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虛法師:佛弟子在弘揚傳統文化的時候,基本知見要清晰


時間:2015/6/17 作者:無周居士

摘自《楞嚴奧義》 無行沙門 大虛敬述

【儒聖和道聖】

下面,「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當年一直跟著佛陀出家修行,然後也隨著來到了祇園精舍的大比丘僧總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位,他們就是所謂的「常隨眾」了——生生世世,恆常追隨佛陀的腳步去自利利他、去自覺覺他的修行者,都可以叫做佛的「常隨眾」。那麼,我們是不是「常隨眾」呢?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這一千多位出家人,這麼多人,他們個個都是已經獲得了無漏解脫的大阿羅漢、大聖人,個個都是值得我們三界所有人天禮讚和供養的大福田——他們是真正的福田,不是深圳的這個「福田」。

像這些出世間的聖人,這些已經超越三界生死、超越一切煩惱束縛的出世間聖人,他們和一般世間推崇的聖人是不同的,相差不可以道里計。像孔子和老子,一個是儒聖,一個是道聖,他們是我們中國古代公認的大聖人,但是在顯現上,如果拿我們佛教的標準來衡量的話,他們很明顯並沒有達到阿羅漢或者緣覺的境界,更不要說什麼法身大士、地上菩薩了。我們看他們寫的東西,大概就能知道他們的智慧和見地是屬於哪個層面的,像孔子應該不出欲界,老子應該不出色無色界。

他們兩位都是有著很高修養和內證功夫的世間聖賢,值得我們禮敬,但是在因緣法的顯現里,卻並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表明,他們已經具足了相當於阿羅漢的斷證功德,更沒有像諸大菩薩那樣,我執和法執都已經破除了,還有菩薩都有的慈悲心和菩提大願,三解脫門的奧義,萬法緣起性空、無我無生的中道智慧,以及六度萬行等等,這些內容我們在《道德經》和《論語》裡暫時都還看不出來。更不要說,拿他們和無上正等正覺的如來相比,那就更沒有什麼可比性了。

所以嚴格來講,孔子和老子的學說還只是一般世間聖賢的學說,境界也還只是一般聖賢的境界,屬於很高明的一種外道法,我們可以稱之為善法。雖然是善法,遠超凡俗,但畢竟仍然是外道,不破我執,就難斷輪迴。它們的理論和修法,在某些地方和佛法有一些相通,但更多的則是相異,這點大家要了解。

像有些大德說,孔子和老子都是菩薩化現的,這個相信應該只是一種方便說。其實從究竟的角度來講,天下眾生芸芸,所謂「黃花翠竹般若意,青山綠水古佛心」,又有哪個不是菩薩化現的?但是在事相上,在我們佛教里,阿羅漢和菩薩——這兩個概念都是有著很明確的定義和標準的,要完全符合的才能稱之為阿羅漢或菩薩,不是誰隨便就能叫的。像我們很多學佛的人,平常見面,都愛互相尊稱對方為「菩薩」,這個其實只是一種客氣或提醒,如果我們沒有自知之明,還真的就把自己當成是菩薩,那「菩薩」這個詞就變成戲論了!

如果是真的菩薩或阿羅漢,那就一定會對生命和時空的真相、對六道輪迴的真相瞭如指掌,同時也一定會了解心性和物質的真諦,因為了解,所以也一定說得出來,就算沒有佛說的那麼圓滿,但也遠遠會比一般凡夫和外道要說得清楚,這是肯定的!所以老子和孔子到底是不是菩薩化現的?他們到底有沒有達到菩薩的程度、高度?這個我們要持謹慎和保留的態度。

據記載,明朝的憨山大師曾經對老子有過一個判釋,他說老子大概有那麼兩種可能性:如果老子最後能把無常和無我的義理體悟得很透徹的話,那麼他應該判到辟支佛,也就是緣覺、獨覺的層次,還不算究竟;如果《道德經》真是老子寫的,而且是老子最後留下的內容,那麼他只能被判到外道裡面。老子說「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這個正好是識陰裡面的東西,說明他還沒有破識陰。那麼老子在《道德經》之後有沒有再留下東西?這個到現在都還沒有確切的資料和證據,也不知道他最後修到哪個層次了?而且《道德經》究竟是不是老子寫的?這也是個問題,所以憨山大師說有兩種可能性。

憨山大師可是有明一代最頂尖的幾個大師之一,學修圓融,通達無礙,他是公認的徹悟的大宗師、大祖師,絲毫不比唐宋的那些祖師差!我們現代某些知名的「上人」、「和尚」,在修持和見地上,相比於憨山大師,那差得可就不是一星半點了!所以那些人說孔子和老子是菩薩的化現,對這種話,我覺得還是憨山大師的評判比較穩妥、比較可靠些,不知道你們以為如何?元芳,你覺得怎樣?

【破見和謗法】

作為已經宣誓皈命三寶的佛弟子,尤其是已經出家的佛弟子,你們千萬不要因為現代某某名人的方便說或者胡說,就以為老子和孔子既然都是佛菩薩化現的,那麼他們的學說我們也應該要大力弘揚,要大力推薦囉——聽清楚,這樣做的人其實是在不務正業!這種邏輯思維是有問題的,不是正思維。你們是佛弟子,是出家人,佛陀宣說的三藏十二部你都還沒有好好研究、好好發揚,你卻有時間去弘揚其它的,這個不是顛倒是什麼?這個是典型的不務正業!

甚至,如果有出家人說,學習儒道是接引學佛的方便——嗯,作為方便可以,但是你不能越過底線,你不能說,儒道是學佛的基礎,佛弟子必須要先學好儒道,或者必須要先學好《弟子規》才能學佛;乃至說什麼《弟子規》是佛法的根本戒,不學《弟子規》就不能往生等等,那更是臭不可聞的屁話!這種說法就已經不是什麼方便了,這是在謗佛謗法、誤導眾生!這是很明顯的似是而非的謬見,甚至是徹頭徹尾的邪見,一種很不清晰的顛倒見!什麼時候我們學佛必須要先學儒道了?而且戒律是只有佛陀才能制定的,菩薩和阿羅漢都不行,請問《弟子規》是佛作的嗎?連這個基本原則都不曉得就敢胡說八道的人,還真是無知者無畏啊!這是一種外行人或者半桶水的想當然,自以為圓融通達,卻不曉得違背了佛陀的根本教言,知見已經偏了,這就叫做「離經一字,允為魔說」,又叫做不通教理,「開口便亂道」。

注意,現在我們不是在說儒道不好、不可以學、不可以去了解,而是在說學佛就是學佛,最好純粹點,佛法不是大雜燴,佛法是永恆的、最完滿的真理。佛法的核心是「了生死,出三界」,它是最究竟、最徹底的不共妙法,它和世間善法,和那些外道善法有著本質的、根本性的區別。對那些世間善法和外道善法,我們尊重歸尊重,理解歸理解,但是絕對不能亂,不能摻雜進佛法裡,一旦亂了就會出事,就會出問題,最後我們佛教的教義就會被改變,變得面目全非,變成相似佛法,那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在造孽了!

希望大家的基礎知見要清晰,再重申一遍,弘揚傳統文化本來是好事,以傳統文化作為方便來接引學佛也是好事,但是我們要有一個原則和底線,那就是:絕對不能以破壞佛法的正見為代價!絕對不能說佛法的基礎和根本戒就是《弟子規》,更不能說必須要學《弟子規》才能往生淨土,這樣說就是在破見,就是在謗法了,那會誤導一大批盲目愚痴的初學者,實在是非常糊塗透頂的邪見!這樣去宣傳的人不但破壞了佛法,實際上連傳統文化本身他也破壞了。就像如果有人說,學儒和學道的基礎就是學基督,或者你要修仙,就必須要先學《弟子規》,這樣外行的話,那儒家和道家也是不可能接受、承認的,這是很明顯的扯談。釋道儒這三者之間,雖然在人天善法、在修福修定的層面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但是你往裡深究的話就會發現,它們更多的是相異,在根本的「性空無我」的知見上它們相差太遠了。這一點做法師的人在弘法的時候必須要說清楚,否則就會誤導眾生,戕人慧命,甚至從長遠來看還會造成破滅佛法的惡果,那就很可怕了,比殺人放火還可怕,所以要一千一萬個慎重。

身為出家佛子,當我們在幫助這個世界重建世道人心,重塑倫理道德的時候,對那些不相信佛法的人我們首先要以因果正理和十善業道來接引,實在是沒有緣分、不願意學佛的人,你才可以觀察其因緣根器,介紹他們去學一些他們能接受的傳統文化和外道善法,比如說《弟子規》和《感應篇》之類的,但是要切記:這是不得已的方便!而且在說法的時候一定要把道理講透徹,不能有誤導和漏洞。但是在接引那些對佛法感興趣,屬於初學初信者——在接引這些人的時候,身為出家法師,你就不能隨便勸人家去學什麼儒家和道家了。我們必須要儘量嚴謹地按照佛陀制定的佛法架構來給眾生說法,不能胡亂髮揮,更不能妄自夾雜,不然佛法的傳承就不能稱之為「清淨傳承」了。

因為在戒律里,像這個什麼能學,什麼不能學,其實是有很嚴格規定的,佛陀當年早就有過叮囑,所以像我們這些比較專業的法師一聽就知道,什麼是胡扯,什麼是狡詐地亂講,但是很多業餘的初學者就未必能分辨了。比如佛陀在《優婆塞戒經》裡就曾經說過:「受三皈已(我們受了三皈依以後),造作痴業(由於不了解而又去造作了一些愚痴的罪業),受外道法、自在天語(比如去學習和接受了某些外道的法門、不究竟的法門,我們居然還廣為讚嘆和宣傳它們),以是因緣,失於三皈(因為這樣糊塗、沒有正見的緣故,所以我們自己的三皈依戒也就在不知不覺中被自己給破壞掉了)。」

佛陀又講:「若人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禮拜外道(如果有三寶弟子,去相信那些外道和他們供奉的神靈,能夠救度他的一切苦難,消除他的一切恐懼,從而去禮敬和叩拜的話),是人則失三皈依法(那麼這個人自然而然就會失去他三皈依的戒法,不再是佛弟子了)。」——為什麼?因為他不依佛慧,開始「妄用其心」,不信佛智,開始相信外道,甚至開始「心外求法」,這就和佛說的解脫正道背道而馳了!其實,佛陀這樣嚴格的規定是很有道理的,這是在愛護那些還沒有建立正信和正見的初學者,怕他們一時糊塗,一不小心走偏走錯,誤了法身慧命,乃至斷了菩提種子那就痲大煩了。注意,我這裡說的是針對初學者,尤其是針對那些還沒有正知正見的初學者,至於真正的菩薩和自認為是菩薩再來的,你們不在此例。

所以我們既然是學佛,那麼理所當然的,就應該從佛說的三皈五戒和十善業道入手,從四聖諦、三法印和四念處入手,這才是正兒八經的基礎,而不是從什麼《論語》、《老子》,從什麼《感應篇》和《弟子規》入手,那不是佛弟子該操心弘揚的東西。佛弟子要承擔的是如來家業,而不是什麼儒家或道家的家業,別搞錯了。像這樣儒道佛不分,像這樣似是而非地教導大家去說、去做的人,說得嚴重點,他們其實是在有意無意地滅法!他們是在誤導眾生,混亂佛法!聽清楚了嗎?這個因果是非常可怕的,敢這樣去乾的人,那純粹就是「廁所里點燈——找死」啊!

這其實是很微妙、很難分辨的一種魔,也是最可惡的,殺人不用刀!所以這方面的知見希望大家一定要清晰,心裡要搞明白,千萬不要被人一忽悠,就把單純的佛法給搞混雜了。末法時代,我們佛教本來就已經被曲解、被扭曲得很厲害了,現在再來這樣夾雜、胡攪一下,那真的就是雪上加霜,傷口上撒鹽,實在是傷不起啊!所以大家最好要有一個冷靜而慎密的頭腦,不要學佛學了半天,三皈依和四聖諦都還搞不清楚,《三字經》和《弟子規》你倒是背得滾瓜爛熟的,那也太搞笑了。請問,你是在學佛嗎?我看你是在盲修瞎練,浪費時間!呵呵,話不多說,自己想清楚取捨。

【次第和根本】

嗯,看來有必要再講清楚一些。某些道理,如果你們自己不能正確地「依佛依法」去正思維,那師父沒有辦法,我只好反反覆覆、囉囉嗦嗦地嘮叨一遍又一遍。像有的居士曾經提問,他說我是佛弟子,那是否意味著我皈依以後,那些世間法的書籍(包括善法和惡法),我們就一概不能看、不能學、不能讀了呢?有的居士甚至還說,如果佛法是這樣的狹隘,這樣的分別,那我何必學佛?我乾脆就不學佛了!唉,類似這樣的思維,已經不是「頭腦簡單」所能形容的了,這是一種「邪思維」!典型的邪思邪見!不能「依佛依法」去慎思明辨,不能深入經藏去紮實聞思的人,那自然就會得到一些荒謬的、滑稽的、錯誤的結論。面對這些人,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很崩潰……實在是「無語問蒼天」,搞不掂他們。

其實做為佛弟子,尤其是受過大乘佛法薰陶的佛弟子,那基本上是什麼都可以學,什麼都可以看的。你們還記得四弘誓願里的那句「法門無量誓願學」嗎?發了菩提心的修行者,為利益眾生,可以廣學一切法,一切善法惡法你都可以去了解,但是這裡面要有一個次第和原則,那就是:初學者必須要先具備聞思的基礎,必須要先學習佛法的根本,樹立正信和正見,這個時候的初學者不應該也不適合去翻閱其它,原因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那麼,當初學者具足正信和正見之後,他自然就會明白佛陀的苦心,他這時再去接觸那些什麼世間法、外道法,他就不會被迷惑、被誤導了;這時的修行者,他再怎麼看怎麼學,都會以佛法為指歸、為依止,毫不動搖,他會以正見的眼光來分辨和看待那些外道法,善用但不被惑亂——這就是我們要強調和堅持的大原則!這也是一個比較穩妥的修學次第。

很顯然,菩薩廣學一切法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善巧地攝受、接引眾生,同歸性海,同得解脫,所以對那些還是凡夫,還不是菩薩的初學者來說,我們最好還是要先把佛法給學好了,然後再去討論、研究其它,這個次第不能亂,原則不能錯,一亂一錯就會出問題,就容易出問題。

像現在有些居士,甚至是出家人,他們對外宣說「學佛必須要先學會做人,要先學仁義禮智信」,所以他們勸人學《弟子規》,學習一些相似儒家或道家的東西,好像這才是修行的基礎,而佛法則是高高在上的,一般人不能學——這種話咋一聽好像很有道理,對吧?但其實這是最為嚴重的本末顛倒,是大邪見!這句話應該要反過來講才對:必須要先學佛才能把人做好!必須要先學佛才能做好人!要想做好人,要想把人做好,就必須要先學佛,否則你學其它的任何學問都可能有偏差,都不能得究竟,不能算圓滿!我們應該要這樣去講,這才是百分百的正見!為什麼?

因為佛陀早已徹證實相,他所講的法,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來自於自己的親身體驗,不是空談,他自己做不到、不明白的事情,那是絕對不會說出來的;佛陀不但在出世間的解脫之法上是至高至善的,他老人家在那些世間法的修持上也是最透徹、最完滿的!他講述的因果、輪迴、十善業道等等法理,都是基於對萬法「緣起性空」這個真相的洞察,所以是正理,不是歪理,既非凡夫的糊塗迷信,也不是外道的邪見誤導。因此在這個正理指導下的修行,不管是修福還是修慧,那才是最最正確的,最有可能達到世出世間法的極致,得到沒有任何缺漏的果報。

而且,佛陀的教育是一種智慧的引導,他絕對理解和尊重每一個眾生,他鼓勵每一個人都去仔細思維他的教法,允許質疑,倡導實證,強調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很顯然,佛陀才是最具有說服力和公信力的好老師,佛法才是最根本、最平實、最適合普及大眾的真實智慧,這才是我們做人和修行都要優先首選的基礎,而非其它。

假如我們要搞教育的話,我們應該首先選擇的是佛經,應該先推廣這個。比如我們可以摘錄一些佛說的《十善業道經》和《吉祥經》裡的內容,淡化其宗教色彩,然後教給大眾,教給孩子們,告訴他們因果緣起的正理,幫助他們樹立正信和正見——這個事情不管從短期的,還是從長遠的效果來看,那都是對老百姓、對社會人心非常有大用和大益的。那麼,類似的、比較基礎的、比較好的普及讀物,在我們佛法里還有很多,我們佛弟子與其去推廣《弟子規》,去推廣這個在某些觀念上存在嚴重誤導的東西,那還真的不如去好好推廣一下佛法呢,好好地給大眾、給小朋友們傳授一下基本的因果的道理,緣起的法則,這個才是正事!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善巧地把《弟子規》和傳統文化里的一些符合佛法正見的東西結合起來,傳授給下一代,這個才是百年大計,這才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做法。

了解嗎?師父這樣講,你們能聽得清楚嗎?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囉嗦了很久,到這裡就算是說透了,以後我們不會再多說。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