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菩提甘露148:中華民族推崇的傳統道德


時間:2015/9/11 作者:青燈古衣

從前匈奴王的兒子們鬧分裂,匈奴王就把他們召集起來,給他們每個人一支箭,讓他們從中折斷。

每個王子都很輕易的做到了。

匈奴王又給每個兒子一束箭,讓他們折斷,結果誰都做不到。

匈奴王告訴他們,現在你們兄弟不和,每個人就象一支箭,很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

如果你們兄弟團結,則如一束箭,沒有人能夠戰勝你們,這就是「和」的力量。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論語》)。

貴和,一向是我們中華民族推崇的傳統道德。

君子品行和善,看似溫順,然而內心剛毅。

君子雖然謙和,卻有自己的信念,所以不會隨波逐流。

孔子還說:「君子和而不流」(《禮記•中庸》),大意是君子對待別人寬和但不盲從。

古人把有較高品德修養的人稱為君子,對君子給予很大的尊敬,但也有相應的要求。

談到「和」,人們很容易想到孟子的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這是孟子談論戰爭時說的話。

所謂「人和」,就是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孟子還談到「與民同樂」的上下和諧的為政理念,他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聖明的君主總是與民眾同甘共苦,心中裝著天下百姓,這樣才會受到民眾的擁戴。

對於人際交往中如何做到和氣、和睦,古人也留下許多精闢之語。「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君子的交情雖淡,但長久親切;小人的交情雖甜,但很容易斷絕。

可見,在古人看來,君子之交是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就象水一樣清澈透明。

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對於別人的好事,要極力支持和讚譽;對於別人的壞事,不要幸災樂禍甚至落井下石。要寬厚待人,與人為善。

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是好友,二人共同經商。管仲曾多分財物給自己,鮑叔牙從不計較,知道他這樣做是因為家庭貧困。

打仗時管仲當過逃兵,鮑叔牙也不取笑他,知道他這樣做是因為有高堂老母需要贍養。

管仲為此深受感動,對人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牙的寬厚大度使得管鮑之交成為千古美談。

古人主張「克明俊德」,也就是強調要以才智和道德服人。

《尚書•堯典》描述的是堯、舜時期天下太平的景象。

那時候,上下和睦,百姓安居樂業,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儒家的理想社會。

而這一社會的形成,有賴於「和」。

拯救今天的社會,只有中國傳統文化。他說了兩樁事情,一個是孔孟學說,一個是大乘佛法。

孩子教了之後,我們自己做榜樣給他看,他慢慢學會了,他也發心一世不求功名富貴來傳道。

寶,老祖宗留下來的,是留給後世每個子孫的,不是專留給帝王將相的,它是留給全民的。

今天我們知道,老祖宗留下來這個要周遍全世界,整個地球上的人都有分。

所以決定不能破壞,破壞的罪過太重太重了,真的是阿鼻地獄。

祖宗留下來的確實都是經典,經史子集都是經典,都不是普通的典籍,跟宗教裡面的典籍我們要等量齊觀。

信仰宗教的人對經典尊重,我們希望對中國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就像宗教經典一樣珍重它,一樣尊敬它,認真努力來學習。

學習要用真誠心,要用恭敬心。

印祖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說得一點都不錯,沒有恭敬心,佛菩薩來教你也得不到利益,所以學習的態度要具足。

今天我們處的這個世間,跟他老人家在世(三年前),動亂的頻率又上升了,沒有減少。

想到為古聖繼絕學,這個使命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不要客氣,真正把它接受過來,把它扛起來,我們真乾。

沒有人願意做,我們來做,做人家不願意做的工作,好事情,祖宗加持我們,諸佛菩薩、一切善神都保佑我們,我們有這個信心。

好,細講,要細講。

我們幾個同學,還好你們很年輕,遇到了,終於搞明白,我這一生要幹什麼。

這一生為什麼?救中國傳統文化,救就是救後代億萬眾生。

感慨萬千。

今天我們中國人有幾個人醒過來?看到民族這樣的一樁大事情,就是我們的文化到了存亡的邊緣,我們這一代不救,下一代人想救也救不了。

換句話說,機會就在我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人要刻苦、要耐勞,要學習古人犧牲自己把道傳下去。

這是中國傳統大道的根基,根本的根本,值得這樣做,我們不做,沒人做了。

我們做得是非常辛苦,像許慎,過去這些人,這些前賢,段玉裁這些人,絕不為自己升官發財,把這個犧牲掉,把這個東西傳給後世。

他這一生窮苦,我們知道來生的福報,黃念祖老居士說的,不得了又不得了,來生大福報。

你救中國傳統文化,那是多麼大的事業,這個世間上還有什麼樣的大事業能跟它相比?找不到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