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二十一課  


第二十一課

思考題

1.極樂世界的風有何功德?

2.請描述極樂世界飄花成聚的狀況。

3.請描述極樂世界的七寶蓮花。

4.為什麼極樂世界的眾生都能究竟獲得無上大菩提、到達大涅槃地?

5.請解釋上輩往生。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我是按照傳統的方式講《無量壽經》,所以有些新來的知識分子可能不太適應[1],但大家對這種講法方式應該有所了解。現在我們正在講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在《觀經》、《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中,都宣說了阿彌陀佛及其剎土的功德,哪怕聽一堂課這方面的道理也有非常大的功德。所以在聞法的過程中,大家的心一定要專注,一定要有強烈的歡喜心。《大智度論》中說:「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議中,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意思是,如果聽者端視講法者,就像渴者希求飲用甘露一樣,一心專注於所講的內容,以踴躍歡喜的心態聽聞佛法, 對這種人才可以宣說佛法。所以,在這個時候拍照不重要[2],重要的是心專注於說法的聲音。我以前跟法王朝禮印度時也特別愛拍照,那個時候我二十八歲,有一次為此我還挨過上師批評:「你怎麼到哪裡不先發願,馬上就拍照?應該先發願,然後再照相。」當時是在鹿野苑挨批評,離開鹿野苑後我們去了廣嚴城,但那時自己習氣比較重,一到廣嚴城又克制不住,第一個動作又是按快門。當時我帶著一個170元人民幣的照相機,在那個時代我的照相機算是很好的,但跟現在你們的照相機比起來不算很好。言歸正傳,聽經聞法有嚴格的要求,希望諸位在接下來一個小時中如理如法地聽法。

在前面幾堂課中,我們介紹了極樂世界的很多功德,下面繼續講這方面的內容。

阿難,彼極樂界於晨朝時,周遍四方和風微動不逆不亂,吹諸雜花種種香氣,其香普熏周遍國界,一切有情為風觸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阿難,極樂世界每天清晨到處都吹起微風,這種微風不觸逆、不狂亂,和風吹諸雜花發出種種香氣,其香普熏整個極樂國土,一切有情為風觸身後都安寧舒適,猶如比丘獲得滅盡定。

極樂世界的風不像世間的颱風、龍捲風,它們只會給人們的身心帶來快樂。前一段時間中國沿海一帶刮颱風,很多人怕得要命,到處躲颱風。其實,在自然災害面前,有時候要躲避也是很困難的。

滅盡定是滅盡受想的出世間禪定,入此定者能感受無法言說的快樂。前一段時間我從漢地回佛學院,途中在一處遍滿鮮花的草地上休息,當時自己感覺特別舒服, 好像忘記了世間的一切。後來司機提醒還要趕路,我才想起來:原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所以,有時候在人間的花園或者大自然中,也能感受到相似於極樂世界的快樂。當然,這種快樂畢竟是娑婆世界的有漏感受,跟極樂世界的快樂還是有天壤之別。

其風吹動七寶樹林,華飄成聚高七人量,種種色光照曜佛土。

這些風吹動七寶樹林,樹上的鮮花飄落成堆,有七個人那麼高,這些花發出種種顏色的光,光芒照耀整個極樂國土。

在我們這個世間,如果花堆有七人高,踩在上面會陷進花里,也許會被花「淹」死,但踩極樂世界的花堆上不需要有這種擔心。

譬如有人以花布地手按令平,隨雜色花間錯分布,彼諸花聚亦復如是。

就像有人用花布滿地面並用手按平花,各種顏色的花間錯分布,極樂世界的花堆也是如此。

其實極樂世界的花堆極其悅目,很難用世間的語言描述。有時候看起來,人的語言是非常無力的,對於不可思議的佛陀境界或者淨土的莊嚴,根本無法用語言真實描述。

其花微妙廣大,柔軟如兜羅綿,若諸有情足蹈彼花沒深四指,隨其舉足還復如初。

這些花堆微妙廣大,柔軟如兜羅綿,如果諸有情踩在上面腳會陷下去四指深,抬腳時花堆又恢復如初。

其實現在的生活設施應該參照極樂世界。現在很多家庭和賓館都有泡沫或者海綿做的沙發,很多人喜歡坐在上面,但這些沙發有個缺陷——雖然當時感覺很柔軟,可是睡一晚上後,腰可能特別痛。而極樂世界的花堆不會這樣,它們只會給人們帶來快樂。

有人可能想:既然極樂世界的花堆有七人高,那為什麼腳踩上去僅僅下陷四指,不會全部陷進去?這就是極樂世界眾生的福報所感。由於眾生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一聽說極樂世界的稀奇事物,人的分別念往往很難理解。

過晨朝已其花自然沒入於地,舊花既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花還復周遍,如是中時晡時國中後夜,飄花成聚亦復如是。

過了早晨,這些花自然沒於地下,舊花消失以後,大地又像原來一樣清淨,這時又降下新的花雨,如是早晨、中午、晡時[3]、初夜、中夜、後夜,一天六次飄花成聚。[4]

有人可能認為:有些經論中說極樂世界沒有日月,既然那裡沒有日月,怎麼有白天黑夜之別呢?蓮池大師在《阿彌陀經疏鈔》中對此解釋道:「唯以華開鳥鳴而為晝,華合鳥栖而為夜也。」藏地的淨土經論也是這樣講的。

阿難,一切廣大珍奇之寶無有不生極樂界者。

阿難,一切廣大珍奇之寶沒有不生於極樂世界的。

在我們這個世間,金、銀、瑪瑙、琉璃、珊瑚、琥珀、鑽石等珍寶很不容易找。如果某國有這些珍寶,其他國家會想方設法占有這些珍寶,兩國甚至會因此而打仗。而極樂世界不存在這種情況,那裡具足各種奇珍異寶,隨時隨地都可以得到珍寶,人們不會為此發生衝突。

阿難,彼佛國中有七寶蓮花,一一蓮花有無量百千億葉,其葉有無量百千珍奇異色,以百千摩尼妙寶莊嚴,覆以寶網轉相映飾。

阿難,阿彌陀佛的國土中有七寶蓮花,每一朵蓮花有無量百千億片葉子,每一片葉子上有無量百千種珍奇之色,這些葉子以百千種摩尼寶莊嚴,上面覆蓋著寶網,花、葉、摩尼寶、寶網互相映襯、互為嚴飾。

如果現在我們受持阿彌陀佛的名號,將來就會在極樂世界的蓮花中化生[5],這種蓮花不像人間的蓮花,完全是七寶所成的。在我們這個世間,如果從蓮花中化生一個人,這是非常稀有的;而在極樂世界,無量百千萬人都從蓮花中化生,這對世間人來講確實很難想像。

阿難,彼蓮花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者,是一一花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諸佛,身如金色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殊勝莊嚴,放百千光普照世界。

阿難,那些蓮花大小或者半由旬,或者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每一朵花放出三十六百千億那由他光明,每一束光明中出現三十六百千億那由他諸佛,這些佛陀身如金色,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和八十隨形好等殊勝莊嚴,他們又放出百千光芒,其光普照一切世界。

在世間人面前,不管宣講極樂世界的任何一種功德,恐怕他們都沒辦法接受。這就像一個從來沒進過城的牧區孩子,如果給他講大城市的建築時很難接受一樣。我自己就有這種體會,有時候到一些已開發國家,看到那裡的城市建築、交通設施,自己也會懷疑:這是不是用神通變出來的?前一段時間我去香港講學,當時我的感覺特彆強烈:不管到哪裡都是聳入雲天的高樓大廈,而當地的人們看起來一個個很脆弱,好像誰都沒有很大的力氣,可是他們確實把這些大廈蓋了起來。

對於這個道理,《莊子·秋水》中有非常形象的比喻,如雲:「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確實是這樣的,跟井蛙沒辦法談論大海,因為井蛙一直坐井觀天,從來沒有見過井外的世界;跟夏蟲也沒辦法談論冰雪,因為夏蟲只有短暫的壽命,不可能活到冬天。

在昨天的青年佛教學術研討會上,有學者說人類是小小的「肉蟲」。他說的是對的。人類分別念所涉的範圍非常渺小,根本沒辦法想像極樂世界的莊嚴。在我們這個世間也有一些清淨莊嚴的景象,如果某人去過那裡,回來後描述給沒去過的人,對方也不一定能相信,娑婆世界尚且如此,極樂世界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想對極樂世界生起信心,就需要長期的聞思。皈依佛教的有兩種人:一種人首先什麼道理都不懂,直接就生起信心,這種信心不是很穩固;另一種人首先學習教理,通過反覆觀察,明白佛法的意義後再生起信心,這種信心就比較穩固。大家應該走後一條路。

現在很多知識分子什麼都不信。當然,所謂不信有兩種:一種是有理由的不信;另一種是沒有理由的不信。如果明明知道自己沒有理由,但就是不相信某個道理,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迷信。這種不信肯定是不合理的。在座的青年學子應該捨棄對淨土法門的不信,儘量對其生起定解。在《淨土教言》中有許多淨土方面的問答,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翻閱。相信看了這些問答後,很多人會對淨土法門生起堅定的信心。

現在有些知識分子對念佛法門心存看法,認為這是老年人或者沒文化人修的法。其實,念佛法門很不簡單,其中蘊含著甚深的道理,自從唐宋以來,這個法門就在社會各階層廣為流傳。現在很多大學有禪學社, 其實這些大學也應該有研究淨土法門的團體,大學生們不一定要每天大聲念阿彌陀佛,但是對淨土法門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麼要研究呢?因為每個人都會老, 那時自己最好的歸宿就是往生極樂世界。文革期間,藏地有些年輕人因為受環境影響而誹謗佛法,但這些人老了以後心還是轉了過來,又開始念阿彌陀佛了。可是因為他們年輕時經常以懷疑、排斥的眼光看待佛法,沒有了解佛法的甚深意義,所以,即便垂暮之年回心念佛,內心的懷疑卻依然存在,可是那時智慧已經衰退了,已經沒有能力深入研究了。因此,年輕人應該趁早對淨土法門產生信心,不要像經歷文革的這些老人一樣。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不行,據我所知,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雖然不懂很多佛理,但他們對佛法卻有著純潔的信心,這一點是很多年輕人遠遠不如的。有時候我去藏區一些偏僻的地方弘法,遇到有些連自己名字都寫不來的老人,但我感覺他們的修行似乎更好。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內心特別純潔,沒有很多分別雜念。相比之下,很多年輕人就很痲煩了:佛法說不懂也懂一點,說懂又懂得不究竟,在觀察過失方面很聰明,對真正的法義卻一竅不通。現在有人也批評這種年輕人:上了大學好像沒什麼收穫,只學會如何觀察別人的過失,此外什麼有意義的東西都沒學到,甚至連基本的為人處世都不懂。(當然,說上大學完全沒意義也是偏頗之辭,任何事情都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

從這個角度來說,知識分子確實沒什麼可傲慢的。如果一個人執著自己是大學生、研究生或者大學教授,以致於傲慢心一直增長,最後別人的任何功德都看不到,這樣就不好了。傲慢心是很可怕的。拿我自己來講,如果我認為:我是一個堪布,大學生的佛學水平肯定在我之下,我幹嘛要接受他的觀點?這樣的話,即使有些人講得很有道理,我也會因為「堪布」這個假名而失去了進步的機會。因此,作為探求真理的人,應該勇於放棄我慢,這樣才會有所成就。在今天的研討會上,有個學者說,他通過參加某個禪修夏令營,完全摧毀了自己的傲慢。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事實上,如果一個人能多接觸各階層的人士,最後就會知道自己其實沒什麼可傲慢的。

前一段時間,我去香港中文大學講學,本來當時交流的氣氛很好,但為了打消很多人的傲慢,為了他們能更好地學佛,我不管他們高興不高興,總結時就很不客氣地說:「一方面,大家有佛法的信仰,有學習佛法的機會,實屬來之不易,這一點非常好;另一方面,我也能看得出來,很多人對佛法的研究尚處於較低水平,還沒有達到很高的層次,還有進一步提高的餘地!所以,希望大家今後更加深入地學習佛法。」

說實在的,凡夫人很容易產生得少為足的心態。以前我獲得堪布學位時也產生過今後不必再學習的心態,但後來自己的心態調整了過來,認識到在有生之年還要不斷地學習。我們學院是喇榮佛教大學,這裡的法師是不是不用再學習,不用再參加辯論了呢?絕對不是。法師們不能認為:我已經是法師了,已經獲得不退轉果位了……其他佛友也要注意這個問題。總之,我們要時刻以正知正念觀察自相續,永遠不要驕傲自滿。

是諸佛等現往東方為眾說法,皆為安立無量有情於佛法中,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為了將無量有情安立於佛法中,這些佛陀前往東方為眾生說法,也同樣前往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方說法。

學習這段經文後,大家要認識到:成佛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為了度化眾生。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如此。上大學目的是什麼?不能是為了自己享樂,應該是為社會做貢獻,為人類做有意義的事情。出家目的是什麼?不能是為了逃避世間,應該是利益眾生。如果你覺得:在世間生活特別累,現在剃除鬚髮、披上袈裟,在寂靜處有吃有穿,這真舒服。那你就錯了,肯定不會成為一個好出家人。

在今天的研討會上,有一個學生說:「我的老師站在講台上時,他說的很多話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按理來講,我不應該看老師的過失,但某些老師的言行確實令人失望……所以我最終決定走上以犧牲自我、奉獻他人為宗旨的大乘之道。」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每個人都應該走以利他為宗旨的人生之路。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中說:「佛大悲廣說,覺悟諸眾生,聞法得解脫,是佛最勝業。」意思是,佛陀以大悲心廣說妙法,目的就是讓眾生覺悟真理、聞法後從輪迴苦海中解脫,這就是佛陀最殊勝的事業。

在座諸位佛友請想一想:我聽法、念佛、參禪目的是什麼?在座諸位學子也應該想一想:我讀大學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將來搞企業,擁有幾千萬的家產,那就完全錯了。如果你的財富對眾生有利,擁有財富當然很好;如果對眾生沒有利益,再多的財富都沒有實義。這樣的話,你不如變成一個連路費都沒有的窮人,至少這對眾生無利無害。

複次阿難,極樂世界無有昏闇,亦無火光、湧泉、陂湖,彼皆非有。

再者阿難,極樂世界沒有昏暗,也沒有火光、湧泉、池塘、湖泊,這一切都沒有。

極樂世界有依靠佛力自然形成的八功德水,但沒有世間的池塘、湖泊、水庫,也沒有自來水、礦泉水。所以和極樂世界的眾生比起來,現在大城市的人很可憐,都是依靠人工造作的水養活。

亦無住著家室、林苑之名及表示之像幼童色類,亦無日月晝夜之像,於一切處標式既無亦無名號,唯除如來所加威者。

那裡也沒有家室、林苑、幼童的名稱和標誌,也沒有日月、晝夜的標誌,在一切處都沒有名字和標誌,除了如來加被的特殊情況(比如有度化眾生的特殊必要)。

極樂世界沒有地界的執著,那裡的眾生不會執著:那是你的房子,這是我的房子,那是你的院子,這是我的院子。在極樂世界,不可能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住很好的房子,其他菩薩的破房子零零散散分布著,不像我們學院一樣到處是破房子。

在我們這個世間,街道上到處是紅燈綠燈、文字箭頭,甚至在一棟樓裡面也全是這邊那邊、上去下去的箭頭和標誌,如果沒有這些標誌,人們都會迷失方向。而極樂世界雖然沒有任何標誌,但依靠神通和智慧,那裡的菩薩從來不會迷路。

通過這些對比,我們不難知道,輪迴中的眾生就像蟻穴中的螞蟻一樣,也許他們自己很傲慢,但在佛菩薩看來是很可憐的。不管從所處的環境、身心的狀態還是相續中的煩惱來看,身處輪迴都猶如在火宅中,沒有真實的快樂可言。

阿難,彼國眾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阿難,凡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都能究竟獲得無上大菩提,到達大涅槃之地。為什麼呢?因為極樂世界沒有邪定聚和不定聚[6]。

(你們笑什麼?其實有一點笑容也很好。有些人一直笑不出來,在昨天的研討會上,我看見有一兩個人一直不笑,不知道他們有什麼痛苦。我想:大家都在笑,為什麼他特別痛苦?不過有些人沒有任何理由也笑,這樣不太好。)

佛經中講過三種聚:見道的聖者斷盡見惑,必定入於擇滅,此為正定聚;造五無間業者必定墮入地獄,此為邪定聚;依緣次第不定者,此為不定聚。因為極樂世界沒有邪定聚和不定聚,所以那裡的眾生都能成就大菩提果位。

阿難,東方如恆沙界,一一界中如恆沙佛,彼諸佛等各各稱嘆阿彌陀佛無量功德,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佛稱讚亦復如是。何以故。他方佛國所有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回向願生無量壽國者,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除五無間誹毀正法及謗聖者。

阿難,東方如恆河沙數世界中,每一個世界有恆河沙數佛陀,這些佛陀各各稱讚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南西北方以及四維上下諸佛也如是稱讚阿彌陀佛。為什麼諸佛一致稱讚?因為他方佛國的所有眾生聽到無量壽佛的名號後,乃至能發一念清淨信心、歡喜心、愛樂心,將所有善根回向願生無量壽佛的國度,隨願都能往生彼國,往生後獲得不退轉,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果位。除了造五無間罪、誹謗正法、誹謗聖人者。

如果是一個世間人,要得到東南西北方所有人的稱讚是很困難的。凡夫人因為具足煩惱,沒有出世間的功德,始終會顯出不良的行為,所以不可能得到眾人的一致讚嘆。而阿彌陀佛圓滿了一切功德,遠離了一切過患,又具有不共於其他佛陀的事業,所以能得到十方諸佛的稱讚。

在世間,不管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只要有一顆利他的心,肯定會得到大多數人的稱讚。相反,不管某人的地位、權力多麼顯赫,如果所作所為都以自我為中心,那他肯定不會得到人們的讚嘆。這一點大家務必要知道。因此,以後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出發點都應該是利他,這樣自然而然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對於今天所講的道理,常住的道友們應該很容易接受,很多新來的大學生可能感覺有點玄,內心有點接受不了。但只要自己認真聽聞,之後再好好思維,最終也應該能接受。

《往生禮讚偈》中說:「其有得聞彼,彌陀佛名號,歡喜至一念,皆當得生彼。」意思是,如果有人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乃至生起一剎那歡喜心,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對在座諸位來說,一剎那往生極樂世界的念頭應該可以生起。有些人因為以前這方面的薰習比較少,所以往生的心念不一定很堅定,但只要自己生起過這種心念,這個善根就會逐漸成熟,最終一定能往生淨土。需要強調的是,此處並不是說如果產生了這種念頭,死後馬上就能往生極樂世界,而是說產生一念善心的種子後,如果沒有遇到違緣必定會成熟往生淨土的果報。

當然,大家要清楚,如果造了五無間罪或者謗法、謗聖人,那是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的[7]。今後大家尤其要注意謗聖人,因為誰都不知道聖人在哪裡,要區分出聖人也很困難。你覺得這個人脾氣不好,所以他肯定是壞蛋,實際上說不定他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的轉世。現在活佛不是很多嘛,但你認為的活佛不一定是活佛,而你認為的乞丐等低劣者說不定是真正的活佛。我們看諸佛菩薩的傳記,他們大多轉為種姓低劣者或者婆羅門等外道。所以,為了保證往生極樂世界,大家一定不能造五無間罪,不能謗正法和聖人,要保持身口意三門清淨。

下面宣講非常重要的道理——三輩往生。

一、上輩往生。

阿難,若有眾生於他佛剎發菩提心,專念無量壽佛及恆種殖眾多善根,發心回向願生彼國,是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比丘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即隨如來往生彼國得不退轉,當證無上正等菩提。

阿難,如果有眾生在他方佛剎發菩提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恆時積累眾多善根,並將善根回嚮往生極樂世界,此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比丘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此人即時就會隨如來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後獲得不退轉,將來必定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果位。

此處提到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

一、發菩提心——若有眾生於他佛剎發菩提心;

二、明觀福田——專念(此「念」可解釋為觀想憶念)無量壽佛;

三、積資淨障——恆種殖眾多善根;

四、發清淨願——發心回向願生彼國。

有些人說,往生四因是藏傳佛教的說法,漢傳佛教沒有這種說法。其實並非如此,大家都能看到,這段經文對往生四因就講得非常清楚。現在有些人特別害怕「藏傳」這兩個字,實際上不用這麼害怕。不管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對你不可能有什麼障礙。如果連相續中的煩惱都不害怕,就更不必害怕藏傳佛教了。其實,如果有些人能來藏地實地了解一下,就會明白藏地的佛法非常純正,它的聞思修行完全符合如來的聖教。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在三輩往生中,不管哪種都需要發菩提心[8]。在康僧鎧譯本中,對三輩往生是這樣說的:上輩者要舍俗出家,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持廣大功德,這種人臨終時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中輩者雖然不能出家,但也要發無上菩提心,多多少少修持功德,這種人臨終時阿彌陀佛的化身前來接引;下輩者即使不能作諸善根,但也要發菩提心並念無量壽佛,這種人臨終時夢見阿彌陀佛,之後往生極樂世界。現在有些人說:只要專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其他任何條件都不需要,就足以往生極樂世界。對利根者來說,當然不排除這種情況,但一般來講,按照佛經的教言,欲往生淨土者必須發菩提心。

這次能與諸位大學生聚會,共同學習佛法,這個因緣的確很難得。回到各自的學校後,同學們不一定有機會再來喇榮。對很多人來講,這堂淨土課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希望大家利用這堂課掌握往生四因。

台灣佛光大學的一位法師講過一個比喻: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大學的校長,極樂世界的菩薩是這所學校的教授和學生,淨土教法是極樂大學的招生通知,極樂世界的莊嚴相當於校園的環境,一個人能否進入極樂大學,就看自己具不具足招生條件。我覺得他講的有道理,往生極樂世界確實可用出國讀書來比喻。如果一個人要出國讀書,必須具足意樂、錢、護照、目的等條件,否則就不能出國讀書,這些條件就相當於往生四因:首先,意樂相當於願意往生淨土。如果沒有出國的意樂,那不可能把你捆起來裝在飛機里送出國,這好比如果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那永遠不可能往生。其次,錢相當於資糧。如果一分錢都沒有,那不可能去國外讀書,不要說去國外讀書, 甚至到喇榮求學也很困難,這好比如果沒有資糧就不可能往生淨土。第三,護照相當於明觀福田。如果沒有護照也出不了國,這好比沒有明觀福田就無法往生淨土。第四,目的相當於發菩提心。去國外讀書要有目的——將來更好地造福社會,這好比往生極樂世界也要有目的——為了度化一切眾生。很多人以前對淨土法門不太了解,在這次的研討會上我們也沒有安排淨土法門,為了讓同學們有個形象的了解,所以我用這樣的比喻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念佛當然非常好,這有無量的功德。但要真正往生淨土,關鍵是要具足往生的四種因。如果能具足這四種因,雖然諸位現在身處娑婆世界,但今生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對此我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以前我也曾半信半疑過:像我這樣的凡夫到底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但通過多年的深入研究,最終遣除了這些懷疑。雖然我修得不是很好,但一直在這方面下工夫,平時哪怕磕一個頭都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自己不僅有往生淨土的信心,對弘揚淨土法門也有很大意樂。以前我有這種想法:法王如意寶在人間的時候,我跟著他去過很多地方,可是他老人家往生極樂世界時,為什麼將我拋棄在這個世界?後來我想通了:也許通過我在世間跟眾生結緣,可以將很多有緣的眾生帶到上師身邊。所以,這些年以來我也在盡心盡力地弘揚淨土法門。

希望同學們不要把這堂課看作世間的課,世間的課聽後也許有收穫,也許沒有收穫,而佛教的課完全不同,即使聽短短一堂課,也會改變生生世世的命運。以今天這堂課作為一個因緣,我希望大家都能往生極樂世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來世並不是很遙遠。大家想一想:再過二三十年,自己會變成什麼樣?所以每個人都要對未來有所準備,一定要走解脫的光明大道,尤其要依靠阿彌陀佛指引的往生淨土這條捷徑獲得究竟的解脫。往生淨土這條捷徑非常難得,能遇到這樣的捷徑,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剛才經中也講了,如果有人具足往生四因,則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比丘眾圍繞其前,將他迎接到極樂世界,最終獲得不退轉果位。對身處輪迴的眾生來說,這既是一種美好的夢想,也是人生最有意義的目標,所以大家都要為此而努力。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時逢首屆「青年佛教學術研討會」,許多參加研討會的大學生晚上也到經堂聽課,故上師有此說。本課的很多開示也是針對他們的。

[2] 有些大學生在課上拍照,上師遂對此作開示。

[3] 晡時:申時,即午後三點至五點。

[4] 《阿彌陀經》也有這樣的說法:「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5] 不僅阿彌陀佛的名號,受持其他如來的名號也有如此功德,如《十二佛名經》中說:「若人持佛名,七寶華中生,其華千億葉,威光相具足。」

[6] 此處的譯文較難理解,其他譯本中無此說法,故據藏文譯本作此解釋。

[7] 在藏文譯本中只提到了造五無間罪和謗法,沒有說謗聖人。

[8] 後兩輩發菩提心的情況下堂課會宣說。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