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14/10/24

普賢菩薩跟一般菩薩都修禮敬。一般菩薩也禮敬諸佛,普賢菩薩也禮敬諸佛,我們也禮敬諸佛,差別究竟在哪裡?差別在心境不同。我們這個心有分別、有執著,一般菩薩雖然比我們功夫要高深得多了,但是他的心不是真正的清淨;換句話說,他還是有比我們微細的分別執著,因此他不是普賢行。普賢行那個心境,一定要符合本經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心裏面一絲毫的雜染都沒有;平等心,生佛平等,萬法平等,《華嚴經》上所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萬法平等。普賢菩薩用這種心來修,所以他能夠圓成佛道。

由此可知,清淨平等覺是總原則,是修行的總綱領。普賢菩薩十願是修行的條目,也就是說落實在日常生活,在一切事物之中,我們應該要怎樣去修清淨平等覺。他心地清淨,這恭敬心就圓滿了;心地不清淨,恭敬心怎麼能圓滿?我們佛門的禮節,大家見面知道合掌;合掌是什麼意思?合掌代表一心。平常我們這個手掌手指是分開的,這散亂的,表示妄念很多。怎麼樣表示恭敬?所有的妄念都息住,合一,一心;一心是恭敬!所以諸位要曉得清淨心是恭敬,平等心是恭敬,覺悟的心是恭敬,全都是修的清淨平等覺。

對人恭敬,對事恭敬,對物恭敬。這個地方諸位要特別留意的,禮敬不是說見到人就磕頭禮拜;如果這樣修,那個人不就變成神經不正常!那馬路上多人,見到人就磕頭,磕不完的,哪有這種道理?這個敬是在心敬,事上要不違背世間法。所謂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人用什麼樣的禮節,我們就用什麼樣的禮節,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都是十願裡頭所說的。

譬如在前清帝王的時代,最恭敬的禮是三跪九叩首,現在你們看戲裡面可以看得出來,演古裝劇你可以看得出來,那個時候的禮節。現代人的禮節,最恭敬的禮節是三鞠躬,我們面對的是現代人,所以我們的最敬禮,三鞠躬就夠了,最敬禮。但是通常我們跟人打招呼見面行禮,點點頭;現在點點頭就是敬禮了。如果你要行三鞠躬禮,人家又覺得你這個人頭腦有問題,那不正常。所以禮節要隨俗。恭敬心是真誠,對人有一番敬意,要有敬心,這是普賢行。

對事怎樣修禮敬?事情要盡心盡力,認真負責把它做好,這是對事的禮敬。無論大事、小事,無論自己的事情或者公家的事情,你們上班或者是為政府機關做事,或者是為私人公司行號做事,要盡心盡力,做得圓圓滿滿,這修普賢行!不認真、不負責任、投機取巧,那你不能往生,這個諸位要曉得。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為什麼?口裡念佛,身行與道相違背,這個法門是普賢法門,不是普通法門。希望大家真正心裏面想這一生要往生,你就特別要注意。我們身口意三業要一致,不可以口是心非,那就錯了,那就不是修普賢行。對物的恭敬,譬如說我們講堂桌椅板凳對它的恭敬,我們把它擺得很整齊,擦得很乾淨,這就是對它的禮敬。

總不外乎對人、對事、對物,這都叫諸佛。為什麼都叫諸佛?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將來一定作佛,所以普賢菩薩眼睛裡面是平等法。這一切萬物它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這個性就是真心本性,是一個,能生萬法。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所生的,都是自性所變現的;自性是佛,所變現的一切萬事萬物當然統統是佛。要用這樣的心量、這樣的觀察對於一切恭敬,這才叫禮敬諸佛。所以跟我們平常行禮意思不一樣,境界不相同。由此可知,普賢行實在是非常的廣大,是菩薩行門裡面真正達到了究竟圓滿。彌陀的學生,願意求生淨土的,要在這個地方著眼,要在這個地方下手、用功。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第三集)1994/11新加坡檔名:02-027-0003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