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華嚴禪行法《禪觀》第八集  


華嚴禪行法----《禪觀》第八集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再看生住異滅這張圖,來跟各位談一個基本關鍵上的問題。

這個圖事實上是很複雜的,他講整個修行的狀況,現在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這裡有一個「生」,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這裡叫薩婆若海,這裡法身及法界,下面談到法界觀這個狀況,來到這裡。

我們是從實相上講,他就很複雜,那麼假如是從這個地方,禪宗的空性中來講,那進入薩婆若海就幾乎什麼都沒有,他不是什麼都沒有。

我們要跟各位再強調的是,昨天跟各位舉例的現象,我們從初禪觀裡頭可以發現生命存在的真,但是這一點很不容易掌握。

我舉個例子你看,我們昨天講的,小孩子他在玩,玩的很高興,你把他的玩具拿走,他就生氣,就哭,然後你不給他,再逗她,他又哭又鬧,然後就馬上眼淚鼻涕流下來,好了,你把他弄到某個程度以後,你再把玩具還給他,他還在生氣,他不領情,這個時候他就開始撒嬌了,他還是繼續哭,你給他一個棒棒糖,哇!好高興,因為玩具拿回來,因為他有哭,有吵有鬧,就有糖果吃,你一給他,你再給他撥開,他馬上塞進嘴裡,連眼淚,連鼻涕通通弄進去,然後又要哭,又要笑。

你這個時候看到什麼,你就看到他生命的存在,這個存在在矛盾中現前,在矛盾中會顯現出來,可是這裡面有個問題,你可以看到這個好美,這個美是在矛盾中產生的,生命的真你看到了,可是那一個是屬於生命呢?你看得到嗎?

這小孩子流著眼淚跟鼻涕,還是他的哭連笑,還是怎麼樣叫做生命,那一幕你看到的是什麼,不管你是用照相,用錄影還是用繪畫,把他畫出來,你是畫出他的生命來,可是那張相片絕不是生命,那張圖絕不是生命,那個孩子也不是生命,那個笑容也不是生命,可是生命在那裡面,你有沒有感覺到?

那時候你看到的生命是存在,還是不存在?這個時候生命存在的真他是浮現出來,可是你抓不到,摸不到,你感覺到他確實存在,可是那些相都不是,你會發現那些相其實是一個媒介,但那個生命的真你是不是得到了,所以只要你有這種粗禪觀的覺知,你都可以得到,而且,任何人不減,要是你沒有這種粗禪觀的覺知,你根本看不到。

這一幕記得吧,應該你都有經驗看到,而這一種在眾相,這個叫諸相,諸相相即,就諸相的活動當中,對比會顯現出來的,這個只是看到生命存在的真,那個(你就)看到法身,法身不可捉摸,法身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他會出現的,可是你捉摸不到,你說他是,我看到了,可是,你就拿不出來。

現在我們會透過繪畫,雕刻,照相,小說文學來捕捉那種狀況,那也是你心領神會的那個時候,那個是生命存在的真,而不是那個圖像,這一點可以感受吧,所以說法身無形無相不可捉摸,但不是說沒有,不是空無,不是虛無,所以那一相你不可迷,不可執著進去,一執著就失真,而你也不能說他不存在,這是粗禪觀。

那麼細禪觀是指什麼,指這個諸相在活動中,你的心那個能,去跟他那個所接觸的時候的那一份軌跡,這叫心的軌跡。

你現在的心是被無明覆蓋,看不到,你怎麼樣子能夠看到無明覆蓋的地方開始在減退,那麼也能夠感覺到生命存在的那個根性在起作用,在覺受那一個存在的存在,這兩個是同時在進行的,這個叫做細禪觀。

這個地方看到這兩個,這妄心的軌跡跟真心的軌跡同時在作用,一個在消一個在長的這種狀況,那就真正禪修的地方,禪修的迷人是在這裡。

我們只知道禪很迷人,你不知道迷在哪裡,你留意,差別就在這裡。我們知道密很迷人,也迷在這裡。可是你講不出來。

初期,初禪觀就是我們定義的那個禪修的部分,細禪觀就是參禪的這個部分,微妙禪觀是後來的部分,就後面的部分。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這個地方從禪的立場來講,他是很單純的,禪宗從這個地方講空性的時候,不是指這個地方證得空性的問題,是這個地方空性的作用,空性不是死的,在本體心,本體性,本體念的作用之下,這裡是活的生命,心是活的。

但是他這個心是指根性的心,不是識性的心,他沒有經過這個相,到第一念的色受想行識,沒有五蘊的運作,所以叫做五蘊皆空。那我們來到這裡五蘊已經起作用了,不可能空了,他都不知道轉了多少遍了,但是在這裡五蘊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叫娑婆若海。

你在這個地方看好像這裡很清靜,什麼都沒有,因為你在這個地方容易弄錯,你的生命修行會進入死寂。所以一死寂的時候,你在舒服禪你就掉進去了,有的比較好一點,就從觸功德那邊就一下子擠到色界天去了,這是比較好一點的。

但是我們講的都不是這個部分,甚至你證了阿羅漢也沒有用,還要再進到這裡面,法身大士的領域,就這個地方你把他看成本來面目,就是清清靜靜的乾乾爽爽的,清清白白,什麼都沒有的話,這個地方還是錯的。

他是很豐富的生命,所以我們把這個地方叫做生命的花園,他是非常燦爛的,是百花盛開的,不是像冰川一樣,一片雪白,什麼都沒有,你就弄錯了,這裡是繁花似錦,百花爭鳴的時候,你要留意生命是這樣同時存在的燦爛,所以也因為是這樣的狀況,所以才有十玄門,諸法相即自在門。

諸法、所有的法都在一起,然後很自在,我們是不能在一起,我們連兩個人在一起都要吵架,你還怎麼自在呀?諸法相即又自在,換句話說所有的花都在一起盛開,不相妨礙,這是生命的止於至善的境界,我們搞不清楚這種狀況,我們以為這樣子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不是,他什麼都在。

所以法界,真理存在的範圍裡面叫法界。這個是非常殊勝的,他不是空無的,所以你在看到人家寫好空靈喔,那是指什麼,那是指他的心很浮躁,突然間去到一個六面上下兩面再加四面全部是雪白,然後隔音設備非常良好的,他進到裡面就非常空靈,那表示他的心境很複雜,他需要這樣子沉澱一下,那不是生命的本來狀態,那是一個休息狀態,表示他非常疲憊,這樣而已。可

是你會把那個空靈叫做最高境界,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怨嘆,我會被你們害死,你都胡說八道,你把你身心的疲憊獲得一時的一塊燒餅,或者一杯豆漿,你就認為是人間至美,你完全弄錯了,不是。

生命的存在是如湧泉般豐盛,你要留意到這一點。所以他雖然是從空性上講,而這個空性是像剛才講的那種空性,各種狀況在一起他的活動中顯現出來生命的真,而不是什麼都沒有,你要留意到,什麼都沒有的那種詮釋法是錯的。

他只是說在這種狀況中你不要泥,泥巴的泥,不要執著,你才看得到,看得到生命存在的本來面目,一個一個,這個地方你容易看成是空靈的死寂,你是弄錯的,來到這個地方,法界觀十玄門,周遍含融觀這邊,你又把他看成很複雜,你看成很複雜也不對。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個地方我們給你提出來的這兩個部分,一個是從空的這邊來講,一個是從存在的這邊來講,這兩個是不同的,但是,他是一不是二,他不矛盾,他在這個地方告訴你,存在的現象他的活動狀態是這個樣子,他在這裡告訴你的是他把假的全部放下以後所得到純真的的情況。

從這裡來看,是指他沒有識性的污染,他是一片純白的,但是在這一片純白當中,他還是有作用的,他是很複雜的。

你知道嗎,我們有一支瓷器叫瓷雕,那個瓷器上面他是白色的,純粹都是白色的,但是那個雕刻,雕的非常好,你不能夠說他白,他就什麼東西都沒有,不是,他還是繁花似錦。

就像這尊彌勒菩薩一樣,他是白,白並不表示只有一塊白色的石頭而已,他也是雕刻的很好,你不能說他是白色的。

這一尊也是一樣,你說他是水晶的就什麼都沒有嗎,他還是佛像,不是雕刻的很好嗎,你不能因為白,因為透明就它就不好,不是,他很完美的。他裡面還是很完美的,所以我們都弄錯了,你是認為一片白,那就弄錯了,所以從這個空性上來講,是不染識性所以叫空白,而在這個空白中其實他是很豐富的。

在生命真理的範圍裡頭,他是很多彩多姿的,那是真的多彩多姿,不是假的,這個地方存在的是假的狀態,所以他叫妄想,所以我們修行要先止住妄想,真才能現前。

所以在真現前的時候,有粗有細,有微有妙,那我們基本上從圖像的表達上面來講,這個是在微妙的範圍里,所以我們這裡叫微妙禪觀。

但是你從單一這邊看下來,以為沒有識性生命就是枯寂的,那你就弄錯了,生命不是枯寂的,生命是充沛的,是豐滿的,你不要搞錯了,所以真理的世界裡,他是很燦爛的,跟你想像的是不一樣的,所以絕對不要用你的大腦識性去誤解佛法所探討的真理狀況,真理的境界。

所以我們一再跟各位講,你不要那麼死寂,修行修到最後像快死掉一樣,動不動就是要死要死的,沒有也好啦,好,也好啦,都快斷氣的感覺。

假如佛陀所要教我們的是這一套法,我看你最好是不要學了,佛陀在虐待我們,佛陀一定要把我們虐待的要死不活,人家弄個東西給你,也好,好吧,佛教徒都這樣,世界還有前途嗎?我們來學佛就是要燦爛,具有充沛的那種生命感,生命力,怎麼會學到最後都是要死不活的,學錯了,絕對學錯了。

好,這個部分我們簡單跟各位介紹到這個地方。那麼禪修里我們真正要跟各位談的,這個有一些東西我是等著出書的時候,再給各位談。

我們再看開悟之路,這個地方要講的,要跟各位做幾個分辨,因為這兩張,一張講技術面,一張講工程面,其實他們是相互的,現在前面的這個地方我講過了。

現在我要跟各位講的,你不小心會跑到這個上面來,這個地方叫四禪定,這裡叫四空定,四空定是無色界定,四禪定是色界定,我們是在欲界裡頭,這部分我們要先跟各位講清楚。

三界是指這三界,你在欲界裡,就是欲望,欲望當中就加入妄想,會妄想,妄想有多可怕,你知道嗎?

各位今天來,我們叫做有福報,有福報也就是說你欲望能夠滿足,因此妄想都能兌現,這個叫有福報。可是你知道,當你欲望不能滿足,你的妄想不能兌現,你就開始扭曲。

我們在看各位,大家常常知道叫做看什麼,看眼神,你這個人坐在那裡眼睛這樣子,我跟你說那個要拿去丟掉,那早就該曬成乾,為什麼會這樣呢,眼睛都是撕不開,連在一起,為什麼,因為你在生命成長的過程當中,你一定有很多打壓,被人家打壓。

被打壓的時候我受不了了,受不了了怎麼辦,要爭,因為你不能還擊,拳頭比別人小,尤其是每次拳頭出去那邊都兩根針,哇!不出擊還好,忍下來嘛,一出擊就被逮住了,這個時候怎麼辦,你的欲望不能滿足,你在被打壓的過程里,你會扭曲。

而你要知道,為什麼你老是會失敗,老是被打壓,你大概不會反省自己,會反省自己的人,修行人,凡夫都不會反省自己,因為你過去造的業,你這輩子來,過去造的業這輩子叫先天不良,然後這輩子來你又投生到不好的地方,家教不好,叫後天失調。所以你有很多地方。

這個講起來,事實上,你可以發現,真正的問題就是應對進退,應對進退不良,你就挫折感會很重,應對進退良好的人,那就是我們台灣的媽媽所常講的一句話,我是生你緣,不是生你美,聽懂嗎?我是生你一個好人緣,沒有生你一個說你一定要多漂亮,漂亮不漂亮沒關係,人緣好就好。

我告訴你這是非常有人生哲學的,你人緣好,為什麼人緣好,就是應對進退好,應對進退好,人家看你就怎麼樣,很甜,很可愛,那個應對進退不良的人,一來,你看這傢伙不看比較好,所以你老是會被人家丟到角落去,一定丟到角落去,因為你一點就討厭嘛,為什麼人家看你會討厭?

你會說,我就歹命,不是,你要檢討自己,我跟各位講最好的方法就是拜懺。什麼老是長官都不喜歡我,你發現長官不喜歡你,你就一百零八拜,可是你不這樣想,所以年輕的朋友就有一句話,我們都年輕過,我們也聽過人家講過,他就愛撒嬌,他就愛走後門,他就老闆疼她,所以他....。又講錯,講到台語去,他就會撒嬌,他就會走後門,他就老闆疼她,他就長得漂亮了,其實我比他厲害,厲害,人家為什麼不喜歡你,你要了解到你真的比對方厲害,老闆一定更喜歡你,為什麼老闆會不喜歡你,因為你在應對進退上面,人家看討厭,你動不動,我就這樣的人,我就是這樣的人,你這樣又怎樣,所以這不甜,不可愛,為什麼,就來自於你的應對進退,看起來這些都不重要,但是他障礙你一輩子,而你不知道。

所以,你說這些東西灑掃應對進退跟修行無關嗎,無關,當然無關了,但是他一定影響到你的人格性健全,影響你的人格性健全以後,你觀,我看你要不要觀,你就觀不起來了,你無法起觀了,這是一個關鍵處,非常嚴重的問題。

而今天絕大部分的年輕人,也一直在走這一條路,以往我們在家就一直教你,灑掃應對進退。

灑掃就是工作,工作的能力,你要對於工作的程式要弄清楚,你要做什麼,程式先弄好,程式弄好了,一步一步來,那能夠交代,不會應付的。

現在我們人不是啊,我們一問,你要幹什麼,他隨便拿個理由來搪塞一下,為什麼你知道他在搪塞,因為沒有程式,處事的程式沒有,你提出來的都是在搪塞。

你有處事的程式,我現在坐在哪裡,下一步要做什麼,你不怕人家問,人家一問,下一步做什麼現在做到哪裡,為什麼怕人家問,當人家知道你做事是這樣子,那句話就出來了,你辦事我放心,當你辦事老闆會放心的時候,那你就知道下一步會怎樣,升官一定升你,怎麼會去升別人。

現在問題是你辦事我不放心,這件事情雖然是你在辦,我總要叫一個人另外再辦一次,你想想看,升官有你的機會呀?要死有機會,是比較快,你的一生永遠不會順利,然後你會一直覺得說,我都做的要死,功勞都沒我的,你做的要死,你本來早該去死了,這就是應對進退呀。

那也因為你這個地方不順,所以你會一直戴面具,因為你要偽裝自己,要不然不偽裝不行呀,其實沒有必要,所以我們現在從生命的立場來看,每一個人從業相現前的時候,那一種狀況,不順的狀況一產生的時候,你就只有拜懺,就只有拜,透過拜懺,在反省,在檢討自己,有些東西因為你在盲點中,在陰影下你根本看不到為什麼,你只有一直拜,你的業就會轉,你會轉的。

但你不做這樣的懺悔跟反省的話,那個業一定會出現,這個時候不但有驚,更有風險,所以常常就有橫死,為什麼要橫死,為什麼有些人都不死,你要橫死,你為什麼會橫死,因為你業在那裡,業不是不能改,絕對可以改,但你不改,而我們修行就有這個好處,我不知道他在哪裡,不要緊,我就拜懺,這叫業寄法界,業把他寄放在法界裡,身在娑婆,不要緊,隨緣,所以會有驚無險,你假如業不寄放在娑婆,業要攔在身上,那就阿彌陀佛,百分之百中獎。業要來臨,通通在你身上,完全兌現,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修行人有個好處,就是我可以轉,不是逃避,真修行的轉跟世間的那不一樣,世間說怎麼樣,師父你幫我念一念,師父幫你念一念,念什麼幫我消消業,師父幫你念你就消業,師父的業叫誰消,師父幫你念念,你業就能消,師父的業呢?

所以師父只是個助緣,可以告訴你,說這樣你,你可以消業,回去你還是要自己拜,做功課也可以,不一定說拜,但是告訴你拜是最具體的行為,有時候做功課,你在應付,你本來就今天晚上沒事,看電視又沒好的節目,要不然就選舉,要不然就吵架,不然大家都在騙人,我為什麼要去給他騙,只好誦經,你要這樣靠這個誦經來消業,就比較難,你就乾脆就拜懺。

因為拜懺是我看到業相,奇怪,老闆這是我的工作我在做,怎麼他也在做,為什麼老闆也交給他做,我告訴你,你趁早就趕快拜,對不對,因為你的寶座已經不保了,你知道嗎,你這個位子已經兩個人搶著要坐了,你要不要趕快拜,你又不懺悔,然後又哼!你什麼意思,我的工作你為什麼會分給他,你再去跟人家吵一架回來,你來半個都沒有了,你要是知道有這種情況,趕快拜懺,然後我應該怎麼樣會更好,你會去反省,會去檢討,雖然你也是被盲點蓋住,找不出答案,不要緊,但至少你在反省,在檢討,你的命已經開始在轉,不一定會找到答案了,但是你已經在轉了,所以你會有驚無險,你一直拜一直拜,答案都沒找到,會有另外一個閒缺給你,乾脆你到那邊。

不要工作,就是有錢可領,那不是更好嗎,那就因為你拜太多了。但現代人就不走這一條路,然後硬要大腦在那邊分析,計較等等,那種挫折就會產生,而且會很痛苦,因為你各種災難會一起到,所以我們看的很清楚,要各位,不是我看的很清楚,要各位看清楚,人生在這個世上,原因在哪裡,因為前半輩子累積下來,就那麼八個字,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先天不良就是你前輩子業,造的業因所以不良,後天失調就是這輩子家教,然後你又完全障住了。

然後現代的教育又是那種上帝已死,人定勝天,你就想憑著你那一個毛毛蟲的力量,就一定要勝天,所以你這一輩子就痛苦,痛苦以後有幾種現象產生,有幾種現象,當然太多了。你扭曲以後,變化情況很多,但大致上可以看兩個狀況。

第一個,有機會你就要現出來,那麼要現,有正向的現,透過工作一直去表現,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你不踏實,透過表現,讓你展現出來,好像你可以得到一點紓解,事實上,你那就像風箏一樣,隨時會斷了不知道飛哪裡去,因為你只有靠那個線,愛現,表現的現,只有那一條線在,那條線一斷,你就沒了,這是危險的狀況。

另外一種,這個是好像比較正常,其實是很危險的,所以他的風暴隨時會發生,另外一種他也是一直在發洩,可是這發洩就有一點病態,而這病態比較容易看到的,有人會一張嘴巴一直念,不知道在念什麼,像我這樣細細念,一有壓力他就一直念,嘴巴不知道念什麼,人家不知道聽不懂什麼,他跟人家講也沒頭沒尾,就一張嘴巴一直念的,透過口舌發洩出去的。

另外還有一種是猛吃,一直吃,人家吃一個便當,兩個便當就不得了了,他吃五個便當,六個便當還要再吃,人家說,你有病,不給他吃,不吃他也沒事,要吃五六個照吃,為什麼,因為他內心的那種不滿情緒壓抑,它已經扭曲了。

所以他要靠著吃東西來發洩,有很多人是怒吼,有的是唱歌,都是這種表達方式,這個就是扭曲的現象,假如沒有的話,他會像落水狗一樣,夾著尾巴躲在角落裡,這個都是不幸,你要改變它,可以,但是他要能覺醒。

我們今天大家都在修行,都要學佛,你要覺醒這一點你才有救,假如這一點你不能覺醒,你會一直陷進去。

各位你要留意到,在坐的每一位都是有福報的,基本上你有百分之七十的欲望都能滿足,偶爾有一點挫折,你還能cover過去,但是,你假如是有百分之七十不能滿足,只有百分之三十,大概上廁所,吃飯,睡覺這三個滿足,其他你都不能滿足,當你這些生活中不能滿足的時候,你一定扭曲。

這個是我們各位你要發菩提心,要行菩薩道的地方,因為離開我們這個範圍以外,那些百分之七八十以上不能滿足的人太多,你要怎麼樣去教導他,這個就是度眾生了。不是你要給他什麼。

要讓他心靈開朗起來,心境開朗起來,他的法身慧命才有救,你要告訴他,知道反省,當然沒有學佛的人,叫他拜,這個很難,但是你可以給他幾個教他多燒好香,這是一個方法,經過任何的寺院廟或教堂,懂得恭敬,恭敬總可以吧,你怎麼表達都不要緊。

我看過一個老先生,很喜歡登山,到那個土地公,台灣土地公廟你知道嗎,小小的,他其實站起來比土地公廟都還高,但是他一定脫帽三鞠躬,頭低三次,然後帽子戴好,轉過去向前走。

這樣的一個老人,他壽命百歲絕對沒有問題,因為他對於即使那個小廟,小廟台灣話叫做小廟仔,不是廟,是廟仔,神明就神明,叫神明仔,他都那麼恭敬,在他的嘴裡,他絕對不會講那個廟仔,他絕對不會講那個神明仔,那個語調往上揚就是有一種輕視的意思,這種人不會,不會的話,他的恭敬心,他的心裡一定很舒暢。

我們在勸人家,就是勸他做到這一點就好,你不要嫌人家廟小,神小,神小是因為物質少,並不表示他威神小,你要留意,所以你還是一樣恭敬。我們都教人家,對於你看不到的東西,懂得恭敬,你要知道,對於你所看不到的,你懂得恭敬,對於法身慧命你就會尊重,因為那個你也看不到,這個就叫普度眾生,不是講什麼大*輪,那個要等因緣,不是都做得到的。

當我們開始心存這樣的境界,你的因緣會非常好,會非常好,你開始就留意到,自己也有一些盲點,你可以去突破,突破盲點你才有超越的可能。

所以我們前面跟各位講說,你想戒菸,想戒菸都戒不掉,不要緊,你想戒菸就對了,因為那不是盲點,戒不掉是因為你的習氣,你可能尼古丁中毒了,或者酒精中毒了,所以你酒戒不掉,但是你想戒,這個每次喝酒都帶著這個心,這習氣實在沒辦法,很慚愧,告訴你下輩子你絕對是沒有這個業,因為你這輩子你每一次都帶著覺性在進行。

這個就沒有盲點,所以沒有盲點的缺點很好改,就怕有盲點的缺點你不知道怎麼改,這個才痲煩,那你就要普勸,勸眾生懂得悔改,能夠拜佛,有在信的,願意的,當然拜是最好當生可以受用,假如不信,他都還沒有開始,那叫他對所有的宗教都懂得恭敬跟尊重,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這是我們跟各位談,這個基本你先有,這個是指你在欲界裡頭,因為欲望多,其實不是你有特別多的欲望,是因為你的業,使你的欲望不能滿足,因此你扭曲了,這一扭曲你就有很多妄想。

我告訴你,你的妄想一多,一起的時候,這個痲煩就來了,妄想有兩種,一種會衝動,會衝動就要付出行動,付出行動,最佳歸處就是警察局,因為你的衝動,你付出行動,一定是犯了人家,抓去關,這是一個。

另外一個,因為衝動也沒用,每次衝動每次都受傷,乾脆就不要,這叫意志消沉,所以當你妄想在轉的時候,絕大部分都在浪費生命能量,這個生命能量的浪費,你會發現他好像是精力透支,其實他也沒做什麼,為什麼會一直透支精力呢,就是他妄想過度,一直扭曲,扭曲他不能兌現,不能兌現就只好一方面他自己哀怨,一方面嘆氣,一方面自己把應有的能量要保存的或者要發揮的他自己抵消掉了,透過妄想抵消掉了。

這種人兩大特色,第一個就是短命,第二個有怪病,很奇怪的病會出現,而且無藥可救,因為他的那個思維會造成他的一種奇怪的病,那就看他的思維模式怎樣,怎樣扭曲他就產生怎樣的疾病,而那個疾病通常會無救因為你不在正常軌道內,不管中醫西醫要治療都是在正常軌道內,你在軌道外的病要怎麼治,所以死都會死的很難看,原因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講的這個欲界的一種特色。

那麼在色界的人,你在觸功德這邊,擠過去進入禪定的人。他就到色界了,色界我們跟各位講,色界是純享受,而那個享受跟我們這裡欲望的享受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欲界因為有識,所以吃是一種事實,其實你不吃,假如沒有那種吃的意念,根本你就不會想吃,剛才講的,那為什麼他五六個便當還要繼續再吃呀,因為他識,要他一直吃下去。

到了色界以後,吃的識沒有了,所以他不會想吃,所以到極樂世界去也一樣,他沒有食識,所以沒有吃的問題,你要留意到,你不修行你不知道,到色界以後根本沒有這些欲望,他沒有這些妄想,因此他那邊純享受,那純享受是比忉利天的享受要好的。

忉利天這邊還有一些欲望,你要留意,那麼色界天他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色,形象,形色,因為他要有這個依,有依,他依外在的像,所以色界天的人,一律三十二相莊嚴,你放心,那鼻子絕對比你漂亮,但是,他缺八十一隨行好,八十一隨行好是要修功德才有的,不是修禪定的福報,禪定的福報只有三十二相,沒有八十一隨行好,你要留意這一點。

那麼在這個時候,要解脫出三界,也可以,不是不行,方法跟我們這裡的不一樣,因為你在色界定裡頭他的六塵起作用跟我們欲界的六塵起作用不一樣,所以你只能夠在那個狀況中,在色界的狀況中,由色界的色塵去處理,你要用法塵處理很難。因為在色界定裡頭,法塵不起作用,你要留意到。

好,再來就是無色界,就是四空定,當你色界假如禪定一直在增加的時候,到四禪定就叫有頂天,有頂,看得到了,四空定是無色界,所以不在有頂的範圍,他已經非想非非想處去了。

在這個時候他是靠想,想是一種思維狀態,所以思想家們,哲學家們大部分都進入四空定,那些工藝師,大部分都進入色界定,這不一樣,所以到了這個無色界以後,要出三界,只有透過法塵出三界。

因為他都在那邊想,識無邊處、空無邊處、想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都是在那個裡頭,所以他是透過這個部分去處三界的,但是你要沒有真正的訓練,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在哪裡,你既然不知道你在哪裡,你怎麼出三界呢?

那到色界以後聽聞佛法的機會沒有了,大梵天還聽得到,二禪定以上的幾乎聽不到,到了有頂天還有可能,有頂天就是摩西首羅天,就四禪天的天頂,那個地方還有可能,通常在這裡面的人他在純享受,他的反省能力不夠,覺知能力不足,所以不可能修學出三界的法,當然有,那個機會不多,善根的關係,那你假如在這個基礎上訓練的好,到那邊是有可能,在我們這裡的基礎不夠的話,你到那裡是沒辦法修的,這個叫做四禪八定,四種禪,四種定。

四種禪是色界定,四種定是無色界定,所以叫做四禪定,四空定,四禪八定。

四禪八定以後,最高的還再進一個,叫做滅盡定,滅盡定就是全部都沒有了。現在一般佛教徒雜訊當中的阿羅漢,是指證滅盡定,不是證四果的,那是四禪八定,到那個地方,自己入滅盡的一種定,這種定在印度來講也算是修行成功的定,但在佛教的標準來講,這不叫阿羅漢,滅盡定不能叫阿羅漢,但是我們的雜訊會把他混成一談,認為阿羅漢就到滅盡定去。

所以我們剛才講說這些修行人把學佛認為就是應該那個進入那枯寂狀態,其實他就是把滅盡定當做成就,他才有那一種誤解,才有那一種誤解,這是錯誤的訊息,這樣子加起來一共是九個,四禪八定,九次第定,第九的九次第定就是滅盡定。

而這個九個層次的進入,他有一定的程式,叫做次第定,就像我們爬樓梯從一樓爬到九樓,從九樓下樓梯一樣,一樓一樓的下來,所以你一定一樓一樓的爬上去,一樓一樓爬下來,這個叫次第定,九個次第的次第定,這叫九次第定。

在這個地方你再進一步,就叫超越三昧,這個定就轉入其他了,也就是我現在要到四空定,現在只要一坐,我就可以進四空定,我要出定,直接就從四空定跳出來,就好像我們搭電梯一樣,直接就到十樓,十樓直接就到一樓,我不要經過二、三樓,通通不必,這個叫超越三昧,

超越三昧再進一步,叫做獅子奮訊三昧,獅子奮訊就是我要進去就進去,而且這個三昧後面有很多三昧,我不一定在這個禪定繞而已,這個叫獅子奮迅三昧。

下面還有一個叫做獅子頻申三昧,華嚴經講的所在的大定,是指獅子頻申三昧,這個獅子頻申三昧是在這個定中,你可以有一切活動,心定不動,心是不動的,但是生活,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心是不動的,這個叫頻申,像獅子一直叫的意思,所以在世間乃至他入滅,他的心都維持不動,他會隨著世間的緣轉動,但是心不動,這個叫獅子頻申三昧。

在獅子頻申三昧裡頭,有無量百千萬三昧在運用,這個是不同的,獅子奮迅三昧是你修定要進入大定之前的一個大成就,叫獅子奮迅三昧。

這個是我們要了解到你修禪定的時候要留意,到超越三昧之前,通通叫做共外道禪,獅子奮迅三昧以後是不共外道禪的,所以你想要獲得獅子奮迅三昧,你必須要出三界,這不一樣。

證阿羅漢十信位以後,你才有可能有獅子奮迅三昧,獅子頻申三昧是法身大士以後的一種特別的運用,這個是我們在談的,有些人是認為獅子奮訊三昧也是共外道三昧,那就不管了,不過獅子頻申三昧,外道裡面是絕對沒有的,我們認為獅子奮訊三昧也是佛法中她修行的一種基礎條件,可是假如把他歸為外道禪的話,那是外道禪中的最高境界,這兩個是有差別。

好,這個是我們提醒各位,在修學禪定的時候你要留意到,我們不教各位這些,是因為怕你進去以後會出不來,因為禪定裡頭,確實對於我們這種心思煩亂的人,或者心理已經極度疲倦的人來講,禪定是一個很好的避風港,恐怕你一進去以後你就不願意出來了。

就像很多同修,師父,我要結婚還是要出家好,師父說,我看你還是結婚好,不過我很想出家,我說,那你就出家吧,不過....嗯....,那有不過的,都沒有用,為什麼,因為他只要一有感情生活,什麼佛祖菩薩統統可以丟掉,那這個就表示他的心思還很煩亂,那麼他找到一個避風港他就安頓了,那菩提心不會再出現,那你總不能夠說我祝你早日離婚,因為他修有這種福報,所以這個不,跟這種情況一樣。

你一有避風港以後,你就很難再走出來,想要投入這菩薩事業,投入菩提道里,所以我們提醒各位說,你在修學的時候,我們知道有四禪八定,九次第定,但是我們還是要出三界,才是我們的目標。

這就是我們一開始跟各位講,為什麼你要學佛,你要知道,佛陀到底要教我們什麼,然後搞清楚,我到底要從佛陀這邊學到什麼,假如這些東西你不能弄清楚,你很容易迷惑,搞清楚佛陀要教我們什麼,也弄清楚,我進佛門來,我到底要學什麼。

這個圖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從這邊上來是要很清楚地走這一條路,出三界的,你不要從這裡上去,所以就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我們參禪要設在這裡,你要往這邊走,要不然你會一直從這邊走上來,這一般都沒有留意到,我們有這個因緣,希望各位從這裡來獲得大成就,好,我們就跟各位講到這裡。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