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普賢行願品講記(六)


時間:2015/8/20 作者:淨海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普賢行願品》。今天講七支供里的隨喜支。

(四)隨喜支:

隨喜功德也是普賢行願,所以也要站在普賢行願的角度和境界裡做。首先要深信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在一個極微塵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的諸佛,都安住在菩薩眾會的圍繞中。在一個極微塵中就有這么多的佛及菩薩,無盡法界的每一個極微塵都是如此。

最好能進入那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中。現在即使自己沒有這樣廣大神通的功德力,雖然還沒有現量見到、沒有真正契入那種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也要深信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是佛已經獲得的成就,我們要深信。比如,釋迦牟尼佛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後獲得了這樣一個究竟的境界,其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如此。若是通過聞思修自己去領會,去體悟,也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這是通過教證或理證都能說明,都可以抉擇的,所以要深信。我們站在這樣一個角度,在這樣一個境界裡去做隨喜,才是最究竟的,才能圓滿功德。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一切諸眾生”:“十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諸眾生”指六道眾生,一切眾生都包括在六道里——三惡道與三善道。三惡道是地獄道、餓鬼道、旁生道。三善道是人道、天道、阿修羅道。

“二乘有學及無學”:“二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即阿羅漢和辟支佛。“有學”是指修道上的,“無學”是已經證果的。

“一切如來與菩薩”:“一切如來”指十方三世一切佛陀。“菩薩”是大乘因地菩薩,即一地到十地的菩薩。這都是超越三界的。

這三句講的是十法界——六道及四聖。屬於六道的都是凡夫,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是聖者。

“所有功德皆隨喜”:所有的佛菩薩、聲聞、緣覺以及六道的一切眾生都具有功德,首先要明白和深信這個道理。我們站在普賢行願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去想,去講,處處都是淨土,處處都是佛。若感覺有不清淨和不圓滿,都是自己的問題,自己的業障。

佛菩薩有功德,聲聞緣覺也有功德。但是六道眾生,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能有什麼功德和善根呢?普賢行願中講,一切處都是清淨的,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六道眾生,包括三惡道的眾生也是佛。佛講過,十法界一切眾生都具有功德,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即使是地獄道的眾、餓鬼道的眾生,他們的佛性、如來藏也絲毫不會被損害,依然是那樣清淨,那樣圓滿。

修普賢菩薩隨喜功德的行願,首先要有深信力。普賢行願力與自己的勝解信力就是普賢行願。處處都是淨土,眾生都是佛,都具有功德,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是有的沒有顯現,有的顯現了一部分,有的全部顯現了,就是這個差別。功德是本具的,智慧是本具的,隨喜就要隨喜這樣的功德。所謂隨喜,就是隨著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相歡喜,對這些無漏的功德生起歡喜之心。

為什麼說僅僅隨喜他人的功德就能獲得同等的功德和善根呢?若是我們明理了,覺悟了,真正對這些功德生起強烈的歡喜之心,一切障礙當下就會消失,本具的智慧與功德當下就可以現前。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學佛修行,為什麼沒有進步?為什麼沒有成就?主要是我們不明理,不覺悟,對這些功德沒有生起真正的歡喜之心,尤其對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對這樣一個圓滿的境相沒有生起真正強烈的歡喜之心。為什麼說隨喜特別重要?就是這個原因。但如果你不明白,不覺悟,怎么能生起歡喜之心呢?當你生起了真正強烈、真實的歡喜心的同時,也就覺悟了,深信了。深信也就是所謂的信心。我們經常講“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就是這個意思。若是你對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深信,能生起強烈的歡喜心嗎?只有明白了、深信了,才會生起真正的歡喜之心。

我們站在這樣一個角度講,這種歡喜之心也是所謂的“大樂”,也就是所謂的“恆常樂”,是和我們的覺性無二的歡樂。生起歡喜之心時,覺性也就圓滿了,本具的功德和智慧也就現前了。

隨喜不容易,尤其站在普賢行願的角度做隨喜,特別不容易。其實,普賢行願里講的每一個內容都是,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真正進入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這樣的行持。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怎么辦?我們現在可以發願,可以有這種希求,可以有這種意樂。自己儘量去領悟,去深信。我們現在只能以希求的心態和方式去修持,作為凡夫,我們只能做到這些。

隨喜功德也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之一。當時普賢菩薩跟善財童子講:

複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盤,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複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這裡講先隨喜佛的功德。“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這是隨喜的對境。

“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切智”就是佛的果位,也是遍知。“初發心”就是最初的發心,發的是無上菩提心,是為眾生成就佛果的心。我們每天也都在發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當初也是這樣發心的。

我們每天都在念:“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成佛,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修行。”我們不能只發願。當初那些諸佛發心發願以後,還要“勤修福聚”,不懈怠、不懶惰,精進修持善法,積累自己的善根和福德;為了修行、為了成就,不惜身體和生命,不顧一切。聖者都是這樣求法,這樣求解脫的。而我們現在稍微有一點點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就開始灰心退步。佛僅僅為了一句正法,上刀山下火海,不惜一切去求法修法。而我們卻總想輕輕鬆鬆,舒舒服服地解脫成佛,這不可能!做夢去吧!解脫成佛哪有這么容易?“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經中講的不是年,而是劫!

“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佛曾經是這樣修行的,是這樣求法、修法的!在《法華經》中講,“通過神通去觀察,此三千大千世界,小至一個芥子許的空間裡,也無不是菩薩為眾生奉獻生命的地方。”聖者就是以這樣一種精神修道,最後才獲得了成就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就的。

諸佛菩薩都是在無數劫中精進修行,不惜一切代價去求法修道,最後才成就的。為了佛法,為了修行,他們捨棄過無數的頭、手、腳,更不惜捨棄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而你們現在是拿自己的身體和生命來求法的嗎?不是吧?稍微有一點點高原反應就受不了,就要回去了,然後就跑得無影無蹤,根本就找不到人了。稍微有一點點障礙或違緣,又要跑,“家裡怎么怎么了,單位怎么怎么了……”若是這樣也能成就,那就這樣修吧,但願你們能成就!

這裡講的是精神和毅力!當時佛和菩薩修道的時候,是以什麼樣的精神和毅力去求法修法的?現在天氣開始冷了,快到冬天了,很多人都想下山了。每天想,“百日共修怎么還不結束啊?”開始呆不住了。還找出很多理由:“我身體不舒服”、“家裡有事、“我有病,要下去養病。”山上為什麼不能養病呢?養病為什麼非要到紅塵里,為什麼必須要到世間去呢?就是想回去造業,沒有別的目的。

有的人覺得夏天山上舒服,就到山上來了,還跟家人說了很多理由,“快要開始百日共修了,這個機會非常難得,我必須去參加。”然後就跑到山上來了。天氣開始變冷了,快要到冬天了,這個時候就又想下山了,然後又有很多理由,跟上師和道友也這樣說:“我家裡怎么怎么了,不回去不行,我的身體怎么怎么了,我必須要下山……”行,在哪裡舒服,你就到哪裡修;哪裡條件好,你就到哪裡修。若是這樣能解脫、能成就,我們就隨喜你了。將來成佛了,也肯定是個“舒舒服服佛”。之前好像沒有“舒舒服服佛”,但願將來有一個,但願將來還有一個“懈怠懶惰佛”。

對善根、功德應該生起歡喜之心,隨著這樣清淨的境相,隨著這樣圓滿的功德而歡喜。無論是對善法還是對功德,都應該有種強烈的歡喜之心。學法修行應該像在飢餓的氂牛面前放青草一般。在飢餓的氂牛面前放青草,它一剎那也等不了,會用勁吃。應該像這樣般地精進。而現在我們聞法、修法,就像在狗的面前放草一樣。

“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他修的是大乘妙道,圓滿了種種波羅蜜門。

“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所謂的得地就是證得智慧,所以叫“智地”。

“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他發的是這樣的菩提心,然後行菩薩道,最後證得菩提果。在所化眾生面前示現成佛,輾轉法輪,最後為了眾生示現涅槃,給眾生留下了很多舍利。

什麼叫佛舍利?其實,在眾生的相續中生起善根,提起正念,眾生修道得道,這叫菩提,這才是真正的佛舍利。有的人到處求舍利,供舍利。若是你想供,就供這些有善根、有功德的眾生。你去拜他們,供他們,恭敬他們,這就是佛的舍利。佛舍利也是佛的一種事業,佛的事業應該在眾生的相續中。現在正是講隨喜的時候,你應該隨喜。在眾生的相續中生起了剎那的善根,生起了剎那的正知正念,這都是佛分布的舍利。你就去拜吧,去供吧!想找舍利,就應該這樣找;想供舍利,就應該這樣供。雖然佛示現涅槃了,但是他留下了自己的教法。通過他的教法,眾生能提起正念,眾生的相續中能生起善念,甚至解脫成佛,這就是佛分布舍利的作用。

“所有善根,我皆隨喜”,我隨喜佛當初的發願,我隨喜佛所經歷的那么多的苦難。佛當初發了無上的菩提心,你真心隨喜了嗎?若是你真的隨著歡喜了,那你現在有沒有發菩提心啊?若是你真歡喜,一定也同樣會發菩提心的。佛經歷了那么漫長的時間,經歷了那么多的苦難,你隨喜了嗎?若是你真的隨著歡喜了,那你現在也可以苦修了,為了佛法、為了修行,也可以奉獻一切、付出一切了。

我們總是在口頭上說:“隨喜、隨喜!”別說這些假話!你是真心地在隨喜嗎?說的都容易。你看佛圓滿了那么多的殊勝法門,證入了那么多的菩薩智地,才獲得成就,最後趨入涅槃。我們應該隨之歡喜,應該發自內心地發願:“我也要發無上菩提心,我也要行這樣艱難的菩提道,我也要證得這樣殊勝的菩提果。”就好比你現在特別喜歡錢,為了錢怎么都行,七天七夜不吃飯、不睡覺都行,當牛做馬也行,為了錢可以不顧一切。你們自己看看,一輩子受了那么多苦,都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錢嘛,就是為了那么一點點利益。這是因為你喜歡錢,對錢有歡喜心。仔細觀察一下自己,你現在對佛法,對修行,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有沒有這樣一個強烈的歡喜之心?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六趣”指六道;“四生”指六道眾生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出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這裡講的是隨喜六道所有眾生的功德。哪怕是一點點的善根功德,我都隨喜。

此處隨喜的對境是什麼?是六道眾生。隨喜六道眾生所具有的所有功德和善根。“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再微不足道的善根和福德,我也要隨喜。隨喜是對治嫉妒心的,你若能隨喜,嫉妒心自然就沒有機會生起了。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聲聞、緣覺,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都隨喜。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的無量難行苦行,我都隨喜。

我們現在修布施時,是能舍的舍,不能舍的、不願意舍的就不捨;修持戒時,是能受的受,不能受的不受;修忍辱時,是想忍就忍,不想忍就不忍。自己喜歡的、順心的就忍,不順心、不喜歡、討厭的、反感的就一點都不忍,甚至還以牙還牙。若是自己比較順心、歡喜的人說幾句不好聽的話,甚至做了一些稍微有點過分的事,也不在意。因為自己喜歡,可以忍;若是不太順心、不太喜歡的人在態度或行為上稍微有一點點的冒犯,就受不了了。

修精進也是,比較舒服的時候,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學一學,念一念;稍微有一點點困難或挫折,就徹底放棄了,不修了。哪有這樣的精進?

修禪定也是,人少時稍微安靜點,可以打坐修一修;人多了覺得不安靜,就坐不住了。就像前幾天開法會前,你們有什麼可著急的?心都飄起來了,在屋裡根本呆不住,就想往外跑。不能這樣!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裡,都應該按部就班,精進修持。尤其是遇到對境和違緣的時候,更要精進,更要穩定。

總告訴你們不要到處亂跑,不要沒事找事,都不聽。你們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修,若是能成就,那就破記錄了,還沒有過這樣的成就者,也沒有這樣的佛。若是這樣也能成就,肯定是非常獨特的佛。以前十方三世一切佛都不是這樣成佛的,都沒有這樣成佛的。若是這樣能成佛,肯定是當今時代的佛,和其他的佛都不一樣。那你真是不得了!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此處和前面還有些許不同,此處是恆時地做隨喜,所以心量更大了,。我們往往是今天隨喜,明天又開始嫉妒了;隨喜這個人,嫉妒那個人;這個善根大,隨喜;那個善根小,不隨喜。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時時處處都在對無量的功德與善根生起歡喜之心。

現在要拿佛法當鏡子對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學修的?你現在修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大圓滿法。你到山上修行,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應該負點責任吧!你上山的目的是什麼?你學佛的目的是什麼?你現在所做的這一切符合自己的目的嗎?你這樣做、這樣修,能成就自己的願望嗎?希望你不要背道而馳!

我講過,到山上來學佛修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求解脫,求成就。尤其我們現在主要修的是大圓滿法,這是即身成佛的法門,就需要這樣的發心。你現在的所思所想、所做所行、所言所語都符合要求嗎?與自己的目的、願望達成一致了嗎?如是因,如是果。想成就菩提果,必須要修持菩提道;想修菩提道,首先要發菩提心。看看自己是否具備這些條件?真的,別總是糊裡糊塗地學佛!我經常強調,學佛應該有正確的目的,應該有正確的方法,這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正確的目標與方法,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佛那么強調發菩提心呢?這就是目標。你們好好反觀一下自己,有沒有正確的目標,有沒有正確的方法?若是有,那就值得隨喜了。

儘管解脫成佛也有過程,很少有人立即就能解脫成佛的,但是作為一個學佛修行人,現在應該有正確的目標和方法。佛講了很多法門,有世間法,也有出世間法;有求自我解脫的,也有求成就佛道的。有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的修法,你可以自己選擇。下士道是求人天福報的,這也是個目標。即使是世間的福報,也不是誰都能輕易求到和修成的,你也要有正確的方法,最後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實現這個願望。中士道者求自我解脫,這也是個目標,也要有正確的方法。聲聞和緣覺為超出三界、實現自我解脫,也都要有正確的方法。上士道者是為了救度眾生而希求功德圓滿佛的果位。自己的功德圓滿了,才能度化眾生。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德圓滿,而是為了度化眾生,這叫大乘佛法,這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你現在自認為自己在修淨土法,修大圓滿法。淨土法與大圓滿法都屬於大乘佛法,是上士道,這樣就要發無上菩提心。我們經常念“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這就是一個大乘行者確定的目標與方向。你自己是不是真正確定了這個目標?然後再去修大乘妙道,行持六度萬行。

一切菩薩修無量難行苦行,如此行持實屬不易。這是以什麼精神和毅力最後才成就的?就是無私地奉獻,無私地付出。在一切順境與逆境中,都是心平氣和,心甘情願地修持善法,這才是大乘精神。看看自己有沒有這樣做?

很多人都想舒舒服服、隨隨便便地成佛,受戒也不願意受,忍辱也不願意修,什麼都不願意做。哪有這樣成佛的?前面我們講噶當教言的時候講過,應該以正知正見為最親的朋友,應該以戒為師,這樣修行才能成就。現在是末法時期,大家都不願意受戒。哪有不受戒律,不守規矩的佛?一講戒律和規矩,都覺得有壓力,都覺得不自在。若是這樣,你就不是菩薩的料,不是佛的料。如果你能真正從心裡去遵守規矩,受持戒律,這本身就是一種清淨,一種自在,根本不會感到有壓力。若不是發自內心的,肯定有壓力。

我們講隨喜支,你是不是真正歡喜?若是真正歡喜,就不難了。今天隨喜支講得很圓滿,也很到位。希望大家用心去體會。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什麼是有上供養、無上供養?二者有何差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