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佛典中原諒的故事


時間:2010/1/19 作者:心源

文/陳秀慧 華梵大學中文系專任講師 佛典中關於原諒的故事不勝枚舉,共同點都具備悲智雙運的特德,諸如忍辱仙人、長壽王父子以及六祖惠能等,佛法的究竟慈悲,不僅在於愛你所愛的人,更能寬恕、愛護你的仇敵,如此寬厚的胸襟則來自人我一體、愛人如己的智慧。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我執重、嗔恨心強的人較不易原諒別人;我執輕、慈悲心重的人,則很容易原諒別人。佛教中,緣起性空的般若妙慧有助於對治我執、長養慈悲心。慈悲與智慧如鳥之雙翼,為大乘行者於菩薩道上任運無礙的基本配備。佛典中關於原諒的故事不勝枚舉,而其共同點則是都具備上述悲智雙運的特德。在《金剛經》、《大般涅槃經》、《大毗婆沙論》中,皆提及佛過去生為忍辱仙人時與歌利王的一段因緣。某日,忍辱仙人在林間坐禪,適逢歌利王率領宮女到野外遊覽。美麗的宮女們利用國王休憩時漫遊林中,無意間來到仙人面前。以法為重的仙人,應機為這群女眾開示斷除貪慾之法。法筵進行中,以殘暴著稱的歌利王突然仗劍而至,不分青紅皂白地怒斥仙人:“你膽敢以幻術誘惑我的宮女!該當何罪?”無辜被冤枉的仙人始終以忍為戒,平心靜氣地消受暴君的無理取鬧,甚至當歌利王以劍截斷他的手足耳鼻時,不但心中依然存著慈悲心,還主動發願:“願我來世得道時,先度化大王!”忍辱仙人因能忍無嗔,招感到恢復完好身形的果報;用慈悲心原諒誤會他的歌利王,而將彼此的惡緣化為菩提善緣。忍辱仙人能忍無嗔日常生活中,若無端橫遭他人誤解、惡意相向時,若能安忍不動,其實,第一個被保護的是自己,因為你不會隨對方惡劣的情緒起舞而掉落嗔恨的陷阱。同時,因為忍辱不嗔,所以你可感得相貌莊嚴的果報。若能進一步拓展悲心、提升智慧,化敵為友,不但樂於寬恕傷害你的人,還要在成佛之道上,成為提攜對方的大善知識,如此便能自他兩利、皆大歡喜!長壽王父子的以德報怨在著名的《六度集經》中,有一則寬恕敵人、以德報怨的本生故事。主角長壽王仁民愛物、慈悲為懷,其國境內風調雨順、財富民豐,卻也因此引來鄰國貪王的覬覦,出兵侵奪。獲悉敵兵壓境的長壽王,不願為保衛一己的王權而殃及無辜的百姓,決定捨棄王位,與兒子長生相偕遁隱山林。貪王因而不費吹灰之力即坐擁長壽王的國土,並重金懸賞捉拿長壽王父子。息心山林的長壽王為了義助遠來依投的梵志,自願捨身,讓梵志得獲賞金,遂輕易為貪王所執。殘暴的貪王故意在長壽王國都通衢上,公然火燒長壽王,以逞己能、以警大眾。臨死前,長壽王驚見喬裝為樵夫的兒子,混雜在人群中雙眼冒著怒火、滿懷仇恨。長壽王乃仰天宣示其以仁為誡的遺教,冀長生能秉承以德報怨的家風。雖然親耳聆聽父親最後的教誨,但父王慘死、國土淪喪的深仇大恨,令年輕的王子長生一心只想伺機報復,以除胸中之塊壘!於是多才多藝的長生,利用在大臣家為僕役的機會,取得貪王的賞識,進而成為貪王的貼身侍者。在一次伴從貪王出獵的途中,長生刻意讓貪王脫離隨扈,並迷失在山林間。精疲力盡的貪王為求一枕好眠,將隨身的配劍卸下,交由長生保管。待貪王熟睡之際,長生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拔劍而出以償宿願;下手之前,長生忽憶父命,父王臨終前言猶在耳的叮嚀軟化了他以牙還牙的固執,不由得他將劍緩緩抽回,理智驅使他按劍不動!巧合的是,貪王突然從噩夢中驚醒,不安地說道:“我夢見長壽王兒子要殺我,怎么辦?”“大王莫驚惶!有賤民在此護衛您。”長生佯言安慰貪王,於是貪王復安然入睡。如是者三,長生決心尊奉父親仁誡原諒貪王,便自動向貪王表明他的真實身分,並請求貪王:“快將我殺了,以免我報仇的惡念又死灰復燃!”震驚的貪王被長壽王父子以德報怨的仁行深深感動,當下幡然悔悟,自愧如豺狼,於是將國土歸還長生,兩國並義結為兄弟之邦。這個故事證明了“仁者無敵”,正如聖嚴法師所說的:“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真正的慈悲不只是愛你所愛的人,還能寬恕、愛護你的仇敵;而如此寬厚的胸襟則來自人我一體、愛人如己的智慧。當別人以惡劣、無理的態度相向時,我們要學習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對,還要效學維摩詰居士:“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的情懷,悲憫彼等的無知,默默祈請佛力加持對方早日回頭醒腦,不再自誤誤人!原諒別人,才是強者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原諒別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你戰勝了嗔恨的心魔,生命因此更自主、自在與自由。《老子》云:“自勝者強。”真正的強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戰勝自己!外在的敵人容或可以用武力消滅,但是內在的心魔則有賴深刻的自省、清明的智慧與果斷的決心,才能加以降服。六大根本煩惱中,古德認為“嗔習”最不易除,所謂:“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印度聖雄甘地曾要求自己不要怨恨任何人,他說:“我知道這很難做到,所以用最謙恭的態度,儘量達成這項自我要求。”謙卑的人比較無我,無我的人包容性大,就能冤親平等地善待一切眾生!故事中,當長生起了復仇的惡念,貪王馬上在睡夢中接收到這個信息;而當長生打消報仇的念頭,貪王亦同步在睡夢中感應到。當代科學已經證明,人類的意念是有能量、有作用的;正面的、溫暖的、和善的想法、念頭,對自己的身心及周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正向的影響,反之亦然。原諒別人首先解救的是自己,它讓我們避開嗔火的吞噬,從而在理智的引導下,反求諸己、如法而行;仇恨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徒增彼此身心的多重傷害!六祖的寬恕引渡志徹《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記載著六祖惠能遇刺的經過。當年,惠能與神秀分別在南北二地各弘宗法,兩位宗主彼此相互尊重,但門下弟子卻各自衍生出崇己抑它的敵視局面來。北宗門徒唯恐五祖弘忍傳法給惠能之事廣為天下人聞知,遂買通俠客張行昌前往暗殺六祖。有他心通的六祖預知此事,便準備十兩黃金放在座位間。待夜幕時分,行昌潛入六祖室內,正要刺殺之時,六祖從容引頸就刃,行昌連揮利刃三次,六祖卻始終毫髮未傷。六祖勸諫刺客:“以正劍任俠者,不應該有邪心。以邪心用劍者,必無正當的俠行。我只欠你錢債,並未欠你命債!”行昌聞言驚仆於地,久久才甦醒過來,直向六祖求哀懺悔,並希望立刻隨六祖出家。慈悲的六祖先將黃金送給他,並安慰他說:“你暫且回去吧!我擔心身邊的徒眾若知道這件事,必不肯容納你。日後等你變裝再來,我會接受你的!” 行昌秉承六祖指示,連夜遁逃而去;後來在其它僧團出家受戒,法名志徹,精進修行。爾後,志徹因對《涅槃經》經義不解,而再度就教於六祖。六祖見面的第一句話是:“我很久就在想念你了,你怎么這么晚才來? ”令志徹感愧交加,立志追隨六祖弘法利生,以報師恩於萬一。我們或許沒有六祖的功力可以未卜先知,但肯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必有其前世之因緣。緣有善惡、深淺,若彼此過去結過善緣,下次見面自然喜上眉梢、親上加親;反之,則是冤家聚會、分外眼紅。累劫以來,你我都造作了不可數計的善惡因緣;當別人有意無意傷害你時,試著觀想:“這是我過去生的惡業成熟,也是我還債消業障的良機!”或許便能坦然面對、歡喜接受。若能向上一著,慈悲攝受對方,一如六祖之於志徹,那就不只是“無債一身輕”的自由人,更是懂得“積功累德”的妙行人!文章 轉自 至樂報國寺<人生菩提>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