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寶法王新書:崇高之心法語菁華文摘


時間:2014/9/19 作者:幽幽蓮花座

摘錄:大寶法王著《崇高之心》

整理:【噶瑪噶舉中國論壇】編輯組

1、嗔恨的生起,是源於內心的一種不滿和不悅的狀態。我們要仔細檢查自己的心,看看是否有心理上的困擾,這是保持內心健康和快樂的最好方法。當我們學會管理自己的嗔恨,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少涉入衝突中,而且當衝突真的發生時,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肯定會比較少。

2、如果我們養成想像自己站在他人立場的習慣,就能夠很容易認出我們的平等性。我們將會發現,讓「他人受苦」是一件不可被接受的事情,因為我們認識到自己和他們一樣都會痛苦。

3、心中懷著慈悲時,我們會與其他的眾生更親近,因為我們知道他很容易受苦,就像我們一樣。透過將自己受苦的經驗,套用在我們見到的他人的痛苦上,我們會有某種感同身受的感覺。這深深的打動我們的心,讓我們生起堅定的決心,真正的慈悲就轉化為實際的行動。

4、我們周遭有很多力量,在鼓動我們不經思考地就跟著自己的貪婪。在貪婪的字典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和「我的」,如果我們去看貪婪之下潛藏了什麼,我們會發現有種根本的自我中心,一心執迷於我們自己的利益。

5、當我們只關心自己利益時,最後就會漠視他人,甚至對他人展現出輕蔑的態度。那樣的基本心態就是:如果他們快樂那很好,如果他們受苦那也沒什麼。事實上所有的眾生都是相互依存,即使在追求最自私的目標時都不可避免會牽涉到其他人,我們應該認知到徹底的自私自利會適得其反。

6、當內心懷著慈悲時,我們不會忽視他人的痛苦。相反那時會有一種想要結束那個痛苦的急迫感,就好像在你腳下點起一把火一樣。當你具有這樣的慈悲時,一看到痛苦,你就會想要跳起來,立刻行動來結束它。對於承擔其他人、動物、甚至地球本身的痛苦,你不會有絲毫恐懼和絲毫猶疑。

7、心靈上的探索並不是向外在的某處尋找智慧,而是去發覺原本就已經存於我們內心的東西。就像清理石刻銘文的表面一樣,你越是去清理它,原有的雕刻就會變得越清晰可見。我們就像那塊石頭,透過我們心靈修持,逐漸讓自己更清楚自己,而不是獲得某個我們之前沒有的東西。

8、有些人把殺動物當成一種娛樂消遣,有些人似乎相信殺動物是一種勇敢無畏的行為。這種傷害他人的「勇氣」,會回彈到我們自己身上。當人們變得在習慣於不去思考自己正在製造痛苦的情況下奪取動物的生命,最後,就會變得輕易地就去傷害和殺害人類。

9、相互依存和空性告訴我們,並沒有任何固定的起始點。我們可以從一無所有開始。無論我們有什麼,身處何處,那就是我們可以開始的地方。任何時機都是對的起始點,這就是空性所揭示的觀點,我們可以從零開始。

10、我們經常引發和他人之間的衝突,也給自己找了很多痲煩,這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結果上,而不是放在原因上。我們想要快樂,但是卻不去留意快樂的成因。我們不想要痛苦和不快樂,但是我們確執著那些引生出不快樂的看法和行為。

11、對我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夠以真正的感覺,真誠坦率地和他人相處。我重視的是能夠發出肺腑之言的能力,以及能夠柔軟而開心他人,我希望自己具有一些這樣的特質。當然,這些也是我渴望能夠擁有的特質。

12、我們永遠都能見到空中的星辰,無論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你永遠都有自己的光亮可以閃耀,你可以是一盞明燈,綻放出足以照亮你周遭世界的光輝。暮色微暗的傍晚,我經常會去露台上看星星,只要閉上眼睛,我就能以心的眼睛,看到各位在你所在的地方明耀地閃耀著。

13、雖然我們或許沒有直接見過面,但是我們不需要在心理上覺得彼此距離遙遠。我們對彼此的關愛,就能夠讓我們保持親近。我們可以透過自心的善美,將我們連結在一起。我希望各位記得這一點,要永遠記得。

14、如果你的選擇不是奠基在智慧和直接的自覺上,那麼批評和其他的外在環境,就可能會侵蝕你的信心和生命的方向感。如果你能夠讓自己穩固地植根於智慧中,任何人說的話都無法令你失去平衡,沒有任何暫時的狀況能夠動搖你。

15、當逆境出現時,很重要的是不要失去你的立足點。如果你對於自己是誰的認知,是建立在只是去跟隨別人,而不是建立在你自己的內在智慧上,那麼在遇到考驗時,你就無法堅守立場,你會很容易迷失方向,要做真正的自己。

16、無論你做什麼樣的工作,當你以崇高的動機為基礎而行事時,你就是以悲心的真誠之繩,將整個世界連結起來,從這裡開始,持續下去,讓善美遍滿全世界,你的努力永遠都會充滿歡喜。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