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傳法師:金剛經深義(禪修版) 1  


金剛經深義(禪修版)(1)

空海(惟傳)法師

序言

大家好!在禪修尚未正式開始以前,現在還可以進行雙向溝通,進入禪修期間就規定禁語,等一下說明一些事情之後,再正式開始。禪修期間的課程方面,晚上七點半到八點半,安排講述“四念處”禪修方法,大家配合著進度,一步一腳印的實修,然後配合重點講解再加以補充,才會較以往禪修所講的,更加齊全、也會更加深入。大家不要以為“‘四念處’禪修方面,我已經聽過啦!我已經會啦!……”聽過是一回事,現在是要配合進度進入實修實證,才能夠體證“道”。

早上八點到九點的時段,安排講述【金剛經】,這一次的禪修,雖然有一半學員是第一次參加,但是也有一半學員已經參加過好幾次,此次第一次參加的學員,大多已經有看過VCD,與聽過禪修開示,基本的方法都已經大概了解,因此這一次禪修將會帶得比較深入,大家就是要“歸零”,把過去的觀念知見統統放下,以一個不懂、不會、剛在學習的心,一步一腳步去做,這樣就會最快。如果你認為自己是老修行,已經懂得很多、已經會了……,這樣還是活在過去的夢幻世界裡面,還會抓著過去的夢幻泡影,不管你是老參或是新學,不管你是出家眾或是在家眾,不管學佛多久,一樣統統要“歸零”,這一點非常重要。

包括說你過去所學的種種法門,統統要放下!不要還把過去的法門又緊抓著,然後認為在這裡只是參考、對照一下,這樣你是學不到什麼,也沒辦法真正突破,記得!不要把過去的法門拿來,私底下還使用過去的法門,認為我們只是對照、比較看看,這樣就不會突破的,不會有真正的成長。過去的已經過去,今天要走在解脫道上來實修實證,要把過去的觀念、知見、方法統統“歸零”,這樣最好!你的身心才會清淨、才會柔軟,以清淨的心、以柔軟的心來禪修,這樣的進步才會最快。在此還要與大家勉勵:要有如此精進之心,但是又要無所求。好像是很矛盾?但是這裡的分寸要拿捏好。所謂“精進的心”就是要珍惜這樣的禪修因緣,否則因緣很快就會流失掉;如果你還懶懶散散的覺得反正以後還有機會,或是再到其他地方參加禪修也是一樣,沒什麼啊!以為到處都有在辦禪修,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啊!……

如果你是為了參加禪修而來,當然是還有其他很多地方可以去參加,但是我們所講的是“解脫道”,走的也是“解脫道”,假如你是真正為解脫、了悟生死大事而來,就好好珍惜這些殊勝難得的因緣。兩年半來,空海與眾生廣結善緣、正式講經說法,最初是在中鼎及大乘精舍,以及板橋精舍,後來沒多久又到高雄、宜蘭幾個地方,現階段學員的情況都滿不錯的,很認真在精進用功,到去年的11月,等於第一階段的課程告一段落,已經把解脫道完整的“三無漏學”講述出來了,希望大家慢慢把以前沒有聽過的後面課程再繼續聽完;已經有聽過的,在參加過禪修的實修之後,回去再聽聞一遍,你的體悟、你的收穫就會更深入。我們所講的課程是活的東西,不是死板板的,只要你有在成長,每聽一次都會有不同的體悟。

如果你覺得自己連第一遍都還沒有聽完,就論斷與它無緣,表示我們解脫道所講的,還不是你所要的。就算你聽過了一遍,當你再聽第二遍、第三遍,覺得好像沒什麼,認為自己已經聽過了“我已經會了,我已經懂了,沒什麼特殊啊!沒什麼新奇啊!……”這是因為你沒有突破、沒有成長,還繼續在原來的觀念知見裡面原地踏步,還在原來的框框世界裡面繞,有時候你的觀念、知見就像台語的“阿達嘛康固力”,你的頭腦還很僵化,還抱著過去的觀念來聽、來看,這樣你的突破、收穫就不大。如果你真正很認真面對自己、善待自己,真正是為解脫而來,真正是為了悟生死大事,就會不斷的虛心學習,不斷的求真求證,就會不斷的成長。

當你越成長一分,聽聞一系列“三無漏學”與禪修開示,你的體悟絕對會不斷再突破、不斷再深入,我們所講過的內容都是活生生的,都是可修、可證、可達,不怕你去求真求證,只怕你抱著過去的觀念知見,不願“歸零”去求真求證,用過去的觀念知見論斷,這樣就會阻礙自己的成長,只要你願意“歸零”,只要你願意求真求證,我們所講的都是禁得起幾十年、幾百年的時空考驗。當你以後求真求證之後,發現空海所講是假的,請你跟我講,但是要無諍,是要來自於你的體證,不是來自於你的頭腦知見,假如你是用頭腦知見,都是沒用的。如果你是來自於實修實證,確信“無常”是可以推翻掉的,這樣請你提出證明,這樣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法印”就不存在,看誰能夠推翻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法印”-無常、無我、涅槃寂靜。

誰能夠推翻“三法印”?可以用最頂尖的求真求證的科學精神,去求真、去檢驗,真理絕對不怕你去求證,就像聰明如愛因斯坦,也只是在證明“無常”、“無我”、宇宙的奧妙而已,但是都沒辦法突破“三法印”。空海一路成長的過程,一樣抱持著冷靜客觀、求真求證的精神,當我越求真求證,越發現釋迦牟尼佛的厲害、偉大;當我越求真求證,就會發現老子智慧真的非常、非常高,但是古今聖賢多半是很寂寞,他們的智慧好像不屬於人間的智慧,是“曲高和寡”。縱使佛陀所講的“無上甚深微妙法”,以及老子玄之又玄的宇宙真理實相,在世間還是一樣很少有人能夠體悟、體證到,眾生都是用自己錯誤的觀念知見去下論斷,事實上是自己不懂,然後卻去論斷他們的錯誤。

就像很多人看不懂、也沒有真正了解【阿含經】,認為這是小乘、不了義的,這些都是錯誤啊!因為真正要看得懂【阿含經】,以學術、推理的觀念,是沒辦法了解的,【阿含經】是佛陀是敘述整個聞、思、修、證的過程,佛陀當初的講經說法不是依據某一部經典在講,是依據宇宙的真理實相,是依據“大地風雲經”、“無字天書”,老子他們也都是啊!所以,真理實相是超越語言、文字、名相,本次禪修課程是講述【金剛經】,將會從不同的角度解析,是不同於一般通俗的講解角度。如果我們講述的【金剛經】與一般講法相同,就不必多饒舌了。【金剛經】是非常深奧,此經正是破除大家對語言、名相、偶像、經典方面的執著。以佛法整個修行次第來講,有些經典、有些方法,就像在引導幼稚園、小孩子的成長,不斷透過種種方便法,讓大家從幼稚園階段,慢慢來到國小,再慢慢地成長,來到中學、高中、再進入大學程度,這是指心靈方面的成長,而不是指世間方面的學問,不要想說“我是大學畢業、研究所畢業,國小、幼稚園的法門,對我來說不重要啦!我不需要那些,我的心靈早就是大學了……”。

錯了!不是說你的世間學問很高,你的智慧、心靈就很高,不是的!不是絕對。雖然會有一些關係,但是不會是絕對的。如果你的學問越高,卻用你的學問去啃蝕更多的世間資源,以大欺小,透過你的學識、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不斷在吃、吃、吃,表示我們的心靈都還在很幼小的階段,因此大家真的要歸零,這一部【金剛經】是在協助眾生心靈成長,以整個解脫之路、心靈成長的位階及階段來講,與“世間法”大家能夠了解的比喻,【金剛經】所講的是針對大學與研究所、博士階段的程度,【心經】也是一樣,當你的心靈成長來到相當深的情況,才能夠真正聽懂【金剛經】所要講述的深義。所以,【金剛經】跟【心經】都是敘述阿羅漢的世界,千萬不要以為:“喔!這是大乘經典,阿羅漢是小乘的,【金剛經】都是講菩薩方面,與阿羅漢無關,阿羅漢是小乘的,是在有為法的世界……”錯了!那些都是錯誤的論斷。

【金剛經】是非常深奧,與【心經】所講的,同樣是四果阿羅漢的世界,都是非常高深,至少是三果要邁向四果的階段,以及四果的境界,如果大家在前面的一些基礎、步驟沒有具足,更是無法做到【金剛經】的世界。如果在大乘佛教地區,一直標榜自己是大乘而宣說【金剛經】,卻是看不起【阿含經】,輕視“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如此的心態,不管【金剛經】誦讀過幾千遍、幾萬遍,不管你多么會講述【金剛經】,還是無法體證【金剛經】裡面的深義,因此這一次禪修會帶得比較深,慢慢向大家講述【金剛經】的深義。但是,大家別忘了!你們要體會到這些深義,一定要一步一腳印的實修“四念住”,如果沒有“四念住”的基礎,是無法體會【金剛經】的世界,你只是想像而已,你以為自己知道了,也都只是用頭腦去解析而已,因此這一次禪修安排的課程內容組合,一方面以“四念住”的方法禪修,一步一腳印的由“身念住”的開發,然後“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逐步開發,再配合【金剛經】的深義,如果真的能夠“歸零”,一步一腳印去做,在這幾天的禪修裡面,隨時你的體悟、開悟都會跳躍,會升級、會升華。

依照課程裡面所講的禪修方法、步驟,一步一腳印去做,不要低估、輕視“有為法”,如果沒有一步一腳印實修“四念住”,重視這些“有為法”,無法來到“無為法”的世界,這一次禪修把這兩方面做一個完整的結合,對空海而言,是沒有大、小乘之分,沒有南、北傳之別,在過去也許會有,然而現在都沒有這些問題,就像太陽沒有南、北傳之分,地球也沒有大、小乘之別,本來就沒有這些問題的,那是人類的知見、人類的見諍,實相、真理是超越國界、種族、宗派的,希望大家真的要“歸零”,不要懶懶散散,還在以其他方法配合,這樣真的會跟不上。如果你能夠“歸零”,一步一腳印去做,再來身心柔軟、放空聽聞【金剛經】,隨時都會很震撼的。

此次禪修的總報名人數有一百多位,也是相當難得的現象,去年之前所舉辦的禪修,平均是四十到六十位之間,今年空海剃度的時候,安排的禪修只有三天,因此有六、七十位參加禪修,這一次已經停半年多沒有上課了,報名人數竟然有一百多位,而且一半以上都是新學員,都是第一次參加,這是相當好的現象,表示解脫道現在在台灣已經開始流傳開來,台灣解脫道的正*輪已經開始轉動了,要轉動“阿含解脫道”的*輪,非常非常不容易!真的是很困難!解脫道的*輪能夠慢慢推廣,當然我們要感恩很多的祖師大德,而最需要感恩的是近代兩位大師,第一位是太虛大師,他曾經在民國初年進行佛教改革,這種魄力、這種決心,讓佛教的水平慢慢提升上來,一方面興辦佛學院,在他的門下出了一位印順長老。

印順導師在大陸閩南佛學院,曾經是太虛大師座下的學生,受太虛大師的影響、啟發也滿深的,印老站在太虛大師所立下的基礎之上,再繼續突破、再繼續提升,於是又把佛教的整個水平,慢慢又提升起來,因此印老非常重視教理教義的釐清,希望佛教能夠漸漸出離迷信、信仰的層面。印老對於佛教的教理教義的釐清真是功不可沒,他今年是九十八歲,以實際年齡推算應該是一百歲,今年空海有機緣到華雨精舍參訪他,他真是很值得我們敬佩,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名利的氣息,沒有名利心、政治欲望,就是很真實、很如實的求真求證,把他所知道的,很真實的寫出來。在空海成長的過程,他對我在聞思方面的幫助非常大。

另外一位也是直接間受到印老影響,可以說是接下他的棒在弘揚原始佛法,也是我的恩師-楊郁文教授,這三個人把【阿含】方面,漸漸的披荊斬棘,把這一條路慢慢鋪陳出來,由於有這些前輩很辛苦的默默耕耘、奮鬥,空海在接觸這些資料之後,承受前人的恩澤,才有機會再加以發揚光大。曾經有人跟我講,印老就像一位巨人,今天如果有因緣,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繼續提升,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踐踏、不是輕蔑,而是我們承受前人的基礎,再繼續往前提升、往前邁進。原始佛法在台灣得以漸漸紮根,漸漸落地生根,剛才提到的這三位前輩,真是功不可沒,今天空海所做的,就是對於前人所紮下來的基礎,讓我們非常感恩、又善加套用,然後繼續往前再推動,希望把整個佛教的水平再繼續提升,實修實證方面紮實紮根,進一步真正為法做見證,讓正法能夠久住,這是今天我們默默耕耘在做的。

這兩年多來,在國內慢慢受到不少的迴響,在去年的六月,這一套“阿含解脫道”光碟VCD正式出版,才慢慢又比較廣泛的流通。在還沒有正式出版以前,北、中、南與宜蘭幾個地方有在安排課程,只有這些學員知道而已,其他外面的很少知道,除非透過親戚朋友得知。當這一套光碟出版之後,外面才漸漸廣為流通,去年製作出版一千套,流通量本來是預定三年到五年內。原先預定要出版這套光碟時,有人就類似潑冷水,認為是沒什麼銷路,不會有很多人索取,將會堆積如山堆在那裡,這樣不就是積壓成本,推銷不出去有什麼用呢?!認為不必製作那么多,意即不是很看好……。但是我個人認為:因為這一套“阿含解脫道”課程,是用研究所的水準在講解,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在講述,我個人對這些內容是很有信心,只要把它流傳開來,一定禁得起考驗,只要是真正想要修行的人,他們遇到這些一定會很珍惜,於是從前年底就醞釀要製作了,前後總共十個月、將近一年,這一套才正式出版。

從開始醞釀到出版將近一年,中間真的克服很多困難,由於欠缺經費,空海本身又是兩袖清風,我們也不做法會,當時真的就是北、中、南這些學員,大家共襄盛舉,才勉強籌措了一百萬,把這一套光碟製做出來,當正式出版之後,本來是預定三年到五年的時間流通,這一千套能夠流傳出去,就已經很難得、很不錯了,三年的時間就已經相當難得了,結果目前的情況是去年六月出版,到今年現在的八月初,這一千套已經快沒了,只剩下十套而已,還有不少是還沒寄出去,因為現在資源不夠,因此還沒有寄出去,一年兩個月就把這一千套全部都流通出去了,目前在台灣流通的,大概已經有八百多套,大陸流通的大概已經有150套,其他幾個國家大約有50套,目前在大陸的流通方面,整個氣勢、整個流傳,以及珍惜的情況,都不輸於台灣,而且比台灣還更積極、更珍惜。

今年二月、三月到四月初,有一個多月的弘法期間,一道過去的同修有八位,他們都可以做見證,大陸方面很珍惜、很積極,雖然一百套流通過去,由於他們很珍惜、拷貝又很快,光有一個地方的一位出家眾,拿到這些資料之後,沒多久就拷貝四十套出去,其他也有很多地方不斷在拷貝、在流通,雖然有150套過去,但是複製已經不只150套,現在又有很多學院向我們索取,大陸那邊是非常認真、非常積極。除了大陸地區之外,這些資料現在也漸漸流傳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還有法國那邊也有華僑拿過去,再來澳洲地區也有學員拿過去了,再來是美國、加拿大,以及夏威夷、日本,都有華僑帶過去,已經開始在流通了,在國外常常有越洋電話,報告他們的心得、們的法喜,都是帶給我們很大的鼓勵。

他們雖然遠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或是遠在數千里之外,但是當他們得到這些資料之後,都是很法喜,而且都會附帶說:很感恩中鼎這一批人,由於他們都是很認真、很積極,課程的深淺度是雙向的,大家的水準有在提升,水漲船會高,所講的內容就會越深入,這一整套課程,真的是中鼎這些學員雙向的回向,他們不斷的積極用功,當時又有配合禪修,於是他們越來越提升,提出的問題也會比較深入,加上他們具有禪修基礎,後面課程又可以講得比較深,一些老參在解脫道尋覓很久,一聽聞到這些課程之後,很多都很高興。

因此,你們的精進用功,真的可以幫助很多人;你們的積極努力,真的可以回向這世間,包括今天我們在這裡禪修,不是只針對你們將近一百個人講課而已,因為我們所講的這些,以後都會流通到世界各國,我講的這些,不只是面對台灣人,將來大陸中國的發展會最快,這些都是針對全世界的,真的是對法界眾生在講。所以,空海所講的這些,我是對天地、對法界負責,也希望大家要把我們的眼光拉開、視野拉開,跳脫“井底之蛙”的心胸、視野,來看整個法界,不要小看你們每個人的用功,你的精進是會回向世界、全人類;你們的精進用功,會回向整個法界。就像大家在經典裡面,都會有聽到或看到佛陀在講經說法之時,有很少人在座,以及天人、天神在聽聞,不必將此些當做很抽象的描述,就像我們現在的講經說法、禪修課程,由於你們的精進用功,會回向給眾生、給人類的,就像在中鼎上課期間,他們的精進用功,以及整個課程內容,這些資料現在就在回向法界,很多不是在現場上課、很多國外的人,你們就可以把他們當作天人,也一樣在聞法、在受益。

我們的精進用功、起心動念,我們的善念,真的都會回饋給法界,精進用功就是最好的消災、最好的回饋。所以,不要以為人家說我們業障深重,就不敢說要發願成佛,以為發願此生此世要成佛就是我慢,不敢!如果是這樣,枉費你們在修行、在學佛,大家在學佛,就是要有“佛道無上誓願成”的魄力與決心,就是要向佛陀看齊和學習,這一生這一世就能夠來到安心自在,佛法是解除我們心靈方面,不論是最淺處或是最深處的憂悲苦惱。我們最深沉的痛苦,空海一路走過來,任何的麻醉藥、任何的藥物,都沒有辦法到達、沒辦法解決的,最深沉的憂悲苦惱、內心的苦悶不安,佛法能夠幫你治療,幫助你消除內心最深沉的不安、憂悲苦惱,而釋迦牟尼也只能夠是一個“指月的手指”;空海所能夠做的,也只是一個“指月的手指”,我們告訴你一條解脫的路,但是這一條路,真的要靠你自己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的去走、去修、去做。

如果你投機取巧,吃虧的是你自己;如果你偷懶懈怠,吃虧的也是你自己,別人沒辦法代替你吃飯,沒辦法代替你喝開水、止口渴,別人沒辦法代替你安心,你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就像你肚子的飢餓、口渴,也就是心靈的飢餓。肚子的飢餓,別人沒辦法代替你吃飯,同理可以去理解,心靈的飢餓,心靈的苦、不安,別人沒辦法代替你,因此不要一直迷信所謂加持、灌頂……,以為多么厲害、多么神通廣大,一個加持效果多大……,這些是可以具有鼓勵作用,幫你初步安心的作用是不錯,就像在幼稚園或是國小的小孩子,很多就是需要鼓勵、鼓勵,但是如果你常常奢盼、祈求這種方便法,表示我們的心靈都還不夠成長、還不夠成熟,都還是停留在很依賴的心態裡面。當然,過渡時期是有需要適當的協助,別人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但是主角還是我們自己,一定要靠自己吃飯,才能夠填飽肚子肌餓;一定要靠自己喝開水,你的口渴才會消失。

釋迦牟尼、空海所講的這些法,告訴你一條解脫之路,真正要解除這些痛苦,我們自己不要自欺欺人,要很如實的面對自己,一步一腳印的去走、去做,這樣很快就可以體會到,佛陀所講的解脫之路,是真實不虛,不是靠信仰、不是用相信,而是自己可以親證到。所謂的“親證”,就像你真正喝到水,你的口渴,哇!止口渴了,你的口渴就消失了,你真的喝到,口渴就會消失,如果真正的親證佛法,憂悲苦惱就會真的消失。如果你學佛到現在,不管學了一、二十年或是二、三十年,內心裏面還有憂悲苦惱,表示還沒真正喝到佛法的甘露水,還是停留在觀念、知見、解析裡面,在研讀、在推理、在理解而已,還沒有真正實際的喝到,或是頂多只是粗略的品嘗、淺嘗。但是,沒關係!這些都是打下基礎,你過去所走的路,不管多么的崎嶇,不管多么的坎坷,也不管是多么的光榮,統統放下、統統放下,過去都是助長我們成長的因緣,不管是好因緣或是壞的因緣,都是協助我們成長的助緣,我們感恩過去的所有因緣,不管多么好或多么不好,我們都感恩這些因緣,這些因緣會助長你、協助你邁向解脫。

如果你還抱怨過去的種種因緣,你的人生會繼續在苦海里拉扯、浮沉,包括過去協助我們成長的善知識,不管他所講的是究竟或是不究竟,是方便法或是究竟法,曾經協助我們成長的這些因緣,我們都感恩,就像說現在讀到大學、研究所,對於幼稚園老師、國小老師、國中老師,一樣都是心懷感恩,對於過去就是懷抱感恩之心,再來就是“歸零”,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好好一步一腳印去做,這樣你的體悟、見法就會很快。

再來就是禪修期間規定“禁語”,禁語很重要,等一下就開始禁語。關於禁語方面,有幾點希望大家能夠特別注意,今天雖然我們是集體禪修,大家來這裡共修,但是希望大家是以一種你是獨處、閉關、專修的心來用功,你要收攝六根,不要一雙眼睛東張西望,除了法工、法務人員,承擔法務必要的交接之外,其他的一律都禁語,尤其是回到寮房更是要特別注意,為什麼要求大家禁語?如果你的語根、語行沒有停下來,還在講話,你的心會雜亂,散心雜話就是你的六根沒有收攝,你的心沒有辦法寧靜下來,你的眼睛還東飄西飄,就是你的眼根沒有收攝回來,眼、耳、鼻、舌……,一直在講話、攀緣,你的舌根沒有收回來,因為你的六根沒有收攝回來,你的身心沒有辦法寧靜下來。

如果沒有辦法寧靜下來,後面的進度只是在敷衍而已,你沒辦法跟得上來。當然,我們有部分舊學員,他們已經有相當的基礎,因此讓他們承擔較多的法務,只要他們不是在承擔法務之時,他們一樣都是禁語,要求禁語對大家來講是幫助非常大的,不要想說:“啊!我們是母子檔,我們是母女檔,我們是死檔,我們是朋友,我們都是一夥人……”然後一下就在聊天,在討論、探討,“今天情況怎么樣啊?今天怎樣啊?……”那些統統要禁止,不要跟別人談論心得、不要問別人,這一點很重要。所以,等一下下座之後,記得!除了法工必要的承擔之外,其他的一律禁語,在這八、九天裡面,講話講得越少,對你來講是絕對越好,很不容易大家才有這樣的禪修因緣,很不容易放下萬緣來此禪修,記得!不是來這裡攀緣,不是來這裡交朋友,你是來這裡大死一番,如果沒有善用這樣的禪修因緣,還來這裡攀緣,很可惜啊!你又錯失掉很多的因緣,浪費掉很多的生命。

所以,不要想說:“啊!我們在這裡禪修,遇到學員、遇到老師沒跟他們打招呼,不好意思!我們都要到處跟他們Sayhello……”都沒必要啦!我們禪修學員好好精進用功、收攝六根,如果我們遇到常住,原則上如果你繼續用功,不打招呼也可以,只要點個頭、微笑一下,打個招呼也可以,但是不要開口講話,頂多點個頭、微笑一下,這樣就好了,你可以繼續用功收攝六根,沒有別人會講你懈怠,沒有別人會講你無情,大家都會尊重、配合我們禪修學員,而且常住看到大家在收攝精進用功,這種氣氛一樣會回向給他們,他們一樣會收攝、會精進用功,因此不要散心雜話。記得!這幾天除了法工的承擔交接之外,學員與學員之間不要打招呼、不要交談,儘量越少越好。如果你們在路上,或是在其他地方遇到我,除了在小參室之外,不要跟我打招呼,不要認為說我們很尊敬老師,我們很喜歡老師、尊敬老師,看到老師要合掌問訊、打招呼,都不必!這樣表示你的心還很散亂,不是空海所要的,不是空海所希望的。

所以,不是說你沒跟我打招呼,就是不禮貌,不是這樣!而是你跟我打招呼,你是不精進,對空海來講是不禮貌,你的心、你的眼睛還很靈活的在東張西望,表示你還很懈怠,我們禪修的品質,不會規定得很死板,但是我們要求很高的品質,在放鬆而不放縱的情況之下,大家好好精進用功,今天整個靈泉禪寺各方面的配合,就是要讓大家能夠在這裡,好好放下萬緣專心用功,希望大家好好珍惜因緣。

關於禁語方面,除了法工的必要交談之外,如果不小心講了話,還情有可原,但是大家不要攀緣、要大死一番,為了悟生死大事、究竟解脫而來,越不攀緣、越少講話,對你絕對會越好,所有的要求都是為了協助你解脫自在,希望大家能夠“歸零”,身、心很柔軟,好好的用功,這樣的收穫、突破就會很快。現在就“歸零”,我會有次第的陸續向大家講述修行方法,大家一步一腳印去做,好好認真去做、去練習、去修習,不要貪多、不要囫圇吞棗。包括在禪堂或是地點方面,都是讓大家能夠安心舒適,以放鬆、自然為原則,修行不是在練功夫,不要硬撐、不要逞強。

如果在打坐之時,遇到身體不舒服,可以站起來調整一下,或是有時覺得坐不下去,需要到外面調整一下,也可以自行調整、放鬆,或是做一下柔軟操,讓自己柔軟下來。但是,記得!以不干擾其他學員為原則,現在的止觀時段,大家就是打坐,假如你需要站起來走到外面,動作方面都要很輕盈,不要很粗魯,慢慢走到外面。

我們現在要講述一些方法,大家就配合著開始做,靜態方面是以“出入息”為主要方法,第一步驟是長呼吸,第二步驟是短呼吸。所謂“長呼吸”,就是我們自然的呼吸、平常的呼吸,“短呼吸”是我們的心在比較寧靜之後的微細呼吸,現階段這一兩天,最重要就是當你靜坐之時,好好把你的覺察力放在呼吸上面,客觀觀看呼吸的進出、呼吸的情況。當你吸氣時,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現在正在吸氣;當你呼氣時,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現在正在呼氣,呼與吸之間、吸與呼之間,如果中間有停頓,叫做“止息”。當你停止呼吸時,也清清楚楚知道現在正在停止的階段,第一個步驟就是要清楚覺察到自己呼吸的進出,不要以為很簡單,不容易啊!只要你用功下來,就會發現覺察呼吸不到五息,就馬上跑掉了,又在東想西想的。

如果跑掉了,怎么辦呢?不要懊惱、不要追悔,當覺察到就馬上拉回來呼吸,今天與明天的靜坐,最主要就是好好清楚覺察,你的呼吸是長、是短?是粗、是細?如果在靜坐時,覺得會昏沉,怎么辦呢?你可以深呼吸,“長呼吸”就變成深呼吸、深深的吸,然後再呼,再深深的吸氣,這時精神就會振作起來,於市長呼吸就可以變成為深呼吸,至於短呼吸呢?你可以深呼吸做五分鐘,然後就把它放掉、回歸自然,成為自然的呼吸,意即出入息法十六步驟裡面的第二個,大家可以交換著套用。如果你容易昏沉,或是打妄想,可以五分鐘的深呼吸,五分鐘的放掉讓它自然,如果妄念又多了,這時候再回到深呼吸,假設覺得現在呼吸比較用力了,會累!你就把它放掉,回歸自然的呼吸,交換著套用、調整,就可以靈活的調整,主要是讓你的妄念漸漸放下,記得!不要刻意去對治妄念,轉移目標就好。

如果刻意對治妄念、念頭,會越弄越糟糕,越跟妄念在糾纏,反而形成“頭上安頭”,你不要理它,有妄念、心跑掉,覺察到之後,馬上拉回到呼吸上面。如果容易昏沉,就深呼吸;如果沒有,就放鬆讓它自然。如果都不會昏沉,有時要深呼吸幾次也可以,觀察深深的吸與深深的呼,我們身體有什麼變化?當然可能要老參、老學員,或是修行比較久的,才能夠觀察到身體的變化。如果你已經有基礎,可以在一吸、一呼之間,觀察身體有什麼樣的變化。如果呼吸沒多久就覺得胸悶,記得!就要放鬆,因為我們還是有在用力。

有時候覺得自己有放鬆,呼吸沒多久,奇怪!怎么又在胸悶?表示我們無意中,又在抓、又在用力,有覺察到胸悶,記得!是我們沒有掌握到放鬆、以及如實觀的要領,自我意識都有在干擾呼吸,胸悶就是身體的眾生告訴你它有苦,你有在抓它,它需要你放開,因此胸悶就是一個訊號,在告訴我們要調整,你要放開、放鬆。如果覺得還是會在胸悶,你可以坐在位子上,肩膀稍微左右動一下,稍微挺胸調整一下,這樣又可以恢復放鬆。這是從現在開始,就要開始進行的。

在動態時,如果繼續觀察呼吸也可以,只要走路不會跌倒,也不要跟別人家相撞或是撞到牆壁。走路時,可以收攝眼根,但不要閉著眼,有時候會撞到,比較危險,可以七分眼或是半張眼,在安全的情況下,一樣可以繼續觀察你的呼吸,而不去覺知、覺察腳步。如果在動態時,還有繼續在觀察呼吸,收攝會更快。如果能夠在靜態或動態都繼續觀察呼吸,心的寧靜會很快;如果在動態時,覺得呼吸覺察不到或是使不上力,可以覺察當下的動作。走路時,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正在走路,要跨步、走樓梯、要出去,記得!每一個腳步都要清楚覺察,不要想說:我長這么大了!怎么還要你教我走路?我已經很會走路啦!我都可以跳啦!……

今天大家會來此禪修,都是有相當殊勝的因緣,很多人下決心發願要普度眾生,發願要成佛、解脫自在,都是非常好的現象,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夠不流於空談?很實際一步一腳印的走,一步一腳印的做,扎紮實實的去做,這一棟高樓大廈才會完成。如果沒有實實在在去做,只是在發空願、開空頭支票而已,發願就是要實際去做,所謂“佛道無上誓願成”,不是安慰自己,也不是講大話給別人聽,而是真正要去做到。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不是到他方世界,不是到遙不可及的未來,都是此生此世就可修、可證、可達。如果你把解脫、成佛寄望在遙遠的未來,則很難、很難有成,而且也表示尚未接觸、掌握到真正的解脫法。如果把成佛寄望在遙遠的未來,或是他方世界,表示還沒有真正懂得佛陀所講的解脫之道。

眾生在苦海裡面,主要是因為對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不了解,就是“無明”,不了解大自然的運轉法則,不了解“大自然律”,大自然運轉有大自然的法則、規律,不要以為五蘊身心與大自然無關,錯了!這是完全錯誤的知見,是“井底青蛙”的知見,要知道你、我、他,包括任何修行有成的人,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你、我、他完全都是來自法界、來自大自然,我們身心的任何現象、任何部份,絕對不會違背大自然的法則,絕對不會超出大自然的運轉法則,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如果你的心寧靜下來觀察,就會體會到我們的五蘊身心就是一個精密的小宇宙;如果能夠寧靜下來覺察,會發現五蘊身心與大自然是脫離不了關係,而且完全是一體的。大自然有怎么樣的現象,五蘊身心都會如實的展現,因此佛陀歸納出的“三法印”,任何人都絕對不例外,不管你承認或是不承認,不管你再怎么否認,都不會超出“三法印”的運轉法則。

所謂“無常”,每一個人的每天、每分、每秒,都一直在流動、生滅、變化,不管你的修行再怎么有成,沒有人可以例外。所謂“緣起”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是各種因緣俱足才產生,當因緣不俱足,你不可能出生,因為緣起甚深啊!整個因緣不要怪罪在“業力”兩個字,你的出生是法界非常殊勝的因緣,大家慢慢再去深入聞思、體悟。所謂“無我”,更是真理實相,你認為自我、我很厲害,那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那是你構築的夢幻世界,法界的真理實相是“無常”,法界的真理實相是“無我”,“無我”是實相-實際的存在,你不承認、不了解,只是代表你是無明,在自討苦吃而已,一直在背道而馳啊!

長江的水,它就是由上往下一直在流動,這是法性、大自然律,這是很自然的法則,但是當你不了解,就要它背道而馳,要它順著你的意思,去流走、去流動。人,常常是在做背道而馳、違背大自然法則的現象,要寧靜下來去分析、檢驗,你所有的苦都是在違背“無常”法印,也在對抗“無我”的法則,這是很重要的一句話,也是提醒大家。你可以去檢驗,所有的苦、所有的不安,所有的憂悲苦惱,都在對抗“無常”,都在對抗“無”我,但是不管你再怎么對抗,不管你的修行境界多么高、神通多么廣大,只要你的所作所為是在違背大自然律,到最後你所要構築的夢幻世界,它是終歸煙消雲散,那就是夢幻世界,那就是苦海。所以,眾生的苦海,是來自於自己的無明、無知,沒有了悟真理實相,有一天當你真正了悟這些真理實相,就是開悟、大徹大悟。

所謂“大徹大悟”,就是照見到我們過去的顛倒夢想,不要把“成佛”想像得很抽象、很遙遠、很虛緲,成佛就是成為一位覺悟者,覺悟什麼?不是修個神通廣大,很會加持、很會灌頂,然後可以吸引很多徒眾,叫做“我修行有成”,不是這樣啦!是成為一位覺悟者,覺悟什麼呢?都是很具體、很實在的,就是覺悟宇宙的真理實相,把大自然的運轉法則,清清楚楚的照見、體悟。當你真正了悟真理實相,就不會背道而馳了,不會自討苦吃啦!這時候你會跟整個法界、大自然一起脈動,而且當你真正體證“無我”,就會展現出無我、無私的精神特色。如果你是一位很有名的宗教大師,也很會宣說“無我”,但是你所展現出來的,卻是在建設一個龐大的山頭主義,卻是一直在抓弟子,則是告訴眾生你的“無我”也是空論,你只是透過“無我”的標籤、名相在嚇唬眾生,然後展現你的“意思食”、展現你的“識食”。

真正要做到“無我”,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你真正體悟到法界大自然,它所展現出來的都是無我、無私的精神特色,你的心自然會來到體道、悟道、行道、與道合一。當體悟法界大自然的無我、無私精神,自然就能夠做到無我、無私,這是活生生的佛法。如果你在經典、文字堆裡面要找“無我”,你是找不到的,你找到的是木乃伊,是僵化的思想、觀念,你找到的只是一些空洞抽象的名相而已。真正的“無常法印”,不是在經典文字裡面;真正的“無常法印”,都在法界大自然中,每天、每分、每秒都在如實的展現。“無我法印”也是一樣,你在大藏經裡面,找到的只是名相上的“無我”,無法真正體悟到所謂“無我”,更是沒辦法做到。

你真正要做到,就是現觀法界的真理實相,看到法界所展現出來的,什麼叫做無我、無私。如果一直在經典文字堆裡面體悟“無我”,都只是空洞的、抽象的,甚至會越修、我慢越大。很多的佛學專家,把佛法當作學問在鑽研,自認為看過很多的藏經,懂得很多的資訊,蒐集很多的資訊,辯論是頭頭是道,講經說法是辯才無礙,於是就認為他的境界很高、高人一等,甚至有的修行人認為這樣就是聖人,理所當然要受人家頂禮、供養膜拜,這些跟佛陀所講的解脫道是背道而馳的,只是把佛法當作學問在研究,然後增長“我慢”,實踐自己的“自我”成就而已,而真理實相、解脫是要來到“無我”,因此奉勸大家要好好珍惜活生生的佛法,不要把它當作學術在研究,變成為了打扮金身的裝飾品,你能夠欺騙得了別人,欺騙不了自己,也欺騙不了明眼人。

修行就是來到如實面對自己、反璞歸真,貪、嗔、痴的止息,就是來到沒有虛假,沒有貪心、沒有嗔恨之心,來到對任何眾生都沒有嗔心,這是一位非常純真的“真人”,因此大家不要把“成佛”變得很抽象,那些都是很具體的,只要逐步按照解脫道的方法、次第、步驟,去實修、實證,就能夠來到貪、嗔、痴的止息,而且能夠了悟真理實相,從此不再背道而馳、作繭自縛,而所有的結縛一一解開,不再作繭自縛,就是真正的解脫。你的不得自在、不得解脫,不是別人在捆綁你,不是別人在束縛你,而是我們錯誤的觀念、知見在捆綁我們自己。

修行最重要的核心就在於“轉念”,把我們錯誤的觀念知見,一一的澄清過來、一一的扭轉過來,“轉念”的過程就是不斷在開悟。所謂“開悟”就是不斷轉念的過程,不是在禪修、禪相裡面,看到什麼靈光乍現,看到什麼黑漆桶脫落,才叫做開悟,不是啦!那是禪相。真正的開悟就是發現到“昨非而今是”,是體悟到真理實相,照見到我們的顛倒夢想,因此“開悟”都不是抽象的,只要大家身心寧靜下來,好好去實修實證,隨時都會不斷的開悟,而你累積的開悟就是由小悟、小的開悟,不斷的在累積、累積,醞釀各種能源,到最後就會來到大徹大悟,就像高樓大廈要落成,必須打好地基,逐層的一層一層蓋起來,如果沒有逐層的蓋起來,不可能舉辦落成典禮,所謂“落成典禮”就像大徹大悟。

因此,大家點點滴滴的用功,絕對不會白浪費、不會吃虧;你們不會白吃苦、白受苦。越能夠吃苦的小孩,越容易有所成就,如果你吃不了苦,很難、很難有成,吃不了苦就見不到“苦諦”;見不到“苦諦”,後面的“集諦”也看不到,所謂“滅諦”,就是解脫自在的世界,無法來到成佛、解脫自在的世界,你自認為在修行、行道諦,也是在空談,修行要能夠刻苦耐勞、吃得了苦,環境越安逸,越會讓你懈怠。

見法很重要的步驟,就是要“明心見性”,如果我們的心不夠明,就像一座動盪不安的湖水、一盆動盪不安的水,沒辦法清楚的映現月亮,沒辦法清楚的映現景物。所以,那些一直在宣說現在是“末法時期”的人,因為他們的心動盪不安,看不到真理實相、看不到法,自己看不到,就以為現在是“末法時期”,也如此在跟別人宣說,導致大家很多的觀念知見都偏差了、都錯誤了。事實上,沒有所謂“末法時期”,法印、真理、實相,都是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必然如此的永遠呈現出來,只要宇宙的存在,大自然法則就是法爾如斯在運轉,因此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可以見法,我們現在為什麼不可以?!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可以體證到無常法、無我法印,難道現在的無常法印,與無我法印、緣起法,難道就消失了嗎?

每天、每分、每秒,“三法印”都呈現在大家的眼前、都俱足,只是你的智慧眼有沒有打開?你有沒有去見到法而已。不要誤認為現在是“末法時期”,真理、實相是每天都存在,都呈現在你的眼前,而且也呈現在你的身心裏面,只是你的心沒有寧靜下來、覺察不到而已。禪修期間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讓我們動盪不安的心寧靜下來,唯有我們的心能夠寧靜下來,也就是來到“明心”的階段,才能夠與法界真理實相的焦距對焦,否則看到的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的。所以,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就是讓我們這一顆心猿意馬的心活在當下,與真理實相對焦。因為法界的整個存在,都是在當下、現在,風也是現在正在吹動;地球也是現在讓你坐在上面;太陽也是現在在陽光普照;你所喝的水,也都是現在存在的水。法界的實相存在都是在現在,在【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課程,就有講到法界是沒有時間,就只有現在,但是所謂的“現在”,不要把它變得很狹窄,跟過去、未來相對稱的,又是一個很死板觀念的“現在”,不是的!

“現在”只是一個形容,只是一個當下,當下是一直在流動、生滅、變化,而你所能夠做的、能夠活的,就是在當下現在這一點而已,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也不可得,但是你要去體會到當下、現在,它卻是永遠存在,因此要把你的心拉回到當下、現在,才能夠跟真理實相對焦。當我們的心清淨之後,就很容易體悟到真理實相,就是“明心見性”。所謂“見性”,是看到大自然的法性,看到大自然的法則,不要把“見性”誤解,偏差到要去找一個佛性、找一個自性,“見性”就是看到大自然的法性,也就是大自然的法則,提供給大家的方法就是“四念處”。歷史上的佛陀、釋迦牟尼,講過不少種的修行方法,但是整個修行方法的核心,還是扣住在“四念處”。

所以,種種的方便法,到後來還是要回到“四念處”,千萬不要去聽信別人講說:那是小乘的、自了漢的,那是阿羅漢果位而已,不是佛陀果位的……,那些都是以訿傳訿,都是錯誤的知見。不管你是任何法門,到最後真正要見法,一定要回到“四念處”,因為很多的方便法沒有放下,沒辦法真正“明心”-真正心的寧靜。如果一直執持著某種方便法門一門深入,就像一位吸著奶嘴、長不大的小孩,奶嘴一直不肯放下。【金剛經】是要我們破除種種方便法,但是要真正來到全然破除種種方便法的階段,前面的方便法是要具有,沒有透過方便法、有為法,沒辦法來到“無為法”,方便法是一個方便,也就是一個過渡時期,方便法要越簡單越好,不是弄個十八般武藝、越複雜,展現五花八門、眼花撩亂,以顯示法門之深之玄,這是本末顛倒啊!

法門就像是藥物,是越簡便越好,目的是要把病治好,要越簡便、能夠把病治好,這樣最好,不是一直在炫耀我們的儀器多厲害,我們的藥物多高明,我們的藥物多么好,你看不到副作用,看不到你在本末顛倒,執著在那些方便法上,看不到你變成以吃藥為榮,成為藥癮,上癮了!吃藥上癮,然後以吃藥為榮,在炫耀你的法門多么好、多么高、多么深,就是在跟人家比較你的藥多么好,天天都在吃這些藥,成為藥癮,竟然引以為榮。我們吃藥是為了把病治好,是為了不必吃藥,透過有為法的修行,是為了來到無為、無修、無證,修行是為了以後不必修行,吃藥是為了將來身心健康而不必再吃藥,大家要把這些觀念釐清,才不會一直以吃藥為榮,一直執著在法門上面,十年、廿年還是在練工夫,還是以此法門引以為榮,這樣沒辦法上岸,來到“無為”的世界。

但是,現在身心有苦、有病的情況之下,不透過種種方便法,也很難把病治好,這些方便法是越簡便越好、越安全越好,副作用越少越好。佛陀提供給我們的,就是“四念住”的修行,“四念處”的開發,第一的次第、步驟就是“身念住”,有關於動態“身念住”的開發,在昨天晚上已經稍微講過,希望大家扎紮實實去做,靜態方面就是呼吸出入息方面,大家要好好下工夫,動、靜方面透過一些方便法,是為了協助讓我們的心能夠靜下來,我們這一匹心猿意馬,都習慣性到處攀緣,方便法就是讓我們的心寧靜下來。

有關於呼吸方面,能夠心不散亂,觀察自然的出入息-吸氣、呼氣,自然的長呼吸或是自然的呼吸,如果能夠清楚的覺察,這樣保持自然就好,觀察自然的出入息。如果做不到觀察自然的出入息、妄念很多,還有幾種方式可以調整,就是深呼吸五分鐘,自然呼吸五分鐘,這也是個調整,就像一些藥物,你可以調配著運用。如果你的心還是很散亂,不容易寧靜下來,不得已可以用“數息法”,“數息法”對出入息來講,算是比較粗的方法,就是退回到“數息法”,但是只要你的心靜下來,就把它放掉,因為它是一支手杖,當你能夠放掉那支手杖,比較快學會走路,比較快能夠放下對法門的依賴。如果有人覺得在打坐時,以前的習性都還需要念佛或是持咒,心才能夠寧靜下來,“觀出入息”套用不順,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把方便法稍微套用一下,你要默念佛號或是原來的法門也可以,但是要知道那是不得已的方便法,那是一個權巧,不要一直執著在上面,否則就很冤枉你來參加此次禪修,但不是說禁用,而是覺得有需要用,就像你原來都睡不著,已經吃安眠藥習慣,不要因為來禪修,而把那些都全部都放下,有必要還是可以吃,能夠不吃是最好。

所以,原來的一些方便法,越簡單、越簡短越好,在一吸、一呼之間,能夠配合生滅變異,是非常好的,不只是方便法,而且又能夠引導你去體悟真理實相,這是最快的!可以在吸氣時,配合心中默念“生”;呼氣時,配合默念“滅”。再來吸氣時,配合默念變化的“變”;呼氣時,配合默念“異”。生、滅、變、異……,一方面讓你的心能夠寧靜下來,一方面容易協助你去見法,這是出入息法方面的幾個著力點、參考點。一開始“出入息法”,放在鼻頭、人中附近,比較容易攝心,如果你覺得用力、胸悶,或是氣往上沖,是因為用力太緊,你就要放鬆,也可以適度的調整,把觀察力放到丹田(小腹),腹部隨著我們的呼吸在起伏,就把你的覺察力放在腹部呼吸的起伏上面,一樣可以配合著默念“生、滅、變、異……”。如果你的心比較散亂,一方面觀呼吸,就已經是“身念住”,身體的澄清、寧靜了,就是在修身。

如果你又默念“生、滅、變、異”,所謂的身行、口行、意行,當下都並駕齊驅在修,默念“生、滅、變、異”,是在修“口行”,而且保持清醒的覺察,意根、意行的衝動會漸漸緩慢下來,當你的身、口、意漸漸柔和,衝動就會緩慢下來,漸漸能夠契入“三妙行”的境界。身、口、意能夠漸漸緩,“三妙行”有成,“四念住”就容易修得有成就,就能夠得心應手,後面的“心念住”才能夠開發。“心念住”開發出來,要見法、要斷結、要證果,就很容易!有的人修行一、二十年,還是不容易有成就,不容易真正的突破;有的人是下過很多工夫,還是覺得很多的挫折,沒辦法真正讓他找到安心自在;來此參加禪修,又是煩惱、苦惱一大堆,像這方面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是我們平常的善根福德、因緣不俱足,我們的心還都很散亂、很攀緣,其次就是欠缺正知正見,還沒有真正遇到能夠安你的心、幫助你解脫的無上甚深微妙法,這跟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有關。

因此,我們平常就要點點滴滴的,累積各種善根、福德、因緣,不要以為“我要修行啊!我哪裡有時間去做那些善事?!……”你的心態、你的心念是非常重要,不一定是在外相上,而是你真正要有慈悲之心,真正要有大慈大悲憫眾生之心,才能夠會修行有成。如果自私自利只為自己,縱使再修個一百萬年,都不會有成的,頂多只是成為一個修行“匠”,不會成為一個解脫者,因為你的心胸沒有打開,沒辦法體證到“無我”。所以,平常我們跟眾生廣結善緣,這是非常重要,但不是攀緣,不要會錯意!

再者,眾生很欠缺感恩的心,這一點非常重要。人類都太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對我們好是應該的,別人照顧我們是應該的,就像父母親越關懷、越寵愛小孩,小孩子反而越不懂得感恩,越覺得父母親對我好是應該的,我要錢、你就要給我,我要什麼、你就要給我……。今天很多人的修行觀念也是一樣,都還是抱著別人護持我,別人對我好是應該的,我是一家之主、我要修行,當老婆的就理所當然應該要支持我。如果有“應該”的心,修行一定不會有成,不知道什麼叫做感恩,你的心不會柔軟,就不會跟法界的流體一起脈動,你的心就像一顆石頭掉落入海中,沒辦法跟著大海脈動,反而覺得大海對不起它,大海一直在找它的麻煩,一直在跟它對抗,一直在跟它作對……。

如果你是以一種抱怨的心,認為別人應該……、應該……,到哪裡都會抱怨不斷,覺得大海都在跟自己作對,覺得世間都在跟自己作對,不管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一樣!只要欠缺感恩的心,到哪裡就會抱怨不斷,你的心就沒辦法安詳、柔和。所以,不要以為修行就是抱著一個法門一門深入就好,這些基本的心態沒有校正過來,縱使再修個千百萬年,還是在苦海裡面修,觀念知見錯誤就要修個三大阿僧祇劫。真正的修行,只是把我們錯誤的觀念知見扭轉過來而已,而且涅槃彼岸就在此岸,真正的淨土不是在他方,也不是否定他方有,而是你的智慧眼打開,眼前當下就是啊!你在這裡能夠找到淨土,到任何地方也都能夠發現淨土,心淨、佛土淨,內心能夠充滿感恩之心,身心就會柔軟,會跟眾生廣結善緣,你的人際關係、人緣到哪裡都會很好,到哪裡都會與境界溶為一體。

當你與境界溶為一體,苦海就漸漸消失,缺乏感恩之心,只是一味的抱怨,到哪裡都是跟境界在對立,所有外面的境界都是你的苦海,苦海是因為一直拘限在狹小的夢幻世界,不願意與外界溶合,不願意打開狹窄的心胸,就閉鎖在象牙塔裡面,就閉鎖在紫禁城裡面做你的皇帝夢,關久了,就是苦悶不堪。如果走出外表富麗堂皇的紫禁城,走出“自我”的小小世界,就會海闊天空。所以,這幾天希望大家每次上座時,先做三分鐘到五分鐘的感恩之心,再來是慈悲的心,然後再進入觀呼吸,就會很順暢、很柔、很快。只要大家把心寧靜下來,一步一腳印的去做,不會也沒關係,不會就來問,只要大家實實在在去做,很快就能夠與法相應,很快就能夠見法。

我們要把所有的觀念、知見,都化為實際、具體的展現,要把佛陀所有講過的法寶、珍寶……具體發掘出來,佛教的無價之寶、無盡的寶藏,只要你有心,一定可以找到,一定可以得到豐富的無價之寶,這些都是很實在的存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願大家早日法喜充滿、解脫自在!(磬聲一響),好!現在就下座,大家不要忘了!動、靜、禪堂內、禪堂外,遍一切處都在修行,好好把握這樣難得的時間、因緣,好好用功!有問題就到小參室來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