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37-38)


時間:2015/1/9 作者:緣聚禪蓮-佛陀正法本意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37-38)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在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來這個廟上出家,佛不在廟上,到外邊去了。這一切的阿羅漢一看,這個老人大約有八十多歲了,也雞皮鶴髮,行步龍鐘的這么樣子。

凡是來出家的人,這一切大阿羅漢,都要查一查他的前因後果。一看,這個老人在八萬大劫以內,沒有種過一點善根,一點好事他也沒有做過,於是乎,這些個大阿羅漢說:“你不能出家的,你因為沒有種善根。”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屢世種菩提,你不要以為很容易就出家了,要生生世世都種菩提的善根,才能出家的。那么阿羅漢對這個老人說,現在你雖想要出家,但是你沒有善根,所以不能收你出家,你還是走吧!

這個老年人一聽,他沒有善根不能出家,於是乎就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就走了。走了一想,自己這個命運也不好,這么大年紀想要出家,佛的弟子也不收。於是乎就想:“我自殺去好了,或者上吊,或者跳河,不要活著了!”他這一念的誠啊,感動釋迦牟尼佛回來了,佛就問他說:“你哭什麼?”

他說:“我啊!想去跟釋迦牟尼佛出家,佛沒有在廟上,佛的弟子說,我在八萬大劫以內,都沒有種過善根,一點好事都沒做過,所以就不收我出家。因為這個,我想活著也沒有興趣了,莫如死了好。所以我就很悲哀的。”

釋迦牟尼佛說:“喔!那你不要哭了,我許可你出家,我幫忙你出家。你回來吧!”於是乎這個老年人就跟著佛回來,佛就許可他出家了。

這一切的弟子就生了懷疑了,說:“這很奇怪的,佛收弟子都要有善根的,這個老年人,他根本就沒有善根,佛怎么收他呢?”就請問佛為什麼收他出家。

釋迦牟尼佛就告訴他這一切的弟子說:“你們這些阿羅漢,只能看八萬大劫以內的事情,八萬大劫以外,你們就都不知道了。這個老年人在八萬大劫以外,是一個到山上去斬柴的人。有一天他遇到一隻老虎,看見老虎,他就跑到樹上去了,老虎就咬這棵樹,要把樹咬斷好吃他。正在這棵樹要斷的時候,他著急了,就念了一聲‘南無佛’,老虎也就走了,不咬樹了。於是等老虎走遠了,他就下來回家去,沒有被這虎吃了。所以他現在出家,就是在八萬大劫以外,他念這一聲‘南無佛’的善根種子,現在應該發芽結果了,所以他就來出家修道了。”釋迦牟尼佛這樣一說,這一切的弟子才解除了這個疑惑。

所以前邊那個修定的人說,“一切物象,皆本無因”,就因為他不知道八萬大劫以外的事情。

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此計度,亡正遍知”:由於這么的想,他亡失正遍知這種的知見。“墮落外道,惑菩提性”:就會墮落到外道,對菩提性就不明白了。

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是則名為,第一外道”:這個就是第一種的外道,“立無因論”:他所立的是無因論,他說,什麼事情都沒有一個來源。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

“阿難,是三摩中”:阿難,在這個定中,修定力的“諸善男子”:一切的善男子,“凝明正心”:他這種由定而生出一種智慧的正心。“魔不得便”:現在魔王沒有法術可以擾亂他的定力了。可是他在自己這個行陰裡頭,有的時候就生出來一種變化,就會墮入一種邪知邪見裡邊去。這是所謂自心魔—由自心生出來的這種魔。

“窮生類本”:他窮盡眾生種類的根本,“觀彼幽清”:他觀察這一切眾生最幽清這種根本的性,“常擾動元”:在這種清幽,它也有一種常擾動相——這微細的動相。“於圓常中”:在這個微細動相、這個圓常的裡邊,“起計度者”:他就生出一種邪見,一種妄度。“是人墜入”:這個人就會墜入“四遍常論”:四種好遍常的知見、遍常的論議裡邊。這四種的遍常論議是什麼呢?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一者是人”:第一種,他這個人生出來一種邪知邪見,他就“窮心境性”:他研究窮盡了心和境這兩種的性。“二處無因”:這兩處都沒有一個根本,沒有什麼來源,也沒有一個種子。

“修習能知”:由修習這個定力他能知道,“二萬劫中”:能知道兩萬劫裡邊的“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這十方所有一切眾生的生滅,他都知道。“鹹皆循環”:都是這么循環無端的,生了又滅,滅了又生;生了又滅,滅了又生,都是循環的。“不曾散失”:在這個循環的時候,也沒有散失過。

“計以為常”:因為沒有散失,所以他就說:“喔!這是常的,這是不會改變的。”

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體恆。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二者是人”:第二種的道理是什麼呢?這個人“窮四大元”:他研究窮盡地、水、火、風這四大的根元。“四性常住”:他說地、水、火、風這四種的性,都常住不壞的。實際上,這地、水、火、風都是由眾生的妄想造成的,它沒有體性。那么,沒有體性,它怎么會常住的呢?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修習能知”:他因為修習,能知道“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體恆,不曾散失”:他說這個生滅的體性是常恆的,是不變的,沒有散失過。

“計以為常”:所以他說:“喔!這是恆常不變的了。”這是第二種。

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恆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

“三者是人”:第三種,這個人“窮盡六根”:他研究窮盡這六根,六根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根這個意識。“末那、執受”:和這個末那識,末那識在前邊提到,叫染污,就是那個染污識。“心意識中”:在這個心意識的裡邊,就是第六識、第七識這個裡邊,“本元由處性常恆故”:本來元由的那個處所,它的本性是常恆不變的。

“修習能知”:他因為用功,用這個反聞聞自性修行的功夫,他能知道“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這么循環輪迴,來回來回的,生了死,死了生,不曾散失,本來是常住不變的。“窮不失性”:他研究這個不失的本性,“計以為常”:他說這是恆常不變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38)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者是人”:第四種,這個人“既盡想元”:他這個想陰破了,“生理更無”:他在想陰破了的時候,生妄想這種的理也沒有了,這個念頭也有定力了,也凝明正心了,沒有再生妄想的這種情形了。

“流止運轉”:在他這個行陰流止運轉的時候,“生滅想心,今已永滅”:這個生滅的想心,現在已經滅了,不打妄想了。“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在這個理論裡邊,自然就成了一個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因為這樣子用心來度量,也就認為是恆常不變的。

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因為他計度這四種的遍常論,所以就失去正遍知這種的智慧,墮落到外道的理論里去了。他因為跑到這個外道的理論上去,所以對於菩提性,他也就不明白了,就生出一種迷惑。

“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這個名字就叫第二種的外道,他所立的是圓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在這個定裡邊,這一切修行的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他因為堅固他的定力,而得到這種正心,所以魔就不能有機會來障礙他,但是他自己會生出來自心的魔。

“窮生類本”:他研究十二類眾生的根本,“觀彼幽清”:觀察這種幽隱清淨的根性,“常擾動元”:在這時候,修到這個程度上,就是行陰有一種微細的動相。

“於自他中,起計度者”:在這個自他裡邊,生出來一種計度,“是人墜入,四顛倒見”:這個人生這種的妄想,發這種的自心魔,就會墮落四種的顛倒見裡邊。這四種顛倒見就是又說是常,又說是無常;又說亦生亦滅,亦常亦無常,亦動亦靜,亦垢亦淨,亦生亦死。他這都是說兩邊的話,這么來回,沒有決定辭,都是兩頭堵,這么樣也好,那么樣也好,沒有決定辭。“一分無常,一分常論”:或者他說這是無常,又說是有常,這樣子顛倒,來回沒有一定,把人都搞亂了。

一者是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一切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

“一者是人”:第一種的理論,他說什麼呢?這個修道的人“觀妙明心”:觀看他這個妙明心,“遍十方界”:這個心遍滿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他以為這個湛然清淨,是究竟的一個神我。

“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因為他看見自己這個心遍十方界,他以為是個神我,從這兒他就計度,他說我這個心遍滿十方,“凝明不動”:在那兒如如不動,又有定力,又有智慧,這個定慧圓明,定慧都不動了。

“一切眾生”:所有十方一切眾生“於我心中”:因為我這個心遍滿十方,所以這一切眾生都在我的心裡頭。“自生自死”:啊!這個眾生在我心裡,又生了,又死了,死了又生。

“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可是我這個心性是不生滅的,遍滿十方界,所以這就是一個常,我這個心性是個常的。“彼生滅者,真無常性”:眾生在他心裡又生又死,又死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一種接連不斷,不斷接連的性質是無常性。因為他又生又死,又死又生,這是無常的;我這個心是個常,我這個心遍滿十方,這是常住不變的。

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恆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

“二者是人”:第二種,這個人“不觀其心”:他不向心裡頭觀。前邊他是看自己的心遍滿十方,現在他“遍觀十方,恆沙國土”:他看外邊這恆沙國土,“見劫壞處”:他看見某一個國土上,這個劫夠了。成、住、壞、空,這個劫到壞的時候了,“名為究竟無常種性”:說這個究竟是無常的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他看那個劫沒有壞的地方,就說這是究竟常,這是一個常。所以有一個無常,有一個常。

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

“三者是人”:第三種顛倒的論,就是這個人“別觀我心”:他分別來觀察自己的心。“精細微密”:精,精而又精;細,很仔細的;微,很微妙的那個地方;密,覺察不到的地方。這個精微細密,都是行陰的樣子。“猶如微塵,流轉十方”:這一些個好像微細波浪的這種塵境,就好像微塵一樣,流轉到十方。“性無移改”:這種的流轉性沒有移改,不會變的。“能令此身,即生即滅”:能使令這個身,又生又滅,又滅又生。

“其不壞性,名我性常”:這一種流動性不壞。這個不壞的性,是我自性的一個常性。“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這個又死又生,又生又死,一切的死生從我這個常性流出,這個叫無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第四種,這個人修行,他知道想陰已經盡了,覺察到行陰這個細流了。“行陰常流”:現在行陰這個微細的流,好像波浪的流似的,“計為常性”:他因為現在看它沒有改變,就說:“喔!這是個常的,是個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前邊那個色陰、受陰、想陰等,現在已經沒有了,“名無常性”:沒有了,所以這是無常性,他這樣想。

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由前邊這四種不正確的理論來計度,他說這一分就是無常,那一分就是有常。“墮落外道”:因為這個顛倒的論議,他自己已經對這個理論不清楚了,所以就墮落變成外道的知見,外道的思想,外道這種理論。“惑菩提性”:所以就迷惑這菩提的正性了。“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這個名字就是第三種顛倒論議的外道,一分常論,一分無常論。

【佛陀正法網大回向文】

南無佛陀釋迦牟尼授記師燃燈古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訶薩。

至誠頂禮一切見聞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心開意解走向解脫成就佛果。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一切尊法,

一切賢聖僧摩訶薩,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訶薩

願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未覺悟的眾生、無論僧俗、男女、任何種族

種種有情六道眾生見聞聽聞心聞者

共同慚愧累世因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誠慚愧後不更做

至誠祈願盡虛空法界一切正覺

慈悲威力加持萬源苦眾清淨自性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