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幸福,是一種生命本質的存在


時間:2015/6/11 作者:悟悠

幸福到底是什麼?是特定條件下產生的特定感覺,還是作為生命本質的存在?當我們從物質的層面追求幸福,為什麼物質條件得到了滿足仍感覺不到幸福,仍然困惑?究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中國佛學大家----濟群法師以自己的智慧和修行所得,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地對幸福的話題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讓我們聆聽大師的教誨,走向幸福之路吧!本文轉自上海空瓶子新浪部落格同名博文。

我認為生命的存在包括兩個方面:物質的層面和心靈的層面。對幸福的追求不僅表現在物質層面,也包含了在精神層面的認識和探索。對於幸福的認識跟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認識有關係。佛法如何看待生命的本質?究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我準備從幾個層面來提供一些我的想法和思考。

【如何面對逆境?】

不正確對待逆境會引發痛苦和煩惱。所有人在現實中都會遇到逆境:生病,親人去世,兒女教育、夫妻感情、人際關係出現問題,遭受天災人禍等等,這時,我們往往陷入痛苦的深淵,繼而指責社會,指責天地。為什麼逆境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因為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恆常的設定,它是以自我需要為中心的,比如我應該是健康的並長命百歲的,有情人就是應該永遠在一起,我所有的朋友都應該對我忠誠,我的事業甚至其他一切都應該順利,所有的天災人禍可以發生在別人身上,但不應該發生在我身上,因為我是這樣的一個好人……有了這種恆常的設定,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依賴,一種需求,甚至一種貪著。它使我們無法接納無常。

濟群法師:幸福,是一種生命本質的存在

濟群法師在感冒中依然履約來到現場,為我們授課。寂靜法師帶領大家一起給他做“超級祝福”。

面對變化,一般會進入兩種狀態,一種是貪著,一種是嗔恨。因為貪著就會焦慮、恐懼、沒有安全感,就會依賴,依賴就不希望變化,一旦變化,內心就無法承受;嗔恨就是對立、憤怒甚至仇恨等具有破壞性的情緒。這就是我們面對逆境不能正確對待時引發的煩惱。

接受無常是面對逆境的智慧。《易經》上講,這個世界一切都是變化的,無常代表著一種宇宙的規律。我們內心有“常”的概念,就會產生一種永恆的期待和幻想,但它跟世界的真相是不符合的。而當我們能夠面對一切變化並接納它,任何變化都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接受無常是幫助我們面對逆境的重要智慧。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都有其必然性,這就是“因果”規律。改變環境從改變自己入手。比如我們身體不好,跟飲食不健康、生活無規律、不運動或者我們殺業太重有關。有的人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只知道抱怨別人不好,就是沒有想到是自己待人處事的方式不妥造成的。不少學員或學佛的居士在沒學佛法前家庭關係不好,學佛後和家人的關係就改善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當任何事情發生時我們要去尋找它的因果。通常情況是沒有學佛時不懂得檢討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只會指責別人,學佛後內心就會獲得觀照的力量,觀照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檢討自己,自己改變了,身邊的人就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會改變。

順境有時會讓我們忘乎所以 , 現在某些官員身居要職但不可一世,為所欲為,最後身陷囹圄,這就是“福兮禍之所伏”。禍用好了,反而成為好事,“禍兮福之所依”,逆境會讓我們更加清醒,對人生思考更深刻,正確面對逆境,有助於我們的成長,現實中有不少人在逆境中得到成長。

濟群法師:幸福,是一種生命本質的存在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與自己的合一,達到自我拯救

【五福是構成幸福人生的要素】

中國古人認為人應有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五福臨門”是一句非常吉祥的詞語。“長壽”和“富貴”是屬於比較外在的東西。除了外在的,康寧對於幸福非常重要, 對幸福來說, 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和寧靜的內心,如果沒有身心的健康,外在的財富就對我們沒有意義,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修身養性是最有價值的投資,能幫助我們擁有健康的身心。煩惱是擾亂我們內心安寧的心理,沒有煩惱是我們幸福的重要前提。

古人把“好德”作為五福之一,道德代表一種精神追求,如果一個人沒有精神追求,他就不會意識到道德到底有多么重要。通過追求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精神,幫助我們成就高尚的生命品質,如果我們的心理是健康的,我們的人生就是健康的,那么我們就是幸福的。反之,如果我們心理不健康,內心充滿各種心理疾病,這樣的人肯定不幸福。所以“好德”是建立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礎。

第五個因素是“善終”,佛陀有十個名號,其中有一個叫善逝,就是好死。唐朝有很多禪師,在離開世界的時候修行上達到生死自在的境界。所以“五福臨門”告訴我們,人生的福報有這樣幾個要素組成。

濟群法師:幸福,是一種生命本質的存在

與周圍人的連線,讓我變得更強大

那么如何才能有福報呢?想有福報就要培植福田,耕耘福田。佛法認為人的一生有三種福田:悲田,恩田,敬田。

悲田來自於慈悲心。如果沒有具備慈悲大愛,做再多的慈善行為,都不能稱為慈善,慈善的本質是慈悲大愛。面對普天之下的勞苦大眾,當他們在生活中需要擺脫痛苦,可是沒有能力擺脫時,我們能夠從慈悲心出發,幫助他們獲得快樂、解決痛苦,我們就能獲得極大的福報。

恩田來自於感恩心。父母、兄弟、姐妹、老師、親戚、朋友,社會大眾,天地、太陽、草木,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應感恩。因為有了這一切的存在,我們才能很舒適地生活。每天都帶著一份感恩心去生活,去做一些回饋他人的事,福報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當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會看到一切人都很歡喜。因為感恩心是一種健康的心理,能讓我們產生幸福和快樂。所以,感恩心不僅僅能在結果上產生幸福,同時這個行為本身就會給我們帶來幸福。

敬田來自於恭敬心。恭敬心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健康和正向的心理,當一個人的心處在一種非常虔誠和恭敬的狀態時,他的內心是純淨的,他的生命狀態是幸福的,當他帶著這個心去面對那些有德的人時,這個清淨的心和他所恭敬的善知識的心、佛菩薩的心就能夠相應,發生一種連線,就會獲得很大的加持和福報。

所以培植福田要建立三種心:慈悲心、感恩心、恭敬心。這三種心就像產生福報的發電站,源源不斷地產生福報,讓我們的生命越來越健康,心靈越來越健康,這種正能量還會招感外在世界的正能量,因為有什麼樣的心,就會跟什麼樣的世界相應。

濟群法師:幸福,是一種生命本質的存在

衷心感謝各位導師,像燈火點亮我們的生命

【真正的幸福是生命本質的存在】

幸福跟我們對人生的認識有很大的關係。有什麼樣的認識決定了我們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是戴著一副有色眼鏡在看世界,也就是說你看到的世界事實上是你呈現在你認識上的影像,我們認識的世界,受到我們感覺的影響。比如我們看到的世界跟狗看到的世界一樣是不一樣的,因為狗的認識跟我們人的認識不一樣。除了這個感覺以外,我們的觀念、情緒也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比如我們對哪個人有好感,看他怎么做都是順眼的,對哪一個人很討厭,怎么看他都不順眼,這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受到我們認識的影響,所以擁有什麼樣的認識模式對我們每一個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是怎樣認識這個世界的呢?佛法不是消極的,也不單純是積極的,佛法提供了一種如實的思維,認為煩惱的產生都是跟我們的認識有關,我們凡夫的認識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叫做“無明”。它造成的結果是讓我們看不清自己。禪宗的修行也在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我是誰?一念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誰?一念未生之前,我們活在哪裡?一方面,我們對自己不了解;另一方面,我們對這個世界也不了解。人生最大的誤解就是對自己錯誤的認識。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可是我們每個人又非常在乎自己,結果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

在寧靜的心湖裡,照見真實的自己

情緒是“我”嗎?我們會把情緒當做是“我”,情緒就像天空中的雲彩,其實它不是天空,但是我們會把天空中的雲彩當做天空,如果我們懂得跟情緒保持一定距離,對情緒保持一種觀照,那這個情緒就傷害不了我們。

身體、身份是“我”嗎?我們很容易把身體當做是“我”,所以就會害怕死亡,其實我們的身體跟生命也只具有暫時的關係。如果我們把身份當做是“我”,我們就會對身份產生很大的依賴。一旦這個身份失去了,我們就不知道何以自處?就像戴著面具,戴得時間長了,就會認為面具就是我的臉,沒有面具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了。

財富、地位、家庭、感情是我嗎?對這些外在的東西,我們也會產生一種強大的依賴作為我們的一部分存在,一旦失去就會產生煩惱和痛苦。

對自我錯誤的認定,會給生命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當我們能夠否定對自我錯誤的認識後,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是誰?究竟什麼代表著我的存在?當我們對生命做這樣一個智慧的審視,就會發現,我們所認定的以為是自我的東西,跟我們都是暫時的關係。當把這些通通放下時,我們就能夠找到自己。

隨著我們以及由此產生的煩惱不斷的一點一點地被剝離,智慧的光明慢慢就會顯現出來,有了智慧就沒有了煩惱,智慧的認識是解決煩惱的關鍵因素。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在都具備自我拯救的能力和智慧,有能力解除生命的疑惑和煩惱,當我們的生命不再有迷惑和煩惱時,這時我們得到的幸福將會是一種生命本質的存在。它不再依賴外在的條件,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我們生命的潛質都會源源不斷的散發出快樂。

幸福不是外在的感覺,那樣的幸福是膚淺的,也是不確定的。真正的幸福代表生命本質的存在,找到這種存在,生命就將會永久地幸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