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祖師:真信切願與弟子規、十善業、淨業三福的對應關係


時間:2014/6/20 作者:laoshinianfo001

《觀無量壽佛經》示三種淨業正因,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十一事,或有一二,加以信願念佛,悉得往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七第1346頁崔母孫夫人往生傳發隱)

淨空法師對上文印光祖師「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的註解:你看第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說這裡頭有沒有《弟子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這屬於因果報應,落實在《感應篇》;

淨空法師:真正能往生,也要靠基礎,佛念得很好,我真信,真願,《弟子規》做不到,《感應篇》不能完全相信,這就可能障礙你往生,你在往生最後的時候,會遇到障礙,為什麼?你的基礎不穩固,你的冤親債主他看到了,他就有方法來障礙你,讓你最後一口氣不是阿彌陀佛,是雜念,是妄想,於是,你又去搞輪迴了,由此可知,三個根的重要!三個根是做人是根本,佛經上,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準的,它的標準就是《弟子規》,就是《感應篇》,《十善業》。這三樣東西我們真正建立了,做到了,你的根本堅固。臨命終時,有善神保佑你,冤親債主不得其便。他沒有機會下手。你平平安安往生極樂世界。摘自淨土法門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526集2013年12月2日講於馬來西亞

佛經經文:不落實弟子規類十善業者,臨終被鬼神障礙而難以超生。《長阿含經》:十惡業者會被鬼神所觸嬈,十善業者不為鬼神所觸嬈,反被護持!設有此問汝等應答彼言。世人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護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若有人修行善法。見正信行。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譬如國王。國王.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以是緣故。世人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長阿含經》

藕益祖師及《妙宗鈔》開示:為何上根人造大惡亦有望臨終十念往生,而下根人造小惡亦難臨終懺悔往生?逆罪得生即下品下生文。二釋有下立義雙釋二。初悔有輕重。上即利根下即鈍根。俱舍雲。愚智所犯輕重不同。愚作罪小亦墮惡。智為罪大亦脫苦。如團鐵小亦沉水。為缽鐵大亦能浮。涅槃雲。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如阿闍世王殺父害母。至涅槃會身瘡腫熱。生重慚愧悔過自責。耆婆勸往佛所。佛為說法得無根信。文載涅槃梵行品。此經明逆罪得生淨土者。即同闍王上根利智慧型重心懺也。彼經不生者。下根愚人至於臨終不能重悔也。問若定力得生下下品。雲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此與大本散心十念理應無別。答此雖造惡已曾修觀故。使臨終善友勸稱十念。定心則成。亦是法行乘急戒緩人也。修觀故乘急。造惡故戒緩。由乘急故得值善友。縱現世不修三昧。亦是宿種今熟。故得往生。藕益大師:淨土的旨全在《妙宗》一書。---與周洗心藕益大師:《妙宗鈔》一書,不可動一字。---復唐宜之

釋迦摩尼佛開示:人臨終是否有苦痛,取決於此人是否落實五戒十善而有資格轉生人、天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阿闍世王受記品第十節錄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十相現。是人決定生人趣中。云何為十。一者臨終生於善念。謂生柔軟心福德心微妙心歡喜心發起心無憂心。二者身無痛苦。三者少能似語一心憶念所生父母。四者於妻子男女作憐愍心。如常瞻視無愛無恚。耳欲聞於兄弟姊妹親識姓名。五者於善於噁心不錯亂。六者其心正直無有諂誑。七者知於父母親友眷屬善護念我。八者見所營理心生讚嘆。九者遺囑家事藏舉財寶示之令出。十者起淨信心請佛法僧對面歸敬。言南謨佛陀南謨達摩南謨僧伽我今歸依。若無佛世歸五通仙。大王若臨命終具此十相。決定得於人趣中生。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十種相定得生天。云何為十。一者起憐愍心二者發起善心。三者起歡喜心四者正念現前。五者無諸臭穢六者鼻無欹側。七者心無恚怒八者於家財寶妻子眷屬心無愛戀。九者眼色清淨。十者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當來迎我。若臨命終具此十相決定生天。

蓮池大師開示:信願行當中的信心就是清淨心。【疏】又信即心淨。如唯識說。【鈔】成唯識論雲。信者。謂於實德。深忍樂欲。心淨為性。何言心淨。以心勝故。如水清珠。能清濁水。又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渾濁。復能渾濁余心心所。如極穢物。自穢穢他。信正翻彼。故淨為相。今修淨土。主乎心淨。信為急務。明亦甚矣。""往生淨土。要須有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即護。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此策發信心。最為切要也。

藕益祖師開示:真信切願的切願心就是「為度眾生而求生淨土,非為自身獨出生死。」及回向願生心。藕益大師開示原文:《大乘起信論裂網疏》中說:為度眾生求生淨土,非為自身獨出生死。有此菩提弘願,方是往生正因,不然縱令念佛菩薩,與佛菩薩氣分不相契合,不能生淨土也。

印光祖師:真信切願就是「自力清淨心回嚮往生」感「佛力接引」。印光祖師:淨土既是唯心所造,當雲唯心,不當又言淨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淨土,何得祗是唯心,別無淨土之外境乎。唯心淨土者,以清淨心,念佛求生淨土。及至臨終,由己之淨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淨土《三編·復顧宗況居士書》

印祖開示「若自心不淨,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有唯心淨土,方生西方淨土。若自心不淨,何能即得往生。縱逆惡罪人,以十聲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淨心,感生西方之淨土《續編·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

印光祖師關於惡人臨終十念往生的開示:《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王子立居士書三說:「《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雲不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事,乃係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衊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

印祖《一函遍復》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即教我之師,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殺,(當吃長素,或吃花素。即未斷葷,切勿親殺。)修十善業。(即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口不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慾,瞋恚,愚痴之念。)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幷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有唯心淨土,方生西方淨土。若自心不淨,何能即得往生。縱逆惡罪人,以十聲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淨心,感生西方之淨土。世多以唯心則無土,便是魔外知見。此種似是而非之邪見,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不得實益。尚自以為高明,而不知其為執理廢事,自誤誤人之邪見也。由自性彌陀故,必須念西方彌陀,以求往生,漸進而可以親證自性彌陀。倘單執自性彌陀,而不念西方彌陀,縱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續編?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於不知此義故也。(復黃涵之居士書《增二》三)

心淨則能生淨土。是以念佛之人,必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世間人果真有信願,皆可往生,何況聖人。不修身而念佛,亦有利益。於決定往生,則百千萬中難得一個。(三編?復卓智立居士書一)(續編?涵江三江口仙慶寺淨業社緣起)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語其淺,則婦孺均能修持。語其深,則聖哲莫能了解。而且於在家善信,最為合機。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來稱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故凡念佛之人,必須於家庭倫常中,各盡其分。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者是也。又須懲忿窒欲,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修善去惡,尤須在起心動念處,認真省察,篤實擴充而克除之。戰兢惕厲,毋或怠忽,是為善人。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實利益。如基址鞏固,萬丈高樓,自可隨意建造矣。又念佛之人,必須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過愆。知過必改,見義必為,方與佛合。如是之人,決定往生。若不如是,則與佛相反,決難感通。

印光大師:「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淫習固結,則便與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

印光祖師:「良以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欲淨其心,非持佛淨戒不可。果能持戒,則貪瞋痴心,不發現行。戒定慧道,徹底圓彰。恆沙功德,無量妙義,不求自得,具現心中。所謂戒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過。況又加以真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現生固已心佛不二,臨終不生淨土,將何生乎。縱令根機陋劣,未能如是。而以嚴持佛戒之清淨身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帶業往生,固已永脫輪迴,高超三界。常時親炙彌陀,自可速證法身。況已業盡情空者哉。其有自詡高明,藐視戒律,及與淨土,謂自性清淨,有何善惡持犯自他淨穢。但任天真,即如如佛。從茲口口談空,步步行有。聽其言,則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則卑入九地之下。生為法門之敗種,死作泥犁之主人。較彼帶業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況上焉者乎。其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注節要跋)

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普勸念佛》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何也?此有三故:一者,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既是念佛,便須依佛所說,要積德修福,要孝順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弟兄相愛,夫妻相敬,要至誠信實,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陰騭方便,要慈悲一切。不殺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壓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佛,定要念退這不好心,如是才是念佛的人,定得往生成佛。二者,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念佛之時,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觀照。如親在西方,面對彌陀,不敢散亂,如此才是念佛的人,才能往生西方。

蓮池大師:淨緣感淨土,眾生心不淨,雖有淨土,何由得生?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變此娑婆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之處,便成七寶莊嚴之極樂國,乃必令眾生馳驅於十萬億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無緣,子知之乎?淨緣感淨土,眾生心不淨,雖有淨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變地獄為天堂,而彼十惡眾生,如來垂金色臂牽之,彼終不能一登其閾也。是故剎那金色世界,佛攝神力而依然娑婆矣!

藕益祖師:持戒念佛,本是一門。淨戒為因,淨土為果。若以持名為徑,學律為紆,既違顧命誠言,寧成念佛三昧?多纏障垢,淨土豈生?夫如海無涯,豈不廣大?保任解脫,豈不簡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惡防非;專精律學者,方能決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現在紹隆僧寶,臨終上品上生。法門之妙,孰過於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張,取笑識者?

——蕅益大師《重治毗尼事義集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