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慈誠羅珠堪布:學佛的三路徑


時間:2015/3/19 作者:如是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些佛陀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的教育:真正的佛陀的思想是什麼,真正的佛陀的觀點是什麼,佛教的真正的價值觀是什麼,它的世界觀是什麼,它的人生觀是什麼。這些觀點我們怎么用到現實生活當中,這種方法我們怎么樣自利利他。這都是必須要去學習的。我們如果說佛教是一個勸人向善這么一個很簡單的知識,那也不需要學太多太多,讓大家做好事就可以了。勸人向善當然是佛教一部分的內容,但是佛教也不僅僅是這一點,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智慧的東西。這個我們都必須要去學。學了以後我們才明白,在藏傳佛教修學的整個過程就是歸納到三個字:三個字就是聞、思、修。

聞就是聽聞佛法,我們首先要去聽。比如說學校的教育也是這樣的,在學校裡面的學生不是僅僅自己去看書、課本,還要去聽老師講,學佛也是這樣的,我們首先去聽,因為釋迦牟尼佛出世轉法輪到現在有2500多年的歷史,我們沒有福報親眼見到釋迦牟尼佛。佛陀留下來的大量的佛教的書我們自己去看也看不懂,內容非常非常深,然後用的辭彙都是很早以前古老的這些辭彙,尤其是佛教裡面佛經很多的專用術語,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都是離我們很遠的一些辭彙。所以不但是它的內容上,然後它的用詞這方面都有很大的障礙。所以我們自己去看,不一定能看得懂。所以第一個就是要去聽、聞,必須要聞。聞,我們到什麼地方去聞?這個問題我們目前比較容易解決,通過網路,通過光碟等等,網際網路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這方面的方便,所以先去聽,然後聽完了以後。

第二個就是思,思考問題,因為佛教講得這些人生觀,比如說我們看我們的人生觀是最表面的人生觀,我們的世界觀,我們世俗的普通人的這種人生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的,這個不能說是完全是錯的,但是角度不一樣。佛陀的世界觀是更深層次的,深入的去分析這個世界,然後它的結論也是一個比較平時我們想不到的一些事情。人生觀也是這樣子,我們的人生觀都是比較浮淺,比較表面的,佛教的這些人生觀是比較深奧的,站的角度不一樣,層次不一樣。所以這些觀點我們要去學的話,那光是聽也不行,必須要去思考,必須要獨立思考。在藏傳佛教裡面,有一種特殊的思考的方式就是辯論。辯論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思考的方式。這個就是第二個思。

第三是修。聞、思、修。我們通過聞和通過思,基本上知道了佛陀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然後也就基本上知道了怎么樣用的這些方法,都基本上明白了以後,然後第三個是最關鍵最關鍵的,就是去修。我們經常都聽到這樣的話,很多人說,這些道理我都明白,該做不該做,我都明白,但是我做不到,很多人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大家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道理我們都懂,該做不該做,應該怎么做都知道,但是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就是因為我對世界或者是對人生的認知和我的修行的進度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說我們的修行還沒有跟得上我們的見解和觀點,就是有一定距離的時候,我們知道,但是做不到,經常有這樣的問題。

那這個問題我們怎么解決?那就是修行,通過修行,然後把這兩個距離漸漸的拉短,見解比如說空性見,佛教講得空性,如幻如夢等等非常深奧的道理。我們通過聞和思以後,這些觀點我們可以接受,我明白了,我至少理論上明白了這個世界就是如幻如夢。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根本不是如幻如夢。對於我來說,這一切都是非常真實的。我面對金錢,面對工作,面對家庭等等等等的時候,我一點都不覺得這個是虛幻的,很真實。我們聞思的時候,不就是覺得虛幻的嗎?那么做起來的時候,為什麼不認為這是很虛幻,很真實呢,這個是很自然的。肯定是這樣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的修行不到位,理論上都知道了,比如說體育運動員,他的每一個動作,教練給他教好了以後,他知道怎么樣去做了,但是他現在做不到,他知道怎么做這個動作,但是他現在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他還沒有去練,訓練鍛鍊不到位,所以他知道這個動作怎么做,但是做不出來。

這個在任何一個地方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有這樣的問題,這個不僅僅是學佛,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有這種問題。所以我們很多的佛教徒,第一個,我們不知道該怎么做;第二個,我們知道了以後,還是沒有辦法去做。知道這么做,但是我們真正實際生活當中,我們還是用非常世俗的手段來處理問題,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用佛教講的這些方法。為什麼沒有用?用不上。對我們來說,最有用的還是世俗的那一套,佛教這一套用不上,如幻如夢講得出來,世界是怎么樣是如幻,怎么樣是如夢。我們理論上講得出來,也可以理解,但是做不到,這個就是因為我們的修行不到位,所以最後最需要的是什麼?最需要的就是修行。

騰訊佛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