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森:無量壽經簡講(第二十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的第二品,我這個版本是第十七頁倒數第三行。上次我們講到參加《無量壽經》法會的大菩薩自利利他之德,「德用無方」。上次講到是「自利德」,「利他德」講了第一句,在科題裡面叫做「妙行顯實」,經文我們讀一讀:

【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這一段是講菩薩妙行,我們講到『得佛辯才』,「辯才」,我們一般人講口才很好,很能夠議論、講道理,事實、道理都講得非常清楚,令聽者心悅誠服。講經說法一定要有辯才,既要講得符合真相,這是契理;又要講得使大家能夠明白、能夠歡喜、能夠信受,這是講契機。契理、契機都需要,這確實需要智慧,智慧的起用是辯才。如來有四無礙智,智慧是無障礙的,所以他能夠出興四種無礙的辯才。我們上次講到四辯才,第一是「義無礙」,就是講諸法的實相、道理絕對不會有矛盾牴觸的地方,這是義無礙;第二是「法無礙」,能夠將一切法的名字講得很清楚;第三是「辭無礙」,我們講到這裡。辭就是名詞術語,包括語言,對什麼眾生要懂得講什麼語言,在中國大陸你要講國語,在香港要講廣東話,在外國要講英文,如果去了外星球,要講外星人的語言,所以要『善能分別眾生語言』。第四個辯才是「樂說無礙」,你不但要懂得講,而且還要很喜歡講,能夠隨順一切眾生的根性講出他所樂意聽聞的佛法,使大家都能夠非常歡喜,他心生歡喜才能夠接受,所以這個是弘法利生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這種能力怎樣才能夠得到?最關鍵的是你要發真誠心,希望能夠將正法傳播出來,使一切眾生覺悟。雖然可能你平時沒有口才,甚至說話不會講,講得語言使用方面都非常不順,但是你只要有真誠心,上到講台來你就會講得很順。為什麼?因為有三寶的加持,你上到講台上面就不是你在講了,是諸佛菩薩利用你的身體、利用你的口來向眾生講經說法。而這個條件是你必須將自我放下,如果你自己放不下,佛菩薩不敢用你;一定你完全放下了,我這個身體就是做為佛菩薩的工具,就讓佛菩薩來用,這個時候最好用。這個都是我自己親身的體會,我平時講話沒什麼口才,講話有時候還磕磕巴巴,特別是講廣東話,別人都笑我說,你講的廣東話是不鹹不淡。上來講,看來好像大家都很喜歡聽,是不是?這個不是我自己有能力,我自己不是有口才,只是有這種真誠心,希望能夠將這麼好的佛法帶給大家,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學到了,得到利益了,我自己獨享不夠意思,要跟大家共享,自利利他。要發出這樣的心,辯才,佛菩薩就加持你。

大會中的諸大菩薩個個都是辯才無礙,因為他們個個都是用真心,他們不用妄心。妄心是什麼?八識五十一心所,總結起來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些菩薩不用那些東西,完全是自性起用,自性裡面本來無一物,但是用起來的時候大用無方,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就好像磬,我們這裡有個磬,做早晚課的時候要敲磬,磬裡面是空的,空,你才敲得響,如果裡面有東西就敲不響了。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它自己不會去鳴的,是別人扣它才鳴。所以眾生有感他來應,眾生想聽什麼法,他就能夠講什麼法,講得眾生歡喜、眾生開悟,這個就是辯才。而辯才是自性的性德,人人都具有,佛菩薩不會比我們多一點,我們不會比佛菩薩少一點,自性本來具足,人人平等。區別在哪裡?佛菩薩他沒有障礙了。障礙就是,第一個自私自利,第二個名聞利養,第三個貪圖五欲六塵,第四個你貪瞋痴慢的煩惱,這些就障礙我們自性的辯才、自性的性德,將這些障礙去除了,你的自性性德自然顯露出來,不用學的。

所以我都經常鼓勵出家、在家的同修要發心弘法利生。上次定全法師講經,剛好我有這個時間,我就在這裡聽,雖然在座只有大概十多人,他能夠這樣去講,非常難得。香港講經的法師非常少,我們就要來聽,聽是什麼?做影響眾,這樣是護持道場、護持講經的法師,鼓勵他有信心。而能夠將自己真誠心發出來為眾生的話,你自然就講得好。講經其實學技術方面很容易,是需要學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有一些原則、有一些規矩。我是跟淨空老法師學講經,他是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李炳南老居士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內典研究》,內典就是佛經。怎樣去講解佛經,古來傳統是有規矩的,有二、三個月把規矩學會了,你就會講,而且講得行家聽起來挑不出你的毛病,因為他是按照規矩講。學會講經不難,但是講得好不好就是你自己的修持,你的心是不是真誠?你是不是真的發願弘法利生,不求自己名聞利養,不求別人的恭敬讚嘆?

我在香港講經,只有在圓明寺這裡法緣才這麼殊勝,每次都二、三百人來聽,感恩大家。我在佛陀教育協會,在攝影棚裡面講,今年還比較好一點,前幾年,有些跟著我好幾年的同修就知道,可能課室裡面就只有二、三個人,甚至有時一個人都沒有,對著攝影機講。人多人少都要這樣去講,為什麼?你要練習。我是從二00二年開始講,講到今年十年了,十年才有這樣的水平,當然還是不夠,還要繼續練習。但是這個秘訣是什麼?就是每日都要練,每日你要逼著自己上講台。我將這個當作自己的修行,為什麼?你上講台一定要去備課,你要去讀經,而且你要讀得很認真,一個字都不可以放過,你不可以講錯;如果你沒有備課的話,上了台,下不了台,所以逼著自己要學,逼著自己要認真。上台來講沒人聽怎麼辦?沒人聽不要緊,講給自己聽。從二00二年到現在十年來,有一個人是每堂課都沒有缺課的,是誰?本人。只有一個人是一堂課都沒有缺過的,就是自己來學、自己來練,你的水平、你的修持、你的智慧就跟著提升。講經的時候一定不會有妄想,我不可能坐在這台上打妄想,打妄想就不知道講到哪裡了,所以講經這一個半小時或者兩個小時全神貫注,一點妄想都沒有,這也是修行。聽經也是一樣,你聽的時候沒有妄想也是修行。什麼叫修行?將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就叫做修行,不在乎什麼形式。不是說要你盤腿面壁就叫做修行,那個不一定,盤腿面壁還在打妄想不是修行。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所以辯才是要自己去開發,真的發起菩提心,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現在你看看聖賢教育、佛法很衰落,你不要看很多寺院的香火很鼎盛,那個不一定是興旺之相。看佛法是不是興旺,看有沒有人真正依教奉行,有沒有人學經、有沒有人講經、有沒有人依經教來修行、有沒有人證果,在淨土裡面講有沒有人往生,往生就是證果。如果這些人少了,佛法就衰了。古時候叢林寺院修行的人證果的很多、開悟的很多,這個就是真正佛法興旺。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狀況,眾生迷惑顛倒,從小受的教育都是自私自利、競爭,你爭我奪、弱肉強食這樣的世界觀、價值觀,所以社會就搞得很亂,隨時都有鬥爭,甚至可能有引發戰爭。災難也是人心所感召,惡因就會有惡果。所以根本要解決社會的問題,使天下能夠和諧、人心能夠得到快樂、生活幸福美滿,唯有是正法的教育,那必須要有人發心去講經教;沒人去講,正法當然會衰了。你有這種不忍之心,你就是菩薩,在末法時期,你就有這個使命,在亂世裡面擔負起護持正法、救度眾生的使命和責任,這個心你真正發出來了,必然得到三寶的加持,你不需要擔心害怕。自己沒能力、沒智慧、業障重,是的沒錯,我們確實是凡夫,但是凡夫發出真心了,佛菩薩一定加持你,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

下面講到經文裡面第二句『住普賢行』,是講大會中的菩薩都是「德遵普賢」,前面我們有講到普賢行主要的就是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到最後「普皆回向」,我們前面講了一遍了。而十大願王能夠圓滿必須要導歸極樂,這個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只有我往生到極樂世界,才能夠成就普賢十大願王,這個是普賢菩薩為我們身教、言教,所以導歸極樂是普賢大士行願的核心。

前面講到普賢菩薩就是密宗的金剛薩埵,密宗初祖,《華嚴經》的經主,一切菩薩他為上首,他為我們顯示要求生極樂才證得大圓滿,這就是鼓勵我們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換句話來講,這個是我們成佛唯一的道路。因為不修普賢行不能夠成佛道,普賢行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你才知道,原來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是凡夫當生成佛的法門,就是即身成佛。靠其它法門,講老實話我們凡夫沒分。在正法時期、在像法時期有可能,那時候的根性比較利,煩惱業障少,所以靠自力得度很多。但是得度的不是成佛,只是開悟了、證果了,證得阿羅漢了。有,這些人不少,出三界。圓成佛道的人都很難。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了,而他在《阿彌陀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他是怎樣成佛的?念佛成佛。《阿彌陀經》裡面講,「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裡面講行此難事,這件難事是什麼難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件事,難信之法。他行這難事,得成最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圓成佛道,無上正等正覺,然後又重回這五濁惡世,為諸眾生說此一切眾生難信之法。他要先身教,他是這樣成就,過來人,然後再來跟大家講這個法門,幫助一切眾生對這個法門生起堅定的信心,發願求生淨土,圓成佛道。

所以「住普賢行」的菩薩是什麼意思?就是深信切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就是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眾生的種類太多了,不要說六道的眾生,就是人道的眾生的語言就不得了了,就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語言就很多很多了。廣東裡面就有不同的語言,有國語、有廣東話、有客家話、有潮州話等等。這些菩薩能夠善能分別眾生的語言,按照眾生他們熟悉的語言為他們講法,使得他們理解。佛和菩薩講法就有這種神通,所以當時印度有很多的國家,跟我們中國春秋時期差不多,等於是諸侯(八百諸侯),印度那時候也是小國很多,每一個國家的語言都不同,文字也不同。到現在也是這樣,印度現在北部、南部的語言都不同,互相之間都要經過翻譯才能夠明白。古時候更加多了。

釋迦牟尼佛去到哪裡講經說法竟然都沒有障礙,「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在那裡講,你是南方人,你就聽到自己南方的語言,你是北方人就聽到北方的語言,你是美國人聽到是英文,你是西班牙人聽到西班牙文,你是阿拉伯人聽見的是阿拉伯文,每一個人他自己聽到的正好是自己的方言、自己的母語,非常熟悉,很親切。因為親切你就歡喜,歡喜就容易信受。所以我們看到這裡,佛菩薩這些神通能力我們很羨慕。我講經就沒辦法,一部《無量壽經》,先是用國語講,然後再用廣東話講,以後淨空老法師還叫我用英文來講,很辛苦。如果是佛菩薩來講就不用了,一種語言,個個聽到是自己的母語。你去到極樂世界,你就有這個能力,這種能力真是都是自性的性德,不是你學來的。你去學,可能學個二十年都未必學得很好。英文我就學了很久,我從國小就開始學英文了,後來還去了美國留學,還在大學教書,但是英文美國人聽也覺得我們不鹹不淡。沒辦法,從小不是說這種母語,雖然可以跟別人溝通,但是畢竟別人覺得你是外國人,你講的語言就是沒有他這麼地道、這么正宗。所以這個是我們自己業障,障住我們自性的能力,沒辦法,唯有老老實實先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將來乘願再來你就有這種能力。

佛講經,不但是人,各個民族的語言他都能夠明白。即使是六道的眾生,好像動物,動物有動物的語言,雞、鴨、狗其實牠們都有語言,牠們互相之間就可以溝通,我們人就不知道牠的語言是什麼。小鳥有小鳥的語言。古時候有一位翻譯經典的大師安世高,安息國的人,安息國就是現在的伊朗。他來到中國翻譯經典,我們如果學過《八大人覺經》,安世高翻譯的,《無量壽經》他曾經也翻譯過,很可惜他的版本失傳了。他就是,當時他就能夠聽得懂小鳥講話,小鳥在說什麼他知道。其實中國也有這樣的人,中國你看看孔子有個弟子叫做公冶長,他就懂得聽鳥語,歷史上有這個記載,這是他天生就有這樣能力。佛菩薩當然這些能力完全就恢復,不但會聽,還會講,講出來的,畜生聽到的就是自己的語言,牠就能夠聽明白。

下面『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句話可以講是概括了全經。整部《無量壽經》講的是什麼?就是這一句「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它不但是全部《無量壽經》的主旨,而且是釋迦牟尼佛一代聖教的根源,一切的教化無非就是在這一句之內,概括了。天台宗祖師將《法華經》奉為純圓獨妙的經典,而《法華經》講什麼?它講「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什麼大事因緣?「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也就是說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眾生他的煩惱業障很重,對佛知見確實一點都不能夠解了,悟都悟不出,更何況入?「悟佛知見」是明白了,「入佛知見」是你證得這個境界了,這就需要佛來開化。開就是開示,這裡講的開化顯示,教化一切眾生。因為如果佛菩薩不來教化,眾生是不可能認識到佛的知見,為什麼?因為佛知見是不起心、不動念你才能夠得到的,眾生是妄想、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停不下來,所以根本是不能夠如實了知佛的所知所見。

佛的境界我們是一無所知,不是說知道一點,不是,一點都不知道。雖然這些知見是寫在經典裡面寫得很清楚,我們讀經可以讀得很熟,但是還是一點都不知道,你沒有那種體會,你沒有證入。為什麼?因為佛放下了起心動念,我們放不下,我們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起種種的分別執著,在人事物的境界裡面分別好醜、善惡、是非。然後自己起了愛憎,對於順境你就起愛、貪愛;對於逆境你就是憎惡、排斥、對立、衝突、矛盾,這些煩惱知見怎可能證入佛的知見?所以佛慈悲,見到眾生沒辦法從這些苦惱裡面超拔出來,所以才來到這個世間為眾生講經說法。眾生學了佛才能夠徹底粉碎自己的煩惱知見,而能夠契入諸佛的知見,如實了知佛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真實之際。這個真實之際就是講我們的自性,自性的理體,際是邊際,講到極限了,真實到極限,就是最為真實的理體,就叫做真實之際。

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一代時教,有講得非常圓滿,事理、空有、頓漸(頓教、漸教)有種種的不同,而十方諸佛所特別讚嘆的唯有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它是契合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的根性,能夠幫助一切有情同歸一佛乘、同入佛之知見。你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夠入佛知見,現在未入,不明白佛說什麼不要緊,你只要明白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就夠了,你就老老實實念,念到最後往生的時候你就什麼都知道了。古人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一定開悟,一定能夠對真實之際有如實了知。這個完全是依仗阿彌陀佛一乘願海和六字洪名的功德,六字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功德力的加持,使我們就在這一生當中,父母所生的凡夫身,我們就能夠即身往生極樂世界,入佛知見。所以淨土法門可以說全體皆是佛之知見。這些大菩薩可以為眾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我們具體的講就是為眾生講淨土法門,勸導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裡面你就入四無礙的法界,《華嚴經》講的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四無礙法界,真實之際。

有些人說,一定要等到往生極樂世界我才能夠入佛知見嗎?他很羨慕那些禪宗大徹大悟的人,或者教下大開圓解的人,他沒到死,他就已經開悟了。你往生要到死才能夠見佛開悟,我可不可以提前開悟?靠念佛法門也可以做到。念這句阿彌陀佛,有事念、有理念。從事上念,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是事上的修行。事後面一定有理,理是什麼?什麼道理?《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就是理。是心是佛是什麼?你能念佛的這個心,你用心念佛,你不可以有口無心,有口無心的不叫念佛,一定要用心念。用什麼心?就是真心,能念佛的心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就是真實之際。我所念的這句佛號,這句佛號也是真實之際,是阿彌陀佛無量劫功德形成的果,叫果德,它就是自性,自性遍一切處,無有一法不是自性。你看祖師考問徒弟,自性在哪裡?徒弟隨便拿一樣東西:就在這裡。可以了,為他印證,開悟了。見性了,見性的人知道,哪一樣東西不是自性?樣樣都是自性。這句阿彌陀佛不是自性嗎?它當然是自性,而且它不但是自性,是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行成就的無上功德,叫做萬德名號。所以你用這個能念佛的真心念這句自性佛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的心就成佛了,成佛就是開悟,大徹大悟,甚至比大徹大悟境界更高。成什麼佛?成阿彌陀佛,是心念阿彌陀佛,是心作阿彌陀佛。

所以夏蓮居居士他曾經在閉關念佛的時候寫了一首偈子,我看了之後我讚嘆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淨空老法師說他是大菩薩再來的,我絕對相信,有人講他是普賢菩薩再來的,我是完全相信。我不是迷信,我從他這首偈子可以判斷出來,一般人寫不出來。什麼偈子?大家可以把它記下來,經常讀一讀有好處。這首偈子很簡單,四句,每一句裡面有兩個「彌陀」,阿彌陀佛的彌陀,每一句裡面都有兩個「彌陀」。第一句,「彌陀教我念彌陀」,就是阿彌陀佛教我念阿彌陀佛;第二句,「口念彌陀聽彌陀」,教你怎樣念,口念出來,阿彌陀佛,耳朵聽進去,阿彌陀佛,很清楚,一個字都不可以聽漏,清清楚楚的,這時候就沒有妄想。聽不清楚的時候你就有妄想,那就怎樣?立刻集中精神聽。阿彌……,打妄想,不行,重來。阿彌陀佛,四個字一定要念得實實在在,念慢一點不要緊,但是一個字一個字要聽得很清楚、很有力,力是心力,不是說你喉嚨喊破的那種力,是那種心力,口念彌陀聽彌陀;第三句,「彌陀彌陀直念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念下去沒有妄想,這個就是念佛三昧;最後第四句精彩了,念到最後怎麼樣?「原來彌陀念彌陀」,念到最後你成佛了,誰念佛?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這個才是你本來面目。禪宗講回歸你本來面目,誰是你本來面目?阿彌陀佛。原來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就是阿彌陀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華嚴經》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一切成佛了。

這個就是理一心不亂,從事持到理持,事上你持這句名號,持到最後理一心了,理持就開悟了、成佛了。夏蓮居居士達到這個境界了,黃念祖居士告訴我們,他已經念到理一心。我相信,從這首偈子我們可以看到,一般人寫不出這首偈,字面意思這麼簡單,裡面的境界你就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真實證入這個境界的話,你不可能寫得出這樣精彩的偈。所以這四句我再讀一次,大家可以記住,很簡單的。第一句,慢一點。第一句,我們一起讀好不好?我先讀,大家跟著讀。「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這個時候你證入真實之際了。

所以怎樣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最簡單的就是教人念阿彌陀佛。你能教人念阿彌陀佛,你就是為眾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個完全講得通,你請大法師來講都講不過你的,理論根據在這裡。你說我什麼都不會,我就會念阿彌陀佛,行了,你就將整個佛法都念到了,三藏十二部經典全在一句佛號當中,這是蕅益大師講的,不是我說的。人家蕅益大師將《大藏經》讀過好幾次了,專門有一本書叫做《閱藏知津》,十七卷,他將《大藏經》全部每一個經典寫了一個summary,一個小結,提煉出幾句話,每一部經都寫出來,然後最後總結出一句話就是,三藏十二部盡在里許,就是盡在一句阿彌陀佛裡面。所以真實之際就是在這句阿彌陀佛裡面,你念這句佛號就能夠明心見性。「明自本心,見自本性」,就是天人師、就是佛。

所以大家要努力去念佛,我在這裡講是為了勸大家念佛,大家不要來聽經就不來念佛了,念佛比聽經更加重要。講經為了什麼?勸你們念佛的,經都聽明白了,經就不用聽了,好好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要聽經?不老實念佛你才要聽經,真是這樣。什麼叫不老實?你對這句佛號有懷疑,信心不堅定,信心要經過考驗的。我們有同修跟我們分享的時候說,真的,有時候這句佛號真的就忘記了,特別在緊急關頭。他說,他有一次開車的時候,突然間撞車,他就「阿……」這樣,阿彌陀佛就念了第一個字,心裏面忘記了佛號;他如果是「阿彌陀佛」就沒事了。你看看緊急關頭就忘記了,為什麼忘記?還是信心不夠。所以聽經就是幫助你建立堅定的信心,無論在什麼狀況、什麼危急的關頭,你都能夠提得起這句佛號,你的信心就堅定了。不是說在緊急關頭,媽媽在哪裡?我的兒子還在家裡,沒人去養他怎麼辦?這些統統都是信願不足。所以一定要多聽經,你真正把經聽明白了,就只有一個念頭求生極樂世界,沒有其它念頭。你還有很多很多的浮想,對人生還有很多的夢想、計畫、打算,統統叫做不老實。

我這樣講,有些人,特別是初學的人聽了就不以為然,佛教怎麼這麼消極?人生什麼打算都沒有了,希望全沒有了,遁入空門有什麼意思?確實,這個很難跟他講得清楚,就勸他先來慢慢認識佛教,慢慢來跟他講佛教的大義、宇宙人生的真相。整個宇宙統統就是夢幻泡影,人生就是一場夢。你看看彌勒菩薩跟我們講,講的連科學家到現在才發現,他發現什麼?整個世界原來沒有物質。物質是什麼?物質是波動產生的,基本的粒子,原子裡面還有很多粒子,電子、夸克這些粒子,統統都是什麼?波動產生。而這個波動就是你的念頭,你的念頭動了,才產生物質世界。所以宇宙就好像看個萬花筒一樣。萬花筒大家有沒有看過?小時候都玩過,自己都造過,怎麼造的?三塊鏡片,三角形的,然后里面放一些碎花、碎紙,兩面一封,你往裡面看,看到很多萬花莊嚴,萬花筒就是這麼簡單一個原理。但是你要轉動它才看到,花紋就可以變化;你一停下來,它就定了,它就不會動了,它的花紋就定在那裡。

我們這個宇宙是怎麼來的?就是你的念頭在動,就好像你轉動萬花筒,一動起來,整個宇宙開始動起來,我們的地球在自轉,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系圍繞著整個銀河系在公轉,銀河系就圍繞更大的一個星系在轉,一直轉,整個宇宙都在運動。科學家承認,世界上、宇宙裡面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統統是動的,為什麼?因為它根源就是動的。根源是什麼?是念頭,你的念頭沒有停過,不斷的動,一念接一念。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一彈指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在動,這個是形成我們的宇宙。我們所遇到的種種境界,都是這樣念頭所產生的幻象。《金剛經》裡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是真實話,這個就是佛之知見。你一定要將念頭定下來了,你才見到那個真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念頭停不下來的時候,你不可能發現。科學家現在用數學高深的數學來推理,他們可以推測到整個宇宙萬物的基本構成就是波動,但是他只是知道,他不能夠證得,如果證得他就成佛了。

怎樣證得?將念頭放下,沒有波動,這個宇宙就沒有了。好像永嘉大師,六祖惠能大師的弟子,開悟的時候他說的,禪宗「證道歌」就是他寫的。他說什麼?「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在夢裡面看到有大千世界、有三界六道,統統是夢幻泡影,是萬花筒正在轉動你看到這麼莊嚴,十法界依正莊嚴;到你覺悟之後,念頭一停,空空無大千,大千世界全部都沒有了,幻象全部都息滅了。好像電視機,現在在上演很多戲,看得很精彩,突然一停電全沒有了。全沒有了見到什麼?見到螢幕,螢幕就是自性,自性能現一切法,它可以現出這些畫面,你看畫面上那些情節你就忘記那個螢幕。其實裡面沒有東西,不是說真的有一個人在裡面打打殺殺,不是的,假的,全部都是幻象。你把電視機一關,你就看到了,假的;一開,又出現了。如果我用很快的速度,開關、開關、開關,你會看到這個螢幕,畫面一下現出,一下就沒有了;一下現出,一下沒有;再快速一點,它就連起來了。以前的電影原理就是這樣,底片,你看看電影的底片,一格一格,一格一格,在投影機上面快速的移動,每秒鐘二十四張。第一張打上銀幕,接著燈一關,第二張換上去,然後又開燈將底片打上銀幕,然後又換第三張,一張一張的換,一秒鐘換二十四張。你看到銀幕上面很精彩的畫面出來了,所有的人都在動,情節也很精彩;你看看底片,一格一格而已,全部是靜止,沒有東西的。所以念頭一停的時候,你就看到事實真相,你就能夠入真實之際,你就自然放下,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夢幻。你還會執著什麼?你還會生什麼煩惱?所以你生煩惱就是沒覺悟。所謂知幻即離,你知道它是夢幻,你自然就離開,就不會去執著它,不會分別,甚至你不會起心動念。

我們現在靠念一句阿彌陀佛來達到這個境界,雖然我現在跟大家講大家好像知道了,這個原理大概就是這樣,但是沒有證得,要證得是另一回事。現在科學家都能夠理解,但是他未證得,未證得就得不到佛的受用,這個不叫做入真實之際。我們要證就要靠念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念到自然了,不念而念、念而無念,這句佛號就不停了,甚至睡著了它都不會停,這個就是念佛三昧。再加功用行一直念下去,念到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變成一,不是二了,就是剛才我們偈子裡面講的「原來彌陀念彌陀」。所以這個功夫要下,這個就是無上深妙禪,《大集經》裡面講的,「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你不念阿彌陀佛去參禪,就等於是將無上深妙禪放下了,去參其它禪;念阿彌陀佛,它不但是參禪,參的是無上的禪、深妙的禪,所以禪宗、淨土是一不是二。這句「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講的就是禪宗最高的境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靠念佛一樣得到。

「真實」這個詞在《無量壽經》裡面出現了三次,第一次就是這「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第二次是後面法藏比丘「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的前身,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住在真實的智慧裡面,勇猛精進。做什麼?一向專志極樂世界這個莊嚴妙土,他為我們顯示怎樣修行。我們想要求生極樂世界,就要勇猛精進、一向專志,一個方向,一定要去極樂世界。不去極樂世界我們將來去哪裡?我自己想想,一定墮地獄,為什麼?前世今生造了這麼多的業,你不可能說沒有墮地獄的因,地獄是我們六道輪迴的老家,在地獄的時間是最長。想到輪迴的可怕,你唯有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專志、專心,心無旁騖,你就一條心、一個念頭要去極樂世界。別人對我好不好,現在是生活安樂還是辛苦,還是很多苦惱,統統不擺在心裏面,我就去極樂世界。現在我受再多的苦都無所謂,心甘情願,只要我能去極樂世界就行了,這是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個就是住真實慧,真實智慧。你在這個境界裡面有種種分別執著,見到順境還要起貪心,見到逆境還要起瞋恚,這是凡夫迷惑顛倒,不知道事實真相,不明白這個宇宙是空、是假的,是你的念頭念念生滅變現出來的幻相,你在幻相裡面生這些分別執著很可憐,而且很可笑。佛菩薩看我們真是很可笑。

以前我爸爸年輕的時候是在部隊裡面當兵的,他當時參軍的時候,因為是在大陸,國民黨的餘部在很多山區做土匪,所以共產黨的軍隊要去剿匪,他經常荷槍實彈準備戰鬥。所以晚上部隊要看電影,那時的電影是很原始的那種,拿個投影機放在銀幕那裡。現在就不用那種投影了,好像現在我們這樣的一個銀幕,然後有一個投影機打上去。而且它也是用那種底片的,現在全部變成電子的了。那時軍隊個個都要看「白毛女」,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個片子?「白毛女」年紀大的人都看過,文革時期三大部,一定要去看的。看白毛女被地主欺負,白毛女的父親被地主欺負,看的人當時,因為都是年輕人,十來歲未到二十歲的人,血氣方剛。看得很入迷,看到就以為是真的了,有一個戰士立刻舉槍「砰砰砰砰」,拿衝鋒鎗一輪掃射想將地主打死,打得銀幕上面打了很多個孔。當時的部隊立刻就大亂了,不知道為什麼有槍聲出來,原來才知道這個人看得太入迷了,所以忘記了電影是假的,以為是真的。

我們不要笑他,其實我們個個都是這樣。我們看到現在的世界,佛告訴我們都是假的,夢幻泡影,你就當成電影就對了。你硬要在電影裡面當它是真的,見到好的開心得不得了,見到不好的氣得不得了,咬牙切齒,佛菩薩看到我們很可笑,好像我們看那個戰士拿槍打銀幕一樣。所以住真實慧,知道現前境界統統是假的,放下,不擺在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第三個,如來是「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諸佛菩薩為救度我們迷惑顛倒的眾生,為給我們真實之利,真實的利益。真實利益不是說我們沒有錢給我們錢,我們沒得吃給我們吃,那些是一種利益,但是它不究竟,只能夠解決暫時的困難,不可能永久。真實利益是什麼?我們破迷開悟,我們永遠脫離輪迴的苦海,這是真實之利。釋迦牟尼佛用淨土法門幫助我們求生極樂世界,這一生就能夠脫離苦海,這個利益真是太大了,這個恩德真是太大了,你只有去到極樂世界,你才能夠體會到如來的恩德。

所以這三個真實是整部經的概括。「真實之際」是這部經的理體,他是依這個理、這個本體而講出來的。一切大乘經「皆以一實相為印」,它的理論的依據就是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真實之際,本經也是以真實之際為理體,這個是講理體;第二個「真實之慧」,莊嚴成就極樂淨土,這個是作用,由體起用;「真實之利」能夠平等普惠一切眾生,這個也是體的用。所以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是這部經的主旨,好像畫龍點睛一樣,這個就是它的眼睛。

下面經文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世間諸所有法是指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六道凡夫有分段生死,就是我們的生死一段一段的,出生接著慢慢長大、慢慢到老、慢慢就去世,去世之後就從頭再來,一個輪迴投胎又從頭再來,一段一段,這個分段生死。生老病死每個人都躲不了,你不喜歡都不可以,個個都不想老,但是不能不老。你不想老,那早死,早死就不老了。生老病死、三苦八苦是三界六道眾生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所以你想想這人生真是,如果追求世間的名利、富貴、享受,沒有什麼意思。昨天我還看到一位同修寄給我的一段話,講得很有趣味,這是世間人寫的,但是也挺有意思。他說,一個人到四歲時的成功就是不用尿濕褲子,四歲時的成功;十二歲時的成功就是他有一班朋友;十七歲的人的成功就是有自己的駕駛執照,可以開車,成功了;到了三十五歲的成功很有錢了,現在人不就追求這些?到了五十三歲倒過來,三十五歲到五十三歲你的成功就是還是很有錢,這就是很成功,不用更有錢了,還是這麼多錢就行了,五十三歲;到了七十歲那時候你的成功就好像十七歲一樣,還有你的駕駛執照,還懂得開車;到了七十五歲的時候,你的成功是還有一班朋友,就是還沒有全部去世,就很成功了;到了八十歲的成功是什麼?還不用尿濕褲子,跟四歲的時候一樣。這個其實很有趣味,你想想人生不就是這樣,你追求那些名利富貴有什麼意思?到最後還是要進入這個生死輪迴的大循環,出不去,再成功也是假的,叫做曇花一現。

所以真正明白的人要放下,要有出離心、要求解脫,不要再搞六道輪迴,搞得沒有意思,應該離開。怎樣離開?唯有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靠其它法門真是不行。不信你自己去試試,我是學了二十年,我知道。我們師父淨空老法師學得更多了,你看看年輕的時候學禪宗,他講了很多經,禪宗的《證道歌》,很多禪門的經典他都講過,教下講得更多了,《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全部大經大論都講過,到最後知道唯有是念阿彌陀佛有得救。他告訴我們,六十年的學佛總結出來就是一句話:知道阿彌陀佛。終於知道阿彌陀佛了。所有的祖師大德個個都是這樣示現,你看看蓮池大師,淨土宗第八祖,通宗通教,到最後一切放下,晚年就是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他講「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那些經典你去悟,我都悟夠了,我就念阿彌陀佛;「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其它法門你去修,我就老實念佛。印光大師也是一樣,你看看他在靈岩山的關房,現在還可以看到,關房很簡單,一張佛台,上面供一尊阿彌陀佛,一部《阿彌陀經》,佛像後面貼了一個很大的字,什麼字?「死」字。日日就看著這個「死」字,我差不多要死了,好好念佛。這些都是大徹大悟的人最後的行徑,這些大菩薩個個都是這樣示現,這個就叫做住普賢行、住真實慧。

分段生死,能夠超過的人就是阿羅漢。阿羅漢以上有緣覺、菩薩、佛。佛,這個講的是相似即佛,十法界裡面的佛,還未放下妄想。將妄想放下了,入一真法界,成為法身大士。在圓教裡面講,是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這些統統是放下了分段生死;但是雖然放下分段生死,還有變易生死,就是他在不斷的修行提升的過程中,他有變易,就是變化。譬如說,從初地菩薩上升到二地菩薩,這是一次變易,雖然他沒有分段生死了,但是他有這種變化,這個都是生死、都是煩惱,還沒有完全放下,所以未能夠圓成佛道。而變易生死,它這個變化不是一部分一部分變化,它是整個變化、空前的變化。所以初地菩薩不知二地菩薩下腳處,他不是說我知道一半,不知道另一半,不是這樣的,整個都不知道的。連初地到二地這樣的階級都完全變化,我們凡夫更加不知道佛菩薩的境界。一直到將四十二品無明全部斷盡了,你就能夠證得圓滿的佛果,就離開變易生死。這裡講的「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就是不但超過分段生死,而且還超越了變易生死;換句話說,他們個個都是成佛的如來再來的。這個是一種講法,這個講法就相當之高。

另一位祖師他《無量壽經》的批註講,世間諸所有法主要是講有為法。好像《金剛經》裡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就將標準下降一點,第一種是講成佛,這種是一切的法身大士都知道。一切的世間、出世間法,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的法,叫做有為法,都是虛妄,都不是真實的,所以要舍離。但是只是舍離有為法,你只能證得小乘阿羅漢的果位。這裡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是連捨去的念頭都要捨棄,不可以住在小乘偏空涅盤裡面,住在空裡面就不行了。明知一切眾生、一切有為法皆空,但是不捨眾生,還是發願、發慈悲心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空有都不落,不落二邊,從容中道,這才叫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對我們凡夫來講是最容易把握,超過世間諸所有法。怎樣做?我好好念阿彌陀佛,心裏面是求生極樂世界,但是現在身子還在世間,未離開人世,就要敦倫盡分,就是你應該做什麼就要做什麼,你要盡你的義務。譬如說,你是父親你要盡父親的責任,妳是母親盡母親的責任,你為人子盡孝道。好像《大學》裡面講的,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忠。止是什麼?心定在這裡。你做父母要行慈,怎樣才叫做慈愛?你要教好你的兒女,「養不教,父之過」,不但是父之過,也是母之過,父母都有過。而且母親過還更大,為什麼?母親跟兒女的關係更加密切,所以教養兒女的責任母親負起的就更加多,所以有好母親就會有好兒女,父親差一點兒女都不會受太大影響。你看所有我們中國的聖賢都是有好母親,孔子有孔母,孟子有孟母,岳飛有岳母,很多的母親都是相當好。所以盡你的義務,兒女要盡孝。

君就是講領導,為人君就是你做一個領導人,無論是你的小團體的領導,公司的領導、老闆,或者是政府部門的領導人,或者是一個學校,所有任何一個團體,你做領導人的,你要仁愛你的下屬,關心他們,待他們好像自己兒女、自己兄弟姐妹一樣,好像一家人一樣,要包容、要照顧他們,要教導他們,這個才是仁。為人臣,止於忠,你要忠誠,盡忠職責。為人夫、為人妻,你要盡道義、恩義、情義,不可以忘恩負義。為人兄弟、為人姐妹,互相要兄友弟恭、互相關懷,好像手足一樣。為人朋友,止於信,你要有誠信,對人要有真心。所以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的五倫八德,我們要落實做到。五倫是五種關係,每個人都有的,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這五倫,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不但人面對,動物也有,動物也有父母,都有兄弟、都有夫婦、都有朋友、都有君臣。君是什麼?帶頭的,好像一群羊,帶頭的羊就是君,後面跟著跑的就是臣。五倫裡面動物都有,這個是自然,道法自然,所以人如果不守住五倫之道,講老實話畜生都不如,禽獸不如。將來去哪裡?一定是餓鬼、畜生、地獄道,畜生都未必有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我們要守得住。

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世間的這些關係要處理好,這些義務要盡到,我們是不離世間來證佛法。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就方便在這裡,不需要你遁入空門,不需要你一定要出家。出家,我講老實話你也有五倫:你跟你的師父一樣是父子關係;你的寺院裡面有執事,三大執事就是領導,有君臣關係;有朋友,同修道友;唯獨就沒有夫婦,就唯獨這個,其它都有。所以每個人的義務都要盡到。你能夠盡到義務做一個好人,為大眾做個好樣子,這就是叫做度眾生。

眾生需要什麼你就幫助什麼,現在眾生最需要的就是見到好的榜樣。現在個個都唯利是圖,不講道德,一講到倫理道德,「這些是老土的東西,幾千年前的東西,封建迷信。現在資訊時代、電子時代,還講這些東西過時了」,很多人都是這種觀念。不去學傳統文化,不去學聖賢之道,個個都是自高自大,傲慢無比,認為自己是最厲害,超過老祖宗、超過聖賢,聖賢都不如他,所以弄得現在天下就大亂了。要解決社會的問題,唯有就是恢復傳統文化、傳統倫理道德教育。但是只是看看經典都不夠,四書五經你講給他聽,他就只有聽,甚至聽也沒興趣,他覺得這些跟我們這個時代是格格不入。所以唯有是什麼?你一定要做個樣子給他看。現在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孝,你做出一個孝道給他看,他才知道原來孝道是這樣的;現在人不知道什麼叫慈愛,你要做出慈愛的樣子,從愛自己的家人開始,到愛小區鄰里、鄰居,到同事,到「凡是人,皆須愛」。你做這個好樣子出來,大家慢慢慢慢才能夠將他的良心喚醒,這個就是度眾生,這個就是功德無量。所以你能夠自度就能夠度他,自度是什麼?你好好修行自己,你能夠做好樣子,自然就度眾生,而不需要有度眾生的念頭。你的念頭是什麼?阿彌陀佛,我只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是叫做超過世間諸所有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