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啟示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啟示

時間:2006年9月9日

地點:新加坡光明山

主講:大安法師

尊敬的廣聲大和尚、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很高興今天晚上有機會來光明山普覺禪寺,與諸位大德共同討論淨土宗一篇非常重要的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是出自《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中的一篇,是作為淨土宗五種經典當中之一。

這個《念佛圓通章》能作為淨土宗的根本典籍,這使我們要感恩印光祖師。在淨土宗所依的根本經典當中它是經過一個完成的過程,在隋唐之際一般是講淨土三經,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到了清末的時候,有一位大居士魏承貫,他就體會到《普賢行願品》導歸西方極樂世界,是對淨土法門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就把它也列為淨土經典,形成淨土四經。那麼這樣的選擇印光大師也是認可讚嘆它,印祖認為念佛一法最先是從《華嚴經》開出來的。那麼《華嚴經》的結穴歸根是在《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的結穴歸根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一代時教都是念佛法門的註腳。印祖進一步地把這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選擇出來,認為這部僅有二百二十四個字的《念佛圓通章》,實在是念佛法門最精妙的開示。把它跟前面的四經合在一起開成淨土五經的格局,就完成了淨土典籍的一大事因緣,凡是修行念佛法門的事理因果性相都在這五經當中具足無遺。

那麼今天我們討論的就是這篇《念佛圓通章》,我先把這個經文給大家念一下:【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好,我們來看這段經文,文句不多,然言簡義豐,極為精要。我們知道這部《首楞嚴經》是我們佛門一部非常重要的大乘經典,號稱是開悟的楞嚴。首楞嚴的意思就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這是從我們感召的現象界的法來說,六根、六識、六塵、七大,這些事相具足著它的空性妙真如性,這是究竟;堅固就是它的不空的這種妙用。在《楞嚴經》阿難聽到佛在七處征心,了解無始以來的妙涅槃性,就好像天王指出了一個華麗的屋子。但怎麼進去呢?佛就先讓與會的菩薩和大阿羅漢來講他們因地修行獲得圓通的方法,這就是著名的二十五圓通。

二十五圓通它的排列不是一個簡單的排列,裡面包含著深刻的含義。它首先排列的是六根,其次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然後是六識:眼識、耳識、鼻識乃至意識。最後是七大:地、水、火、風、空、根(見)、識。十八界再加上七大構成二十五,這樣的事相的法,都能夠契入到自性圓通去。

那麼按照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它應該是排列在第二。然而它不是排在第二,是把這個耳根圓通抽出來放在最末第二十五。大勢至菩薩的根大圓通,本來應該是排在第二十三,然而把它抽出來排在第二十四。所以你看這兩個圓通啊!特別的把它沒有按照一般的秩序排列,特別抽出來放在最後,這就表明著佛對於修行的根機的選擇具有它特別的含義存在。

文殊菩薩在選根偈裡面明確的表示,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適合娑婆世界根機的是觀音的耳根圓通,這是明選。那麼把大勢至菩薩根大圓通,也就是念佛圓通特別的也抽出來。這裡就把大乘佛法的兩個重要的行門把它拈出來,一個是禪、一個淨;禪淨兩門是我們大乘佛教的兩個重要行門。耳根圓通能夠攝上根利器入流忘所,解六結證六空,上根利器可以擔荷。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卻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尤其我們看《楞嚴經》,從它世間的因果和出世間的修道的因果,以及修道過程當中出現的五十種陰魔的現象來看,更能體會到這個《念佛圓通章》對我們娑婆眾生,尤其是末法時代的眾生的重要性。印祖曾經有這麼一個開示,善讀楞嚴者,那麼《楞嚴經》就是一部弘揚淨宗的經典。

那麼今天我們對這個《念佛圓通章》談四點啟示:第一點就是以般若智專修念佛三昧;第二佛與眾生母子天性相關;第三憶佛念佛必定見佛;第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好,由於我們只是一個講座的形式,如果要展開談這個《念佛圓通章》,要從五重玄義,從它逐句逐句談時間來不及,我們就拈出其中四個主要的啟示來給大家加以討論。

在這個《念佛圓通章》,我們首先看到大勢至菩薩向佛稟白的一個宿世的因緣,這個宿世的因緣代表它的一個特點,就是光明和智慧這個特點。大勢至這個名字,它也是直接跟光明聯繫在一起的。大勢至菩薩從他的這個立名來看,他叫無邊光;有的稱為是無邊熾盛光;他全身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微塵數剎,具有紫磨真金色。跟大勢至菩薩有緣的眾生或者換句話來說,跟念佛有緣的眾生,都能見到大勢至菩薩的光明。那麼只要見到大勢至菩薩一毛孔光,就等於到十方無量諸佛的清淨微妙的光明,說明大勢至菩薩跟佛的法身同體,一就是一切。

那麼大勢至菩薩在因地以智慧來選擇它的法門,在他成就等覺菩薩的果位,就以他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使他方世界六道輪迴的眾生,尤其是墮在三惡道的眾生得到這個光明的注照,就能夠休止它遭受的劇苦的刑罰,就能使他離開三惡道,生到善道。最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快速成佛,得到佛的十種力。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以光明來自利利他。也正因為他有這樣的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他以這種智慧光明的力量著稱。所以他在行走的時候,十方世界都能六種震動,只要地動震動的當下,就有五百億的蓮華湧現出來。當這個菩薩坐的時候,這個七寶國土也一時動搖,全都搖動。

你說這個大勢至菩薩的力量有多大呢?你想想如果我們在一個屋子裡面,從屋頂上自己跳下來,大概能夠震動周邊幾尺的地方。你就是幾顆核子彈顆發射出來,也不可能震動得太遠。那大勢至菩薩能使十方世界一切震動,你看他所出的能量,就是無量個核子彈這樣的力量,而且有好處沒有壞處,這就是大勢有極大勢能。由此我們看到大勢至菩薩這個名號它是依照什麼來建立的?是依照它的德用來建立的。它的德用怎麼來的呢?大勢至,有同修也常常提問大勢至菩薩是什麼意思,大勢至?你看西方三聖的左右脅士,這個觀世音菩薩它的名號也有它的意思,觀照世間呼救的聲音,來給予及時的救度,在因地當中它觀照這個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每一尊菩薩名號的建立一定是有他的意思的,不是簡單隨便叫一個名字。

那麼大勢至這個名號,它確實跟念佛法門具有深刻的這樣的內涵在裡面。我們一看這個【大】大方廣的大,什麼才能稱得上大?其大無外,周邊法界,那唯有心,唯有心性才能夠當得起這個大。那麼本覺妙心就是如來藏,如來藏裡面才具有極大的勢能,空能。那心性的勢能顯發出來,那這個【至】,大家體會一下這個至是什麼意思?至有止的意思;止於至善;止就是安立的意思;就叫忍的意思;忍可的意思。怎麼叫勢至?我們在後面看到大勢至菩薩他開發心性的勢能是用什麼來發的?就是念佛開發的,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在無生無滅的涅槃才有著巨大的勢能,他是靠著念佛的這把金鑰匙打開的。

所以從靜態的角度來看,這個【至】就是安立忍可,止在這樣的涅槃的境界,如如上。如果從他修德的動態來看,他透過念佛這種行持開發他內心的般若智慧的力量,就能夠使他到達如來地。到達如來地的第一步是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如來或者說涅槃的常樂我淨的境界。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唯有念佛一法令他開發到達。如果我們每一個行人都能夠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在果地上又能以智慧光攝受念佛眾生往生淨土,那麼這個人他也可以成為大勢至;這是從他的德能來立名的。

這樣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個大勢至菩薩在這個法會上他可是從西方極樂世界過來的,因為在說《楞嚴經》的時候他已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左右脅士了。那麼西方三聖觀音勢至他在西方極樂本土報身不動,然後觀察他方世界每一尊佛的這種法會,需要他參贊的、隨喜的、幫助的,他馬上就分身過來。所以大勢至菩薩是從西方極樂世界分身過來的,來襄贊這個楞嚴一會的。所以這個五十二同倫的菩薩,也就是宿世當中跟他同志同心同修念佛法門的這些菩薩。來共同向釋迦牟尼佛稟告,稟告他為什麼選擇念佛法門。要知道念佛一法是極難信之法,它是依靠佛力的加持,來令我們快速地完成修因證果的過程。但一般的行人他往往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很難去相信佛力。尤其那不可思議的超出常途因果的這樣的法門,就更難相信。所以難信而能信它就屬於智慧了,般若智。

那麼大勢至菩薩講他開始發心修行的時候,首先遇到一個大善知識,就是以智慧著稱的一尊佛,是這尊佛來傳授給他念佛三昧的。所以大勢至菩薩說我憶,就是我追憶在往昔恆河沙劫,無量劫的這個之前,有一尊佛示現八相成道。我們注意這些追溯,這個事情都發生在娑婆世界,這尊佛出現,這尊佛是什麼佛呢?無量光佛。無量光佛是誰啊?無量光佛就是阿彌陀佛。

那大家就要問了,我們了解阿彌陀佛是成佛以來已經十劫,那怎麼在恆河劫以前還有阿彌陀佛呢?對這一點,淨土宗的祖師蓮池大師有個很好的解釋,阿彌陀佛是這個十劫的成佛是這一期的應化。實在來說,阿彌陀佛塵點劫又塵點劫以前,是早已實成了的一尊古佛。就像釋迦牟尼佛,我們不要理解是三千年前,他成佛只有四十九年的一尊佛;釋迦牟尼佛也是無量劫以前早已實成的一尊古佛。在大通智勝如來座下,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同是十六王子——兩兄弟。所以佛法的由本垂跡,種種不可思議都是救度眾生的方便。

那麼說他是阿彌陀佛還有個印證,就是十二光如來在同樣的一劫當中,有十二光如來同時示現。那麼其最後佛叫超日月光佛,也是以光的形態表現出來的。光明在佛教裡面是智慧之相,那麼十二光如來在《無量壽經》給我們講出了是哪十二光如來。我們體會到大勢至菩薩從他初發心以來,修行的過程都遇上了十二光如來,都向他傳授念佛三昧。

那麼十二光如來,第一個是【無量光】,無量光是從阿彌陀佛的心量來看,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就有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照射。眾生無盡故,彌陀的光明無盡;眾生無量故,彌陀的光明無量;這是無量光。

【無邊光】,是從阿彌陀佛對治眾生的這種知見上的顛倒,在光明當中施設的一種功用。【邊】,眾生都是在邊見當中,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空;不是執著常就是執著斷;在這裡面邪知邪見。那麼透過這束光明就能令眾生離開邊見,得到中道的圓融的正見,這叫無邊光。

那麼【無礙光】呢,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了達到救度眾生的這樣的一個功能,它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一切有質礙的東西不能障礙,像鐵圍山須彌山都不能障礙彌陀的光明,它能穿透過來。這光明非常細微啊!那須彌山你看都是四種珍寶合成,它也密度很密,密度密的東西往往能夠擋住很多東西在外面。但彌陀的光明更細微密度更大可以穿透。就好像中微子,可以在鋼板裡面自由的穿透一樣。無礙光不僅有質礙的東西不能擋礙,那麼就是眾生的無明煩惱也不能障礙彌陀的光明。所以彌陀的光明能夠在我們每一個眾生的無明黑暗當中綻放它的光明,這是無礙光。

【無對光】,對就是對待就是二法,凡夫眾生都生活在對待的世界當中,都在二的狀態當中,這就是凡夫的知見。無對就是超越這種對待契入到不二,不二就是佛知見,無對光。

【炎王光】,就是一切光明當中它是王啊!無與倫比的光明熾盛。它為什麼要有這束光呢?由於阿彌陀佛要救度阿鼻地獄的眾生。要使這束光明在阿鼻地獄最黑暗的地方也能照亮,所以它一定要光中極尊、極強,炎王光。

【清淨光】,這是對治眾生的淫慾的心,眾生念念離不開這個欲望,念念污染。所以這句名號所傳達的清淨光,能夠使我們心性清淨下來,轉淫慾火為智慧光,化解火頭三昧。

【歡喜光】,是對治眾生的瞋恨,這個瞋恨是由於有人我的分別,有欲望的追求,誰障礙了我欲望的滿足,他就會瞋恨。那麼歡喜光會讓眾生有一種同體感,眾生的成功是我的歡喜;眾生的痛苦是自己的痛苦;同體感它就對治瞋恨,歡喜光。

【智慧光】,是對治我們的愚痴的心,讓我們接納這光明,透視這諸法的性相因果,種種因緣了了分明。

【不斷光】,是對治我們眾生的懈怠,很多同修說,我佛教的理論也懂一些,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或者偶爾做一下,但過段時間又放下。凡夫眾生都是會間斷的,這斷時間興趣來了他去打坐,他去念佛他去誦經,他拜佛很精進,但過段時間都又晾在一邊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所以道業永遠不能進步。好,這樣阿彌陀佛的光明有不斷光,使我們精進使我們不間斷不放逸。

【難思光】,就是這種光明的妙用,是沒有辦法用思維去揣摩的不可思議,不可思。【無稱光】,這種光明的這種德用,無法用語言去表達,不可稱。

最後就是【超日月光】,這個世間的光明,光源是來自日月。那麼日月確實給我們很大的恩惠,滋養了我們大地的生命,草木花果。但是這日月光明,第一它的強度有限;第二它只能照外面,不能照到裡面去,不能伏煩惱。那麼阿彌陀佛的光明,它的光明的強度像百億這樣日月的強度。而且不僅照亮外面,而能照亮內心,伏煩惱破無明,所以它就具有超日月光的這樣的德用。

那麼我們看到大勢至菩薩的因緣是跟智慧很有關係的,所以他碰到每一尊佛都是智慧的表達。那麼智慧所選擇的法門,就跟這個念佛一法非常有因緣。大家知道文殊師利菩薩他有一個修法,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也是修念佛的。端坐一面系想一尊佛,念一佛就等於念一切諸佛。由念佛故得無量陀羅尼、得一切辨才、得一切種智。文殊師利菩薩他也是選擇的念佛法門,包括在五台山淨土宗第四代祖師法照大師,在五台山見到文殊普賢的時候,就請教在末法眾生這種根機陋劣選擇何種法門能夠了生脫死?那麼文殊菩薩那就在大聖竹林寺,就告訴他:一定要念佛。那法照大師還進一步請示:念哪一尊佛?就是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所以在淨寺宗有個叫依文殊智修一行三昧,也唯有以文殊這樣的般若智慧,才能在一行三昧當中踏踏實實的修下去。因為他了解見一佛,就等於見一切諸佛;修一法就能得無量陀羅尼;這是以佛的果地覺作修行人的因地之心。透過這個念佛能夠把佛的這種般若智慧,種種神通妙用全都攝受過來,變成凡夫眾生自己的東西,這樣就單刀直入快速直捷。

那麼如果念佛,佛號裡面就有無量光,就有智慧。把自性光明透過這個已經成就的名號的光明就是顯發出來,這就是下手非常快捷。你自性的般若光出來,那當然自性的寂定無量壽也就出來了,因為無量壽和無量光是互為表里的。在這個光明的這種勢能當中,它是具有一種瀰漫性的,有一種很強的穿透性的。這在我們中國的《周易》裡面就有點類似於乾卦的功能,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它能夠滋生一切萬物。那麼這個乾卦的頂點,乾以易知,這個乾的功能是以他的簡易作為它的智慧。

這裡要注意了,我們修行擇法覺支,七覺分首先要擇法,選擇什麼樣的法門能夠讓我們快速成就,這是需要智慧的。那麼這裡這個智慧的表達又告訴我們,愈簡易的東西愈有智慧。現代的自然科學,像愛因斯坦他也有這樣的一個判斷,就是判斷一個公式是否具有科學性真理性。其中有一個條件,就看它是不是簡潔,愈簡潔的愈有真理性;愈有審美價值的愈有真理性;那麼簡潔也是審美的重要要素之一。

所以淨土法門在這種智慧表達當中,就是至簡至易,單刀直入,後面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修行念佛一法,不需要藉助其他的方便,比如還要參究啊!還要止觀啊!還要修多少多少福德啊!還要修多少多少禪定啊!這些都不需要。因為這句名號裡面就有著止觀、就有著定慧、就有著寂照、這些都需要智慧去接納去信解的。

那麼這樣這十二光如來就給大勢至菩薩這個學生傳達的就是念佛三昧,讓他去念佛的果地上的功德,得到它自性寂定的三昧,三昧是正受正定的意思。這個三昧在正受正定當中,就是契入到自性窮玄極寂尊號如來。而且他不是靠自力,而是靠這個名號契入進去的,名號就有如來的所有的德性。你去念佛就托彼名號顯我自性,自性顯發出來就能夠把正定正受陀羅尼把它顯發出來,這就是念佛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果地覺做因地心。這樣就因賅果海果徹因源,跟佛的功德互動。我們的發心來念佛的這一念心就通到了阿彌陀佛的果覺之海,這就因賅果海。果徹因源,當下阿彌陀佛的果覺之海就徹到了傳到了我們能念佛的心裡來了。因心果覺,佛光我們念佛的光交融一體,就能夠讓我們快速得到念佛三昧。

好,這是第一個啟示,選擇念佛三昧是需要般若智慧,才能夠做這種選擇的。所以念佛一法在《阿彌陀經》直接向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說出來,唯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才能夠全體承擔下來。在大乘經典就向文殊師利來宣說,都是代表智慧的。

第二個啟示佛與眾生母子天性相關,這是念佛的一個重要的原理。我們念這個南無阿彌陀佛!要了解這個阿彌陀佛跟我們這些眾生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這個不能了解的話,就覺得我念這句佛號是非常空洞的,佛是佛我是我,我為什麼要念他呀!我的痛苦我的這種困難他會知道嗎?他有能力解決嗎?所以要了解這一點。在這個經文當中就直接把佛跟我們眾生的密切的關係,用兩種比喻的方式表現出來:第一是親友憶;第二是母子憶。

我們現在在無明黑暗當中迷惑顛倒六道輪迴流浪不已,我們已經很大程度上忘記了我們本有故鄉,忘記了我們的故鄉還有一個大慈悲的父母,在那樣地關注著我們,在那樣地慈愛著我們。這個親友啊!二六時中十劫以來都在憶念我們,但是我們卻是忘記他,卻從來沒有一念去憶念這個親友。是不是這樣子啊!我們從早到晚、從生到死,我們憶念什麼呀!五欲六塵哪!我們會憶念到還有一個一真法界的實報莊嚴土的一個這樣的佛!這樣的關注我們牽掛我們。我們說自己是業障眾生,業障的表達就是不知道這樁事情、不聞這件事情、不相信這件事情、不報答這件事情。所以佛在這裡非常懇切非常悲憫地說出這種關係,尤其是母子關係,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啊!我們怎麼去體會佛心?佛心是大慈悲心,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是把一切眾生看作自己的親生子女這樣的心。

那麼我們了解佛心有時候又非常的隔膜,非常疏遠呢,所以用比喻方法理解你父母的心,先理解父母的心。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愛,就像世間它也會說,世間有一種愛能夠讓我們淚流滿面。這個母親十月懷胎的這種辛苦,生下來三年無微不至的呵護子女拉尿啊!她把子女放在乾的地方,自己睡在濕的地方。子女生病了她那種痛苦那種焦慮,就恨不得所有的病都到自己身上來,體會一下這個愛。

我們可以舉兩個小例子,有一個研究力學的教授,他研究這個高空的物體高速穿下來的時候,是什麼力量都擋不住的。就像空中一隻小鳥的身體都能把飛機厚重的鋼板撞成一個大洞一樣,他常常跟學生講述這個道理。

有一天他在實驗室做實驗的時候,這時他的妻子非常恐懼的跑過來說,不得了,他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大概都是還不懂事嘛!就爬到最高的一層樓頂上去了。就在樓頂的邊緣在那裡走來走去,想學小鳥的飛翔。他的妻子一看見就趕緊跑去給她的丈夫說這個事。這個父親一聽,連鞋子(因為實驗室是地毯)他連鞋子都來及穿呢,就穿著工作衣光著腳往外跑。一跑啊就看到他那四歲的女兒站在那高樓頂上,在那裡非常危險的走動。這個女兒一看到父母在下面就很高興,就從樓上真的跳下來了。

這一跳下來,這個教授的旁邊有幾個學生都怕他那個……,知道這危險,就把他的手都挽著不讓他動。但這時候,這個教授在這關鍵的時刻掙脫了他的學生的手,趕緊跑到樓下伸出手來接他的那個四歲的女兒。這一接果然就撞在他的胳膊,他的胳膊剛噹一聲就斷了腿也斷了,一下子昏過去了。到醫院去搶救,搶救兩天他才甦醒過來。甦醒過來,他的妻子他的學生都在它的旁邊等候著,看到他甦醒過來就說哎呀我們等你等了兩天兩晚,你終於甦醒過來了。他說,你不知道這太危險了,這個教授說,他說我知道危險。我搞了半輩子的力學,我怎麼能不懂這個呢?但是父女之間,父親和女兒之間只有愛沒有力學。當他說這句話時他也很欣慰的看到他四歲的女兒,很甜蜜的睡在他的旁邊得救了,這是父愛。

你再來看個母愛的這個例子,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啊!就是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場景。這個大地震以後各地的救援人員都去了,就在這個殘牆斷壁裡面去找人。兩天之後救援人員正在找人的時候,忽然在一個障礙物下面看到了這麼一個場景。有一個母親用手撐著地,她的背上有很多大石塊,很多重量之物壓在她的背上,那不知道有多重。她的一個七歲的小女兒就在她的身體下面,她用整個身體支撐著那麼重的重量,整整支撐了兩天。她一看到救援部隊來了,就趕緊哭著喊趕緊救啊!我已經快頂不住了。

那個救援人員一看到這個場景都拍照,都很感動,大家都去救,光是扒那上面的石塊用了大半天才把它清理完。那麼記者從她的手下把她的那個七歲的小女兒把她先扯出來,這扯出來一看,她的小女兒已經斷氣了。但是她的母親還在說,我的女兒怎麼樣?我的女兒怎麼樣?這時候救援人員都很安慰她說,你的女兒沒事,我們已經送到醫院去了。生怕說她女兒去世了,她可能當下也就完了。然後把她送到醫院,她的這個雙手的僵直,就沒有辦法再彎曲了。第二天報紙上登出一個特寫:這就是母愛。那種父母對子女的愛他是無條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願意把子女的痛苦擔荷在自己身上的,那麼作為子女的人是常常不了解的。

我們看到一般的我們這些眾生,從小在父母的恩愛當中他不了解,認為理所當然。然後到了青少年時還叛逆,有段相當長的叛逆時期。等到他父母年老了去世了,這時候他也做了父母了,當他做了父母的時候,他才有點理解他父母的恩。等到理解他父母的恩想報的時候,他父母已經去世了。這時候他就會留著懺悔的眼淚寫那些紀念文章,拿到報刊雜誌發表得點稿費。所以我們這個世間的一般子女,都很難去理解父母的恩德,很難去報答父母的恩德。

我看到有個報紙上,也是一個作家寫他的回憶他的母親,這個作家二十歲的時候有一個事故,雙腿高位截肢坐上了輪椅。這個青春年華的這青年遇到這樣的變故,他心裡就很煩躁,他覺得老天這樣不公,天天牢騷。他就每天坐上輪椅到那個公園裡面,找一個最僻靜的地方去消磨時光。當他每天走的時候,他的母親的那種樣子又希望他不要走,但又不敢攔住他,因為他脾氣不好。然後就默默的給他準備輪椅推他,推到門口,她出了門口,她的這個兒子也不需要他的母親跟著,自己就去。

他從來不知道他走了之後,他的母親要站在那裡,站一兩個小時看著他。他是偶爾有一次有事回來拿點東西的時候,一看他的母親怎麼還在小巷裡面張望,他第一次發現這個。然後他去了之後,他有時候傍晚都不想回來,因為他覺得太痛苦了。但是他的母親一看到時間到了,他還沒有回來就得去找他。那個公園很大呀!他有時還故意很倔強,坐在那個樹木最繁茂的地方,讓他母親看不到,他母親呢還是個近視眼,還就到處到處找。所以最後他才知道,他的這個輪椅的每一個印子旁邊都有他母親的腳步。等到母親四十九歲去世的時候,他才發現原來由於自己的變故,他的母親比他自己更痛苦,這時候他就懺悔了。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體會,在我們青少年的時候追求事業追求五欲六塵,我們是很少想到父母的。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就是一個不知恩,不報德的這樣的眾生。

那麼念佛法門,我們知不知道有一個比父母對我們還恩德的一尊佛呀!阿彌陀佛啊!他大國王不做了,出家在世自在王如來座下。他考察他方世界的眾生實在是太苦了,輪轉六道尤其是三惡道,那種敗壞那種苦難;那種眾生在裡面還不知道這種苦難的愚痴,種種的恐懼。這個大國王就發起了無上菩提之心了,他的出家,他的修行,他的功德,都是為了救度苦難的眾生。

為了實現他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目標,他可是花了五大劫的時間去考察十方微塵數佛剎,種種眾生的根性、好樂、苦難種種情況。他要設定一個程式啊!使他這種大願的藍圖實現之後,在法界當中不留一個眾生在輪迴裡面了。度盡阿鼻苦眾生,要把阿鼻地獄的眾生全都度盡了,如果不能度盡,他就不成佛呀!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五大劫的思惟,由願導行,無量劫的積功累德。在無量劫的無量的生命過程當中,每一生命的這樣的示現,都為眾生獻出他的生命,給眾生廣結法緣。為完成這樁救度眾生的大願,阿彌陀佛確實獻出的鮮血多於四大海,屍骨高於須彌山。這些情況我們不了解不知啊!這十劫以來阿彌陀佛就像慈悲的母親,在門口每天的張望,看著這個輪轉了無量劫的浪子什麼時候能回頭。

這個慈母思念子女的心早已成就,眾生在那裡受苦,阿彌陀佛就如箭入心。就好像一個慈母看到她的子女得了癌症倍受掙扎,那種化療把頭髮都化掉的情況,你看看那個慈母在旁邊是什麼心情。我們在無明的大夢裡面不斷地做著各種惡夢,我們在夢裡面喊救命哪!苦啊苦啊!然而我們不知道救命到那兒去求救啊!我們以為在輪轉的過程當中只有自己的孤獨啊無助啊!實際在法界當中,早已成就了一種救度我們的力量就在當下。十劫以來,阿彌陀佛那雙接引的手就在我們的手邊。然而我們確實昏迷得太久了,不了解。很多人在這個世間,尤其在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他會對自己力量的孤弱,對環境的惡化表現出很大的絕望,他也許去自殺,他也不了解原來還有一種力量是可以得到拯救的。這種拯救是無條件的,就好像父母幫助小孩不會談交換條件一樣。但問題就是我們在這種眾生的知見裡面都是分別的,對這種同體的慈悲沒有概念。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市場經濟當中,都是要講交換的,都是要講條件的。我們不會領會還有一種無條件的慈悲,存在在我們的法界,存在在我們的每個念頭裡。這就是我們的業障,這就是我們懷疑的罪根。只要我們把這個障礙突破了,我們能夠相信,我們這個浪子能夠也像母親思念子女一樣去思念我的母親啊!那這樣這兩種思念就耦合起來了,就互動起來了,這就叫感應上了。而且很容易感應的,因為母子的天性是那樣的密切相關啊!這種相關這種感應,一方面是靠佛已經成就的慈悲;另一方面要靠我們眾生的純孝之心——孝心;如果這兩者具足,阿彌陀佛那邊已經具足,現在就看我們是不是具足,一具足就感應道交難思議。

在儒家有一個孝子叫曾子,他有一個瞎眼的母親。為了奉養他的母親,他就辭官不做,在家裡砍柴得點薪水,來贍養他的母親。有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曾子正好上山去砍柴了,古人都很厚道,客人來了就要熱情招待。曾母呢就希望給這個客人準備一餐豐盛一點的飯食,但她自己的眼睛瞎了又沒有能力,所以她就希望好的兒子趕快回家來招待客人。那麼那個時代又沒有手機,打個手機過去,沒有。那怎麼傳達這個信息呢?唉!曾母有辦法了,她就咬自己的中指,這一咬啊!這個山上的曾子就感到自己心口疼痛,這一疼痛呢,他就想到這可能是我母親叫我有事,就趕緊下山。果然是他母親叫他下來,母子連心吶!不僅是母子之間,就是世間相愛到一定深度的男女,他都有這些感通啊!

大家看一個文學名著《簡愛》,簡愛和羅切斯徹之間的愛情。簡愛知道羅切斯徹有妻子,毅然出走,但是他們之間是有感情的。羅切斯徹碰到家庭的變故起火了,自己去救火,也是雙眼瞎了,這時候一個貴族也成了一個孤苦伶仃的人。在這時候他就在呼喚簡愛,是用他內心在呼喚,唉!在遙遠的那個簡愛呢,就聽到了羅切斯徹的聲音,她就來到了羅切斯徹的身旁。這種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眾生的心性感通是不可思議。

那麼阿彌陀佛他憶念我們這些眾生的力量很大,所以有一個比喻,就像強大的磁場,一塊大的磁鐵。這個磁鐵對任何金屬的東西都能夠吸過來,但是一定要金屬的東西吸過來。如果是一根草它吸不過來,如果是一塊玉,它也吸不過來,一定是一根針。所以這就要用我們的念頭轉化,我們思念彌陀,我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願意母子重逢,我們的心變成了跟磁鐵相應的同質了。如果我們沒有這一念信心,還是在五欲六塵裡面掙扎,在這種六道輪迴裡面造作種種的惡業。惡業造得愈來愈重,輪轉在三惡道的這種時間愈來愈長,這就是舍父逃逸愈來愈遠。這個父母事相上是表已經成就了的西方極樂世界;從理性上來說就是我們自性本具的佛性,天然的父母。我們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就在這個心意識裡面,愈來愈粗糙愈來愈逃逸,回不去了。

所以諸佛如來來到輪轉的世間示現八相成道,就是要把這樁事情傳達出來。這些昏迷的顛倒的子女不了解他有父母,不了解父母對他有多麼的慈悲,不了解父母有多少萬貫家財等著他去繼承,所以就得要宣說這樁事情。所以淨土經典首先就要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正報莊嚴、依報莊嚴,就要闡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就要把阿彌陀佛跟我們眾生是什麼關係說出來。跟我們眾生是超越父母的愛啊!為什麼超越父母的愛?我們今生的父母他只是這一世對我們的恩愛啊!但是下一輩子各有各的輪轉的道路,各有各的業力,對面不相識。然而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愛,是生生世世的是無量劫的,他不僅有恩愛,而且他有智慧有能力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

所以淨土法門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無問自說?這樁事情是閻浮提眾生想不到問不出來的。釋迦牟尼佛他來到這個世間也是要開佛知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要令一切眾生離開三界的火宅。離開三界火宅最直接的方法,讓大家歸投阿彌陀佛橫超三界帶業往生,一條諸佛如來救度苦難眾生的妙莊嚴路。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像大悲慈父,在這個世間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的五惡五痛五燒娑婆世間種種的苦難,讓我們生起厭離心。然後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讓我們生起神往之心。此土是大火炬,彼土是清涼池;此土是八苦交煎,彼土是無有眾苦,但受極樂;此土是魔界,無一安身之所,彼土是一真法界,令我們快速成佛。兩個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只要有一點智慧不愚痴,我們舍娑婆取極樂,應該是一個正常心智的選擇。

那麼釋迦牟尼佛就發遣了,你們趕緊出離這個世界吶,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啊!這是發遣。但眾生有時候他還是業障重,這個世間雖然苦啊!他也感覺到苦。但是呆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他習以為常,甚至不以苦為苦,還以苦為樂。他覺得五欲六塵多麼幸福,多麼快樂啊!你讓他離開這個世間,他還捨不得吶。你看有很多念佛行人,臨命終時聽到佛號他不高興,你們趕快給我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讓我病好,他不願走啊!如果見到阿彌陀佛真的來了,他還想能不能請幾年假啊!我還沒有活夠,他是這樣。所以這個出離心對我們眾生就很難吶!如油入面煩惱重重。但是出離心出不來的話,這就跟木樁子,這條船就動不了吶!一定要有出離心。

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什麼這裡講的非常苦切啊!你這裡造了什麼罪,要下地獄;造了什麼罪,要到惡鬼;多少多少劫,多麼多麼苦,要這樣去說,讓他有種畏懼感,覺得這個地方真不可惹啊!還是走為好啊!然後阿彌陀佛在彼土的慈悲的呼喚,你們趕快過來吧!就像善導大師講水火二河白道比喻,在那個狹小的白道上行走,那念佛人都不敢走,走上去怕掉到水火二河去。那麼這時阿彌陀佛都是就這樣的慈悲,啊呀!你只要一心念著名號過來,我能保護你呀!不會讓你掉到瞋恚的火河和貪慾的水河裡去。這種保護是很重要的,就好像一個年輕的母親保護她的嬰兒一樣,不讓他摔倒一樣。阿彌陀佛是有這種保護的智慧和有這種保護的慈悲的,所以這樣一種慈悲是無條件的,實在是慈悲到了極點了。然而我們這些子女還是逃逝,還不相信,阿彌陀佛再慈悲也沒辦法了,再憶念也沒有作用了,因為畢竟要我們用信願持名來感應來呼應的。

所以今生有幸,我們聞到了釋迦的遺教,聽聞到念佛法門。又去了解到阿彌陀佛像慈母一樣,十劫以來無量劫以來,都憶念著我這個苦難的子女。這就好像在這種旅途潦倒憔悴的時候,忽然接到了一份家書,是母親寄來的,要我們趕快回去。這時候他在外面已經歷經無限的滄桑和心酸了,這時候對外面的世界他不再感覺到是精彩幸福了,他覺得是苦難重重了,他又了解到故鄉的美好。這時候他就終於這一念就轉化過來了,浪子終於回頭了。這一回頭也就思念他的母親了,母親早已在思念我們,只要憶念思念母親就感應道交,這就是無量劫以來稀有難逢之一時。是我們苦難的浪子得救的一時,是阿彌陀佛內心歡喜的一時,是和彌陀慈母相見的一時。

所以我們念佛行人要有這份如子憶母的情懷,歸投到彌陀慈母的懷抱。我們就解脫一切苦難,我們就得到一切快樂,我們最終就能得到大乘的涅槃了。阿彌陀佛無量劫積累的財富就無條件地恩賜給我們了,我們這個窮子當下就驟然大富了,一到西方淨土就是阿鞞跋致了。你看這是多麼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啊!卻竟能被我們碰到了,那真是快樂無有極了。好,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