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森:當生成就第一法門_無量壽經大意(第四集)  


我們一起來先念一下開經偈和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大家跟我一起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尊敬的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首先和大家道個歉,前天和昨天我曠課。因為師父上人和我說,按照傳統,居士上來講佛經應該是先受菩薩戒,搭縵衣。我覺得應該按照這個傳統,所以在前天我就趕緊跑到東北哈爾濱,去極樂寺受了菩薩戒。前天晚上去的,第二天早上凌晨四點半才到哈爾濱,接著當天受菩薩戒,晚上坐飛機飛回來,今天早上到香港,然後繼續和大家講《無量壽經》。阿彌陀佛,這樣我就更加如法了。當然,我雖然說去受了菩薩戒,但是我自己心知肚明,這個菩薩是有名無實的,俗語說「泥菩薩」,我是這樣的人。不過受了戒之後可以督促自己學做菩薩,拿了一個菩薩戒牒,每天對照一下菩薩戒。我們在家受菩薩戒要持六重戒、二十八輕戒,你仔細看一下,六重戒、二十八輕戒都是五戒的延伸。所以,我們真正把五戒做到了,菩薩戒不難,菩薩戒叫做加行戒。受五戒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發菩薩心,發菩提心愿代一切眾生受苦,不求自己得安樂,這樣才像一個真菩薩。所以,《無量壽經》我們停講了兩晚是因為這樣的因緣。講《無量壽經》,確實我自己可以說是歡喜無量,為什麼?一天變一個樣,今天是第四天講經,每天我的樣子都不同,第一天是穿唐裝,傳統唐裝上來;第二天師父說「你要穿海青」,那我就穿了海青上來;第三天師父說「你要掛一串念珠」,他給我掛了一串念珠;第四天又受了菩薩戒,就搭了縵衣上來。所以一天一個樣,進步很大。但是這個樣是表面上的,關鍵是內心上要去提升。

我們繼續來講《無量壽經》,我們先把這個經文讀一讀,第二十九頁第一行:『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一願,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標的願的科題叫做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這一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核心,四十八大願都是圍繞這一願展開的。《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大願的詳細說明,所以這一願是《無量壽經》的核心。我們師父過去在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探討過這樣的問題,是說,佛我們都知道是萬德萬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如果說有一個眾生馬上要墮阿鼻地獄了,因為造了很重的罪要墮到阿鼻地獄去,在沒墮之前有沒有能力讓他一下成佛,從地獄最差的那級一下跳到最高的那級成佛?如果有這個能力,我們才可以承認佛是萬德萬能;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這個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只是讚嘆佛而已。當時我們師父提出這個問題,很多人答不上來,究竟佛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一個造作惡業,立即要墮到阿鼻地獄的眾生一下子成佛?講不上來。一直到我們學了淨土法門、讀了《無量壽經》,我們師父說,這一願佛就實現了,即使我們造作再多的惡業,臨終十念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佛有能力使你立即成佛,你一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成佛了。所以這一願是真實的反映佛的萬德萬能、佛的真實慈悲。

我們說,如果一個人造了這麼重的惡業可以立即成佛,那佛教講起來很難接受,不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他可以立即成佛?難道我們造作惡業也不怕,可以拚命造,最後臨終的時候念十念就可以往生?你要知道,佛為什麼說我們可以十念往生?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本性都是佛,人人皆有佛性。我們之所以造惡業,是我們一時胡塗、一時迷惑顛倒,所以才造惡業。但是造了再重的惡業,只要一念心能夠懺悔、能夠回頭,中國俗語有說「浪子回頭金不換」,能夠猛然回頭,知道自己做錯了,真實的悔改,從今以後再也不造了,發大願求生極樂世界,一樣可以往生。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就是這樣的人。你看看,他殺父親、害母親,造了破壞僧團的很多惡業,甚至還參與出佛身血,五逆罪基本上都全造了。佛在其它經上又講過,他臨終的時候業報現前,地獄的相現前了。他知道自己一定要墮地獄,很害怕,向佛求懺悔,自己知道自己錯了,真心悔改。他悔改的力量非常強,因為自己知道立刻要墮地獄,而且這個地獄是阿鼻地獄,最深一層的地獄,沒得救了。這個時候真心悔改,求佛教導他如何能夠解脫,佛勸他往生極樂世界,結果他臨終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到什麼品位?上品中生,這是一個很高的品位。我們一般人想,他這樣的罪能往生也不錯了,算幸運的,品位應該不會很高的,沒想到他是上品中生,說明什麼?他懺悔的力量很強大,他一念心非常的真誠、懇切,過去的罪業都不起作用,帶業往生。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他立刻就變成了菩薩,往生之後我們知道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不退轉的菩薩。靠哪一條願?阿彌陀佛第十八大願,「十念必生」。

這個願文裡面說「十方眾生」,這個十方是包括一切世界,當然包括我們的世界、包括我們在座的各位,而且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統統包括在裡面。你能夠聞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聞」是你了解了,不是說聽了一句佛號就算了,不是,是你聽了之後明白裡面的意思。所以我們講《無量壽經》,知道阿彌陀佛的由來、知道阿彌陀佛的本願,你把這些事情都能夠明白了才叫做「聞我名號」。聞名之後最重要是「至心信樂」,這個古音讀「藥」,樂的意思就是很歡喜、很愛好。我們聽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不是很歡喜,是不是很想去?這就叫做至心信樂。這個至心重要,至心是真心,你真正相信、真正歡喜愛好,對這個世界統統能夠放得下。你說「這個世界我也歡喜、也愛好,那個極樂世界我也歡喜、也愛好」。這樣是不行的,你只能選擇一樣,你兩樣都要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你有選擇,對這個世界能夠放得下,這樣你求生極樂世界才叫做至心信樂,是真的不是假的。「所有善根」,這個包括自己做的所有微小的善事。我們平時要積功累德,多做善事、多幫助人、多修自己的善念,一點點、一絲毫的這些小善,我們統統都要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要希望我們這一生有什麼福報,這一生的福報都是無常的、暫短的,去極樂世界這個福報才是永恆的。所以我們要「心心回向」,只有一個心,就是希望早點去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所受的苦難再多我們都不計較,只是「願生我國」,這個就是極樂世界。最後「乃至十念」,這就是說你能夠一句阿彌陀佛念十次,十念必生。

這個十念通常講是臨終十念,十念時間很短,我們現在一口氣也可以念十句,一分鐘都不用就念完了,臨終的時候我們能夠念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十念是乃至十念,你從一念到二念、到三念,最後到十念。其實最關鍵是你臨終那一念,因為要往生到哪一界,關鍵是看你臨終這個念是什麼念,決定你來世到哪一個法界。如果我們臨終還是貪心,貪愛這個世間,臨終這一念是貪念,往生餓鬼道;我們臨終的那一念還是瞋恚心,平時喜歡發脾氣、喜歡罵人,養成習慣了,到臨終還沒有改、還是這個習慣,那就糟了,臨終這個瞋恚的念就墮地獄;臨終還能夠持戒修善,五戒十善,這是去人道。所以你看,十法界裡面你去哪一個法界由你的念頭決定。我們自己觀察一下自己是什麼念頭?如果這個念頭不是佛念、不是善念,那就要警覺,我們造的是惡道的因,要回頭、要反省、要放下惡念,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最方便的就是一句佛號。譬如說剛剛想發脾氣,立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這個瞋恚心壓下去,化解它。想到我們要去極樂世界了,還何必和這個世界的這麼多人去計較那麼多?就放下了。想起貪心、貪愛,這個美味很好吃,我想多吃兩口,立刻想起再好的美味都不如去極樂世界好,再享受不如去極樂世界好,你就把這個貪心壓下去了。你能夠平時修,到臨終你一定有把握這個念是佛念,因為你修成習慣了。最重要是習慣,念佛要念成習慣。有時候,我們見到有些同修遇到急難的時候,像在開車時突然遇到什麼事情發生,他就「啊」一聲,這是什麼?他習慣了念啊,這個阿後面還有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才行!養成習慣了,出現什麼緊急情況一句阿彌陀佛,即使是這一念我就要往生了,我一定可以往生。臨終這一念是阿彌陀佛,一定可以往生。

下面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提醒我們。這八個字是一句,不是分成兩句講,是一句講的。臨終的時候,即使你是造了五逆罪,像阿闍世王造作過五逆罪,但是他沒有誹謗正法,他臨終的時候能夠相信正法、能夠求生淨土,他可以往生,懺悔往生。但是,如果是造了五逆,再加上誹謗正法,這樣就不行。這個人不信,不信他怎麼可能往生?所以信心最重要,不要怕自己造了很多惡業,這一生不可以往生,沒有這個話。你能夠真正相信佛的教誨,今後不再造惡業了,懺悔往生,一定可以往生。不要整天想著這些罪業、整天糾纏在心裏面,自己折磨自己。憶念這個罪業,你憶念一次就造一次,過去是身體做,現在是念頭裡面做,還是造業。不要再憶念,不要讓這個念頭糾纏在心裏面,糾纏不清,這樣不對。放下,不要理它,過去就過去了,現在我們真心念佛求生淨土,知道這個是我們的唯一出路,這樣就可以清淨,這個罪業就自然可以消除,帶業往生。這個業是過去的業,你可以帶著走,只要現在不再做,這樣就可以。這個是十念往生。

下面第十九願是「聞名發心愿」。我們來讀下經文,『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說「不得是願,不取正覺」,現在阿彌陀佛已經得到正覺,所以這個願統統都落實了。這個地方講聞名,「聞我名號」,這一願講這個聞名,要知道對的是菩薩眾,是將來要作阿惟越致菩薩。我們師父講這條的時候特別提醒我們,這個聞名的聞不是說我們聽到了就算,不是,這個聞是對應菩薩「聞思修」三慧這個聞。聞慧、修慧、思慧,聞思修。這個聞是智慧,智慧是在戒定的基礎上。小乘修學是用戒定慧,這叫三學。但是菩薩是修三慧,所以三個都是智慧,而且是聞思修一次完成。這個聞怎樣才叫做聞慧?就是我們在讀經、在聽經的時候,最重要是不要去研究、去思考、去動腦筋想,一想就落到妄想分別執著裡面,這就不叫聞慧了。你讀經只是用你的意識心去研究經典,不是用菩薩的聞慧。用聞慧是我聽經、我讀經;一接觸我就能夠明白,這個明白就是思慧,聞思修的思慧;一明白就入境界,叫做修慧,聞思修是一次過,三個都完成。

那我們平時讀經、聽經怎樣去落實?關鍵是我們不要去想、不要去研究。你讀《無量壽經》從頭讀到尾,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這個經文讀出來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想,讀到這句,「這句是什麼意思?」在那裡想,一想就不是叫做聞慧了,就落到意識心裏面,就叫做妄想分別執著。經文裡面有沒有意思?佛告訴我們,經文裡面沒有意思。你看看佛自己說,講了四十九年法,他自己無法可說。他沒有意思,佛的心是空的。好像這個引磬一樣,磬是空的,你敲它就響,敲得大力一點,它就大聲一點;敲得小力一點,它就小聲一點。你問問它,是不是它自己想響?不是,它自己沒有這個意思。如果是自己想響,它響不出來,你敲它它就響了。所以經文好像這個磬一樣,佛的心是空的,我們也要把我們的心空了,這樣來讀經文才可以真正的明白,這個明白是性德流露。所以我們讀經不要去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讀完一遍又一遍,讀的遍數多了,自然意思就統統明白了。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意思就自然出來了。我們聽經也是一樣,我現在在這裡講經的時候,你聽得明白就明白,聽不明白沒關係,現在我們可以錄光碟,你回去再繼續聽,千萬不要去想,這叫做聞慧。聽完一遍又一遍,這樣就叫做熏修,聽到最後你就明白了,這個明白叫做開悟。所以這個學習的方法和世間學習不一樣,世間你是研究,讀得不明白了反覆在那想,這個想就叫做胡思亂想。想到你以為自己明白了,跟別人講,這叫胡說八道,不是真實的意思。所以這是要修聞思修三慧。

聞名發心,真正明白了我們要發起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這裡講要「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這個是修菩薩道。雖然現在不是真菩薩,受了菩薩戒是假菩薩,但是要修菩薩道,修到最後你就做了真菩薩,到了極樂世界你就是真菩薩。最重要發願,「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這是發願,願生淨土。「一心念我」,這個是執持名號,這個最重要是一心。一心是什麼?你沒有間斷、你沒有懷疑、你沒有夾雜,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一句接著一句,念得很清楚、很分明,自己知道自己念、自己聽到自己念,很清楚的,不會昏沉,而且不間斷,這個才叫做一心。念到一心不亂了,《阿彌陀經》上講的一定往生。這個一心念我,就是心是清淨的,淨念相繼,晝夜都不斷,這說明是功夫成片,這叫做念佛三昧,能不能夠做得到?一定可以。

像我去年,大概是四月份的時候,我把我爺爺接到雲南去,我在雲南住了一年。在那裡有同修供養我一個攝影棚和幫助我照顧爺爺,所以我在那裡一年的時間,我勸導我爺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今年九十二歲了,年紀很大,來之前他對於往生一點願力也沒有,叫他去,他說去就去吧!念佛也不肯念,連吃素都不肯吃,還要吃肉。來了雲南之後,我幫助他,慢慢幫他認識到西方極樂世界,勸他念佛,他念佛之後也很歡喜吃素了。我告訴他說,你看眾生很可憐,你想吃牠,牠就要被人殺害,你於心何忍?我爺爺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很老實的人,他明白道理之後就不吃肉了。有時候他很想吃肉,我們就做一點素肉給他吃。他說這些肉這麼美味的,好像比那些真肉還好!然後每天念佛。他年紀大,讀經也不會讀,聽經耳朵也不是很好使,所以只是念一句阿彌陀佛。我跟他講解了阿彌陀佛的大意,極樂世界的情況,他就很歡喜想去求生極樂世界。念了大概四個月,有一天(因為我那時候和他在一個房間睡,我照顧他),我中午的時候睡覺,突然被我爺爺的念佛聲吵醒了,我就想,不錯,這麼精進,中午也不睡覺還在念佛。結果我去看他,他睡著了,睡著了還在念。之後晚上也會出現這個情況,晚上有時候睡到半夜三更,被他的念佛聲吵醒了,一看他還在念佛,睡是睡著了,但是佛號竟然沒有斷。我們還把他錄下來,我們大家幾位同修用一個錄像機把他拍攝下來。這個說明什麼?如果你真乾、真念佛,好像我爺爺這樣的人,他根性算很差了,經文也不是很懂、道理也不是很明白,但是他肯念。你能夠念四個月就可以達到「晝夜不斷」,這個事情不難,關鍵你是真乾。

《阿彌陀經》裡面講,「若一日至若七日」你就能夠做得到,關鍵是你是不是真乾。你不是真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念一天很精進,第二天又不念了,這樣就不行。你能夠真正功夫成片了,佛號可以晝夜不斷,連睡著了以後,好像呼吸一樣。呼吸,你睡著了還在呼吸,你不會斷的,你佛號念得好像呼吸一樣這麼自然了,那你就晝夜不斷,你這個時候一定可以往生。因為阿彌陀佛在這裡有一個願,「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他帶著極樂世界眾菩薩,觀世音、大勢至這些菩薩來接引你去極樂世界,而且去很簡單,「經須臾間,即生我剎」。

有些人想,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個世界是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在哪裡?很渺茫。你不用擔心,阿彌陀佛負責接你去,而且經須臾間,轉眼之間,一剎那你就去到了。你去到極樂世界之後「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意思?是不退轉的意思。這個不退轉,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講到,是「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這個地位很高。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我們一般凡夫修學成佛要三個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是修到三賢位,這是《華嚴經》裡面講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位,到了這個地位;第二個阿僧祇劫是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是從八地修到九地、十地,三個阿僧祇劫,這才叫做修成圓滿。但是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一去到極樂世界你立刻成為阿惟越致,就是圓證三不退,這個意思是七地以上的菩薩,八地、九地、十地。別人要修三個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無數劫的意思,無數還要加個三倍,三大阿僧祇劫才修到這個地位。你轉眼之間,一到極樂世界立刻得到,不可思議!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不是說你自己有什麼能耐可以得到,是阿彌陀佛加持。所以,西方淨土法門,這個是最殊勝、最圓滿,而且修起來也是最簡單、最方便。

下面第二十一願叫做「悔過得生願」。學了佛的人,往往在過去所造的業自己知道懺悔,知道自己有業障,願意改過自新,這是很難得的善根。悔過之後,阿彌陀佛在這裡有願告訴我們,你必定可以得生。『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這個「繫念」是一心一意,心掛念著叫做繫念。很多人修學淨土法門,每天都在做功課、都念佛,一萬、兩萬,十萬、八萬。以前我們師父碰到一位老太太,這位老人家念佛也很精進,每天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她有一天和我們師父說,「師父,我現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差一點了」,什麼呢?「其它的事情我統統都可以放下,唯有我的孫子放不下,我整天想著我的孫子,其它什麼都不想了」。這種算不算是一心繫念?她不算,念一下阿彌陀佛又想想她的孫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加上個孫子,又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孫子,這樣叫做夾雜,這樣不可以成片。所以我們師父勸導她說,妳只要把妳心中的孫子變成阿彌陀佛,不要掛念孫子,掛念阿彌陀佛就行。她掛念孫子,你看看她雖然口裡面沒有常念孫子,沒有一天到晚在念孫啊孫啊,沒有這樣念,但是心裏面真的想著。只要我們把我們所想著的東西換成阿彌陀佛,這樣就成功了。你心裏面真的有佛,即使你口裡面沒有念也沒關係,你心裏面真有,這叫做繫念,這個很重要。

『發菩提心』,這是求願往生極樂世界的心,就是菩提心。一般我們說,菩提心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四弘誓願,發廣度一切眾生的心,這是菩提心,沒錯。但是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告訴我們,你能夠真心真意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為什麼?因為你發出這個心,你就一定可以和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可以臨終往生極樂世界。一往生你就必定成佛,必定可以實現廣度一切眾生這個願望。所以,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心愿就落實菩薩的四弘誓願,你就發出真正的菩提心。最重要是堅固不退,你不要退轉、不要中斷。

『植眾德本』,「植」是培植,眾德之本,「眾德」是無量無邊的善德,根本是什麼?師父告訴我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你能夠念一句阿彌陀佛,念住了,你不要間斷、不要夾雜,你就是在那裡「植眾德本」。所以我們見到很多老人家,一天到晚都是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間斷,也沒見他做什麼好事、善事,就是知道念佛,他最後往生極樂世界很殊勝,他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甚至可以開往生大會,召集這些新聞報導的記者。我們香港有這樣的人,過去何東爵士,這在香港過去是非常有名的,他的太太往生的時候,他們家裡很難得,基督教徒,他的太太是佛教徒,念阿彌陀佛的。他們家裡畢竟是有學過傳統文化,有孝道,所以宗教信仰雖然不同,但是互相都尊重,做子女的也很孝順。這個老太太一直念佛,念到最後她預知時至,告訴她的兒女,「我什麼時候要往生了,希望你為我開一個往生大會,請那些新聞記者過來」,很自信。到往生那天,子女們圍在她身邊,她和子女們說,「雖然我們是信仰不同,你信基督教,我是念阿彌陀佛,我們互不影響。現在我要走了,我還有最後臨終一個願望,希望你們能夠為我念阿彌陀佛,送我去,這樣也算是盡孝了,你們做不做得到?」她的子女們也很難得,想著母親都要走了,最後送她一程,滿她老人家的願望是應該的。大家一起為她念佛,念了沒多久,這個老太太就告訴大家說「阿彌陀佛來接我了!」就往生了。從此以後他們一家人都不再去基督教堂,都一起來念阿彌陀佛了,度了一家人。當時新聞報紙也登了出來,在香港佛教界有很大的影響力。

所以我們知道,這個植眾德本,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修最大的善德,你就是度眾生。到臨終的時候一表演出來,大家統統相信,現在不信沒關係,最後你表演給他看,不由得他不信!所以我們每天自己念阿彌陀佛,念念增長我們的信願,把我們的功德統統回向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了保證,「無不遂者」,就是說你有這個願一定能夠成就。阿彌陀佛給我們下了保證書,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要往生。只要你真心想去,一定可以。憑什麼講這句話?阿彌陀佛有保證書在這裡,四十八大願就是保證書。

下面講『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一個人知道自己造了惡業,「宿惡」是過去的惡業,過去包括過去生和今生以前的這些罪業。說老實話,一個人能夠知道自己罪業深重,這個人也很難得,為什麼?他還有良心,他知道慚愧、懺悔,我們也應該很尊重他。如果一個人造了惡業,自己好像覺得沒什麼,那這個人就沒得救了。所以只要能夠悔過,悔過不是整天想這個罪業,過去我做的這些事,整天想,這個不是悔過。悔過是以後再不做了,不做了也不想了,不想才叫不做。造業,身口意都會造業的,身口不造了,意上面造,這也算是造,你想一次又造一次,這樣怎麼可以把你的罪業懺悔?不想了,心當下得清淨。要知道我們過去世肯定什麼罪業都造過,五逆罪都全造了,罪行肯定滔天,好在現在沒有宿命通,想不起來,如果想起來,自己受折磨。不要想,現在不造就可以了,當下一念清淨,能夠念佛。「便持經戒」,從今以後我們做的善、持的經戒,持經就是你深入經教。持戒很重要,最基本的是學佛人要五戒十善一定落實。「願生我剎」,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保證你一定不會墮三惡道、一定能夠來極樂世界。

下面一章是講三個願,「國無女人願,厭女轉男願,蓮花化生願」,這是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有的人,身相都是相同的,和阿彌陀佛都是長得一模一樣。所以我們這個佛堂,你看供的西方三聖,他是三個都一樣的,這樣就對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阿彌陀佛也是一樣,你去極樂世界和他們也是一樣,身體相貌絕對沒有差別,「身無差別願」,前面我們看到。他更加不會有男女的相,所以極樂世界統統是男身,沒有女身,男女是我們這個世界才有。極樂世界女子可不可以往生?當然可以。十方眾生,只要「至心信樂,願生我國」,一定可以往生,女人一定可以。女人要往生的時候,她自然就轉成男身去極樂世界,轉成菩薩的身,所以國無女人。厭女轉男,厭患女身,講起這個,我想在座的女同胞可能會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做為女人,確實受的痛苦比男人會多一些,因為身體的原因,帶來的痲煩比男人會多一些,女身往往受苦。阿彌陀佛在因地上參訪十方世界,發現在每一個世界裡面,女子受的苦比較多。而且一個世界裡面有男有女的時候就很痲煩,很多問題都是由男女之間產生的。所以阿彌陀佛建立這個極樂世界,你來這裡統統都是男身,沒有女身,就不會有這些煩惱、不會有這些痲煩。你去了極樂世界,要知道你再回到這個世界,你想變回女身也可以,你可以有無量的神通,可以變現、變化。好像觀世音菩薩,應以男身得度,你就可以現出男身;應以女身得度,你就可以現出女身,你可以得自在。所以極樂世界有這樣的殊勝。

極樂世界沒有男女,那人是怎樣出世的?我們一般人說,有父親有母親才可以有兒女,在極樂世界是怎樣出世的?在極樂世界不需要父母,蓮花化生,蓮花就是我們的父母。所以每個人都是蓮花中化現出來,而且不是從小到大這樣長起來。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先從一個胎兒慢慢出世之後,身體愈長愈大,不用,一化生出來就和阿彌陀佛身相完全一樣,不需要去成長的。他不是血肉之軀,他是清虛之軀、是菩薩的身相,叫做金剛不壞身。他不會老、不會死,更加不會病。

下面這個願是「天人禮敬願,聞名得福願,修殊勝行願」。經文裡面說『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這個「敬」是福,大家敬你,你有這個福,這個是福報。如果沒有福,人家不會尊敬我們,甚至輕視我們。但是我們這個世界,確實,福薄才會來到這個世界。所以在這個世界,即使你學佛了,說不定也會受人輕視,甚至被人罵、被人輕賤。學佛的人,真正學佛不要計較這些,為什麼?《金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說我們在無始以來造的罪業很重,現在發心修行了,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你還是被人輕賤,這是我們以前的這些罪業,本來會拖我們下地獄的。但是由於被人輕賤,我們這些罪業就統統消除,不需要墮惡道了。所以我們知道這個道理,被人輕賤我們不要煩惱,我們應該很歡喜,逆來順受,為什麼?我消業障。不但歡喜,還要感恩,感恩他給我消業障。你看我本來要墮地獄、墮惡道的,被他一罵,我就不用墮了,他會墮,你看他多無辜!我要感恩他,他冒著墮地獄的危險來罵我,這個是我的大恩人,所以我應該感恩,把我的功德應該回向給他,他也不要墮地獄。如果你真正往生了,他就不會墮地獄,他會因你的功德而超升。所以知恩報恩,這是自利利他,念頭一轉過來,你看自己和他兩者都得利;如果你念頭轉不過來,他罵我,我很煩惱、很生氣、內心很不平,我自己墮落,他也墮落,兩個一起墮落。所以,能夠轉念頭是關鍵。

我們能夠聽聞阿彌陀佛的名字,這個聞是明白道理了。好像今天大家一起聽《無量壽經》,你聽聞之後明白了,「歡喜信樂」,你很歡喜來學這個法門、念這個法門。「禮拜歸命」阿彌陀佛,「以清淨心,修菩薩行」,這是必然的。我們明白道理了,對這個世界統統可以放下,以清淨心來修菩薩行,只是做利益眾生的工作,那你自然得到諸天世人的恭敬。我自己就深有體會,明白道理了,把世間工作放下,專門來學經教,只是一心一意為了把這麼好的佛法和大家分享,使大家明白道理。特別是講《無量壽經》,使大家能夠明白淨土宗修行的理論方法,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我學做菩薩行,結果人家真正恭敬你。這次,你看我前兩天去哈爾濱,昨天在哈爾濱極樂寺受戒,也沒有通知那裡的人,去到寺院被人認出來,個個都是非常恭敬向我合掌問訊,還要頂禮。我不敢受,怕在那裡時間長了,太多人認出來,會把秩序也搞亂,所以受完戒立刻回來,不敢當!就說明你真正為佛法、為眾生,大家是會恭敬你。但是,我們不要在這個恭敬當中就生起傲慢心,以為自己真的了不起,那就錯了。我們不是真菩薩,是假菩薩、是泥菩薩,只有往生之後你才是真菩薩。所以,別人愈恭敬我們,我們愈要謙虛,知道自己不足,有名無實、虛名在外,這個不是好事,我們要很謹慎。

這裡下面說『生尊貴家,諸根無缺』,這個是得人天福報。這一類眾生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可能他對極樂世界雖然信、雖然念佛,但是願心不是很強,為什麼?這一世覺得不錯,福報很大,他覺得「我在這個世界其實都沒有什麼苦,不用去極樂世界都可以」。但是他念佛真的念,他又修善,也幫助人,他這條做得到,那命終「生尊貴家」,這一世所修的,來世成為福報。而且阿彌陀佛還會加持你,你「常修殊勝梵行」,梵行是清淨行、是戒行、是苦行。雖然我們生在尊貴家,但是並不為福報所迷惑,我們還可以修清淨梵行,最後還是能夠發起真實的願求生極樂世界,那時候可以往生。所以我們真是感恩阿彌陀佛,生生世世都照顧我們。要知道,在座各位你們今生聽聞淨土法門,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決定不是說這一世才開始。你看後面第十品裡面說阿闍王子,他聽聞了阿彌陀佛的本願,他都發心想來作佛。佛告訴我們,他在過去生中已經是供養了四百億佛,這個善根不得了!但是他還沒有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善根還不足,不如你們,你們今生聽了之後能夠往生。你還不是聽佛說,是聽我說,你看你們的善根超過阿闍王子多少倍!決定不是供養四百億佛這麼簡單,無量無邊一切諸佛,所以你們的善根這麼深厚。但是話又說回來,雖然很深厚,但是還沒有往生,生生世世你都在修這個梵行,到這一生不可以再等,這一生就要往生極樂世界,再等可能就無量劫。所以真正明白之後,統統放下,只有一個心愿,求生極樂世界。

下面一章有四願,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二十八是「國無不善」。極樂世界是純淨純善的世界,連不善的名號都沒有,更加不會有這個因緣作惡,所以一定不會墮惡道。所以極樂世界沒有惡道,為什麼?連不善的名都沒有,更何況說有這個因緣?二十九是「住正定聚」,三十是「樂如漏盡」,三十一是「不貪計身」。這個願文裡面說『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這個「一心」,在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是同一個心,什麼心?念阿彌陀佛。因為大家都是念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大家的信願行都相同,所以果報一定相同,因同果同,去到極樂世界大家都是和阿彌陀佛同樣身相。所以「皆同一心,住於定聚」,這個定聚是心定在念佛上。《華嚴經》告訴我們,「念佛成佛」,所以你定在念佛上,當然一定可以成佛。「樂如漏盡」,這個漏是比喻煩惱,漏盡就是煩惱統統沒有了。『永離熱惱,心得清涼』。煩惱叫熱惱,特別人如果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說很惱火,一惱火你就熱了,甚至滿面通紅,這個叫熱惱。在極樂世界沒有任何煩惱,而且『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比丘證得阿羅漢,見思煩惱統統斷了,他的快樂我們凡夫根本沒有辦法想像。但是這個經典不是小乘經,是大乘經,大乘的成就超過阿羅漢。所以什麼是真正的「漏盡」?大乘裡面講的漏儘是十地菩薩,真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斷盡了,這個才叫做漏盡。這個快樂,說老實話我們沒有辦法想像。

最後說「不貪計身」。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貪戀自己的身體,如果自己年輕貌美,自己覺得飄飄然、很驕傲,比別人聰明、比別人厲害,這些都是驕傲;如果不如別人,就會心裏面很自卑、很煩惱,這都是煩惱。在極樂世界他沒有這些煩惱,為什麼?大家身相一樣,而且都知道這個身體是一個虛無的身體,絕對不會去執著它。而且極樂世界可以化身,在十方無量世界化身無量,想變成男身就變成男身,想變成女身就女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身他都可以變出來,所以他怎麼會執著?你只有一個身你才會執著,無量身你當然不會執著,你都不會計較自己的身體。在我們修行上,不貪計身很重要,修行要吃苦。譬如說每一天我們拜佛,拜一百拜、拜三百拜,這個是要吃苦,天氣這麼熱,滿頭大汗,拜起來腰酸背痛,這個要忍得住。修行如果不肯吃苦就很難成就,所以佛勸導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持戒是苦,為什麼?斷習氣的過程是一個苦的過程,修行是要吃苦。如果說我拜了二、三拜覺得腰酸背痛就不拜了,念佛念得大聲一點傷氣,算了不念了,這是貪計身,貪計身就不行。所以真正要把身放下。年紀大了、病了,這個時候更加應該勇猛精進,希望早日成就,對這個身體我們當然不可以殘害它,但是也不需要過分去為它考慮。

下面一章講的是第三十二願「那羅延身願」,三十三願是「光明慧辯願」,三十四是「善談法要願」。經文裡面說,去到極樂世界的人『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我們聽到這些經文很羨慕,身有「光明照耀」,而且是照耀十方世界。你可以「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辯才是從智慧生出來的,智慧現前就是辯才。這個辯才是什麼?你可以講經說法。『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菩薩在世間的事業就是弘法利生、講經說法,弘揚佛陀教育。所以你去了極樂世界,將來想回到這個世界,或者到其它十方世界去廣度眾生,你一定是這樣去示現,講經說法,教導大家都能夠明白極樂世界,都能夠發起信願來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是教化眾生。你去其它世界教化眾生,一定得到阿彌陀佛佛力加持,所以你對於甚深法要你都能夠明白。讀經,經典意思你統統明白,你能夠講得出這個味道,把佛經的真正內涵能夠講解得很清楚,使得眾生聽到之後很歡喜,這些統統都是佛力加持。包括你自己的音聲、你的色相,上了台之後你的相貌都不同,特別光明,我們說很陽光,滿面都有光明,眾生見到你之後會很歡喜。這個不是你自己有什麼本事,是佛力加持你,為什麼?你上了台就是代佛說法,所以佛光照耀。特別是講淨土法門,你為別人講淨土法門的時候,十方一切諸佛都加持你,這個是第一殊勝的法門,當然受的加持是最強。我們關鍵是自己心愿解行要和佛相同,你得到的加持就沒有障礙。

下面,第三十五願是「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隨意願」。「一生補處」就是一生就可以成佛了,你去到極樂世界不用再去投胎輪迴,你是這一生,就從現在開始。現在我真正要求生極樂世界了,到了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我去。我不是說死了之後才去的,是活生生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來,這個身體不要了,跟著阿彌陀佛去了。所以你是活著去的、生著去的,不是死著去的,去到極樂世界你不死,一直「至於成佛」。所以從哪裡開始說一生補處?補處就是你做後補佛,從現在就開始,你真正發起信願,那你現在就一生補處。所以這個法門太殊勝了,真是當生成就的法門。所以,佛在這部經裡面等於給我們授記,預言我們一生圓滿成佛。

你去其它世界教化眾生,你說「我現在先不成佛,我希望去教化眾生,可不可以?」可以。『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你有這個本願,你想先度眾生再成佛。像地藏菩薩一樣,度眾生的事業沒有完,我不可以成佛,一樣可以。那你是『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你度化眾生是以出家的身分也好,在家的身分也好;講經說法也可以,你在這裡聽法也可以。聽法是什麼?做影響眾。所以大家來聽這個《無量壽經》,大家是什麼?做影響眾。在座有不少人都是老修行,聽《無量壽經》聽的次數可能比我還多,對《無量壽經》的教義其實比我還熟,但是他們都還在這裡聽我講,為什麼?做影響眾,莊嚴道場。一些初學的人見到這些老同修,學佛學得這麼好的人都來聽,說明講的老師一定是不錯的,這是鼓勵後學、鼓勵初學的人,增長信心。所以,我在這裡很感恩大家鼓勵我,阿彌陀佛。所以菩薩說法也可以、聽法也可以,都是修行,自利利他,「隨意修習,無不圓滿」,這個修行沒有任何障礙。

下面,第三十七願「衣食自至願」,三十八願是「應念受供願」,在極樂世界需不需要衣食?其實是不需要。但是剛剛去到極樂世界的人還有些習氣,特別是吃飯,去到極樂世界本來不用吃飯,為什麼?法喜充滿,最好的營養就是法喜,很快樂,不用吃飯。但是這些習氣畢竟是無量劫來形成的,覺得這麼久都沒有吃飯,這個念頭剛剛起來,立刻你會見到擺在你面前百味飲食,「衣食自至」。你想吃什麼,立刻就化現在你面前。想穿什麼衣服,特別是很多的女眾,喜歡打扮的、一天換一套衣服的,這些習氣妨不妨礙?都不妨礙。你真正求生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的衣服我們都不要了,去極樂世界,那裡的衣服和這個世界不同,那裡的衣服是七寶衣!這個世界的人想都想不到,再好的服裝設計師都設計不出來,衣食自至。你剛剛想到吃飯,食品就在面前;想穿哪件衣服,七寶衣就掛在身上,所以這麼殊勝。

我們每天的工作在極樂世界做什麼?供養諸佛如來。我們供養諸佛如來在這個世界很難,為什麼?佛都見不到,雖然說佛在我們這個世界會化身,但是化的不是佛身,我們就不認識他了。你看我們只知道有釋迦牟尼佛,其它佛都不知道。肉眼凡夫,見不到佛,那就更加沒有辦法供養佛。但是去到極樂世界就不同了,你可以每天化身到十萬億佛國土供養諸佛如來,供養的是真佛。而且你供養也不需要太多的考慮,阿彌陀佛都把這些供具給你準備好了。你可以拿天花來供養,而且是「應念供養」,一念之間你就去到佛前,將你希望供養佛的最好的供具供養給佛。佛一定歡喜接受你的供養,佛是恆順眾生,所以他一定會歡喜接受你。接受之後他一定為你講經說法,使得你開悟。所以,我們去極樂世界身分就不同了,我們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一切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學生特別的尊重,特別給他照顧。

有些人說,很想往生到彌勒菩薩兜率天內院。我們師父就說,你往生兜率內院不如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你就會見到彌勒菩薩。《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彌勒菩薩在哪裡?在極樂世界,當然他化身十方世界都有。你見到彌勒菩薩之後,你說「彌勒菩薩」,因為他是你的學長,他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你想親近彌勒菩薩,你可以拍著他的肩膀和他說,「學長,你可不可以帶我去兜率天去看一看?我原先很想去兜率天,現在來了極樂世界,現在想去你那裡看一看」。彌勒菩薩說,好!他拉著你的手去兜率天,帶你去游。這個時候彌勒菩薩是你的學長,你是學弟。如果你往生到兜率天,你做彌勒菩薩的學生,身分不同。你去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你是做學弟,是平輩的,你去兜率天和彌勒菩薩的那些學生是師叔和徒弟的關係。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殊勝。

下面,第三十九願「莊嚴無盡」,這是講極樂世界物質文明,豐富莊嚴。第四十願、四十一願、四十二願、四十三願都是說極樂世界的物質文明,具體經文我們就不讀了,大家看一下這個條目,「無量色樹,樹現佛剎」。極樂世界的寶樹都現出光明,而且它有一個很特殊的功能,好像我們這個世界的電視機一樣,它可以把十方國土都現出來給你看。現在我們看到有一些立體電視,不是平面電視,是立體電視,看起來的相好像立體相一樣。在極樂世界的樹好像立體電視一樣,它不是平面的。看其它世界,譬如說你去了極樂世界,想看一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自己過去那些親友現在怎麼樣,現在究竟是什麼情況?立刻可以在寶樹之間立體就看到,猶如在面前一樣,面對面一樣。這樣你看到他們,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是不是善根成熟了。成熟之後如果和你有緣,你可以立即化身去到他們身邊度化他們。很多人親情放不下,親情放不下障礙自己。要往生,把親情都要暫時放下,對自己的子孫、對於自己的家裡人要放得下。這個放下,不是永遠不要、不理他們,不是,是暫時先放下,去到極樂世界你才真正有能力幫助他們。如果不放下,一輪迴,見面都不認識了,那怎麼可以幫助他們?自身都難保。所以對於親人、親友真實的慈悲就是自己先去往生,然後才可以幫助他們。四十二「徹照十方」,極樂世界的一切物質都是光明,好像明鏡一樣徹照十方。四十三「寶香普熏」,所有物質都由寶香合成,這個寶香可以普熏十方世界。

最後,第四十四至四十八這五願是為菩薩發出來的願望。前面阿彌陀佛為一切眾生髮的願,這裡四十四到四十八是為菩薩發的願。所以這裡說『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這個是為菩薩發的,不是一般人。所以這個法門不但度眾生,連菩薩都要度,一切的眾生平等得度。所以你能夠勸人念佛,這個是等於佛教化一切眾生一樣,為什麼?一般說菩薩你怎麼度他?你只要勸菩薩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那你就是等於代佛勸化,菩薩都因你而得度。『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聞名就能夠得到「清淨、解脫」,就能夠得到「普等三昧」。這個普等三昧是什麼?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又叫做寶王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菩薩聽到這個法門,能夠歡喜信受、依教奉行,他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能夠「住三摩地」,他能夠深住在念佛三昧,一直到他成佛為止。他在這個三昧的大定當中,能夠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還不失定意。這個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他,要知道供養無量無邊一切諸佛還不失定意,這個不容易。一般我們做好事,為眾生,往往這個心起心動念難免有,這個定意就失去了。如果能夠度眾生當中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就不失定。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都是三不退的菩薩,圓證三不退,七地菩薩以上,八地、九地、十地。八地是不動地,不動是真正起心動念這個習氣都沒有了,他真正做到不失定意。

四十六願「獲陀羅尼願」,陀羅尼是梵文,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叫「總持」。總持我們現在說綱領,學習你要抓住一個綱領,那你學就比較容易、掌握比較快。這個綱領,我們說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佛法,什麼是綱領?講到最徹底、最究竟的綱領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你能夠念住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就是總持一切佛法,你得清淨心、得歡喜心、得三種忍。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這個忍是心安住,這裡說「一二三忍」,經文裡面說『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不退轉的菩薩得到三種忍,在本經後面講到「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這三種忍。無生法忍,就是七地以上的菩薩得到的。阿惟越致菩薩在《阿彌陀經》裡面講阿鞞跋致菩薩,這個也是講得到無生法忍的七地以上的菩薩,這三種忍都能夠得到。一般來說,無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薩,七地是下品無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菩薩是上品。到十地就不叫無生法忍,叫做寂滅忍,十地菩薩是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是中品,到圓滿成佛了就是上品的、究竟圓滿的寂滅。所以去了極樂世界之後,離菩薩的地位和佛的地位都不是很遠,剩下的幾個階級,你精進修學很快就能夠成佛。所以叫現證不退,現時、當下你就能夠證得三不退。

第六品我們就介紹到這裡,第六品是整個淨宗法門的中心,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這個核心。我們依據這一品,《無量壽經》第六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和阿彌陀佛心愿解行都要一致,我們是和阿彌陀佛志同道合,那你當然一定往生。

我們再來看下面,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簡單的介紹。第七品「必成正覺」是法藏比丘發了四十八願之後,以偈頌的形式重複表達自己的這個大誓願,這個偈文大家自己去讀。最後,第四十二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說『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阿彌陀佛是希望一切眾生和他一樣,都能夠圓滿成佛。在這一句當中,我們能夠看出阿彌陀佛在這個時候已經成佛,這個意思為我們透露出來了。這一句是整個大願的總結,阿彌陀佛用千億歲來考察十方世界的依正莊嚴,用五劫的時間能夠將大願圓滿,到這裡給我們做報告是他已經圓滿成就了大願,「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華嚴經》裡面說,情與無情,同成正覺,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後面是求證,『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這個是求感應。阿彌陀佛的願是不是真正成就了,請求天地神明來做一個證明。這些天地神明當中很多都是佛菩薩化現,所以他請求大千世界、諸天神明,「當雨珍妙華」,落天花來證明。下面說『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就是把這個偈頌講完之後,『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這一段就講明了,法藏比丘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為我們做一個證明。天上落下天花、妙花,大地「六種震動」,空中自然有這個音聲出來,為他證明必定成就正覺。

下面一章,第八章是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示現成佛之後,他還沒罷休,還在修,積功累德。經文裡面說『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佛,釋迦牟尼佛在這裡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修學,目的都是希望我們效法阿彌陀佛,以他老人家為榜樣,發同樣的願、修同樣的行。經裡面告訴我們,「發弘誓願,住真實慧,一向專志莊嚴妙土」,真正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將來成佛廣度眾生,這個就是弘誓願,真正念住一句阿彌陀佛你就住真實慧。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就是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這裡說「超勝獨妙」,超勝是超過一切諸佛淨土,其它佛淨土沒有辦法和它相比,所有的世界都比不上極樂世界這麼莊嚴、這麼美好。而且更加難得的是,阿彌陀佛用一句佛號來接引一切眾生,這個修學的方法、往生的法門是最簡單、最方便,這個才是真正的超勝。

「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個淨土不是普通的淨土,它不是天,天界還是有變化。六道當中,即使是往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它還是有變化,只是它的變化比較小,我們這個人道裡面的變化比較大。你看看,十年、二十年,人的變化就很大,我們要知道變化怎麼來的?變化是我們的妄想心。這個識心,妄識,阿賴耶識裡面生出來的,這些妄想心是變化無常的,它不是永恆的。真正無衰無變、沒有變化的唯有自性,自性是本不動搖。所以這裡面沒有生老病死、沒有成住壞空,任何事物都不會變動。所以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是我們真如本性當中現出來的相,它不是阿賴耶識變出來的,阿賴耶識變出來的還是會變化的,它不會建立常然,無衰無變。真如本性,不動的真心變出來的相,才有極樂世界無衰無變的這種莊嚴。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阿彌陀佛已經成就了,但是都還要用無量劫來「積植德行」,培養自己的德行,這個時間很長久,無量劫。修行真正要有恆心、有毅力,使這個功德更加殊勝,這是為一切眾生。『不起貪瞋痴欲諸想』,貪瞋痴叫三毒煩惱,凡夫都有。一般人貪世間五欲,財色名食睡,學了佛不貪世間的欲望,還貪佛法,這樣又想學,那樣也想學,這個都算是貪。佛叫我們是放下貪心,不是要我們換一個貪心的對象,所以學佛我們要一門深入,其它佛法我們都不貪,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一切佛法具足。所以真正無貪瞋痴的人就成就了,這是聖人不是凡夫。我們做凡夫難免會有「貪瞋痴欲諸想」,這個想是念頭,念頭是習氣,不可能說沒有念頭。你只要是凡夫一定會起念頭,念頭起來不怕,怕是怕我們起了念頭之後沒有覺察。所以這個念頭念念繼續下去,那就造業了,造業就會將來有惡報。所以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一起來的時候我們立刻要覺醒,這個念頭應不應該起?不應該起立刻要放下,用阿彌陀佛來取代它,把這個念頭換成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懺悔。我們說懺悔,什麼叫懺悔?如果你能夠一句佛號綿綿密密,念到不間斷,你就不會再造惡業了,你是真正懺悔。

『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個講不貪著六塵,對外面的境界我們不動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不要被它影響、被它誘惑。見到好的境界,順境現前了,我們千萬不要生起貪愛;對逆境,使我們生煩惱的這些境界、人事物,我們不要起瞋恚心。那你就有定力了,你能夠「不著色聲香味觸法」。我們的心不攀緣外面的六塵境界,收回來,用一句阿彌陀佛來統攝,使我們的心念念住在阿彌陀佛的佛號上。這個就是大勢至菩薩的修行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不攀緣外面六塵,收回來,用一句佛號來攝住它,淨念相繼。你真正依教奉行,你是佛的好弟子、好學生,內不動煩惱、外不受誘惑。下面更加積極了,講到『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我們如何才能夠控制我們的妄念,使我們不生貪瞋痴欲諸想、不受外面六塵的誘惑?阿彌陀佛給我們表演的就是「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這個是憶佛、念佛。這個樂是很歡喜、很愛好,覺得最歡喜的事就是念佛,其它事情都沒有什麼吸引力,念佛就會覺得很歡喜,歡喜念佛。如果人真正到歡喜念佛的時候,這個成就就快了。過去諸佛所修善根,過去一切諸佛如來修的善根,是什麼善根?說句老實話,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切善的根本就是一句佛號。所以我們能夠但能念住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你看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怎樣成佛的?他也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個是釋迦牟尼佛所修的善根,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是修這個善根,念佛成佛的。所以我們也是用這種方法,經文教導我們,叫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能夠一向專念,要知道這一生一定成佛。

我曾經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就見到一位老菩薩,這位老菩薩是在達拉斯佛教會修學的。她老人家有願,希望將來往生的時候在一個佛七法會當中往生,大家一起送她,她為大家增長信心,她有這個願,很難得。她一直聽我們師父講經,也是讀《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我以前在美國讀書,經常都會去達拉斯佛教會,我們師父過去去過很多次,在達拉斯也講過不少經。我第一次見師父,聽他老人家親自給我開示,就是一九九七年,在達拉斯。這位老菩薩我也認識她,而且很熟悉,她的幾個女兒都在佛堂做義工。她老人家很難得,語言很少、念佛很精進,她每天念佛最少兩萬聲,最少念一部《阿彌陀經》,或者是《無量壽經》。因為身體有點毛病,所以一開始拜佛的時候很不容易,但是她不貪計身,她堅持拜,從開始只能拜十拜,到最後二十拜、三十拜,到了最後每天拜一百拜。八十歲高齡的人能夠做到這點,需要很大的毅力。她雖然身上有病痛,她的胃不好,醫生懷疑她是癌症,但是她拒絕治療,八十歲人早點往生更好,何必還要去治療?她愈到病苦的時候愈是拚命念佛。有時候她的女兒陪著她,每個星期到星期五、星期六在佛堂念佛,二十四個小時不間斷,我本人都參加過幾次,二十四個小時不睡覺,一句佛號。

老人家非常慈悲,很關心周圍的人,常常都能夠儘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在一九九九年三月份,達拉斯佛教會打佛七,他們是一年打兩次佛七,春季一次、秋季一次,我經常去參加。所以一九九九年那次我也去參加了,那次是我們悟道法師主七,做主七和尚。她在那次佛七的時候,自己親手編織了一些圍巾贈送給女同修,沒有給我們男同修,做為留念。她自己的一點積蓄都拿出來去救濟貧苦,為自己家鄉修橋補路,或者是印法寶,真正自己對於世間一切都放下了。到了三月這次佛七,一起念佛念到第四天,我當時和她在場,她身體很好。她往生的前一天,我見到她在佛堂繞佛都很好,我跟著她繞。到第四天念佛的時候,我見到她,因為我們是東西兩單,男女是分開坐,我是坐在第一排,所以前面的女眾我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念佛念到大家坐下來,念佛止靜的時候,我就看到這位老菩薩,叫做馬玉葉老菩薩,這位馬老菩薩就站起來在自己的位置上三拜,跟著就走出去了。我看到這一幕,心裡打了個妄想,止靜都沒有完,為什麼老菩薩就出去了?結果止靜完畢了,我們重新念佛,開始繞佛,繞到最後面那個休息室這裡,我們穿過休息室,發現這位老菩薩竟然坐在沙發上已經往生了。我們大家立刻就開始為她助念,這個是她的相片,她就坐在沙發上穿著海青,海青上面還有她的名牌。參加佛七的人每個人都有名牌,當時參加的有一百多個人。

真正她自己實現她的願望,在大佛七裡面往生,而且一百多個人為她助念。我坐在旁邊,這個是我,所以當時我坐在旁邊給她助念。我覺得不是我為她助念,是她為我助念,她幫助我。坐著往生,她自己預知時至,她知道什麼時候走,不過她不跟別人說,到了時間她自己出來。你看身體一點毛病都沒有,雖然說有病,但是不會妨礙她往生,她在沙發上一坐,念著一個阿字就往生了。所以,確確實實只要能夠發起真心,相信求願往生,你能夠念阿彌陀佛,一向專念,一定能夠得到,我親眼見到的。她往生之後很殊勝,全身柔軟、頭頂溫熱,很明顯往生的瑞相,稀有難得。她往生之後二十幾個小時,我們發現她的臉色變成金黃色的,真是經上說的紫磨金色身相,真是這樣。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講到這裡,到明天晚上我們再把《無量壽經》後面的大意和大家做一個介紹。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