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金剛經》知識7


時間:2014/4/1 作者:佛在相對論中

凡所有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1.在某件事情做成功時,尤其不能自滿因為一切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這句話解釋為若見了成功相但不生自滿相,即可看到如來想要告訴我們真相,就是謙虛),即見如來。2.你所想看到的相都不是世界必須給你看到的(及你對這個世界不應有任何要求),如果認識的這個道理,也就又認識了如來的道理。3.既然你所想看到的相都不是世界必須給你看到的,那麼你時時看到的相都是妄念構成的。(這三句話可整理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因為如來有空無自性的心)

凡所有相皆虛妄的真相:一合相(因緣法很複雜,捨去)——又因為三世之心不可得——(心死,何來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邪教——以死來證明能到極樂世界是錯誤的,這樣其實還是沒有看破生死。我們其實不生不滅,生死是空的還怎麼能用生死來證明能到極樂世界呢?還有《金剛經》說身相也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自我焚燒身體是成不了佛的。因為既然相本來就是虛妄的,那就不用焚燒身體讓相再變成(空)虛妄的了。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此法無實無虛,說明這個法是空的。既然是空的那麼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就是妄念,即使是住也是非住。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這句話是說明心是空的真理。後面又補充說三世之心不可得的真理。

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無我是指每個人都有的如來如如不動的自性,如如不動也就是空無自性。既然我的自性是如如不動,當然能忍所有事情。

關於相的問題——如來是如如不動的空無自性,所以《金剛經》中提到的有關相的經文(色香味觸法、身大相、三十二相)都是虛妄。

如來所得阿蓐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阿蓐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如如不動的空無自性,無實無虛就是空無自性,無有法(空)入無間法,何況是有間法,所以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像如來這樣的本質,在什麼情況下都能保持其如如不動的空無自性的奧義。好似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第六品正信稀有分中的「以是義故」是指:因為如來本是如如不動空無自性的這個原因,得道之後應該把法捨去。不捨法,還對法有掛念,怎麼達到不生不滅。後面的無得無說也告訴我們也要捨棄法相,在法尚時。

無為法——在精通所有工作流程的情況下儘量鍛鍊屬下,讓屬下做事。屬於高明領導的選擇。總不能啥事都自己做,而屬下都什麼都不會做吧,要鍛鍊屬下,鍛鍊屬下都會了,還愁公司不會興起嗎?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功德。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非法在法尚應舍面前就是非法。法尚應舍了就是不可說(都捨棄了,成空的了還說什麼)。這句說明如來所得法的無實無虛。

從現在心不可得而知現在(隨時)想的都是虛妄,都是妄想。只有如如不動的空無自性是真的。想像世界都是空的,是不是感覺內心平靜如水。

現在心不可得——你所想看到的相都不是世界必須給你看到的。(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現在心不可得」中的心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諸相自然不可得。如來又是如如不動的空無自性,心自然也是不可得。是名為心是指心也只是一種名字,應當捨去。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這是妙行無住分的一部分。妙行無住是說妙行是不住相的,你布施出去的東西都是虛妄的,自然感覺無所苦(妙行)。菩薩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因為你布施出去的東西都是虛妄的。能認識相皆虛妄就有了如來如如不動的空無自性。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住相其實是虛妄的(唯心主義只有心在,這心正是如來如如不動的空無自性的心),所以佛祖說:「若心有住,即為非住;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魚兒不停地游,很累。在水裡也是魚兒的局限性。這也是魚兒的幸福,如魚得水。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人心如海,若菩薩有這些相,說明心量還小,還不是菩薩。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按因果來說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就是不可思量,因為他布施了。不住相是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是清淨心,則生實相——只有在清淨心的情況下才能看出這件事是否對你有利。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未來還沒來,住也是非住(未來的結果還是未知的,即使現在想出辦法,未來的結果也是不完全可知的)。從這句話還可推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在想未來的相豈不是可笑虛妄的),因為相是由住而生,住現在的相,不一定能住未來的相,所以住那也是白住(若心有住即為非住),因為未來還沒來。

《金剛經》在說如來如如不動的自性,不論是無所住而生其心還是清淨心見實相還是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如來空無自性才能做到。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來本來就是空無自性的,當然是如如不動。

佛祖是空無自性,根據如來的平等覺,萬物都是空無自性。這樣看來萬物根本上就有如來性。

空的博大:空是能裝下也能放下,就像水杯,空的時候能裝下水,把水倒了之後則還是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