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念祖:淨修捷要報恩談(第9集)


時間:2014/11/6 作者:果林果梅

「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這一段。亦號無量光,底下就說,「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這是十二光佛,從無量光起。這十二光佛這些佛的名號,這都是阿彌陀的名號,所以阿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的光中種種的妙用,表現出十二個光的佛,同時都是阿彌陀佛。

無量壽是體,是指時間,所謂過去、未來、現在,這是三際,稱為三際。三際一如,三際是如一,沒有變化,這是無量壽。無量光就是遍一切虛空,遍一切處。所以一個是豎,一個是橫;時間是豎的,空間是橫的。無量光,這個光是一切處都照到,就遍一切處,所以表明這個佛是在豎著的窮三際,過去,你也永遠找不著頭,未來,也始終找不到結束。常住,這是無量壽;這遍一切處,沒有邊際,無量光。這個光明,同時無量光也可以解釋為光中有無量的功德。同時無量光佛也號作無邊光佛,無邊光你可以淺近的解釋,說這個邊沒有邊緣,這是大,你找不著邊,這極大。這個解釋很容易,進一步的解釋,這個邊是什麼?就是佛教里一個名詞,所謂邊指著見惑裡頭的邊見,所以我們都斷見思惑,而最大的、最粗的迷惑就是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眾生就在這個迷惑之中、愚痴之中,這為惑。斷了惑才能證到自個的真如。

見思惑,首先是見惑,初果就破見惑。見惑有十樣東西,就是身見,老是愛惜這個身體,老是想養這個身體,練這個身體。所以現在許多氣功、外道,首先就是一個邪見,也叫做身見,這是見惑,你留戀這個身體。所以很多婦女她很難離開她這個身體,因為她非常喜歡她這個身體,覺得很莊嚴,很什麼,這是屬於身見。邊見是什麼?這個邊就不是邊緣的邊,就是一個事情可以分兩邊看,就是矛盾的一方。一切事情都有矛盾,矛盾有雙,矛跟盾,就是矛有一邊,盾有一邊;有是有非,是是一邊,非是一邊,一切都有兩邊,矛盾有兩方,這兩方在對待、在鬥爭。實際二的世界就是如此,一切都有二。所以中國有句話,「聖人不死,大道不止」,有了二,聖人要不死光,大道是不會完的。無邊就是沒有對待,沒有這個邊了,不二,一切都不二了,一切都平等了,平等就不對立了。

所以佛最後成為平等覺,漢譯的《無量壽經》,「無量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的名號,只有佛就到了大平等。我們要修,要修慈悲喜舍,很多人也就把這些名詞甚至於傳法的人也給你講錯了,把這個舍,做人要慈悲,要慈要悲,要喜歡、要施捨,這麼去講,講淺了,講得太淺了,不是原義。有好多東西,就是從和尚嘴裡說出來的,有的是十分的荒謬,水平很低。這個舍是舍掉你那一切分別、一切邊、一切對立的矛盾,而能把這些事情看得平等。所以昨天你那問題,你有平等的話,就是說不管你說什麼,不管你怎麼對待我。所以佛教是怨親平等的,跟我有怨和跟我有親這本來兩個極端,這是邊,這邊見沒有的,怨和親是平等的。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在這些地方學,當然學不到,但是要努力繼續去學。這是正確的,要平等,怨親平等,把怨字擱在親的上面,這個擺不是隨便擺的,就是你真要度,先度有怨,這是佛教偉大。

昨天說的提婆達多,那麼害佛,一直到佛這一生還在害佛,而佛感恩,我的成就全因為提婆達多,給提婆達多授記。這一切,佛之偉大、之智慧,這一切我們是心悅誠服,五體投地。這不是個盲目的崇拜,我們就是說你是個大權威,我拜你之後,你就保佑我,就得到好處了。這是世俗的一種很低的、很愚痴的看法,一種顛倒的看法,是錯誤的,所以要舍這個邊。無邊光,這個光它是由於大平等的智慧而放出來的,因此見到這個光也就可以加持你,你放棄這些分別,沒有這些邊了。阿難他已經沒有邊見了,但是他還有摩登伽女來,還有的時候他擁有斗的力量,幾乎要破戒,所以錯了,就是因為他不明白,不明白,還是有個我。所以無有無邊要舍,還不是最高深的事情,還在前面的事情。

無礙光,人們都說自在無礙,沒有障礙,能夠自在。所以觀自在菩薩他自在。大家可以分析,這個自就是你自性,你自性是不是當家做主,自性在當家做主,你自在。而你自性沒有當家做主,被這個假我,現在大家都是這個假我,而自己本來跟佛一樣的那個真我,你自己不承認。現在這個叫做黃念祖的,我就把他當作是我,這個他不是,這個是敵人,妄我,不要這樣講,總之,由於他還是我,不能認識我的本來,這人以後就是敵人。因為他是虛妄的,由於他來當家做主,所以真正的我們的主人就靠邊站了,就不顯現了。我們有佛的智慧光明而不能顯現,這個程度上有不同,無明的厚薄有不同。我們聽了佛的經教,有的人就很感動,接觸得很快,他就恢復得很快,就可以恢復;有的他不但不接受,他還毀謗,他還破壞,種種的,那他就是無明的障很重,這都有礙。所以叫無礙,一切沒有障礙。

無等光,沒有能和它相提並論,沒有相等的,這個光絕對的殊勝,沒有另外一種可以和它相提並論的。無有能與相等的,也稱為智慧光。光明就是智慧,禪宗也是這麼說,在《淨語》裡也引了這個話,《淨語》裡頭光明頌引了大慧禪師的三句,「只以此光宣妙法」,只是拿這個光來宣揚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這個法,傳心,這個心法,這個法就是這個光明;「不離是光說此法」,不離開這個光明來說這個法。光明和本性、光明和智慧,在大慧禪師話裡頭這就等同起來。大慧禪師這個話在經典也有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涅盤經》,佛要涅盤了,這是最後的遺教,《涅盤經》說,「光明名為智慧」,所以智慧就是光明。

超日月明,比日頭還要明,比月亮還要明。《超日明三昧經》就說,「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大的智慧發露到外邊來,能夠照了法界,這個叫做光明。所以「自瑩謂之光」,自個很乾淨叫做光;能夠「照物謂之明」,能夠照見別的東西叫做明。譬如珠子,它自己很乾淨、很瑩,這珠子有光,這珠子光要是很好,夜明珠,它就可以照見,都亮了,照見別的東西,這個叫做明。所以光明還要兩分。光明總之它是清淨,清淨,念佛修行的人也常常有時候閃現一點點光,就是看到一點點光,都是在你這個心裡頭絕對清淨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個現象。你心只要稍微一動,看見光了,好!不要這些話,都沒有,你現在剛剛有點感覺不一樣,馬上就沒有了。在你心裡完全離開這些的時候,這也就是在你的修持中可以體會到這一點,這個就是光明智慧之相。所以號智慧光,這個光,智慧就是光。

常照光,寂而常照。常寂光,寂也,寂默,沒有什麼動、搖動不定,可是常常在照,寂而常照,常照光。清淨光,這個清淨,《無量壽經》講,你有一念淨信,你那個一念清淨的信心,你只是在這邊念一句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一念淨信,你念這一句的時候,這功德是極大。慈舟法師他作科判,慈舟法師他最大的一個功德,往生三輩,他開了一個一心三輩。由於一心方面,你念佛不是像一般的淨土宗,成天成天這樣,我們拿著佛珠。他說你能夠達到一心的時候,哪怕你念一句都能往生。所以他說一心三輩跟一般的三輩,另外辟了一欄。這跟夏老師的精神都是相合的,這一點很值得讚嘆,我的《大經解》也是根據這個精神做的註解。一心三輩不同於常情,都是由於清淨,你都一念淨信,一念淨心,都用這個淨字。還有這個清淨,天親菩薩說,三經一論,天親的《往生論》,他說西方極樂世界有三種莊嚴,一種是佛莊嚴,一種菩薩莊嚴,再一種國土莊嚴,一共就有幾十項內容。這三種莊嚴可以會到一個法句裡頭,這很像禪宗的話,一二的一,法,修法的法,句子的句,可以到一法句,註解。什麼叫一法句?清淨句。而且清淨兩個字很重要!我們應當心中離開,清就離開了濁,淨就離開了亂。現在這個世界是濁亂,所以我們就是要在這濁亂的環境裡頭,我們保持內心的清淨,這是極大的修持。而這裡最好的辦法,你就是念佛。所以搞得心裡頭,隨著大家很混濁、很髒,就是渾濁,就不清,他就忙亂,不安定,焦躁,這不淨。清淨,乾淨,這就是清淨句。清淨句是什麼?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這個智慧的重要,真實的智慧。無為,我們慢慢底下要注意這個無為,道場裡頭常常一開始講四句偈,「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十方來的一切到這兒都在聚會,來幹什麼?都到這來學無為。所以《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要學無為。「此是選佛場」,這是一個選佛的考場。什麼人考取?「心空及第歸」,你心要空了,你就及第,就考取,你就可以圓滿回去了,得到結果了。所以清淨這重要!

歡喜,夏老師願我遇事生歡喜,所以我們也要常常保持,所以經的最後都是皆大歡喜。因為你真要對於這個事分析一下,皆大歡喜這個情緒,他對於這個經聽了之後踴躍歡喜,他的感受是什麼?而皆大歡喜,都個個是歡喜,而且是大歡喜,佛的偉大就在這兒。所以我們經最後一句是稍微帶過去了,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果實。

現在眾生就是苦,就是煩惱,心裡頭好容易有點什麼,馬上來件事,叫你心裡揪得放不下。我們就是要自己對於這一切看破,不被這環境給影響。它是五濁惡世,它必然濁,眾生必然是惡,他就是有好多不近情理,他要都講理,那就不叫五濁惡世。必然有不可理喻的事、不可理喻的人。既然不可理喻,你還講什麼理,你講講不通,就放下,就是放下,而歡喜、解脫,這就解脫,不被東西捆住。它一來的時候,你跟著伸胳臂你就捆住了,茶不思、飯不想,很憂愁、很苦惱,本來好好的,忽然顛倒生苦惱,所以這就是要解脫。

涅盤三德,成佛之後就是證到這三德,一個是法身德,人人本有的。人人本有,但是大家都纏縛住了,我們都是所謂具縛眾生。我有時給人寫信自稱為具縛,我是捆住的,纏縛住的,被這些煩惱把我捆住了。眾生都是具縛,在結縛之中,要解開、要解脫,不要被捆住。解脫德,解脫德,嚴格念解脫德。誰不想解脫,誰不想證,為什麼你有法身自己有自個不知道?缺少智慧。智慧,涅盤三德最關鍵就是智慧,智慧非常重要。為什麼你被捆住?因為你缺少智慧,因為你這樣被捆住,你的法身就顯不出來。因此你要使煩惱得到解脫,你要恢復你的法身,完全都是靠智慧。我們學佛主要是學習智慧、學習般若。只要你在學習般若,你就稱為菩薩,稱你菩薩不過分,再加一個形容詞,叫做學般若菩薩。你要發了菩提心,就稱你初發心菩薩。跟觀音菩薩還有點不同,這就是說,他徹底了,我們還在初步,但是已經可以稱為菩薩、稱為大士。只是你是在學般若的階段,在初發心的階段,所以同中有別,別中有同,就是這樣。

安穩光,《宗鏡錄》裡頭說,「安隱快樂」,又安穩,又快樂。剛說到觀心,這說到安穩,安穩就很寧靜。安穩快樂者,這樣的人,「則寂靜妙常」,寂是常寂光的寂;寂靜,靜,入靜的靜;微妙的妙;真常的常。所以安穩很重要,安穩快樂者,寂靜妙常。

再底下「超日月光」,剛才講了《超日月三昧經》,佛的光超日月光,它有兩個特殊的地方,一個是日月的光不能照過鐵圍山,宇宙外頭有鐵圍山包起來。當然不見得是個山,就好像那箇中微子非常多很密集,這空間中微子是多極了,不可數,它們形成了比較,會聚在一起成一個鐵圍山,日光透不過,它反射,這是一個事。佛光沒有能障礙的,全可以透過。再有日月光可以照一切東西,不能照人心,不能夠給你啟發。所以超日月光,這個三昧就比日月光的光明。日光已經不得了,你看我們的光明靠它,一切東西要生長完全要靠太陽,我們沒有東西可吃,植物都不活了。但是它不能照人心,所以有沒有人說曬太陽開悟了?沒有。

最要緊是不思議光,這個光是不可思議。總贊一切是不可思議,所以《華嚴經》稱為「不可思議」,《阿彌陀經》也稱為「不可思議」。不是你這個言語、你的頭腦你所能夠達到的,所能理解的。所謂超情離見,超過大家的所謂情理、這些情感,超過這個範圍;離開這一切見,因為眾生所有的見都稱為成見,也都是些謬見、顛倒見。要離開你所有的見,你這個頭腦中所有的見。《四十二章經》是翻譯得最早的經,漢朝就翻譯來了,四十二段,但是裡頭有很重要的話。「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要慎重,千萬不要相信你自個的意思、你的思想。這一句就夠了,底下還叮了一句,「汝意不可信」,你的意思不可以信。所以這個也就告訴我們,你不要太主觀了,主觀是非常痲煩的,至少你先客觀一點,能夠聽聽旁人的意見,不要只是相信自己主觀,又自以為是。再進一步說,所有這一切,腦袋裡頭的產物,這些見解,都還是生死中的東西,六道中的東西,不是解脫的東西,不是成佛的東西。要這樣的話,必須要超過這些。佛之所以出興於世,就是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我們現在眾生都是眾生的知見,所以我們學佛的過程,也就是改造的過程,要把我們眾生的知見去掉,而換成佛的知見,也就是恢復了我們本心本有的佛的知見。但是你不把你現在這些錯誤(當家做主的這些東西)把它排除開,這一步就達不到。說到我們要把我們全換成佛的知見,眾生談何容易!所以淨土法門之微妙,最偉大的一切工作,你到了極樂世界再去做,接著去做,這也就保險了,再也不退轉了,一直到成佛,恢復自己本來的這一切。

所以這十二光是不可思議,念佛就是不可思議!念佛之殊勝,它的不可思議就是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你念佛的時候,你就把佛的功德全攝成你自己的功德。所以這一句佛念得很誠懇的時候,能夠消除八十億劫,這個劫是多長的時間,而這個劫是八十億個劫,不是普通的小偷小摸,而是生死的罪。所以我們不要聽到以後很怕,我們都要壞,不行!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就有這樣一個淨土法門,往生之後你還是凡夫,你這些情見你還是一直消不掉,雖然念一句就可以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消了很多業,消不了多少,過去無量劫來,那個業虛空裝不下。罪業如果真有一個實質的東西在這,整個太空都裝不下,因為這個時間太長了,所做的太多了。所以現在說必須消了業才能往生,那你沒有往生的日子了!

現在有些事情纏不清,有人讓我給人寫篇文章,我說我不參加。這個各隨各的緣!他有他的緣,有喜歡聽他的,那就按他那個辦。我們不做他們這種說法,大家有緣的願意聽,我們就帶業,阿彌陀佛都替你託運行李,你方便多了,不要自個背。這一段是十二光,無量壽、無量光,佛的光明。底下緊接著說這光的作用。有人說佛有這麼多光和我什麼關係?關係很深。

資料恭摘: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主講(第九集)1990/7檔名:51-007-0009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