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網站活動: 虛擬寺院

網上虛擬寺院之:陸豐清峰禪寺


時間:2015/6/20 作者:明華居士

學佛網免費製作

清峰寺位於廣東省陸豐市漳西鎮北面法岫山麓紅面城山中,原名,「燈光寺」,當地人習慣叫「城仔庵」。

清峰寺為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和尚創建於唐貞元初年(約786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大顛(731一824年),俗姓陳,名寶通,穎川人,早年拜師惠照禪師,再從師於石頭希遷禪師,入羅浮瀑布岩習大無畏法,後游南獄途經法岫山麓,遂在此建石室習禪,開演佛法。相傳大顛和尚建寺後,是夜遠處望見山地有燈火,故而又名「燈光寺」。數年後,大顛離寺東遊,路經惠來縣境內的溪西虎頭岩,搭草舍居之。唐貞元七年(791年)往游潮陽縣和平鎮幽嶺,在此建靈山寺。法岫山也因大顛和尚傳法之緣故,後人呼為「法留山」,並流傳至今。清峰寺在興盛時期僧徒百餘人唐、宋、明、清以來衣缽代代相傳。歷任住待有大頭、清隱、淑引、致忠和秋曾等。

清峰寺歷代幾次修復改建。據潭西林氏族譜記載,宋末林雷煥由閩入粵重建此寺;明英宗二年(1473年),林雷煥後裔清隱發動海陸豐民眾重修;清朝秋曾和尚再修;民國二十年(1931年)漳西林棘黎等人又重建。1928年大革命失敗後,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僧人走散。1949年後,潭西公社在清峰寺舊址維修房屋三間,作為農場、林場使用。

清峰寺年代久遠,古物失散嚴重,有詩云:「名僧當日舊居游,欲覓大顛遺址處。僧去長存此法留,落花流水兩悠悠。」現僅存唐、宋、明和清等歷代古陶瓷碎塊一大批,方石柱十二根,石門斗六副,石香爐一隻,石獅一對,木製佛像兩尊,古井一口。此外,有石室兩穴,古木棉樹一株,千年油柑樹三株等。

在海陸豐廣大信教民眾的關心和資助下,1986年開始修復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建殿、堂以及僧房等共二十餘間,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新建石拱橋三座;新修公路一條,寬8米。長8公里,從清峰寺直通廣汕公路要道。

寺內現存建築有石室、祖師殿、正殿、地藏殿、齋堂及僧房等。著名景觀有石室(天然洞府)、古井與唐代柚柑樹,石室是大顛和尚初到建寺時的居所,入口處由三塊天然石板構成,內有天然石洞數丈深,相傳原為虎穴。古井為大顛和尚創寺時開掘,無論夏冬春秋或大旱澇之年,從不乾涸,清澈如鏡,入口醇甘;柚柑樹也為大顛和尚手植,雖歷千年,仍生機勃勃,果實纍纍。

清峰寺後枕山獄前朝低谷,坐北向南,海拔高八百餘米。前有水庫,海天一色,松林茂盛,鬱鬱蔥蔥。怪石聳立,千姿百態。泉水叮噹,長流不息。銀橋亭閣,裝點佛寺。有「法留停雲」,為陸豐八景之一。

近年來,前來清峰寺禮佛的佛教信徒和旅遊觀光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每年接待幾萬人次以上,已具一定影響。

清峰寺現任方丈耀生法師,70歲、廣東省陸豐人,兼任廣東省陸豐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市政協委員。現任監院如龍法師,71歲,廣東省陸豐人。

點我打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