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運勢不好時,請低頭看看前方


時間:2015/11/26 作者:清心

鄭偉建博士/文

佛教的真實含義就是佛學。因為佛教實際上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傳下來的學科;或者可以說,佛法是讓凡夫人通過修學以達到佛之境界的一種方法,因此,佛教就是佛學。如果有人問:什麼是佛法?鄭博士認為佛法就是智悲。學佛是什麼呢?就是學智慧與大悲。

所謂「智」,是指佛的智慧,其與世間的智慧不盡相同,但也有類似之處。所謂「悲」,亦即大悲心。大悲心是大乘佛法的精華,因為所有的大乘發心,都是以大悲心為起始的。今天,鄭博士說說佛學故事中的智慧,請朋友們參閱。

三伏天,寺院裡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很難看。

小和尚看不過去,對師傅說:「師傅,快撒點種子吧!」

師傅曰:「不著急,隨時。」

種子到手了,師傅對小和尚說:「去種吧。」不料,一陣風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著急地對師傅說:「師傅,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師傅說:「沒關係,吹走的淨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隨性。」

剛撒完種子,這時飛來幾隻小鳥,在土裡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對小鳥連轟帶趕,然後向師傅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

師傅說:「急什麼,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

半夜,一陣狂風暴雨。小和尚來到師傅房間帶著哭腔對師傅說:「這下全完了,種子都被雨水沖走了。」

師傅答:「沖就沖吧,衝到哪兒都是發芽,隨緣。」

幾天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地上長出了許多新綠,連沒有播種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頭。小和尚高興地說:「師傅,快來看吶,都長出來了。」

師傅卻依然平靜如昔地說:「應該是這樣吧,隨喜。」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廟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著找接班人。一日,他將兩個得意弟子叫到面前,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塵元。高僧對他們說:「你們倆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寺院後面懸崖的下面攀爬上來,誰將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塵元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身體健壯的慧明,信心百倍地開始攀爬。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來。慧明爬起來重新開始,儘管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後又開始攀爬,儘管摔得鼻青臉腫,他也絕不放棄……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後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時,因氣力已盡,又無處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高僧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去。

接著輪到塵元了,他一開始也是和慧明一樣,竭盡全力地向崖頂攀爬,結果也屢爬屢摔。塵元緊握繩索站在一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是當他不經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後,突然放下了用來攀上崖頂的繩索。然後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頭向著山下走去。

旁觀的眾僧都十分不解,難道塵元就這麽輕易的放棄了?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只有高僧默然無語地看著塵元的去向。

塵元到了山下,沿著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穿過樹林,越過山谷……最後沒費什麼力氣就到達了崖頂。

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眾人還以為高僧會痛罵他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布將塵元定為新一任住持。

眾僧皆面面相覷,不知所以。

塵元向同修們解釋:「寺後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處低頭下看,便可見一條上山之路。師父經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退變的啊。」

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然後高僧將衣缽錫杖傳交給了塵元,並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攀爬懸崖,意在堪驗你們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世間痴情之人,執著於勇氣和頑強者不在少數,但是往往卻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樣,並不能達到心中嚮往的那個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臉腫,最終一無所獲。在己之所欲面前,我們缺少的是一份低頭看的淡泊和從容。低頭看,並不意味著信念的不堅定和放棄,只是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和迴旋的餘地。下面十句話是鄭博士轉送給朋友們的:

1、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2、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

3、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4、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5、了解永恆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6、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7、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你心裡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8、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

9、無事莫把閒話聊,是非往往閒話生。

10、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