂,只是在混吃等死:混口飯吃等待死亡!

(二)答小女

勸真實發心,善處逆境

(一)任何一個人,如果不願意醉生夢死,一直糊塗到進火葬場,那就首先必須明白這一件事:為什麼要活著?活著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人身難得,哪方面難得?天比人聰明,有福有壽;天比人好,為什麼不說天身難得?因為在解決根本問題來說,天身不如人身。天人享樂放逸,不像人能精進;人身難得而易失,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最好機會是人身,但這個機會如電光石火,稍縱即逝。三途一報五千劫,如何得了!因此第一個問題很明顯,活著就是為解決生死,也就是抓住這一生機會永超生死。

(二)「眼前都是生死事」,既然活著便必然有這些事。表面看來,這些事與出生死有矛盾。怎麼辦?道理很明白。人不能都出家,出家也不能離開衣食住行與社會聯繫。所以要抓綱,一綱舉萬目張,一領提全衣順。所以在頭腦中要有出生死這條綱。萬變不離其宗,萬目皆隨於綱,世法和佛法就打成一片。例如,要做好工作,為了什麼?如果其目的、動機落在佛法上,那麼你所做的工作,也就是佛的工作。反言之,如果你在佛教道場中,忙得腳跟不點地,可是,內心深處,是個人打算,是利用佛教求名、求利,那就是在欺騙佛,表面是佛教徒,實質上何異於魔子魔孫!同樣,整天拜佛燒香,所希望的只是消災延壽、富貴榮華,妻兒子女,人間福報,這就叫做愚中倍人。不明佛法是愚痴,知道佛法還是這樣,故曰倍人。既是在家人,當然有無窮無盡的世間事,只要從出世法出發,並落實到出世法上,世法又何嘗有妨礙呢?但是當有不同的機會時,選擇什麼,這是檢驗自己最好的儀器,是自己有沒有真實發心的真實表現。老是為了世間而犧牲出世間,那還談得到什麼發心呢?

(三)有的時候是不容你自己選擇的。例如我的上幹校和你的下農村,是不由分說。這類的事,大的小的,酸、鹹、苦、辣、甜樣樣俱全,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怎麼辦?既然無容選擇,當然也就無法逃避。那就要逆來順受,化火宅為清涼,轉毒藥成甘露,善於利用,善於轉變。

一切事物皆有兩面: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光明的一面,黑暗的一面。一切事物對於我們的根本大事,同樣有以上兩方面,就看我們會不會用,會用就能轉。但能轉物即同如來。「轉物」二字多少人錯會,以為是把眼前的一座大樓搬走了,才是轉物。不對,那是聖末邊事。應知,轉煩惱為菩提才真是轉物。例如:文革時我在河南幹校,身份是牛鬼蛇神,人皆厭惡。對於自己的家庭與自己的前途一籌莫展,無能為力。整天勞動,身同牛馬。這是好事是壞事?可是我當時覺得,人不願和我說話,我正好一句話不說。既然許多事我盤算也無用,乾脆就不想。於是我在修持上得到一個飛躍,壞事變為好事。

對於你來說,現在(一九七九年)是好事還是壞事?應該說有好有壞。工作單位要垮台,經濟上沒有收入,從世法看,這都是壞事。但必須重視這當中有一件大好事:現在可以有全部的時間和最好的因緣,來學佛和修行。這不但是在家人所難有的,出家人同樣也難於求到;可是你自己有了!怎樣使好的方面落實,是現在的首要問題。關鍵是這三段話要理解清楚:第一是發心;第二是分清主次,知所選擇;第三,在無選擇之中,則從兩方面下手。避免其壞的方面,落實其好的方面,當然無往而不利。

這一段話雖不圓滿,但萬分重要,應好好去思考。如能信受,絕不辜負這一生。好好努力!

(三)答A居士

一、勸繼續懺悔念佛求生

三月十二日來信收到,此信實是您能否往生的關鍵,因此抽暇先回您的信。從信中可以看出:(一)您的發心很真誠,用功也很勤。(二)對於自己要求很嚴格,並敢於直率的說出自己的缺點。(三)為懺悔自己過失,曾哭過數十次。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優點。但目前成為障礙者,則由於(一)嗔毒較深,(二)更重要的則是,對於教理的了解,還不深入。

修行人常犯輕敵之病,常以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煩惱,一切太平,這實是不符合實際的主觀願望。應知貪嗔痴三毒,多劫以來,染入我們的心田,如油入面。在和面時摻入一些油是極其容易的;但摻入之後,想再從面中取出這些油,那就難如上青天了,所以經典中說世尊的常隨弟子中,許多已證阿羅漢,但三毒所殘留的習氣,仍保留不斷,只有如來才能斷殘習。蓋「久反之地,非一戰所能成功」,故首先勸您,不可喪失信心。犯錯誤,怎麼辦?那很自然,那就是懺悔。再犯怎麼辦?那就再懺悔。一切罪從懺悔滅,故普賢大士十大願王中云:「我此懺悔,無有窮盡。」普賢菩薩尚且盡未來際,懺悔不休,我們凡夫焉能因為懺悔數百次,哭過幾十次,但脾氣不改,愧見如來,便半途而廢呢?

您說發一次脾氣,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燒光,這是根據於「一點嗔心火,能燒功德林」而來的。但我們想要正確理解經論中的一句話,那就需要聯繫其它經論中文句,融會貫通來理會。例如,經論中說我們看經和念佛的功德,「如食金剛,決定不消」。這就是說念佛和誦經的功德,如同人吞食了金剛鑽(鑽石),這是決不會消失的。於是這句金言,便同您的體會,燒光了一切功德,完全矛盾了。那麼,這相矛盾的兩句話應如何融會來正確了解呢?現在我做個譬喻。例如有人被法院凍結了他在銀行中存款,這筆錢他當時完全不能動用,就和沒有這筆錢一模一樣,這就是「火燒功德林」之原意。但是這筆錢並沒有被沒收,沒收了,那才真是燒光了。現在只是凍結,仍承認這筆錢是他的,這就是「決定不消」之義。我這個譬喻,可引證佛經。佛在世時有一人因八萬劫前遇虎,失聲念了一句南無佛,八萬劫後得遇釋迦牟尼佛,因此一句功德,收容為僧,而證阿羅漢。試想,此人在八萬劫中應該生過多少氣,發過多少嗔心火,但這句南無佛的功德「決定不消」,終於憑其功德而證阿羅漢。同時根據這段經中開示,證明嗔毒等的可怕,所以把念佛功德的果報推遲了八萬劫。

修禪定的人,一發脾氣,於是禪定的境界保不住,定中所發的神通,也不出現了,必須再用一段功才能恢復。至於修淨的人,臨終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決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極樂的願望,此時都失效了。這即燒盡功德林之意。所以我們必須忍辱護嗔心,如能忍辱則嗔心漸漸的自然不起了。

您來信問我有什麼辦法?現在「辦法」已躍然於紙上矣!辦法是:(1)恆修懺悔。(2)修行忍辱,善護己念。在這兩方面的無上武器,便是一句佛號。

(一)懺悔,有理懺與事懺。理懺者,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是謂心空則罪消也。是以「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若能心契實相則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事懺者(又名作法仟),乃修懺法(例如大悲仟)以懺除罪業。目前有先師所編之《寶王三昧懺》,又名《長壽懺》,正在印製。印好後,會寄送您一本,您可照懺軌禮拜懺罪。但更重要者,《觀經》說「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勸您一心持名,是即無上殊勝之懺悔。

(二)忍辱護念:《金剛經》中忍辱仙人,實是我們之良師,仙人是說法度眾,反被誣衊為調戲婦女,並用刀來節節支解,可是仙人當時無人我等相,不生嗔恨。故知嗔毒之根在於我相,若無我相,還有誰會生氣?所以生氣者,只是為了它違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負了我,侵害了我,處處都是因為多了個我。若能無我,則一切煩惱,都除了根,便必然隨之消滅了。正因為多了個我,於是處處有障礙。例如有人罵我是「蠢豬」,當他罵完了,這句罵人的話也當時消滅完了,何處還有這兩個字的音聲?「蠢豬」這句話本身就是肥皂泡(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已罵完,於是這個肥皂泡已經消滅。可是自己不依不饒,還死抱著這個已滅的肥皂泡不放。大發脾氣,真是加倍的愚痴。所以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儘量秉著經中無我無人的開示,來待人接物,應付一切。例如有人罵我,請問罵人的人是誰,挨罵的人是誰,那句罵人的話是什麼,實際上一切皆不可得。故云:「萬法本閒,唯人自鬧。」何苦來。自己要鬧個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嗎?《首楞嚴經》云:「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我們何嘗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來。所以要一心念佛,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云:「念佛功純,妄想自然不起。」那還有什麼脾氣可發?

奉勸您進一步把功課集中在持佛名號。隨時隨地,心中常提這句佛號。您念佛看經的功德,與懺悔而哭泣的功德,都是決定不消,盼您繼續努力。根據您的信願行,都已有基礎,但能堅持下去,決定可以往生。淨土宗稱為他力門,乃是仗佛力而能往生。只要我們深信切願持佛名號,那麼在我們臨終,阿彌陀佛自然實踐其本願,前來迎接,加持行人,「慈悲加佑,令心不亂」(見唐玄奘大師譯的阿彌陀經,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我們凡夫往生,都是帶業往生,您這些嗔恨之業,便都托彌陀慈航之力,而不成障礙了。

二、勸看破世緣,一心念佛

讀來信,對於您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丈夫離婚,兒子不很聽話,自己又有病,許多折磨集中一身,確甚苦惱。但您在煩惱堆里,仍然信心不退,並堅持念佛,很是難得,實應讚嘆!

您的苦惱,證實了在娑婆世界修行之難。它是「進一退九」,進一步便要退九步。就像您想用功,這是進步,可是偏偏有事引您發火吵架,這便是退了九步。同時也說明如果有一種因緣使您進步,例如您看了《淨土資糧》很想發心,可是偏有種種煩惱來使您退步,這又是退九。這就叫娑婆世界。這是修行人個個都共同的,只是表現到每人身上而有不同而已。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要下定決心,誓於今生出離生死,往生極樂。

實際上,夫妻兒女只是一台戲。在台上您是母親,下了台您是誰?所謂母子,其實都是戲,都是假的。您是過於認真了。《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現在所遇到的一切,好的壞的,通通都是肥皂泡,馬上就要幻滅的。老實說來您的兒子在當前年青人中還是不錯的,您是「愛之深,責之切」。演變至今,幾乎形同水火了。您現在應當認清目前是演戲,您在演「三娘教子」,其實您本非「三娘」,您只是您自己。這次您演「三娘」,下次您演什麼還不知道。希望您看破這台戲,往生極樂,蓮花化生。

俗雲「不受魔,不成佛」,先師夏老有詩曰:「病久方知身是苦,魔多反使道心堅。」這兩句對於您很合適。在病痛中,在煩惱中,能念這一句佛號,功德更大。因為在「難能」,所以「可貴」。煩惱乃多生習氣,如油入面,不能期望懺悔幾次,便能永斷。只有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改正。發了脾氣,馬上知道不對,便到佛前懺悔,這就是進步。脾氣發得小了一點,短了一點,都是很大的進步。煩惱很多,一樣往生,故云「帶業往生」或雲「帶惑往生」。這便是阿彌陀佛極大的慈悲,也是淨土法門無比的殊勝。您能聞能信,能修此法,實是最大的幸福。《無量壽經》說這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世間一切,只是些肥皂泡,千萬不要被這些假像耽誤了您的根本大事。

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否往生極樂,全看他有沒有信和願,如都有,那就能去,不管他念佛的水平和脾氣的大小(當然,臨終時正發脾氣,則不能往生)。反之脾氣很好,念佛也好,但信願不足則去不成。所以您當前應多讀《淨土資糧》來增進自己的信願。至於您的脾氣,只要您是在克制,而不是放縱,發了就好好懺悔,一心念佛,仍是可以往生的。

您問臨終時是否有魔怪變成佛形來誘騙?蕅益大師說,臨終時不是魔擾時。也即是說,臨終時沒有魔擾,見佛即是見佛。總之您只要在臨終時把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只要能念就接著念,這便一定往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