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2011百日共修發心(六)


時間:2015/9/12 作者:淨海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菩提心有勝義諦的,也有世俗諦的。通過儀軌發菩提心、受菩薩戒,是世俗諦的願、行菩提心。前面講了願菩提心的學處——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不為自己只為眾生,不求自己解脫只求眾生解脫,這樣的心態不是人人都能具有的。要圓滿這樣的心態,就要靠這三種修法。首先修自他平等,視眾生和自己一樣,能無差別地對待。然後修自他交換,最後要達到自輕他重這樣的一種境界。觀察自己能不能做到這三種修法?若是做到了,才能在相續中真正地生起願菩提心,生起究竟的利他心。

一、行菩提心的學處

行菩提心主要是為菩提果的因而發的誓。什麼是菩提果的因?就是六波羅蜜。其實,菩薩的學處浩如煙海,但都可以總集在六波羅蜜里。波羅蜜是彼岸的意思,到達彼岸的方法也可以叫波羅蜜。所以六度也可以叫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應該有智慧的攝持,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進行,才是波羅蜜。若沒有菩提心的攝持,就不能成為成佛的因;若沒有智慧的攝持,就不是波羅蜜。

六波羅蜜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智慧。

(一)布施

布施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

修布施主要是從內心裡剷除對財產、對法、對身體的貪著。通過財布施,可以圓滿財富;通過法布施,可以具有智慧;通過無畏布施,可以健康長壽。

第一、財布施。貪著是一種障礙,越貪著越得不到,越貪著失去的越多。比如貪著錢財是圓滿財富的一種障礙。執著、貪著財富,是不會有財富的,即使有也是暫時的,也是一些小小的福報。所以要放下貪著,這樣就可以具足財富,而且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地財富圓滿。

財布施有普通財布施、大財布施和極大財布施。普通財布施,是指把吃、穿、用等財物布施給眾生;大財布施,指把貴重的或自己很喜歡、很執著的人或物施予他眾;極大財布施,指在眾生需要時舍掉自己的身體、血肉、生命等。

從現在起我們要修煉,從心裡斷除對所有財富包括對身體的貪著,這是財富圓滿的一種方法。

首先,若是能從內心深處感到知足,就是圓滿了。我們現在為什麼財富不圓滿?就是因為有貪著。心裡有貪著時,即使有財富也沒有用,也是一種障礙、一種束縛。正如龍樹菩薩說的,「積財守財增財皆為苦」。積累財富的過程是艱難的、痛苦的;終於發財了、有錢了,心裡壓力又大了,日思夜想怎樣守護這些財富,這也是一種痛苦;到人生的最後一刻,必須要離開財富了,更加痛苦。對你來說,這不是真正的福,也不是真正的財富,而是一種禍。因為它給你帶來的、增加的始終是煩惱、是痛苦。

我們都要明白什麼叫財富圓滿。其實,內心的知足少欲,才是真正的財富;知足少欲了,才是財富圓滿。你有貪著與貪戀,財富不會有圓滿的時候。若是不知足,即使有一個億,也不叫財富圓滿。你有了一個億,還想要幾十個億、幾百個億,永遠不會有圓滿的時候;若是能知足少欲,你身上哪怕只有一分錢,也算是財富圓滿。人就是這樣,越有越覺得窮,越有越捨不得。心不清淨,心不圓滿,就沒有圓滿;心清淨就是清淨,心圓滿就是圓滿。

其實,你真正知足少欲了,財富自然就有了,躲也躲不掉。你不要的時候才有,不追的時候才來。你越追越得不到,越要越沒有,即使得到了,也不是圓滿。

做布施時,要從心裡舍掉貪著。從普通的衣食住行等物品開始逐漸放下,再舍掉自己認為是珍貴、稀有的東西,最後放下對自己身體、生命的貪戀。能徹底斷掉所有的貪著,就是修布施。

很多人都認為做慈善、做布施是有錢、有能力的人做的,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布施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應該做。「我沒有錢,我沒有那麼多東西。」最好你有多少就舍多少,若是不行,你能舍多少就舍多少,這就是布施。

佛在經中講,剛開始時若是你實在舍不掉,實在捨不得給別人,就先自己給自己,左手給右手,右手給左手。這樣練,慢慢地就能練出舍心。開始能舍給父母兒女,舍給親朋好友,然後再慢慢擴大範圍,不是一下子都要舍掉。

人人都可以做布施。做布施不僅是給人做,還可以給其他道的眾生做。通過火施、水施等方法給惡道眾生做布施。也可以給畜生道的眾生,如魚、鳥、貓、狗等做布施。你給它們一點吃的,然後發一個施捨之心,發一個慈悲之心。給它們撒一把大米也是布施,將來獲得的善根與福德也不可估量。

大家現在為什麼不做呢?不是做不了,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做!不做布施,一般有四個原因:第一是不知道做布施獲得的善根、功德和福德;第二是不相信;第三是煩惱重;第四是習氣重。我們現在之所以不做布施,有時候不是不知道,而是沒有相信。

很多人做夢都想發財,為了錢財,為了一點點的利益,不顧一切,甚至連仁義道德都不要了。回顧一下,殺盜淫妄酒、吃喝嫖賭、坑蒙拐騙,哪一個你沒做過?做這些就是為了發財,為了錢!你既然這麼想發財,為什麼不做布施呢?「我做不了,我沒有錢,沒有東西!」一把大米你有沒有?一把小米你有沒有?如果沒有這些,你可以做火施、水施,不用其他物品,就用那麼點東西,就能具足、圓滿財富。還有我們吐的痰,排泄出去的髒東西,都可以布施給惡道眾生。我們講過一個公案,有個餓鬼,很多年中得不到任何食物,只得到了一口痰,因為一個比丘吐痰時發了清淨心,這個餓鬼就得到了。而我們在吐痰、上衛生間、洗臉、刷牙、洗澡、洗菜、洗衣服時,水都浪費了,惡道的眾生多需要啊!只要發個心、念個咒,惡道的眾生就能得到,就能解除他們很多痛苦,這也是布施。為什麼不發心呢?為什麼不做呢?你連這些都沒有嗎?不是不能做,就是不做!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只是不相信。沒有相信佛說的話,沒有相信上師說的話。還說「我是信佛的,我相信佛;我與上師的緣分好,上師與佛無二無別。」說得都好聽,但都是嘴上說的,實際上就是不相信。這是佛教你解脫、圓滿財富的方法,是你自己沒有運用。你不用,佛沒有損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損失。

修布施主要是磨鍊這顆心,去掉貪著。實際去做的時候,普通布施主要是在資糧道時做的,大布施主要是在加行道時做的,極大布施是一地以上的菩薩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做的。

時時都要練,都要修,時時都要做布施。行為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修行層次而為。佛對我們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心和行為有時候要一致,有時候不一定要一致。在磨鍊心的時候,要發大心,什麼都要舍掉。內心裡什麼都要看破,都要放下。行為一定要根據因緣,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自己的修行層次到了哪一地,就做哪一地的布施。

第二、法布施。一說法布施有的人就更沒有信心了,「我也不會講經說法,也不會轉法輪,怎麼做法布施啊?」法布施也可以分一般的法布施、大的法布施、極大的法布施三種。法布施是要放下對法的貪著與吝嗇。現在有些人雖然明白一些道理,掌握了一些知識,但是不捨得給別人講,這叫貪著與吝嗇。對知識、對法、對智慧的貪著也要放下。自己所掌握的這些知識和所成就的這些佛理,應該布施給別人,講給別人。

普通的法布施。比如今天有新皈依的或新來的同修道友,你給他們提供法本、法寶,這是法布施。教大家怎樣上早晚課,怎樣念咒、念佛號,若是發心到位,這也是法布施。在房間、在外邊可以念佛號、念咒語、念經文,方便的時候出聲念,不方便的時候默念,很多有形無形的眾生都能聽到,發願給他們播下解脫的種子,與他們結善緣。我們現在是在因地,一定要處處發大心,處處跟眾生結善緣,給眾生種善根。有形無形的眾生有很多,雖然你現在無法度化他們,但是可以跟他們結善緣,將來可以度化他們,這叫結善緣。廣結善緣了,將來你成佛的時候眷屬就多了,度化眾生就容易了。現在若是不發心,不跟眾生結善緣,你將來成佛的時候就沒有眷屬,即使有眷屬也不多,或者很難教化。這些都是很有關係的。獨覺佛之所以叫獨覺佛,是因為他沒有眷屬。之所以沒有眷屬,是因為在因地的時候他就是那樣發心的,所以成就以後只有自己一個人。

佛號、咒語、經文都有加持力,方便時出聲念,不方便時默念。「默念能行嗎?他們也聽不到啊?我一定要出聲念,還要弄個小喇叭才行吧?」你要相信佛法的力量,相信咒語的力量。雖然你沒有力量,但是法有力量;雖然你沒有出聲,但法的力量是擋不住的。法的力量不可思議,不是必須要通過你的聲音傳給他。比如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都沒有用聲音,都不是口耳相傳,是心心相傳的。你就在心裡想:「我將來成佛的時候,一定要度化他們。」你只要相信,就能跟眾生結善緣。佛第一次轉法輪的時候,為什麼來了五百位天子?就是因為佛在因地的時候與他們結上了善緣。佛當時發願,將來成佛的時候第一個度化他們,這是佛的願力。無論面對傷害你的眾生,還是面對幫助你的眾生,都要這樣發心,這都是法布施。

講經說法是大法布施,輾轉法輪是極大法布施。華智仁波切、阿瓊堪布都講過,講經說法和輾轉法輪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輾轉法輪是成佛以後的事,除了佛誰也沒有能力轉法輪。講經說法也要有一定成就,最好是一地以上的菩薩。之前你掌握得再多,講得再流利,也很難感化眾生。為什麼說「世間的千言萬語不如成就者的一句話」?因為力量不一樣。不是看你掌握得有多好,講得有多流利,主要是看你的發心有多清淨,願力有多大。

不管是聞法、修法還是做其他事情的時候,發心、發願、回向都非常重要。比如說你今天聞法、修法或學習某種知識、能力等,每次結束時都應該發個願,願這些能成為真正利益眾生的一種方便。願力很重要,非常不可思議!我在漢地剛開始弘法的時候,不靠別的,只靠願力。我學漢語的時候每天都發願,後來每次講經說法的時候也都發願。真的要靠願力,有願什麼都能成功,沒有願是不可能成功的。

若是你有講經說法的能力是最好的,若是沒有這個能力,你跟別人談話或交流的時候,最好把佛觀在喉間,或者把上師觀在心間,然後想:自己所說所做的一切,都有上師的加持,都有佛的力量,如果真能這樣想,真的不可思議。

不要總是自以為是、自作主張,那樣做一點用都沒有。你有學問、有知識,能說會道又怎樣?若是沒有一個清淨的願,沒有一種虔誠的信念,都是徒勞無益的!有知識、有學問、能言善辯的人有很多,但利益眾生不是靠這些。滔滔不絕、出口成章又怎樣?感化不了人,感動不了人心!若是有清淨的願力,有虔誠的信念,即使你學問不高,掌握的知識不多,口才也一般,也能感化眾生、感動人心,這個力量是不可想像的。

我們現在雖然做不了大法布施和極大法布施,但是可以做一般的法布施,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自身條件來做,沒有什麼可難的。一切都要按次第一步一步來,沒有一步登天的,沒有一口吃成胖子的。

第三、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可以分小布施、大布施、極大布施。比如,你去保護小含生等動物的生命,儘量地放生,愛護眾生,這是普通的無畏布施;如果有能力保護人類,比如說保護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安全,這是大無畏布施;保護上師三寶的生命,保護僧眾的生命,保護自他的慧命,保護佛教事業,保護僧眾事業,這是極大無畏布施。

修財布施,能財富圓滿;修法布施,能獲得知識、智慧,能智慧圓滿;修無畏布施,能獲得健康長壽。佛在經中講,以財施圓滿福德資糧,以法施圓滿智慧資糧。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都圓滿了,你就成佛了。

布施也可以具足六度。

布施:無論是財富還是法,都能發自內心地舍掉,就是布施。

持戒:若是做布施的過程中,身口意能如理如法,保持清淨,不求今生的回報,不求功德和善根,不求來世的福報、成就,就是持戒。

安忍:在布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內外的違緣、障礙,能忍耐一切,就是安忍。

精進:能發自內心,滿懷喜悅地做布施;能心甘情願,心平氣和地做布施,這是精進。

有時候也不一定直接做布施,只要聽到了乞討的聲音,心裡就歡喜、高興,也是布施。而現實中,我們上街怕碰到要飯的,一碰到心裡就煩,哪有喜悅啊?還找很多理由,有時候說:「這都是假冒的。」讓父母高興叫孝順,讓眾生高興叫善事。修施捨心,讓對方高興就行,哪有那麼多理由?有時候說:「他們拿討來的錢去造業,所以不能施捨。」你要是這樣想,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因為賣菜、賣糧食的人同樣會拿你付的錢去造業,所以你也不能買菜、買糧了。

不是不考慮,只是不要太較勁,否則就沒有圓滿了。差不多就行,只要心善良就行,不用考慮太多。你不僅不給他,而且還說幾句他不愛聽的話,他不高興,甚至生氣了,你就跟他結惡緣了,將來就要承受果報,沒有必要這樣。你應該讓他高興。你給父母,尤其給兒女再多的錢財,他們也不會高興,不會滿足。可是你只給乞丐一兩塊錢,他們都特別高興,特別滿足。

今生不求回報,來世不求福報,才是真正的布施。現在我們有時候也做一些布施,也幫助一些人,但是如果當下他人的表現不好,或沒有如是地回報,心裡就不舒服,就開始煩惱了。這都沒有成為真正的布施,說明我們的發心不純淨,是有要求、要回報的,所以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煩惱與痛苦。若你真心想做布施,真心想幫助他人,就不要考慮這些,這樣任何時候都是開心的、愉快的。即使對方不理解,或是沒有回報,你的心也不會動,因為你早就有準備。

大家任何時候都要調整心態。無論做什麼,最好都能成為供養或布施。上供和下施的區別是什麼?向上是供養,向下是布施;以信心是供養,以悲心是布施。大家好好發心,包括給父母兒女,給親朋好友,給冤親債主,都應該發心。他們是你種福德的福田,你可以好好地利用這樣的機緣。若是你對他有信心,他是個有功德的人,你最好供養他;若是你對他沒有信心,覺得他沒有功德,就發慈悲心,儘量把他視為可憐的眾生,或者視為需要幫助的眾生,這樣布施,都是消業積福。

兒女來要錢了,如果不給,怕自己萬一有病了、死了,他們不聞不問;如果給了,心裡還捨不得,覺得還不如做供養、做布施。面對兒女心裡都這麼矛盾,更不用說給其他人了。若是有人來討債或者把錢騙走了,心裡就更不舒服,更怨恨了。不應該這樣,應該心平氣和地接受,心甘情願地照做。

給兒女也是布施,然後回向,不求回報。有的人覺得,今天給兒子錢了,兒子表現得挺好,但是不知道兒媳婦是怎麼想的,打電話問一問,看兒媳婦怎麼說。現在的人都會哄人:「啊,她也挺高興的,挺感激的。」自己聽了以後就高興了,心裡有點舒服了,「行,兒子今天很高興,很滿意,兒媳婦可能也很高興,很滿意,以後肯定會對我好一些。」希望兒子、兒媳將來會善待自已。不要這樣!病了是否有人看,死了是否有人管,這是你自己的緣分。若是你有這個緣分,你有病的時候來看你、幫助你的人,不一定是你的兒女。若是沒有這個緣分,你有再多的兒女,有幾十個、幾百個也無濟於事。你有病,甚至到死的那天,他們都不一定在你身邊。所以不要執著這些,了緣就行了。今生你做他的父母,他做你的兒女,這也是一種緣分,就去了這個緣、還這個債就行了。不要抱太多的希望,到時候會失望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不要考慮那麼多。

所以,大家不要求回報,就回向,就還債,就了緣,這樣心裡多舒服啊,這叫舍。若是你心裡有要求,求回報,那是表面上的舍,不是心裡的舍。表面上的舍不是舍,心裡的舍才是真正的舍。真正的舍是沒有要求,不求回報的。了緣了債了才叫舍,要錢給錢,要房給房,要車給車,要力給力,要命給命,要什麼給什麼。這才是布施!

能心甘情願、心平氣和地做布施,這就是精進。

禪定:做布施的時候一心一意、誠心誠意地去做,就是禪定。

智慧:要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布施者自己、布施的對境、布施的物品,不是實有,都觀為空性,如幻如夢地去做,就是智慧。

(二)持戒

持戒分三種:第一、斷惡行戒;第二、行善法戒;第三、饒益有情戒。

第一、斷惡行戒:是要斷除惡習,斷除身三惡業、口四惡業、意三惡業。戒是淨,斷除身口意一切惡業,讓自己的身口意清淨,就是持戒。我們現在為什麼不斷惡?為什麼不持戒?就是覺得難、覺得苦。這不叫難、不叫苦。若你的身口意散亂,你的身口意不正當,那才是難、才是苦!大家要明白:三門越清淨,受持戒律越精進,你會越輕鬆,內心會越快樂。

大家不要把苦當成樂!無論殺生、偷盜還是邪淫,無論是妄語、綺語、惡語還是離間語,無論是貪心、害心還是邪見,都是害自己。那不叫享受,叫刺激!看看它直接或間接地對你的傷害。比如你殺生吃肉、欺騙偷盜,暫時來講,對身體、生命都有害;將來的果報更不用說了。

第二、行善法戒:持戒不難,這是一種輕鬆、快樂的方法。你受戒持戒,三門清淨了,內心的快樂是無比的,那種喜悅才是真正的喜悅,那種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無始劫以來的習氣,讓我們一直把痛苦的因當成快樂,作為一個佛弟子,作為一個大乘行者,不能再愚痴顛倒。那些凡夫俗子是愚痴顛倒的,你不能跟他們學啊!我們已經發願要向佛學,他們和凡夫肯定是不一樣的,思想不一樣,行為也肯定不同。凡夫俗子所做的這些都不是快樂,都是痛苦的因,你們也不是沒有經歷過,也不是沒有感受過,現在應該清醒了吧!你們到山上學法,應該也是因為這個吧!看透了,覺得沒意思了,所以才選擇了這樣一條路,選擇了這樣一種活法。人心是容易變的,以後要注意環境,注意周圍的人,不要再去接觸這些。現在你有一點點的出離心,有一點點正確的想法,但這都是容易改變、容易動搖的。所以要好好地依止寂靜處,好好地依止善知識。

龍欽巴尊者說:「只要是跟隨我的弟子都應該依止寂靜處,尤其是依止上師的時間應該多一些、長一些。」因為成就很難,如同燒紅的鐵塊一樣,拿出來放一會兒,就會恢復原狀,還和以前一模一樣。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顆心不可靠,即使偶爾生起了出離心,也是不可靠的。所以大家要斷一切惡,行一切善,然後儘量地受持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

第三、饒益有情戒:就是要幫助他人,要利益眾生。這需要有善巧方便。我們現在也在幫助、利益他人,剛開始很好,你也邀請,他也發心,幾天以後就開始發生矛盾了,事兒越來越多了,最後的結果是雙方都起煩惱,都造業了。這是因為沒有善巧方便,不要這樣。

現在的人腦子熱得快,一見面,互相剛有一點點了解的時候很親密,過幾天就開始有分歧,互相指責,造業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穩重,包括做功德、做善事,都不要太著急。為什麼這樣說?就是怕變成惡緣,怕造惡業。想幫助他人,利益他人,也要慢慢來。有的人特別著急,這不是著急的事。機緣真正成熟那天,不用特意聯繫,也不用特意邀請,善神護法自然而然就幫你聯繫好,給你安排好了。若是機緣不成熟,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所以不要勉強,那是造業。

人特別容易變,一會兒高興了,一會兒又不高興了。幫助他人、饒益眾生要有一定的能力。得到人身了,聞到佛法了,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條件,自己好好發心、發願,好好修行,到時候什麼都會有。勉強沒有用,無論你怎樣勉強,也不可能達到目的。即使有也是暫時的,也是害己害他的,沒有用。

那些大德高僧、真正具德的上師們在弘法利生時,需要一定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發心。我經常給大家講發心,發心非常重要。發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發心不到位,一切都不會到位的。雖然說弘法利生是我們的事業,也是我們最終必須要做的,但也需要機緣成熟。若在機緣不成熟的情況下做,就是害己害他。就像兩個不會游泳的人同時落水,卻要彼此相救,最後都被水沖走了一樣。沒有能力,誰也救不了誰,誰也幫不了誰。

同修道友之間要和睦相處,但是關係不要太密切,否則不會長久的。以前在喇榮的時候,上師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主要是互相之間沒有矛盾、沒有衝突,能和睦相處就行。不然,剛開始時我的衣服你穿,你的衣服我穿,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相處特別融洽,幾天、幾個月以後就開始鬧矛盾了。不要這樣,把握好自己,把握好尺度,差不多就行。不然就是害己害他,互相傷害,不會成就的。所以,關係不要太密切,要保持一定距離,這才是完美的。

想幫助他人、利益他人是可以的,但是要先幫助自己、利益自己,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己都沒有覺悟,怎麼能讓眾生覺悟呢?自己都沒有得度,怎麼能度化眾生呢?這是非常重要的。

佛、上師的力量與加持不可思議。不管什麼時候,我唯一依靠的就是我的根本上師。無論是接觸眾生的時候,還是給眾生講經說法的時候,還是其他任何時候,我都把上師觀想在心間,儘量這樣發心: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上師所說、上師所做。最後回向的時候也是,思維:我所有的思想、聲音或表現,都有上師的加持,因此能利益眾生,讓眾生獲得解脫,得到成就。靠我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因為我是個凡夫,沒有力量。但上師是佛,我靠佛的力量。佛的加持可以融入我的身,融入我的語,融入我的心。對此我有依據,因為佛的加持可以融入狗牙,我再差也能趕得上狗牙吧!既然佛的加持可以融入狗牙里,上師的加持為什麼不能融入我說話的聲音里?為什麼不能融入我的思想里?為什麼不能融入我的行為里?所以大家要觀清淨,好好地發心發願。

幫助他人,利益眾生要靠願力,靠信心。有清淨的願,有堅定的信念,一切都會好,都會圓滿的。我現在對自己的弘法利生事業非常有信心,因為有上師的加持。若是沒有上師的加持,沒有上師的攝受,只靠我自己,我真的沒有信心。

要靠願力,儘管願力是否清淨很難說,但是我當時就是這樣發願的:祈求上師三寶加持於我,相續中不要生起剎那的自私與自利,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我為什麼祈請上師三寶加持,在相續中不要生起剎那的自私與自利?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相續不清淨,所以祈禱上師三寶加持於我。我相信上師三寶的加持,尤其相信我的上師的加持。可以說我的上師和我形影不離,只要我自己能憶念,自己能祈禱,上師隨時都在,上師的加持隨時都有。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若是不靠上師的加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不會有意義的。希望我能時時依止上師,時時憶念上師,時時依靠上師的加持。我沒有別的依靠,沒有別的皈依之處。

大家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利益,但是發心要到位,不能摻雜自私自利。若是你的願里摻雜了自私自利,就不純淨了,就沒有加持、沒有力量了。就像是很好的一道菜,但裡面有毒了,就不能吃了。同樣,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但若是發心不純淨,裡面有自私自利,做就沒有意義了。

我唯一的願望就是你們將來都能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但這件事也要一步一步地來。若盲目地利益眾生、弘揚佛法,那不是弘揚佛法,而是破壞佛教,破壞佛的事業;那不是利益眾生,而是傷害眾生。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地利益眾生,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地弘法利生。我們是相信因果的,因果是不虛的。若盲目地去弘揚佛法,結上了惡緣,種下了惡因,造下了惡業,後果不堪構想啊!這樣害的不是你自己,害的是一群人;害的不是你自己,害的是一切眾生啊!大家應該謹慎、再謹慎!

弘法不是靠學歷、勢力。現在一些有學問的人也開始研究佛法,講解佛法了,但是能否利益眾生不好說,就看發心。若是發心好,就能利益眾生;若是發心不好,講得再好也不能利益眾生。現在一些有能力、有錢財、有關係的人也當上了寺院的住持,開始弘法利生了。能不能真正地弘法利生,就看他的發心與願力。若是沒有清淨的心,沒有清淨的願,就不能弘法利生,將來真的是害己害他。弘法利生不是靠學問、能力、權力和勢力,靠的是清淨的願,靠的是堅定的信念。有了這些,不用會講太多,不用會做太多。花言巧語不好用,裝模作樣沒有用,這都不是弘法利生的方法。

我喇榮的一些同學,學歷特別高,理論特別好,掌握的知識、佛理非常不可思議,但是離開喇榮後卻沒有真正的弘法利生。而有一些人學問不是很高,理論不是很好,掌握的知識和佛理也不是很多,當時看著好像不能弘法利生,但現在弘法利生事業非常廣大。雖然他講不出很多道理,做不了更多事情,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幫助和利益了無數眾生,真的值得隨喜。

所以發心很重要,信心很重要,這兩點是弘法利生最基本的條件。若是你想弘法利生,就要一心一意,要堅定信念,要有清淨的願力。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1、簡單解釋般若波羅蜜多的含義?

2、三種布施都是什麼?應該怎樣去修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