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無量壽經講座(11)  


無量壽經講座11(概要)

愚夫愚婦都能用的法,比如我們知道的照相機有傻子照相機,傻子照相機誰都會用,看多少光圈,多少速度,距離準不準,一切都不知道。但是你只會按一按就拍好了,傻子都會用,照相機是好是壞?是好哇。因為它有多少電腦在裡頭,自動調製,不需要你考慮,不能因為這個照相機外號叫傻子照相機。傻子也能用就看不起,你還要花很多錢去買它,性能特別好,自動就都找到了。所以越是根器不好的人能夠得利,正說明這個法門的殊勝。圓中鈔說到的意思,跟以上所引用的日本大德說法相同。幽溪大師既然說這是個無上醍醐,當然也就是契理的、合理的、契機的,合乎大家根機的,具極圓頓的聖教。再引日本人的話,叫《禿鈔》:頓教裡頭有二教二超,兼稱頓教。頓教里還有分別,日本這部書《禿鈔》裡說的。二教是哪兩個教,一個是難行聖道,一個是易行淨土。難行的聖道就是講佛心,參究佛心,講真言密宗,法華、華嚴等等的教,這個是頓教,是個難行的聖道。所以現在依這個而成功的人少了,現在大家聽說的,開悟的人很少。密宗成就的人,從解放到現在,大家公認的只有六個人,即身化光。即這十億人口幾十年來才有六位,一億中不到一個,難啊!不是不行,而是難啊,他是難行道。二超,兩種超,一種是豎超,一種是橫超,豎超依自己的力量來斷來修叫豎超,完全靠自力。但是淨土用彌陀的殊勝大願,實際是靠他力,淨土法門是他力派,是果教派。剛才說真言密宗的一部分,是密宗里極殊勝的地方,也是如此,是他力派,從果上起修的,他力故,所以是超越成佛,超越常規而成佛,叫做橫超。橫超之頓是什麼?橫超是頓,持名是頓中之頓。頓中有二教,有難行,有易行,淨土法門叫易行,有橫超有豎超,淨土是橫超,頓中之頓,以上諸德鹹遵善導大師之說,是根據善導,善導是唐代的大德,他在長安的時候,長安城裡幾乎沒人不念佛,這個就了不起了。一個城市之中,沒有不被他感化的,供養他的錢都拿來寫經。現在敦煌還找出來很多他那時候請人寫的經,還有他親筆寫的。說本經是頓極頓速,這是日本人原話,圓融圓滿。再拿《甄解》的話來說,日本的名著《甄解》,稱無量壽經是專中之專。是專家,專門的學問,是專中的專,頓中之頓,真中之真,圓中之圓。這個讚嘆到極點了,是絕對不二之教,一乘真如之道,判教應該是這麼判,是圓是頓,依他們說法是極圓極頓。

我們上面引用日本的多了,我再看中國大德《彌陀要解》,雖然很薄,是蕅益大師從大光明藏自然流出的經典,九天寫出這本書來。只花了九天的時間,而這本書印光大師讚嘆之極。引兩段《要解》裡的話,"釋迦牟尼一代的時教,唯有華嚴明一生圓滿",只有華嚴經說你這一生成就了,一生圓滿靠什麼來一生圓滿呢?因是什麼呢?華嚴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並且用這個法勸華藏的海會大眾,都同發心同往生極樂世界。就感嘆,何不凡夫立登補處,這淨土法門是凡夫而都是照例登了補處,一生補。,現在彌勒在兜率這是一生補處菩薩,他只要再到人間示現一下就成佛了,就成了一生補處菩薩,凡夫到了極樂世界就都是登了一生補處,都如同現在兜率內院的彌勒大士一樣,這是奇倡極談,這種倡導是奇極,沒有普通啊,是登峰造極之談,不可測度,不是凡情所能夠推測,所能夠考慮的。度是計度就是考慮。華嚴所要明的一生成辦的這個內容卻在此經,在這個經才能實現,而天下古今信鮮疑多,從天下空間,從時間上有古有今。以至於到現在都是怎麼樣,信的很少,少的很,信的很少,懷疑的很多。言語很多,道理不明白,辭繁義蝕,因此蕅益大師說,我只有把心挖出來給你們看,很傷痛的話。古今都是如此,對於這樣的事情熟視無睹,不能相信。《要解》後頭又說,"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住世百年",無量壽經,特別留這個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含識就是有情,廣度眾生,阿伽陀藥,應萬病的藥,是萬病的總持。這個經是絕待圓融不可思議,不是用頭腦想能想出來的,不是用言語所能表達的。

華嚴的奧藏,華嚴很深奧法藏,法華密髓,法華經的密髓,很深密的精髓,一切諸佛之心要。佛的傳心法門,以心傳心,心中的要點,菩薩萬行之司南,菩薩的六度萬行,總的指南針。皆不出於此經,都不出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之外。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我預備更廣的讚嘆敘述,這個敘述把一劫的時間都花進去也說不完。法華天台宗認為純圓獨妙,天台宗是獨尊法華。他認為法華之圓是純圓,它的妙是獨妙,法都是妙法,經的名字就叫妙法的,只有《妙法蓮華經》,獨妙。稱他這個教是純圓、獨妙。華嚴也圓,但不如他純圓。華嚴他就不這樣說,華嚴為別教一乘,事事無礙,全圓之教。到了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只有華嚴獨具十玄門。事事無礙,只有華嚴才是全圓。圓的全部,別的不是。看蕅益大師的話,華嚴的密藏,全圓的密藏,法華純圓的密髓,都在《無量壽經》裡。天台之純圓,賢首之全圓,都不出無量壽經之外,這個經是圓中之圓。蕅益大師雖然把這個意思沒有象日本人明顯的提出來,意思是一致的。禪宗說一個鼻孔出氣,這兩個人一個鼻孔出氣,見解是相同的。,中國的古德跟日本的古德,在這個地方一個鼻孔出氣。近代印光大師都遵崇為淨宗大德,讚嘆《彌陀要解》理和事都談到了極點。乃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註解,這是佛說阿彌陀經以來第一註解。他認為這超過《彌陀疏鈔》了,第一要解,好註解,妙極確極。妙是到了極點,確是正確、準確也到了極點,縱令古佛出世,古佛再出世,注這個經亦不能高出其上。《彌陀要解》這書要多看,以淨土宗為自己修持的人。印光大師這麼讚嘆,印光大師可尊。從這幾句話也看得出來,說這些話不容易啊,眼睛就是要比別人亮。所以我們要依止善知識,依止大德,首先他給我們的好處就是他眼睛要亮,他給指的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印光大師讚嘆要解的話,他的功德也無量。底下再引疏鈔,《彌陀疏鈔》,蓮池大師稍有不同,他說華嚴,小始終頓圓,這個經是頓教,也通前後二教,往前通是終教,往後通是圓教,圓全攝此圓教。全攝這兩部經,此分攝圓,這部分攝了圓教,對於小本這麼說,因為小本事事無礙,沒有發揮的很多,對於大經,他也沒提大經,小本這樣說是可以成立的。還有事法界、理法界,理就是本體,妙明真心,就是真如,事法界從本體從心所顯現出來森羅萬象,理事無礙法界,理和事互相無有妨礙,圓融,事事無礙法界,這是第四種,前三個,諸教大乘教都共同的,都能談到事理無礙,事事無礙法界唯華嚴一經有之,這是蓮池大師的話。判小本為分圓,華嚴全圓,淨土經也有少份,圓教全攝這個經,這個經攝了圓教一部分。他判定《阿彌陀經》是分圓,是圓教,但是沒有這麼全。他很有苦心,把大本、小本里找出很多經文來證明,有華嚴的事事無礙。這個地方,我們不要死於句下,要看當時的時機情況。蓮池大師也判了阿彌陀經是圓教是頓者,跟古今大德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兒?有的遵崇的淨土法門就把這個稱為是圓中之圓,圓里的最圓的。蓮池大師是謙虛的,一個是讚嘆自己的法門,一個是謙虛,或謙之為分屬於圓。這和機緣有關,我們有時不能不看機緣,不能不看時代的時節因緣。在蓮池大師的時候,普遍的全國上下不信佛教的。儒家一般念書人、知識分子沒有不談禪的。好像你要不明白不說說禪,就是面目可憎,語言五味,不風雅。文人墨客對禪宗的書沒有不看的,象近代郭沫若,"兩個泥牛都入海",這是他的詩,泥牛入海怎麼講,禪宗的話,他們都讀過,這樣的人很少。過去明朝的時候沒有例外,跟蓮池大師辯論的人,曹祿川,很著名的,就跟蓮池大師辯論,他很不服氣,他說華嚴怎麼怎麼好。象日本人說無量壽經超過華嚴,那當時辯論就沒有完了,曹祿川當然叫蓮池大師說服了。大家接受不了,因此也要看情形,要照顧大家的水平,所以權巧方便,俯就群機,只承認自己是分圓。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不要說,蓮池大師比不上其他的人,這些看法不很恰當。可是我們看蓮池大師的苦心。他把淨土經文引證很多,證明跟華嚴一樣,華嚴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是華嚴一經所獨具,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也有了事事無礙,事實就說明我們跟華嚴是同類的。這個說法正是學大師的作法,把無量壽經裡頭經文挑選出來,再看十玄門,一門也不少,在無量壽經里全有。這個作法向蓮池大師學習,這就證明本經事事無礙,也證明本經就是圓教。

華嚴宗立了十玄,叫十玄門,講明法界的無礙。玄是妙法,談玄說妙,玄妙。為什麼名為玄門,通過這個門可以達到進入華嚴圓教的玄海。它的教義跟海洋一樣玄妙到極點,通過事事無礙的玄門可以進入玄海,所以稱為十玄門。《探玄記》裡說了十個玄的次第,有十個內容,現在我們也一樣,跟《探玄記》作個比較,來證明這經跟華嚴是同一部。先師夏老師說:"無量壽經是中本的華嚴,八十一卷是人世間的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阿彌陀經是小本"。十個玄門,一個一個的講下去。第一個叫同時具足相應門。十個玄門是最難懂的,他稱為玄,超情離見,跟咱們世間的想法格格不入。我們先研究華嚴的主要宗旨教理,華嚴的教理,是以緣起為主,一切從因緣起,所以以緣起為主。法界的一切,所有合在一塊,成為一個大的緣起。從這個大的緣起,緣起就出生別的。從這個大的緣起就成了一法,一法成一切法,一切一切都是很大的緣起所生。一切法起一法,大的緣起就是一切法所成,所以說一切法起一法,一法又去成一切法。一時具足,同時具足,一法一切法都具足,圓滿顯現。一法也顯,一切法也顯,故曰具足相應,所以叫具足。一也在內,一切也在都顯現、相應,這就是這個玄門的涵義。什麼叫同時具足相應門,它的涵義就是這個。底下用一點經文譬喻,可以進一步理解。華嚴妙嚴品說:"一切法門無盡海",一切法門多的像海一樣;"同會一法道場中",如海洋之廣之多的法都會在一個法的道場裡頭;一切法入在一個法裡頭了。華嚴的《大疏》它講:"如海一滴,具百川味",一切百川都流入大海,一切法流入大海就成一法,這個譬喻就是一切法成了一法了,大海的一滴水就具足了百川水的味,百川水的味都在大海裡頭。百川都在大海一滴里了,一滴水就有百川水的味,一法就有了一切法。通過比喻就好懂,不然很玄,玄之又玄了。

具足相應,一切法成一法,一法成一切法。無量壽經是不是有這內容,看至心精進品里。法藏比丘發的大願,佛就給他顯現。我要成就一個佛國,超過現在,所有的佛世界可不可以。請佛開示,我要超過他,我要了解他。佛就把二十一俱胝佛土,俱胝是千萬,二十一千萬個佛土都顯現給法藏比丘看了,他的功德、他的莊嚴。法藏比丘對於二十一千萬佛剎的功德、莊嚴,他都明了通達如一佛剎。二十一俱胝,就是二十一千萬,這樣許多佛剎就如同一個佛剎。就是一切法入一法,所攝佛國超過於彼,。十一俱胝佛土就表無量佛土,把無量佛土攝成極樂淨土,這是同時具足相應門。這是十玄之總的門,也是本經的總相,同時具足相應。

底下再舉例子,看得更清楚。經里泉池功德品,七寶池八功德水。水的功德"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這個水能隨每個眾生一個一個的意思。一個水就是一法,能隨一切眾生一個一個的意,就包括了一切法。二十一俱胝佛國成一個佛國,是一切法入一切法。水呢一一隨眾生意,一切法在水裡頭了,一法具一切法。在泉池裡游泳的,敦煌的畫圖裡頭,極樂世界的游泳池,都是菩薩頭上有圓光在游泳池裡游泳,游泳池岸邊很多人看。極樂世界凡聖同居,也有跳舞會,不過那很莊嚴。沒有女的都是男的,池中沐浴的人,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有的喜歡淺,沒腳、過膝蓋;有的人喜歡沒脖子,還有人沖沐浴;自上而下一個池子多少人在沐浴,每個人所想像的都隨他的心顯現,這不是同時具時相應,。一個水能相應,所有在池中沐浴的人,游泳的人;而且不僅僅是這方面的相應,水還說法,這是極樂世界的不可思議。他是一切法,總的緣起生出來的一法。每一法都是無量的功德,水無量的功德水說法。水說種種法,你可以聽見,佛法僧聲、甘露灌頂受位聲,種種......個人聽個人不同的。都在一塊兒,你想聽什麼就得到什麼;還有好的一聽就懂,非成佛不可。你不願意聽的,一點沒有噪聲干擾,一點聲音都沒有,這就是妙用。"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個人聽的都不同,所不欲聞,了無所聞,不願聞的,一點也聽不到,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往生之殊勝在於不退,隨時隨處都是增長。只是一個水,而能同時同地滿一切心的願,個個聽到自己所願聞的法,隨其你所聞,你還跟法相應。這是十玄的第一個玄,同時具足相應門,不可思議。

第二,廣狹自在無礙門。廣是很寬廣,狹很窄。廣和狹很自在,廣和狹是空間,打破空間的概念。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之後,他知道空間時間都是來於人類的錯覺;所以我們大的能容小的,小的不能容大的。寬的能容窄的,窄的不能容寬的,種種概念從科學說,來源於我們的錯覺,這個說法比牛頓進步多了。錯覺跟佛教的名詞的妄想很相近,錯跟妄差不多,覺跟想差不多。科學總是有局限的,有人以為科學佛法就是這些道理,那又把佛教庸俗化了,這些道理可以使我們理解相信這些,有好處。底下先舉例,《大疏》云:"如徑尺之鏡,見十里之影"。它可以看見十里的影子,徑是很窄,十里很廣。第一次歐戰的時候,德國的間諜在山頂上砌了個圓頂的房子,在房頂尖上安一個透鏡,在屋子裡頭,全山任何一個地方的山頂活動都能看見。這是世間的辦法,利用儀器廣狹可以自在。我們心裡頭髮大誓願,比喻說:"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很廣大,很寬廣,博也是大,很莊、清淨。"光熒如鏡",光熒潔淨像鏡子一樣。"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一個是狹,諸佛世界是廣,廣狹自在了,狹中照到廣。一個剎的力量作用遍徹了十方,十方是廣,遍徹十方;而一剎之相還是如故,廣之後沒有異,還是一,一就是狹。利用無限的廣和一法的狹,不相妨礙,各個自在的出現,所以稱為廣狹自在。還有"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在極樂世界想看任何一個佛國,在寶樹裡頭看見。跟鏡子一樣,看自己的像在樹裡頭,可以在樹裡頭看見十方諸佛,這都是廣狹自在。

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門。《大疏》云:"若一室之千燈,光光相涉",如一間屋子裡頭一千盞燈,光跟光都涉入,這間屋子裡頭這有兩個燈管、四個燈管,四個燈管發的光就遍滿這個屋子,對不對。每一個燈管是一,這四是多,現在我用手一擋就沒光,你說我這隻手擋的是哪個燈管的,那隻手擋的光是哪個燈管的,能分嗎?到處的光都是四個燈所發的,然而四個燈各有四個燈的光,關掉一個暗一點,再關掉一個再暗一點,四個都關就沒了。各有各的光,每一個光遍全屋子,每一個燈的光之中,就包括其餘三個燈管的光。這個燈的光包括那個燈的光,那個燈的光包括這個燈的光這叫相容,一和多相容。當然四個燈包括每個燈的光這些個好懂,可是一個燈的光之中包括了四個燈的光,你能分嗎?你不能分,這裡有光,這個光是一個光所在的地方,一個光裡頭又包括其他光,千燈就這個比喻。《所以華嚴》以一佛國滿十方,一個佛國遍滿十方。一就廣,十方入一亦無餘,十方在一裡面。就像一個燈光滿全屋,多燈光入到一個裡頭也沒富裕。"世界本相亦不壞",各個世界的本相,還如各個是燈。"無比功德故應爾",佛國的無邊功德自然如此,這是一多相容之義。上頭這句話是華嚴裡面的,無量壽經怎麼說。講到寶香,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國土裡頭一個幡,一個寶蓋等等,花葉都是無量寶香所合成的,所以一里就有多。這個香普薰一切世界,多個香入到一個東西裡頭了。這個東西又放香,放了香就薰十方世界,多入一,一又遍多。極樂世界的萬物,任何一個東西都是無量寶香所合成的。無量香入在一個東西裡頭,表示一切法入於一法,一多相容。又一物的一相,一個物它自個一的相,與眾香多的相共存,又有一,又有多。多就沒有一了,一就沒有多了,表兩相各自清清楚楚。這個香一放又遍十方,又說明一法又遍於多法,多不離一,一不壞多,更顯一多相容,不同之妙;這是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門。在我們現在世界可舉個例子,咱們現在電視大家都看。中央台有兩個,北京台有兩個,還能收更多的台。這個無線電波,各台無線電波很多的,你一調對了,中央台就出來了,再一換北京台出來了。那不就說中央台,北京台等等台都在這個電視機里,要什麼什麼就出現了,都在你這個機子了,不是一切都存在嗎。多個台的電波就入在你這一塊兒了,都有,正以這個一在出現的時候,很清楚,一點兒也不少。很多電台,儘管這片是北京那片是中央,那就不成東西了,一就很清楚是一啊。你換一換開關,馬上別的電台就出現了,不要把它請來,它就在這兒,所以它的多也是存在的,彼此都一多相容,從這個比方也是一個例證。

第四,諸法相即自在門。相即也就是相容,容是你包括我我包括你,即是就是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就是色,色就是空,即是就是的意思,上次講相容,這裡講相即。晉譯的《華嚴》是六十華嚴,唐譯是八十華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是六十華嚴的話,相即多相跟一相相容,諸法相即一切法。這個法就是那個法,就像水與波,以水喻一,以波喻多,波即是水,水即是波,波是什麼?波不就是水嗎?波是石頭嗎?波是火?都不是,是木頭?都不是,波就是水,波即是水,水即是波,水生了波了。大波小波種種的波,千波萬波一時波動都出來了。北海的水沒有波的時候,水裡就顯出月亮。一有風,波一動月亮就出不來了。這個波和水都自在,波和水,波就是水,但是水能出現波。波有波的形象,波有波的作用,都村在,一多相即的自在。華嚴的《大疏》,它講玄門就舉例子,"如金與金色不二相離",金跟金的色是相即的,色不離開金,金也不離開色,這倆不能分,是相即。本經裡頭,"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個隨類解。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眾生隨類見"。世尊能演一個音聲,但是聽的人各個都得到不同的理解。咱們就很難,頭一個很難是什麼?我要說話廣東人不懂,外國人更不懂了。那就要有人翻譯,開會多少多少人做翻譯,多少多少人做筆記,多少多少人忙的不得了,不然都不懂。這還是簡單的,還有遞增道理,那就更深奧了。但佛一音聲裡頭,能使各個不同的眾生,而隨其本類得到他的理解。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眾生隨類見,現一個身,而各個眾生所見不一樣,各個眾生所見的這個身,跟如來這身都是一個,這是相即,不是兩個,但各個所見不一樣。就是說咱們現在舍利都有這種情況,這個佛牙塔沒有進佛牙的時候,很多人都去看過,看的很詳細,大家所看不一樣,全部看也可不一樣,總之就是一個佛牙。它為什麼有多的相,最近還有一個人拍了照,佛牙在塔里放光,這是佛協的秘書告訴我的。斯里蘭卡公使的女兒,她去看,她說就是一尊佛。她爸爸怎麼看也看不出佛來,就是那個牙。這就證明根機,眾生各個隨類現,現妙色身一個牙就是如此。我自己看見就很有意思,可以看見整個就像圖片上畫的顏色一樣,就像天和黃色土壤,黃色土壤的樣子。我磕了很多頭,磕過之後一看,他是個長方的,在這一條測面上正中有一條白線,這是第一次。第二次再去看,就全部是白的了,白極了。第三次看跟第一次整個相反,整個是白的,在這個側面上有一條淡黃淡黃的象象牙似的一條線。第一次看是黃的牙,有一條白線,第二次全是白的,第三次看跟第一次哪天看都不一樣。還有阿育王寺的"舍利"。當時各個人看都不一樣,這都是相即之說,各個的相跟佛牙是相即的。是一,但是大家所見是多,一和多相即了。經中歌嘆佛德品,經文:"其所散華,即為空中會為一華。華皆向下,端圓周匝化成華蓋。"看到華在空中合為華,大家在極樂世界散華,所散的華在空中成為一個華,這個華上下成為一個華蓋,多華成了一個華蓋。多就成了一了,一個華含了多的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從這個地方即,說明一和多是相即的。一都是華,成為華蓋,華蓋中有朵朵的華,這就是諸法相即自在。

十玄是華嚴最特殊的,也是華嚴所最獨具的十種玄妙之門。通過這個門可以入如來正覺之海,十個玄門,在無量壽經裡頭都有。華嚴所獨具的十玄,在無量壽經里都有。這就至少說明,無量壽經跟華嚴同類,這個論證很充分。在這個問題上談了四個玄門。今天我們談第五個。隱密顯了俱成門。隱密是隱藏起來了,隱藏的和明顯的就不存在嗎?明顯就沒有隱瞞沒有隱蔽,隱蔽就不明顯了,而這個說明什麼呢?這兩者同時成立,俱成,都是這樣。前面說一和多,一就是多,多就是一。華嚴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現在隱密顯俱成,這是什麼意思,華嚴《大疏》打個比方,"若片月澄空,晦明相併",空中有一片月亮,月亮暗的叫晦,亮叫明,暗跟明是相併的。這在半月時候是很好體會,一半是明一半就是暗。月圓和沒有月亮時怎麼解釋呢?正當明的時候,暗就在裡頭。明之所在之處,就是暗之所在之處。明天月亮一缺,它就顯現了,它並沒有不存在,還是存在。隱處即顯,顯處即隱。在顯處,月亮正圓的時候,它就包括了隱。十五、十六、十七,這個隱處就出現,隱處具顯。尤其是半個月亮更清楚了,隱的地方即是顯的地方,顯的地方即具隱的地方。現在可以打個更好的比喻,科學進步了,客觀的事例可供我們做例子的多起來了。就是我們天天看的電視,今天正收北京台,北京台就顯了,顯的地方,就具了一切隱。開關一按下去,立即中央台出現了,中央台早就在這兒,正當顯的地方,隱就在裡頭了。他不要等著你走了之後,再來一個。是不是這樣大家看電視都有這個經驗,鍵一按收這個台馬上換了個台,立即出現,它就在這兒。顯的地方包括的波、信息就包括了沒顯的信息,就是那些頻波,所以立即呈現圖像。正在這個顯現時,它在哪兒顯現在螢幕上顯現,實際上是在空間中顯現,這個空間是什麼空間呢?正是那些沒有顯出圖像,那些電波所存在的空間,也正是收北京台、中央台的電波就遍滿你的電視機內外。並沒有收中央台,它是隱;那麼你所顯的北京台,就在中央台裡頭,隱的裡頭就有顯。用這個來打比方就更容易明白了,隱顯同時成立的。我們舉本經無量壽經的例子,在"禮佛現光品"這一品,阿難跟釋迦牟尼佛說,我願意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佛說你禮拜啊,禮拜就見。阿難就如說,就禮拜,果然就顯現了。現在總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我又沒見過,好像總是書上這麼說說。到底是有是沒有?如果這樣子懷疑來否定的時候,那你自己沒見過,而過去確確實實的事情很多。那孔子是不是有這個人啊,你沒有見過;華盛頓有沒有,更沒見過了,所以說沒有親眼見過就否定。為什麼我們相信孔子和華盛頓,因為確實是有多少人親眼見過,因此寫在歷史上了。那麼西方極樂世界當時也確實如此,多少人親眼見。就在無量壽經裡頭,這個法會,咱們世間的人兩萬人,不但是萬人大會是兩萬人大會,那其他天人、阿修羅、菩薩都不說在內,比丘是萬二千人,在位的比丘是一萬二,一共比丘一萬二,比丘尼五百,男居士七千,女居士五百,七千加兩個五百,加一萬二比丘,兩萬,四眾是兩萬人,兩萬人大會。兩萬人都親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了,所以不能說,而現在許多修持用功的人也很多人見了。我們不提倡見了,真正佛法不是依靠這個見啊。對我這人來說,對於咱們凡夫來說,就靠這個來增加信心。那真正要求無住道的人,還是金剛經的話:"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裡頭當時大眾所見的什麼形象,極樂世界完全現前,如在咫尺之前的地方。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無量光,這很長後頭我們要講,這兒只說明以一點俱成,隱密和顯了同時成立。用無量壽經也具證這個例子,證明無量壽經和華嚴是同類。普照一切諸佛世界,一切佛的世界都明現。不但看見極樂世界,而且看見一切佛的世界,這很殊勝。乃至於咱們這個世界泥犁是地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