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升官發財靠的是什麼?


時間:2015/9/17 作者:如是

很多人來廟裡燒香,求升官發財。升官發財靠的是什麼?有些人會說「靠貴人相助」、「靠菩薩保佑」。其實,這麼說的人往往只看到了事情發生的部分結果,並未看到事情發生的最初原因。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就是說只有經歷了各種困難和挑戰,磨鍊身心後,才能增長才幹,獲得「天降大任」。所謂「貴人相助」、「菩薩保佑」等,實際是「自助者天助」。

舉例來說,一個單位中,領導會把很多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安排給剛畢業的新人做。好高騖遠的人往往不屑於去做,而腳踏實地的人會一項一項落實。久而久之,前者會在自傲中不斷地跳槽與失落,後者則在承擔中一步步成長與進步,獲得領導賞識和同事的尊重,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就是在不斷換崗位、壓擔子、轉角色的過程中逐漸熟悉業務,提高能力,成長為各自領域的領導和專家的。

佛教徒做事和一般人做事的不同點關鍵在於「動機」。佛教中不用「動機」一詞,用「發心」。一般人的動機往往就是「升官發財」,而佛教徒往往是「發菩提心」——做事情要去利益別人,幫助別人。首先,我們要學會做人,要學會做各種人,工程師、老師、醫生、商人、學者,承擔工程師的角色,就在建築領域獲得成長;承擔網路管理的角色,就在電腦領域獲得成長;承擔書畫師的角色,就在藝術領域獲得成長……發心承擔不同的崗位,就能在不同崗位獲得成長,就能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

另一方面,世俗社會培養人的目標是讓他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或拉來更多的客戶,而寺廟培養人的目標則不是看他能辦成多少事情,拉來多少香客,也恰恰是培養這個人「利益眾生」的「發心」。「發心」亦主要從三點來培養:第一是為眾服勞;第二是代人著想;第三是團結協作。

首先要有這顆心,我要為眾服勞。只有這個心發起來,我們才能真正得到成長,真正突破自己的弱點,超越自己。其次是代人著想,學習與他人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會他需要什麼?一個不會關照別人的人,不懂得和別人互動的人,做事必定很難成功,因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三是團結協作。前面兩點,是我們從個人的進步角度來講的,第三點強調的是整體觀念,在這個團隊,團隊裡面第一重要的就是要服從,個人成長要服從於整體需要,要把「我要做什麼」改成「需要我做什麼」。水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乾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