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傳法師:金剛經深義(禪修版) 7  


金剛經深義(禪修版)(7)

空海(惟傳法師)

「須陀含」是證到二果的人,「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依據佛經記錄,以佛陀他們所了解、所觀察到的,一個人證到初果,沒有再繼續增長,只是保持在證到初果的情況,當你到臨命終,只是證到初果,假設證初果是60分階段,何時才能夠進展到100分?假設究竟解脫、四果的境界是100分,你什麼時候才能夠從分提升到100分呢?什麼時候才能夠從初果到達四果、斷除生死輪迴?以佛陀他們所了解、所觀察的,需要有七次的人天返往,就會來到究竟解脫、斷除生死輪迴。但是,不要認為證到初果之後,就一定要經歷這樣嗎?難道證到初果之後,就不能夠繼續用功嗎?你一樣可以繼續用功,智慧可以再提升,心量、肚量一樣可以再打開,當紫禁城拆掉了三道城牆,還是可以繼續再拆,當你越拆掉一道,就會越快樂。

如果在世證到初果,於是再繼續用功,沒多久就會提升到二果,然後又會提升到三果,只要你繼續用功,「四念處」是講七年之內都還是很保守的,到後面越講、時間越短,但是比較保守就是在七年之內,就能夠證到三果,假如情況因緣條件具足,是可以證到四果,斷除生死輸回,來到究竟解脫的彼岸。所以,證初果、二果,也是一個權說,並不是界定你證到這裡就不能夠再繼續提升,不是這樣的。事實上,佛陀希望大家是要來到究竟解脫,以證阿羅漢為目的,佛陀很少說此人證到初果了,即予以授記,給予一個證明,他不會這樣;除非這個人證初果,然後死亡,才稍微講述一下,不然都是不講的。當你證初果、二果、三果,通常都不講,然而佛陀知道你現在有沒有到達這樣的階段,而你自己也可以概略知道有沒有來到,當有時候不很清楚,可以跟你的老師做一些討論,更清楚自己現在的情況。

如果證到四果阿羅漢,是自知、自覺、自作證,我有沒有喝到水?我有沒有吃到飯?難道還需要你來幫我證明嗎?我內心的苦、深層的內心安不安?憂悲苦惱有沒有解決?難道我還需要去問一個瞎子嗎?現在他已經是證到四果,絕對不會自欺欺人。所以,我們要如實面對自己,內心深層裡面的苦、不安,有沒有解除呢?沒有就要承認、如實面對自己,當你很如實面對,真正了悟生死大事,大安心、大自在,就是很自然的展現,當然你的老師也會清楚知道你有沒有,除非他的境界跟你相同,不然是沒辦法了解、沒辦法知道。

為什麼須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證到二果的人,因為還沒有斷除生死輪迴,「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陀恆是證到初果,斯陀含是二果,阿那含是三果。證到二果的斯陀含「名為一往來」,因為還沒有斷除生死輪迴,後面的幾個結還沒有解開,還沒有大安心、大自在,「自我」還沒有全然放開,這樣還會有一次的人天往返。在宗教界也有聽說在多久之後,彌勒院裡面的彌勒佛、彌勒菩薩會來到人間示現,然後那一世就會成佛,如果依此說法,意即彌勒菩薩以前在地球是證到二果,再往生兜率天,然後下一次他再來人間,因為他已經有二果以上的基礎,在意識田裡面已經有這些種子,當他出生之後,漸漸長大、漸漸懂事,在成長的過程,他不必別人的引導,就會主動找尋解脫之路,因為潛意識會萌芽出來,會很主動想要修行、找解脫。

所以,他在那一生那一世,就可以解脫自在,然而這是一個權說的形容,大家不要以為「是要等幾十億年之後,彌勒佛才會來,要等到他成佛,我們再跟他學習,才有解脫的可能,在這個期間,我們都沒有希望,都沒有可能成佛……」這些真是很錯誤的說法,絕對不是這樣,因為你不知道什麼叫作真理實相,停留在迷信與信仰的層面。當然,我們並沒有否定彌勒菩薩的存在,我們也同樣沒有否定其他世界有證到二果以上的天人存在,但是解脫不是等待別人成佛之後,來跟我們講經說法。解脫是在現在、當下,能不能真正身心寧靜下來?去了悟真理實相,遠離顛倒夢想,就這樣!難道要等到幾十億年之後,彌勒菩薩到這裡成佛,然後再跟我們講:這個鳥叫聲是在宣說法音,這個風是在吹動的,這是無常、有在無常,這是無常法流在流動……。

難道你要等到幾十億年之後,才可以證明:風有在流動嗎?難道那時候才能夠體悟到所謂「無常法印」、「無我」、「緣起」嗎?難道那時候才會顯現嗎?所以,迷信、信仰是一回事,我們要回到實相,回到冷靜、理智、智慧、求真求證,因此佛陀說:解脫就在這一生這一世,不待時節因緣,大家對自己要有信心。為什麼說「一往來,而實無往來」呢?含意又很深,不管你用科學最精密的儀器,把這幾個字全部一一解開,然後全部都打碎、再把它過濾,還是解析不出它裡面的深義,科學家再用精密的儀器來檢驗,哲學家、文學家再用怎樣精密的儀器來檢驗,奇怪呢!為什麼是「一往來,而實無往來」呢?還是沒辦法真正了解。

一個證到二果的人,他是隨時隨地清醒明覺活在當下,來到「起點就是終點」,每一個點都是他的起點、也是他的終點,因為他已經體會到法,現在只是沉靜、穩定度的問題而已,已經知道自己不必再向心外去求法,我的淨土不是在他方,不必心外去求法,因此他的心不會再尋尋覓覓,不會跑到哪裡、要走到未來、要衝到未來、要衝到哪裡,已經沒有來來去去的那些心境,他是活在每一個當下,然後行雲流水,當下該做什麼,他就去做什麼,對他而言,沒有說要離開台灣,然後去泰國或是緬甸才能夠找到法;沒有說要離開台灣,要到美國去才能夠找到法,沒有那些啊!現在有一位學員是離開澳洲到台灣,來找法、來修行,等到以後他證到初果、二果的證量,就不必從澳洲來台灣,因為他已經處處不斷都在見法,不斷在淨化、開發智慧,所做的就是回饋世間。

因為他的身心已經是滿寧靜、滿安詳,活在每一個當下,只是有時候遇到境界,一些貪、嗔、痴還是會現起,但是會慢慢的淨化、不斷的淨化,就是證到二果,前面三個結斷除,貪、嗔漸漸的淡薄。為什麼說「一往來,而實無往來」?雖然他還有所謂死後、生到天上,再下一世會來到人間,然而真正清醒明覺、活在當下的人,每一個點都是起點、也是終點,涅槃彼岸就是在此岸,他不必到其他地方去找,加上他到哪裡都是安心自在,因此沒有這些來去的問題。「無往來」如果有往、有來,你會很累,會忙個沒完沒了!所謂「有來有去」怎麼樣?「有來有去全代志」,把廣欽老和尚那一句話再擴充,「無來無去無代志,有來有去全代志」!當我講這一句話,大陸同胞就要「糟糕!我還是「鴨子聽雷」,聽不懂!」這一句話要聽得懂,就是要用台語,國語跟閩南語雙語都要了解,才會知道這裡面的意思。你的心有來來去去,表示目標還沒找到、還沒到達,你的目標與現在當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是有脫節的。

如果是在幾十億年之後,你的苦海就更遠,你的苦就拉得很長。如果你的目標是在來世,由於這一段期間的目標都是在未來,因此都還是在一個過程,認為「我現在的階段還不是啊!我將來要去到哪裡啊?我現在的地方還不是啊!……」於是還在「有來有去」世界裡面的心態,你的心會在來來去去,在奢求寄盼未來,就是「有來有去」。「無來無去」就是他遇到這些真理實相之後,他很安心自在,這裡是我的家,因為這裡也是淨土,如果我到其他地方去,那裡也是我的家,那裡也是淨土,會來到「處處無家處處家」,「處處無家」就是不會黏著、不會抓取,不會認為「這是我的、這是我的本山,這是我的,這才是我的常住,這才是我的住家……」不會抓取這些。

假設我現在離開靈泉禪寺到台東甘露精捨去,甘露精舍一樣就是我的家,不是說「耶!我離開這裡,然後來到『你們這裡』作客……」如果你有「作客」的心態,都還是在旅途奔跑,而且不會珍惜當下。當你到旅捨去住,隔天都是行李收收好,屁股拍一拍就走,因為你覺得這裡不是我的家。如果你只是把地球當作一個過客,「我只是不得已,我是很不得已的,才來到這裡出世,來到這裡受苦……」有這一種心態,你只是把這裡當作一個旅店,而且還覺得自己很倒楣,然後一直寄望著要到其他地方去,這樣你會珍惜這個地球嗎?你會以一種過客的心態,雖然你的身是處在這裡,但是你的心卻是跑到別地方去,這樣就是「有來有去」。你的身雖然是在這裡,但是你是寄望於未來,「我要到哪裡去啊!」都繼續在苦海裡面。

如果有一天你能夠真正了悟真理實相,就會發現這裡就是淨土,這裡就是我的家,宇宙遍一切處,到哪裡都是我的家,你的心境會以整個宇宙為大舞台,真的能夠在地球上找到淨土,不管來世到哪裡,都是在淨土裡面,就是真正「心淨佛土淨」的真義。如果一個人真正了悟真理實相,發現是自己的無明顛倒才向外找尋、向外攀緣,當你漸漸了悟這些,就會安住在每一個當下。所以,不管你走到哪裡,不管過程到哪裡,都是安住在當下,在外表上面,你的身體好像有來有去,但是實際上對你的心境而言,是無來無去。雖然「一往來」,身體上好像還有往來的過程,但是他的心境沒有「往來」的心態,因為不管我到哪一點,這個點就是句點;不管我到哪裡,這裡就是彼岸。

舉例來講,如果你有台灣本土主義色彩,當你到大陸,因為沒有與大陸溶為一體,心境上是會隔閡,會認為自己是出國,來到一個異鄉、異域、地區,來到一個陌生的地區、陌生的國度,來到一個不是很認同的地區,這時候你的心境會像是一個過客,「好!我趕快把一些事情做好,我要趕快回台灣……」你的心境是「有來有去」。當你在大陸,心境無法安住在當下,只是把一些事情辦好,然後就要回到自己的家,認為台灣才是我的家,我要回到那裡,這樣叫做「有來有去」。當你「有來有去」心態,離開所認同的地區,就會認為是異域,很難跟當地區溶合,很難跟當地區結為一體,認為那個地方不是我的家,你的心沒辦法真正的安心。事實上,對空海而言,我是超越黨派、超越種族、超越國界,是沒有國界的區分,我是真心熱愛台灣的同胞,我也真誠真心熱愛大陸同胞。對我而言,沒有兩岸的隔閡,沒有國界之分,就算我離開台灣到大陸,也沒有認為「唉!我是離開一個地方,然後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那種心態。

雖然我的身到大陸去,但是心裏面沒有「來去」的感覺,當你能夠真誠真心,以愛己之心來愛護每個人,以愛護台灣人之心來愛護大陸同胞,一樣真誠真心善待他們,大陸同胞回饋給我們的,也是真誠真心的對待。如果你是以一個懷疑的心態,以陌生人的排斥心態到大陸去,因為你本身就有防範、就在防備,不夠真誠、不夠真實,人家看到這樣,你的磁場也會回向對方,對方也是會用這樣的心態來防備你,因此我們不要去要求別人,而是先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真正以愛己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當你真誠真心對待別人,大陸同胞也一樣會真誠真心對待我們,因此我們到大陸,一樣沒有到異域的感覺,雖然表面上、身相上是有來去,但是心境上面「實無往來」。

以上的內容,大家慢慢去吟詠、慢慢去體會、慢慢去消化,把你的聞、思、修、證結合,修行是很具體、很實在的一直在脫胎換骨,我們的心量不斷在打開,我們的心靈不斷在淨化,我們的無明漸漸在破除、破除,這些都是可修、可證、可達。下面一節時間,大家可以自由選擇,但是要保持禁語、不要交談,在身心的淨化方面繼續用功,有時候可以靜下來,到樹下去獨一靜處禪思,體會剛才所講的內容,用你的心靈去體悟,叫「獨一靜處禪思」,你在禪堂內靜坐也可以,或是到外面經行也可以。

當解脫者、智慧者有所體悟,透過語言宣講出來,由於語言文字有它的極限,加上大家的理解力有限,於是變成七折八扣,結果你所理解的,跟那些智慧者、解脫者他們所講的深義,會有很大的落差,而你們自己卻不知道,如果你有覺察到,就好辦了,問題就在於你沒有覺察到,因此你不知不覺、也不以為然,你以為自己所理解的就是正確,結果呢?你「依文解字」形成「三世佛冤」都不知道,你在扭曲佛陀所講的真實義也不知道,你在污染佛陀所講的深義也不知道,真正的佛法是需要透過大家去親證,不管佛陀怎麼說,不管惟傳空海怎麼說,除非你親證到,不然都暫時保留,不要一下子就下論斷。我們常常都被自己的自我意識所欺騙而不知道。【金剛經】裡面很多都會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首先剛開始是智慧者、解脫者講出來,但是眾生所理解的與此有所落差,因此佛陀提醒大家:你所理解的,不是我所講的,那是有落差的,你要保留,繼續身心沉澱、淨化,才能夠體會到「非什麼」。

對於有些論斷要加以保留,現在你的論斷是錯誤的,只要內心裏面還有污垢,還有貪、還有嗔,你所理解的就還不是正確。那些智慧者所講的內容,很多都是要否定你的傳統思想,【金剛經】是要否定你原來的固執觀念,很多都是要幫助你180度大轉彎,有時候真的需要學會「腦筋急轉彎」,你以為說「是、是、是、是、是……,就是這樣子!」佛陀就說:「不是!」因此真的要學會轉彎。

第九節「一相無分」這一節,是四果裡面的第三果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否?」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真實證到三果之人所處的世界與心境,都是實相的描述,也是實修實證的描述、敘述,在還沒有親證之前,對你而言都只是一些抽象的名詞、名相、觀念、概念,現在只能夠理解,除非你證到二果以上的證量,才能夠體會到裡面,「喔!原來是這樣的意思!」不然真的不容易。「阿那含」就是證到三果的人,證到初果而往生的人,他是「七有天人往生」,意即七次人天的往返;證到二果的人,還會一次的人天往返;證到三果的人,都是講他在大般涅槃,以世間法來講,就是在死亡的那一剎那來界定。如果他在死亡的那一剎那、在死亡之前,只證到三果的證量,還沒有證到四果阿羅漢,會在臨命終、大般涅槃之時,契入、頓悟到四果阿羅漢的世界。

為什麼會在臨命終會證悟到?為什麼證到三果的人稱為「不來果」呢?因為當他在世、在這世間娑婆世界,還沒有證悟到四果,還停留在三果的階段,後面的「五上分結」還沒有斷除,「五上分結」就是色界貪、無色界貪,還有掉舉、我慢、無明。證到三果的人,最深層的我慢、無明,還沒有真正破除,證到三果的人都還有無明,這樣才會謙虛、腳踏實地的修,腳踏實在的去做,不要以為「我證到初果之後,就已經很厲害了,我就成為人天師表了」你還有我慢、還有無明啊!證到三果的人都還有,因為還沒有真正了悟第一義諦,還沒有真正上到涅槃彼岸,還不知道究竟歸依處在哪裡,還沒有來到大安心、大自在,因此深層的「我慢」還在,「自我」還緊抓著不放,因為內心還有深層的不安。

所謂「掉舉」,因為深層裡面的內心還有不安,就無法真正展現安詳自在,還是會有躁動、浮動不安,這是很微細的。但是,真正境界比你高的人,他一看都清清楚楚的。雖然很多人認為你已經是人天的聖者,認為你是很有名的大禪師、國際禪師,只要你還有無明,只要後面「五上分結」還沒破除,還沒有安心自在,都騙不了人的,你不用講,一看就知道,因為你內心深層的不安,絕對是沒辦法掩飾的,一般眾生是沒辦法看到、看不出來,但是只要是明眼人,他一看就很清楚,因為你的舉止、你的動作、你的眼神都會透露出來,你內心還有緊、還有尋覓,還在「有為法」的世界裡面,這些都是掩飾不了的。因此,證到三果的人,雖然很有可能已經是非常有名的國際大師,或是很大山頭的大法師,但是他的苦、他的不安還是存在,「自我」還沒有全然放下。當他在人間,還沒有出離六道輪迴,沒有真正斷除生死輪迴,故而還會有「來去」的心態。

但是,雖然有來去,本來想說「好!這一世我不敢承認,也不敢認為……,覺得還有不安,還沒有到達究竟解脫,還不是阿羅漢……」還是會有一種「來去」的心,由於他的證量已經相當高了,很多世間抓取方面都可以放下了,然而最放不下、最深層的,就是最深層的「自我」。「自我」方面,當他臨命終之時,最後是被死神、黑洞,把他的「自我」粉碎掉。不管再怎麼神通廣大,你的力量絕對逃不過黑洞,黑洞會把你的「自我」粉碎掉,唯有證到三果的人,在面臨黑洞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徹底了悟什麼叫做「無我」。當他真正面臨黑洞,徹底了悟「無我」之後,哇!才會真正的徹底死掉,「自我」才全然的粉碎掉,然後真正契入到「無我」的世界。當體證到「無我」,就斷除生死輪迴,來到四果的世界,但是這時候因為他已經躺下來、氣已經斷啦!沒有辦法再爬起向大眾宣講,因此叫做「不來」。

如果他能夠再醒來,向大眾宣講「喔!我終於體悟到了」即是活起來的四果阿羅漢,就是來到「無生」。但是因為他已經斷氣,沒辦法再回來了,當下這一世沒辦法宣說他已經體悟到什麼叫做「究竟智」、真正的「無我」,因此稱為「不來」,由於他已經死了,無法再站起來向大眾講經說法,只能夠躺著、以身作則示現,宣說什麼叫做「無我」。但是,當他在彌留的情況之下,內心是清楚證悟到整個生命的脫胎換骨,此時體證到「無生」的世界,因此對他個人而言,是來到出離六道輪迴、斷除生死輪迴,但是一般眾生就誤以為「他不來了!這樣就是沒有慈悲心,苦海裡面還有這麼多的眾生,他就『不來』,不來救度我們……」其實你所理解的「不來」,不是佛陀所講的「不來」。

一個真正證到三果、不來果的人,而「實無不來」含意又很深!不要以很淺顯的二元對立觀念理解「『不來』的人就是斷滅掉了,就是自私自利的自了漢,在世間屁股拍拍就走了,沒有慈悲、他竟然是『不來』,我們生生世世都在發願要……,我們的證量比他高、我們比他慈悲啊!……」這是錯誤的解讀,他是真正出離苦海、斷除生死輪迴,然而絕對不是斷滅空。這時候他的生命不是斷滅空,而是交給整個法界,「無我」隨順法界的因緣。生,不是我的事;死,也不是我的事,含意很深啊!然而有人就認為「如果生死不是我的事,生命就沒有意義,我就不用珍惜它……」只要還沒有了悟生死大事,生死就是你的事,要來到全然了悟真理實相,生命會很豁達、很開放,你是以整個宇宙為舞台,而不是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地區,在標榜本土化、本土主義……。

當你局限在越小的區域,你的範圍就越狹窄,心胸也會狹窄化,你的苦海就會越多,因為外面那些你所不認同的,就會變成你的苦海。【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課程內容,正是協助你超越所有的境界,來到無邊無際的心胸,體會到我在台灣是淨土,到大陸也是淨土,到美國也是淨土,在這娑婆世界也是淨土,到他方世界也是淨土……,是以整個宇宙為舞台。至於證到三果的人,在大般涅槃之後,再來會變成什麼形像,或是去到哪裡,對當事人而言,他是「無來無去」。他的心境已經沒有那些緊繃、沒有那些尋覓,沒有說一定要到哪裡,而是隨順法界的因緣,就像空海要不要到大陸去弘法,不是我個人一廂情願,而是有因、有緣,那樣的磁場就會吸引空海過去。至於也有美國同修在問:空海會不會到美國來弘法?希望我們安排到美國的行程。

至於我會不會到美國?要看那邊的因緣、磁場,如果沒有心要聽聞法,沒有什麼磁場吸引,空海沒辦法過去,縱使過去也只是去觀光而已,對你們的幫助不大,如果你們很認真、很積極,現在美國有不少學員,由於還是散落、散落,如果未來慢慢凝聚之後,磁場就會顯現出求解脫之心,散發的磁場就會吸引空海過去。所以,不是「我」要到哪裡,不是單方面一廂情願的決定,而是緣起。包括我們今天能夠舉辦這樣的禪修,都不是一個人在決定,是眾因緣在形成。包括今天有因緣宣講【金剛經】,如果你們沒有水漲船高,素質沒有提升,我也就沒辦法講述,這些都是法界的因緣。因此,證到三果的人,他是了悟生死大事,已經大徹大悟來到究竟解脫,他的生命是非常豁達,至於下一世會變成怎樣的形狀,或是要到哪裡,都是法界的因緣。但是,不管我到哪裡,都是真誠真心地善待一切,感恩、知足,痛苦消失止息、解脫自在。證到三果的人往生、大般涅槃之後,是來到解脫自在,名稱上是說「不來」,但是「實無不來」。

以上是敘述三果的阿那含,以下是四果阿羅漢,「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否?」「須菩提言:『否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名樂阿蘭那行』」「阿蘭那」就是「阿蘭若」,即是寂靜處,能夠清修、安靜的清淨地方,就像是寺院、佛教寺院的名稱、地方,此處是敘述阿羅漢的境界。

一位真正證悟到四果阿羅漢的人,不會到處跟人家宣說「喔!你們看喔!我已經證到四果阿羅漢了」或是「我已經證到四果阿羅漢了,你們要相信我!你們要肯定我喔!……」不會這樣的。如果是真正的太陽,你不必、也不會到處跟人家宣傳說「我是太陽,你們要相信我是太陽喔!你們要肯定我是太陽喔!……」如果還有這種心態,表示你還不是。如果你是真正的太陽,只要把你的光輝散發出來,默默奉獻、無我無私的把生命意義奉獻出來,眾生就會感受到。就算別人不知道太陽對我們生命的重要,你也無得、無失,沒有得失心,展現出真正無我無私的精神,然後回饋給世間。如果你是真正了悟真理實相,真正體證到「無我」,你的生命就是散發光輝、回饋世間,然後與世無爭、默默去做,眾生了解也好,不了解也好。眾生知道要向你學習,你就回饋;不知道、不向你學習,甚至批判、圍剿你,也是隨順因緣。

一個真正證到阿羅漢的人,因為無我無私,不會向人家宣說:「我是……」不必啦!也不會啦!為什麼證到阿羅漢的人,他「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呢?眾生很容易執著在語言名相上,對一個了悟真理實相的解脫者而言,實相本來是沒有名相-道本無名,實相本來是沒有名稱的,包括放在旁邊的東西,一般稱為「木魚」,也是人類貼上去的標籤。對它而言,你稱呼它是「木魚」,美國人聽不懂,非洲人更聽不懂,但是他知道這是什麼;木魚本身也不會告訴你:我叫做……名稱,我們只是貼上一個名稱,依我了解說「木魚」是稱為「大磬」,貼上我用的名稱,說去拿「大磬」來,事實上我心裡是要拿「木魚」,但是如果依你了解的語言,你會去搬這邊的磬。人類的語言需要透過彼此的了解,彼此溝通良好,距離才會拉近,但是因為語言的局限性很大,常常無法真正了解到它的深義。

實相本來是沒有名稱,一個真正了悟真理實相的解脫者,你要把他稱為什麼名稱,都可以啊!一般來講,佛陀有十個名稱,「佛有十號」十個名號,其中一個名號就是阿羅漢,「應供」的原文就是阿羅漢,但是眾生常常計較佛陀到底跟阿羅漢相同不相同?阿羅漢跟菩薩相同不相同?你們要如此計較,都是沒完沒了!沒意義啊!就像我們拿出一個蘋果,於是大家就在爭辯、計較,到底LINGO跟蘋果有什麼不同呢?到底「椪果」跟蘋果有什麼不同呢?眾生一直在名相上面計較有什麼不同,而你看不到實相,就在菩薩與阿羅漢的名相上打來打去,吵了好幾十年,還是在乎相同不相同,這樣你的憂悲苦惱都還是繼續存在,如此見諍有什麼意義?!你在比大比小有什麼意義?!

一個真正究竟的解脫者,你要用什麼名相稱呼他,都無所謂!意即「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一個解脫者無法以固定的名相稱呼他,稱為阿羅漢也只是一個權說、一個假名,要把他稱為「明行足」也可以,稱為「世尊」也可以,稱為「善逝」也可以,就是佛陀十個名號的意思。假如只講出一個名號,眾生又會很執著,講出十個讓大家從不同角度理解,但是眾生又在名相上面計較,「法無定法」就是沒有固定名稱,不要死在固定名相上面。前幾天有學員跟我講:「前面經文講說有人我相,就不是「菩薩」,要做到心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時我是回答說這樣的境界是要阿羅漢才能做到,有一個學員就講說「這裡不是講菩薩嗎?你怎麼講阿羅漢?」於是我回答說只是語言名相不同而已,實相都是一樣,不要在名相上面計較,這樣會沒完沒了。因此,「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不要被名相卡住了。

一個真正大徹大悟的人,他是來到無所得的境界;真正了悟生死大事的人,他的我慢是斷除淨盡,不會展現我慢,認為說「我得到很多!我很厲害!……」絕對不會這樣。他會跟你講說「我無所得啊!真的沒得到什麼!」至於「有所得」與「無所得」,「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如果修行修到後來,認為說「喔!我開悟啦!我很厲害啊!你們趕快啊!我成為人天聖者啦!你們要來膜拜我啊!你們要來拜我為師啊!你們要跟著我啊!……」這樣,裡面都含有很強的我慢,你認為的開悟,不是真正的開悟;你認為的解脫,不是佛陀所講的解脫,跟真正的解脫道是背道而馳的。你自認為來到解脫、成為阿羅漢,佛陀說:這還不是,因為你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還存在,你的修行是越修越厲害,還會跟人家見諍,然後比高比低、比大比小,都表示我慢不斷。

「世尊!佛說」這一段是須菩提的補充說明,須菩提繼續說:佛陀啊!你曾經說我須菩提已經是得到「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因為須菩提說不與人爭、與世無爭,不爭名、不奪利,佛陀就肯定他是得到「無諍三昧」,「是第一離欲阿羅漢」,雖然佛陀曾經這樣肯定,但「我不作是念」,內心沒有說:佛陀肯定我,我是「離欲阿羅漢」,我是第一名,內心沒有這樣的我慢心,沒有我是、我能。通常,如果你的師父肯定你……第一、……第一!你的慢心就很容易長養起來,如果說你是長舌第一,就不敢炫耀而且還會生氣(哈哈!)。所以,眾生都是希望能夠受到肯定,但是當受到肯定之後,慢心又容易長養起來。

於是須菩提就講:雖然佛陀肯定過我,但是我並沒有那些我慢、我是、我能,「若我作是念」如果我須菩提在佛陀肯定我之前,或是肯定我之後,就說「我得阿羅漢道了,佛陀已經印證我了……」還有那一種心態,「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還有炫耀之心,我是、我能之心,佛陀就不會說須菩提是很清淨的梵行行者,很認真、很實在、腳踏實地的修行者,佛陀就不會這樣讚許我了,因為我須菩提實在是「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為什麼說「實無所行」?因為此時已經證悟到無修、無證、無所得、無為法的世界,來到無修之修、無行之行。但是,所謂「無修之修」,以你現在所理解的,很多都會變成瞎子摸象在揣摩,「無修」到底是什麼意思?所謂「無修」,難道都沒有在修行嗎?

「難道來靈泉禪寺禪修或是短期出家,所謂要契入無修,來這裡就是來睡覺嗎?」錯了!你體會的「無修」,不是佛陀所講的「無修」,現在不管你怎麼理解無修、理解無為、理解無我,都不是真正實證的人所來到的世界,大家千萬不要被語言名相卡死了,因此要保留啊!當我們不斷提升上來,有一天就可以真正證悟到「無所得」、以及「無修」。縱使你讀誦千百萬遍的【心經】,還是無法了解什麼叫作「無所得」,什麼叫作「無苦集滅道」。當你錯誤解讀,又會認為這樣就是無因果,根本都是完全錯誤的理解,因此【心經】非常高、非常好,一定要腳踏實地去修,才能夠證悟到、理解到什麼叫作「無苦集滅道」,什麼叫作「無所得」,什麼叫作「遠離顛倒夢想」。

一個證果的人是來到「無所得」,但是眾生就說:「喔!無所得?這樣就沒有吸引我精進的力量,因為修行到最後,還是沒有得到什麼,還是空空啊!幹嘛還在那裡受苦,我頭殼壞去?!……」就會變成以你認為的「無所得」,來理解真正的「無所得」。眾生所謂的得失情況,假設你們參加一期禪修,好好精進用功、考試及格,每個人都發給一萬塊美金的獎金,你就會「好!」很認真、很用功,設法考試能夠拿高分,結果,不錯!通過了,結束之後,大家拿到一萬塊美金的獎金,於是認為「我這一期禪修真的收穫很多,真的得到了一萬塊的美金!」眾生所謂的「得」,通常是在自己努力工作之後,得到很實質的東西,得到多少錢財,得到多少金銀財寶,得到多少名利,眾生的得是這一種「得」。如果失去了,「糟糕!來禪修時,我帶了好幾萬元,但是現在丟掉了!遺失了!我失去了一大筆財,我失去了……,真倒楣!」。

我們的得失,都是從有形物質的增減來衡量得失,家裡有人生了小孩子,就說「我們家裡多了一個人」如果隔天阿嬤死掉了,就認為家裡減少一個人、失去一個人,我們都是從看得到、摸得到的角度來衡量得失。但是,修行就是要破除掉這些得失觀念,因為世間所認同的得失,對一個解脫者、了悟真理實相的人,就是以一句「夢幻世界」帶過,你以為自己賺了很多錢,然而到最後只是空啊!你以為自己生了很多孩子、百子千孫,當你死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夠陪你走。佛陀要我們看透世間的得失,其實不是真正的得失、就算你賺取再多的錢,擁有再多的親人,但是你內心的苦、不安還是存在,還是沒辦法解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