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只有不排斥別人才是真正接受自己


時間:2015/10/9 作者:君合

只有不排斥別人才是真正接受自己

導語:

痛苦不是一兩個人的經歷,而是眾生的經歷,所以不要相信有個叫「命運」的傢伙在專門與你作對、故意要整垮你。你的感受只是眾生普遍的感受,所以你沒有被遺棄。

如果你能放鬆下來,單純地去感知那份痛苦,並且放掉對自己的擔心、憐憫、評斷,不再只是在「我對我錯、我行我不行」的圈子裡打轉,而去與外界溝通,願意欣賞一下花草和晨風,痛苦也許依然強烈,卻不會再讓你窒息、讓你絕望到走投無路,因為此時你的心打開了。

自以為是不僅割離了我們與當下,而且還使我們更容易受侵犯,也很容易侵犯別人,陷入施害與受害的模式輪迴里。

我們很在意自己的那一套。打開電視,總是看見有人在講自己的心得:怎麼做飯、怎麼化妝、怎麼減肥、怎麼成功、怎麼理財。

滿大街的人都梳著同樣風格亂蓬蓬的髮型,一到公共場合就都對自己的手機產生強烈的興趣,大家的心都同時隨著股市的漲落而起伏跌宕,可是我們依然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很有一套。

這種自以為是阻止了我們與別人正確地相處與交流。一些人像是患了某種特殊的「自閉症」,在任何場合都熱衷於自言自語。更多的人呢,不但覺得自己什麼都對,而且必須得對,如果別人不能苟同我們的意見,便感覺很受傷,很不舒坦。

面對任何一個人、一件事、一種狀態,你都需要立即得出結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否則你就沒有價值感、安全感。我們的信念、理想、價值觀什麼的往往被利用來強化自我、排斥他人,不信就看看吵架的、衝突的、戰爭的各方,沒有一個不認為自己有理的。

日常生活中,自以為是有時還表現為自卑。堅持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改變這個觀點,這不是自以為又是什麼?

自卑與自負一樣,遮蔽了我們的當下,使我們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同時也阻礙了我們與外界的交流。因為缺乏交流,我們感到孤單、孤立。

「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會放大我們的感受。比如說參加考試,如果有一半人通過而你是其中之一,你會很高興,但如果只有你一個人通過,你就不僅是高興,簡直是欣喜若狂;同樣,如果有一半人被淘汰,而你是其中之一,你會很沮喪,但如果只有你一個人被淘汰,你就不僅是沮喪,而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冤、最不幸的人。當你處於情緒的低谷而又孤立、封閉時,你很容易就會認為自己比所有人都更悲慘、更不開心。事實上,你的情況肯定比你想像的要好。

現在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了痛苦而自殺,每次我聽到這樣的訊息都難過極了。死亡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巨大的未知,而未知有多大,恐懼就有多大。死亡的過程中四大分離,那種痛苦根本不是活著的人所能想像。儘管如此,他們仍然選擇死亡,可見他們生前感受的痛苦的確是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

前面我們講到痛苦不是一兩個人的經歷,而是眾生的經歷,所以不要相信有個叫「命運」的傢伙在專門與你作對、故意要整垮你。你的感受只是眾生普遍的感受,所以你沒有被遺棄。

如果你能放鬆下來,單純地去感知那份痛苦,並且放掉對自己的擔心、憐憫、評斷,不再只是在「我對我錯、我行我不行」的圈子裡打轉,而去與外界溝通,願意欣賞一下花草和晨風,痛苦也許依然強烈,卻不會再讓你窒息、讓你絕望到走投無路,因為此時你的心打開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放掉這個、放掉那個,說起來容易,而實際做起來,委屈、無奈、懊惱、愧疚、惶恐、挫敗的感受是那樣強烈的真實,不是自己不想擺脫而實在是無力擺脫。

如果是這樣,也就不必急於放掉什麼,不要再為難自己,你已經很不開心了。有那麼多煩憂傷痛要放在心裡,你該需要一顆多麼大的心吶!那麼就給自己一分鐘,閉上眼睛,想像一下自己的心在慢慢擴大。它很柔軟、很有彈性,慢慢地,它把這個傷痕累累的自己包容進它的溫柔之中。它擴大到整個房間、外面的院子、街道、行人、橋樑、城市、江海、山峰、天空、日月、星辰……專注在那種可以無限延伸的開闊感中。當你再次睜開眼睛,你會感覺好一點。

我們拒絕與他人溝通,通常是因為我們覺得那些人不會理解我們。我們排斥他人什麼,實際上正反映出我們排斥自己什麼,如果你覺得別人不會理解你,說明你也根本不想去理解別人。如果你討厭別人貧窮,說明你害怕自己貧窮。如果你排斥別人的淺薄、狹隘、冷漠,說明你不想面對自己身上的這些東西。

所以,我們只有不排斥別人才算是真正接受自己了。

一些修行人為了訓練這種開放能力,故意要與難打交道的人相處。印度的阿底峽尊者來藏地前,擔心藏地人太和善溫良,自己找不到修心的對鏡,故而故意把一個脾氣乖戾、總愛挑他毛病的侍者帶在身邊。

雖然我們都把自己看得很重,都想對自己好,可令人難堪的是,習慣讓我們看上去像個傻瓜,所作所為全都在讓自己更困惑、更痛苦。現在就開始改變這些習慣吧,這就是出離。

比如下次遇上堵車,看看自己會有什麼習慣性的反應:惶惶不安?牢騷滿腹?神經質地不停看錶?掏出手機開始跟朋友抱怨?批評前面的車、前面的司機、路上的警察、失靈的紅綠燈?或是打開廣播、唱機,讓自己更加心煩意亂?就這麼看著自己,不去評斷也不可以糾正。遇到情況不立即被情緒淹沒,而是看看自己的反應,這就是改變。下次再遇上堵車,再看看自己是怎麼發牢騷、看錶、打電話、一刻不停地折騰。第三次、第四次及以後遇上堵車,仍然是這麼觀察自己的反應,終於有一天你會覺得自己可笑:發牢騷、看錶、打電話、折騰,怎麼每次都一樣,不能有點創意嗎?

所以,下次再遇到同樣情況時,你會做點不同的事情:真正去聽一聽廣播裡的人在談什麼,欣賞一首歌,體會旁邊那個司機的焦慮,想想因為堵車有哪些安排需要調整……總之,你不再跟自己較勁了。

輪迴是一種慣性,不斷改變習慣,能讓那股巨大的慣性慢慢地停下來。

傳統上我們把出離心解釋為厭離輪迴痛苦、追求解脫安樂的心。痛苦由執著而來,所以我們實際要遠離的是執著。而什麼是執著呢?什麼都可以是執著。這就使出離成為一件不得不心無旁驁、精進不懈去做的事,因為事事處處、時時刻刻都是陷阱。

一位修行人曾經去拜見上師蔣揚欽哲旺波,路上他把自己的東西全部布施了,只留下一個木碗,那是他心愛之物。來到上師住處,看見滿眼的金碧輝煌,他不禁想:「人們不是都說夏扎(一無所有的)蔣揚欽哲旺波嗎?怎麼住在這樣奢華的宮殿裡?」這時,蔣陽欽哲旺波指著他笑罵道:「你們這些尋思者,我對這滿屋金銀珠寶的執著遠不如你對那個木碗的執著!」說完搶過他的木碗砸掉了。

出離就是這樣,不看錶象,只看內心。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