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法師:六祖壇經講記 第63集  


六祖壇經講記(63)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作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要點燃你自性的香,所以要往內薰習,這叫「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淨化自己內在的生命,這就是〔香〕,薰陶淨化你自己。你淨化自己了,是個覺悟的人,接著你要從事心靈教育,來淨化社會人心,那就叫菩薩道,淨化自己就是解脫道。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為什麼要加個〔無相〕?懺悔分兩種,一種叫事懺,一種叫理懺。事懺就是以行動來表示,比如說你做錯事情了,就應該跟別人道歉,或你是個遊子,現在願意回頭了,這都叫事懺。你們到寺廟去拜懺,向佛菩薩懺悔,這也是事懺。事懺一般人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需要談到理懺。理懺是真正明白道理,明白「原來罪性亦是空」。如果你不明白,你內在會有內疚,內疚很傷人,內疚感讓你永不得翻身。我們做錯了,知道錯了,該承擔的就承擔。但為什麼放得下?因為他知道「罪性亦是空」。同理可證,福性也是空,所以你做好事也不會執著。這裡說的做壞事不是說不執著,而是做了,該怎麼樣你就怎麼樣,就是我們所說的放下吧。憑什麼放下?你不明白「空」你就沒有辦法放下,你就沒有辦法重新做人,你就沒有辦法從凡夫變成聖賢。有一句話最容易表達這個意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像頓悟,就是這麼快,講的就是心。他的心能夠用理懺的角度就覺悟,就是很直接了當的,這樣才符合六祖大師講的滅三世罪。

【滅三世罪,】〔三世〕不要解釋成「這輩子、上輩子、下輩子」,這代表一切,代表無限的時空。但你會說:「三世我又看不到。」佛法可以談得很遠,又可以談得很近,前念就是過去,今念就是現在,後念就是未來,就是指你的念頭,近到你的念頭,就是三世。【令得三業清淨。】〔三業〕就是「身口意」。因為是身口意在造罪,所以從這邊讓它清淨。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這一輩子做多少錯事,數都數不完。那上一輩子呢?每一輩子都這樣追討,沒完沒了。你說做不對要跟別人磕頭,你頭磕得斷掉了也還沒完。所以,真的悟了,才能夠打開,但悟了之後,並不是就沒有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縱使開悟了也要接受果報,只不過不受苦,因為諸法無我。你看一些禪宗的公案,祖師大德開悟之後也還是要接受果報。他為什麼不怕死?根本就沒有生死,所以他不怕死。為什麼我們怕死?因為我們就是不了解生死。我送你一句話:「你根本就死不了,因為你從來就沒有死。」同理可證,你從來也都沒有活。如果聽不懂,就先按照你聽懂的,不用產生障礙;聽課要聽得這麼舒暢就是這樣聽,聽不懂的暫時放下,但有一天水到渠成,你就聽懂了。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如果你要懺悔,這個〔弟子等〕就講出你的名字。【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作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我們造罪,因為無明,因為貪愛。造罪透過什麼媒界?透過「身口意」,尤其以意為主,就是你的心念,就是心迷念染,染境界,你的心染境界,一定造罪,所以執著就是惡。之後,你就產生「貪瞋痴」,〔愚迷〕跟痴相應,〔憍誑〕跟貪相應,〔嫉妒〕跟瞋相應。六祖大師為什麼講這三個名詞?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我」跟別人的關系所產生的。

什麼叫愚迷呢?就是由「我」跟「人」的分別相,有「我」跟「你」的分別對待,就是愚痴的眾生。什麼叫憍誑?就是驕傲,就是狂妄,就是自大。你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態?因為你的內在覺得你勝過別人,有「我勝你」的概念。為什麼會有嫉妒呢?你嫉妒別人勝過你,所以嫉妒又叫嫉賢。這三類就是「我跟人」,「我勝人」,及「人勝我」,講起來很單純。你說它很簡單,事實上很困難,你的「人我」概念沒有破,問題永遠存在。人跟人之間如何互相對待,如何溝通,惡業都是從這裡起的。回歸早上的概念:「我不跟眾生敵對,因為眾生就是我,我就是眾生。」貪瞋痴三毒、〔愚迷憍誑嫉妒〕都消失,這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所以,天底下任何的學問,沒有談到佛法,根本沒有辦法解決問題,都只是治標,沒有治本,只有佛法才究竟圓滿。你現在已經知道了,所以你應該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是普賢菩薩講的一首偈,承認你錯啦!

善知識!以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善知識!以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愆〕就是罪過,也就是我們要知道我們過去的罪過。你既然真的要懺,就應該永不復起。【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此念,就是這樣的惡念。就是過去已經做錯了,你承認,未來的人生不要再起這樣的念頭,這才是真正的懺,不要一錯再錯,連這個念你都不該起。有這樣的人存在,顏回他不二過,我們是錯過二百次了,還會有二百零一過,真是執迷不悟。【悔者,悔其後過;】我從今徹底地改過。改過不可以只用嘴巴講一講。【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此事。不要再做這樣的事。【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如果不說「此念」跟「此事」,這兩句看起來好像意思是一樣,但其實是不一樣。「此念」說的是知道錯了,所以永不再起這些惡念;「此事」是知道錯了,所以從今之後不再做此惡事。事是由念起的,有這個念,常常就會有這個事。你都要去做到,這叫真正的懺悔,不然就不可以說你懺悔。

但是,現在已經講完了,你做得到嗎?比如你說:「哪裡有那麼快?這段讀完了之後,我還準備回家跟我老公算帳呢!」所以我講「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平時就要有修行的功夫。我們現在的重點是,因為念頭看到境界就染那個境界,你所有的罪過都是這樣產生的。六祖大師以前就教過我們「無念為宗」,無念就是不染,就是遇到境界不染那個境界。染了,你就會造罪,就會有很多的痛苦,就產生很多的妄想執著。六祖大師教你平常就要無念,平常就要這樣修。無念不是沒有念頭,而是遇到境界不執著那個境界,你不這樣練習,就一定會再犯。所以要明白他真正在談什麼問題,是你這顆心在造罪,當然從你這顆心降伏。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我們〔懺悔〕,但我們沒有真正地改過。為什麼不真正地改過呢?為什麼做了錯事不改過?你相信有天堂地獄嗎?你相信造惡會下地獄嗎?會?那你為什麼還會造惡?你是不相信因果的,否則為什麼會造惡!什麼叫因果?我們不要談到無念,這種境界很高。如果你百分之百相信因果,為什麼還要造惡?這代表你的潛意識並沒有深信因果,你只不過說:「我知道因果,但我還是會繼續造業啦!」我們人的內在就是很奇怪,所以我才說,你學佛一剛開始不要好高騖遠,去學什麼般若法無上法,你一剛開始就學四個字,「深信因果」,學到你信,就已經有莫大的利益了。

你說你已經知道,但實際上卻做不到,就是因為你對因果的信不夠。請問,蚊子飛到你的身上,難道只有打跟不打兩個方式嗎?其實有很多的解決方案,你不見得一定非把它打死不可。你打死了一隻蚊子,是不是從今之後就沒有蚊子了?不是。那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怎麼辦?用蚊帳嘛。你要知道,會有蚊子、螞蟻一定有原因,你能夠製造不讓它來的條件,到最後它就會離開。如果一隻蚊子可以打死,那一隻螞蟻、一隻蟑螂、一隻老鼠也可以打死,一隻貓,你卻不能夠把它打死,因為生命就是生命。但你本身有問題,如果你有辦法體悟「眾生就是我」,你打死它,等於打死自己。你不願意把自己打死,卻要把它們打死,然後再說:「眾生就是我,我就是眾生。」這個理論,事實上你的內在是講不通、是不平等的。

我們的概念很簡單,不是要把它當好的或壞的,也不講我不打死它,它就會怎麼樣,這個不用你操心,物種當中,它們自然有它們的因緣。為什麼?不是只有你有「業力」,蚊子也有業力。瞬間出手很快,這就是一種習氣,這種習氣就是業力,業力是輪迴的根本,就是有一股牽引的力量。為什麼有業力?因為沒有修行。透過修行你會產生一股力量,叫「道力」,道力就是修道的力量。比如說你要成為一個開悟的阿羅漢,只要行八正道,這個道力是習慣成自然,變成一股力量。一樣的道理,我們壞的習慣和好的習慣都會成自然,修行的習慣也會成自然。你本身就有業力,但你需要有道力,建議你還需要有「願力」,這個時候你就不怕你的業力了。神通抵不過業力,業力抵不過道力跟願力,因為這兩個力量加起來強過它,這樣才能夠真正解決你根本的問題。我們現在人生的苦不是苦在「到底要不要把蚊子打死?」你的問題沒有那麼簡單,你的苦就是內在有一股力量,這股力量趨向造惡、趨向痛苦,這個問題最可怕,你要去斷除它。比如說,這次颱風來,為什麼會有這些洪水呢?研究人員說事實上它們本來就是一種軌道,你要去改變那些軌道,需要有很強大的力量。一樣,「業力」就是你的軌道,你要去改變它,需要更強的力量,你要有「道力」和「願力」。不要以為發願就有願力了,不要以為跪在菩薩面前說:「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樣念一念你就有願力了,那是在騙自己。你有那個心,但沒有那個能力,那個能力就叫道力,你要有修道的力量,要有真功夫,所以我才說願力跟道力同時就沒有問題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