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

第9套

圓瑛法匯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講題: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日期:2009.6.25-2009.7.11文殊講堂

片數:共6片(本片為第3片)

編碼:089[DVD簡體版]

內容概述

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圓瑛法師《講義》第532頁-第640頁

從532頁“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639頁)

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2009.6.28

551頁,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551頁,昨天我們講到一念不覺生三細,就是無明不覺生三細;我們今天要講【辰二境界為緣長六粗】

這個六粗就是凡夫所面對的、看得到的、接觸得到的,所謂粗就不是菩薩的境界。

底下,經文:【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

“如是”就是表示第三細妄現境界的那個時刻,也就是我們昨天講的:真如——(箭頭朝向)無明業相——(箭頭朝向)轉相——(箭頭朝向)現相,現相的這個時候,如是,就有了虛空、世界、眾生。所以,“如是”就是境界相能所不斷的時候。

如是擾亂,“相”就是互相;“待”就是對待,也就是說互相對待的意思,也就是妄境會引起這個妄心,因為無明業相是八識相分,會引起轉相——八識的見分,這個能所一產生,就叫做互相對待。

生勞,顧名思義叫做疲勞,也就是說叫做分別心,也可以說執心外實有,而引起第七意識。這個生勞就是六粗的智相;那么,這個智相,千萬不要誤解說是智慧之相,這個剛好相反,智相就是了別相,對境有分別染、淨。所以,這個智相是名詞,但卻不是智慧之相,是了別的作用,叫做生勞,這個就是六粗裡面的第一個粗相,叫做智相。

勞久就叫做相續相,因為第七意識它叫做恆審思量,它是相續不斷的,它不會斷的,它是勞久,勞久就是第二,六粗裡面的第二相,就是相續相。

發塵,這個發塵就是第六意識了,計我,或者是我所,叫做執取相,執著的者,取著的取。

那么,自相渾濁呢?這個自相就是自心相渾濁,這個是計名字相,因為第六意識計名字,循名著相,顛倒特甚,所以稱為自相渾濁,這是第四相:計名字相。

由是引起,由是就是由前面的三細和四粗,所引起的起業相,引起這個“起”就是造業了。由是這個“是”,就是由前面的無明三細,還有六粗的前面的四粗: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這個四粗所引起的造業叫做起業相;塵勞煩惱就是業系苦相,逃不掉的,如是因,一定得如是果。

再解釋一下:當無明業相產生了轉相,轉相產生了現相,而現相化現出世界、虛空和眾生的這個時候,如是的境界相非常的擾亂,互相對待,為什麼?妄境引起了妄心。會引起第七意識執心外的實有,產生了了別作用的生勞智相,這個勞久了,它就一直相續,勞久不斷,第七意識的恆審思量相續不斷,而繼續的引發出第六意識就發塵,這個發塵就計著我、我所有,這個執取相從來就沒有停止,第六意識!自相渾濁,為什麼會自相渾濁呢?因為第六意識計著名字,循名著相,顛倒特別的殊甚,所以,計名字相。由是引起造種種的業,由無明三細、六粗前面四粗,引起了種種的起業相,因此塵勞煩惱,這個是業系苦,逃不掉的!總共六粗的粗相。

看註解,【如是指法之詞,即指境界相,從無而有,因異立同,由是空、界忽生;】“界”就是器世間。【復因同異發明,而無同異之眾生,亦相繼而生;如是藏識海中,】這個藏識海中也可以稱為業識。【境風擾(動也)亂。相待者:互相對待,由妄境引起妄心,即為緣之意,】這個緣之意,乍看之下還看不太懂,這個“緣”就是外緣,緣之意就是外緣所對之意識心,這樣看就更清楚。由外境引起妄心,即為外緣所對之意識心。【以境界之相,為生七轉識之像。】為什麼叫做七轉識呢?因為它會轉動第八意識,也就是海浪所引起的,統統在大海水中,會引起擾亂之相,所以,為生七轉識。

【生勞:即引起第七識,創起慧心所,】“創”就是建立起。這個“慧”千萬不要當作是智慧的慧,這個慧心所是分別心的意思,有正慧還有邪慧,邪慧就是惡知見,正慧就是正念,所以,這個有分邪跟正的。如果是正念,那么,這個分別心是好的;如果是惡知見則邪慧,就撥無因果。所以,這個創起慧心所,【對境分別染淨,執為心外實有,不了自心妄現,起智分別(智即慧心所),轉生勞慮,故曰‘生勞\’。即第一粗智相,屬俱生法執。】俱生就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人一出生,他就具足有對法上的執著。【論雲:依於境界,分別愛與不愛是也。問:‘前轉識】也就是轉相,前面不是三細嗎?無明業相、轉相、現相,這個就叫做轉識,就叫做轉相,能生現相。前面的轉識,【緣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現相。【智相,亦緣此境,】同樣是境界相,那個智相,這個粗相的智相,六粗的第一粗智相,也是緣境啊,亦緣此境,【二者有何差別?’答:‘轉相緣境,】這是三細的境界,是菩薩的境界,【是第八識見分,精明之體,但如明鏡現像,不起分別:】那個時候還沒有強大的分別。【智相緣境,】而這個六粗的第一粗智相,它是緣這個外境,【不了唯心所現,】唯心所現,簡單講:它已經建立能所了。所以,【執有定性,】這個定性的意思是:肯定外在的境界是絕對實在的,不知道相妄,不知道性真,也不知道緣起就是空性。所以,定性就是實性,認為外在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樹木,每一件統統是真實性的,叫做定性。所以,執外在的境界為實在性,就開始【分別染淨,】也就是【即屬分別事識’。】分別事識,這個事識就涉及到事用,就是造作的意思,身、口、意的造作,統統以分別心來開始造作,叫做事識,這個事識涉事用,涉到種種的作用。

【勞久:即第七識,恆審思量,相續不斷,勞慮經久,故曰‘勞久\’。即第二粗相續相,屬分別法執。】分別法執就是後天的。【論雲:‘依於智故,生其苦樂覺心,起念相應不斷故’是也。】

【發塵:即第六識,周遍計度,取著轉深,】周遍計度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所有的四周圍,時間、空間無一時無一刻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一時一刻不執著,叫做取著轉深,【計我、我所,發生染著塵念,故曰‘發塵\’,即第三粗執取相,屬我執俱生。論雲‘心起著故\’,起著與發塵義同。】

【自相渾濁者:即第六識,依前顛倒所執相上,更立假名言相,循名執相,顛倒特甚,】什麼叫做假名言相呢?任何一種東西,你就把它命名,譬如說這是玫瑰花、這是百合花、這是菊花、這是紅菊、這是波斯菊,就開始一直命名。每一個人緣起的假相,你、我、他,就安上一個假名,而這個假名卻不是固定的,大家都可以共用的。那么,假名執著習慣了,我們還誤以為這個假名它就是實際性的;但是,這個假名其實是空無自性的。所以,更立這個假名言相,循名執相。為什麼這個難破?佛講的:所有的眾生,二種事情最難破:一個叫做音聲跟語言;第二、最難破的就是每天發生的事情,這個叫做涉及到事用,沒有一個不顛倒。為什麼語言、音聲這么難突破?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就是依靠這個長大的,從牙牙學語,學你我他、學阿貓、阿狗,小貓叫、小狗跳、小狗叫、小貓跳,那個幾個字一直學。。。他就根深蒂固的,很難突破的!所以,你講他是豬,他會生氣的;你講他是佛,他會高興的;你講她說:你長得像觀世音菩薩!她會很高興。你說:你長得像母夜叉!她就生脾氣,她認為:這個名字是真實的,就是我的!但是,不知道說這是假名言相,循名執取、執相的,所以,這個顛倒是非常難破的!【以致心水渾濁不清,故曰:‘自相渾濁\’。則第四粗,計名字相我執分別。論雲:‘依於妄執,】分別假名言說相,【分別假名言相’是也。】

【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者:由是是字,遠指無明三細四粗,】無明三細,還有六粗的前面四粗。【從迷入迷,妄上加妄,】所以,所有的眾生,沒有一個不是迷中加上迷又迷,妄再加妄,繼續妄。所以,太多人寫信來,要師父解他夢中之境,我都跟他講:白天已經是作夢了,晚上所作的夢,那個是夢中之夢,不要做太多的解讀,放下就是。譬如說他在夢境裡面過了一條橋,然後在遠方聽人家誦經,請問師父!這代表什麼?這個沒有代表什麼,就是妄上加妄,也不需要取著。【近指計名字相,由此引起諸業,即第五粗,起業相。論雲:‘依於名字,循名取著,造種種業’是也。】諸位!全世界沒有一個眾生可以離開名字相,因為他是依靠這個而活的,強大的名字的意識心,太強了!【塵勞即是煩惱,煩惱有染污、擾動二義,喻之】比喻之。【如塵如勞。共有八萬四千,約未起身口屬惑,】“惑”就是業因,造業的因。【已起身口屬業,】就是業緣,那么,將來就一定會遭受到業果,所以,業因、業緣、業果,因、緣、果逃不掉!【今由惑引起身口,造一切業,業因既成,業果隨至,】業果隨至,如影隨行,業如影隨行。【無可倖免也。】倖免就是意外的免去災害。所以,與其求佛保佑我們;當然,這是好的心,最重要的還是要諸惡莫作,再來念消災延壽藥師佛,這才對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時候來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時候才對的,不是一邊造業一邊念佛。

【問:‘粗境未成,安得遽有身口?’】這個粗境未成,意思就是:這個粗的境界還沒有形成,怎么會講到有身跟口呢?【答:‘語雖約從初起次第而談,理實無始,】意思就是說:說法的時候,必需從剛剛開始的,像三細的無明業相開始講,講到六粗的智相,講到起業相、業系苦相,它必需有次第而談;理實無始,這個道理其實是從無始來談的。【豈真未成粗境之前,】哪裡是真的說未成粗境之前,【而絕無身口哉?細境中既有根身,當有身口,且論】而且《大乘起信論》,【亦約從初起,】初起就是業相,無明業相。【亦須於第六中,方成身口。】到第六方成身口,就是執取相。【疏釋起業,】起業相。【明用身口,】說明是用身口才能夠造業。【若必執第六】就是執取相,【方有身口,則前相憑何起業?而執取等,憑何計我我所哉?】這個“我所”就是我所擁有的,只要有“我”,就一定有我所擁有的,一定的!所以,我所是一定附帶在一個我執上面。所以,憑何計我我所?而這個我我所談最多的就是《阿含經》,《阿含經》打開,到處都是我我所。【語雖有序,】講話雖然有次第,是為了解釋方便,解釋方便,當然由次第來解釋。就像師父昨天畫的那一張圖表一樣,解說一定要這樣子,能所一定要有一二三四,要不然怎么解釋啊?對不對?絕對真如,絕對真如沒東西可以談,就像禪宗上台:什麼是禪?(師父拿起醒木敲一下)雙手一擺,下課!為什麼?沒有東西可以談啊,沒有能所,談什麼東西?絕對真如。所以,語雖有序,【而意須圓活,】而我們這個意需要圓活,不可以拘泥,【不宜泥也。’】“泥”就是不可以拘束。

看佛經、看註解也必需要活;不過這個活的先天條件,就是要真實的智慧,要不然活得太過了,那不行!活得不如法,那個不是真活,那就活得變成死掉了。所以,那個“活”字背後要充滿智慧。所以,現在的人沒開悟,這個時候講經說法,他就認為:我講法很活!就講得統統讓大家掉入那個知見坑裡面,統統不知道,大家跟著這樣做,就死得很慘!所以說:講經說法一定有功德嗎?這可不一定,要看你怎么講?所以,有時候這個法師,一句話可以救一個人、可以救一個家庭、可以救一個社會,甚至可以救一個國家。因為如果大師級的、大智慧的人講話,以前的皇上聽到這個高僧的一句話,他就會改變政策的,對人民愛物慈悲,他本來很暴躁、很憤怒的,聽了高僧一句話會轉變方向,這一句話可以救整個國家,叫做一言以興邦。一言也可以喪邦,你講錯一句話也可以喪邦!對不對?現在的科技發達,這個法師講了一句話,大家照著這樣子,死守那一句話去做,不會活用,不知道背後是充滿智慧的用,所以,可能會扭曲法師的用意,或者是語意,回去就照這樣做;可是,修了一陣子以後,沒什麼感應、沒什麼訊息,就開始牢騷、抱怨,對佛沒有信心。這個有時候法師度眾生,沒有講清楚的時候,會害死眾生,會害死眾生的!因此有一個法師上台講《地藏經》,說:這個地藏王菩薩是屬陰的,要晚上才起來辦案,所以,你們誦《地藏經》的時候,最好是凌晨一點!我的天啊!說地藏菩薩是專門管理陰間事的,那陽間事又是歸誰管?所以,他教出來的徒弟,都是半夜一點起來誦《地藏經》,誦到她老公氣到不行,說:你們學佛的都是瘋子!有一次來請示師父說:您對這個見解怎么樣?我希望地藏王菩薩加被我,所以,我就凌晨一點起來誦《地藏經》。我跟她講:那你白天呢?萬一發生什麼事情,白天地藏菩薩沒有辦的時候,你怎么辦呢?這個老菩薩一聽,有一點善根、慧根、菜根、佛根、菩提根,聽了還滿順口的說:嗯!講得也對啊,白天發生事情,地藏菩薩怎么保佑?佛突破時間、空間,哪有一定幾點誦什麼經的?對不對?

所以,以前人家。。。師父沒有開示以前,大家都說誦楞嚴咒一定要早上五點到七點,多少的大乘的法師都跟他講,說超過早上八、九點、十點,下午更不能誦楞嚴咒!對不對?為什麼?這法師一句話,徒弟也不懂,就聽。居士來問我說:師父啊!我上人講,超過早上七、八點說不能誦楞嚴咒。我就跟他講:你知道楞嚴咒幾點講的嗎?那是午齋完了,佛敕文殊師利菩薩持楞嚴咒去救阿難,那個時候是下午講的啊,超過八點不能念,為什麼佛自己念?他才:啊?這樣子喔!所以,這個不知道那個典故、不知道它的淵源,就亂說一通!佛教會倒就是倒在這樣子,想到什麼,自己講什麼;想到什麼,完全不管佛的感受是什麼,說法也不合佛義,不符合佛義,把無量眾生帶進自己的知見裡面。所以,師父重複講說:講經說法是不是一定有功德呢?那不一定!把無量無邊的眾生,帶到自己的陷阱的知見裡面,沒有一個出得來!對啊!所以說:本來法師要救人的,因為經教不通,心性不明,結果是害人!講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就是所有的法師上台要弘法,要非常的謹慎,一句都不能講錯,你底下你怎么樣的去幽默、放輕鬆,那是你個人的行為舉止;可是上台,你就代表佛,要十足的準備,你才可以上來的,沒有十足的準備,是不能上台講經說法的,這個說法可不是開玩笑的!

底下說:語雖有序,而意須圓活,不宜拘泥。

諸位!把《表解》請出來,六〇頁,三細六粗,這個特別特別的重要,特別的重要!諸位!看六〇頁的右上邊,(一)依真起妄

依真起妄——(如圖——錄入者注)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立無同異。

覺非所明,真如絕對不是你能明的境界,真如是絕對;所以,畫那一條虛線就是沒有辦法,只要有能所,就緣不到真如。

因明立所,因為妄明,而立一個所明,因此在這個真如緣不到的時候,突然非明不行,就造成一個妄明,就是無明,這個無明就產生微細的業相,業相就是八識相分。這個時候還不是粗的境界,我們稱為混沌未開的那個時候,用中國話來講:混沌未開,懵懵懂懂,陰陽還沒有分開的時候,就是這個時刻來談的,非常非常的微細。

再接著:所既妄立,生汝妄能,這個叫做能見相,就是所謂的轉相,轉相就是八識的見分。

無同異中,熾然成異,就是世界相;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就是虛空相;同異發明,立無同異,就是眾生相,而這個世界、虛空、眾生加起來,就叫做現相;那么,業相、轉相、現相加起來就叫做三細。

為什麼叫做細?不為凡夫所覺察,叫做細,凡夫根本無法覺察,凡夫是對粗糙的境界,就是底下:

(二)依真起妄

這個依真起妄,粗糙的境界,凡夫都可以對治得到。

如是擾亂是境界,相待生勞,就是心境對立而生勞相,這個就是智相;勞久了就是七識的思量,叫做相續相;發塵——六識著境,就是執取相。自相渾濁,就是妄生計度,就是計名字相。由斯引起塵勞煩惱,就是由惑造業,就是起業相,有業因、業緣,那你苦果就一定逃不掉的。起為世界底下至真有為法,叫依業受報,就是業系苦相。所以,由斯引起塵勞煩惱,這個是起業相,其實塵勞煩惱就是業系苦;但是,它後面就發揮得更多。由斯引起塵勞煩惱,底下是敘述什麼是塵勞煩惱?

諸位!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就是:業相,二、轉相,三、現相。

什麼是業相?無明的業相怎么來?覺非所明,因明立所,覺非所明——性本之真覺,非是所明之境(以自具妙明故)。因明立所——因明——因欲加明之故,遂轉妙明而為能明之無明。立所——由無明故,遂將真覺,立為所明之妄境,無明妄覺合之為業相。

二、轉相——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所明之業相,既已妄立,復由無明妄力,遂將本有智光,轉生汝能見之妄見,是為轉相。

第三、叫做現相,現相有現出世界相、虛空相、眾生相,所以,世界加虛空加眾生等於現相。

這個世界,說:無同異中,熾然成異,“同”是指虛空,“異”是世界。看左邊的虛線,以世界之異相未成,虛空之同相是不顯的,所以稱為無同異中。看右邊,同是虛空,異是世界,諸位!無同異中就是業相之中,就是業相。什麼是業相?就是第八識的微細相。世界相的底下,熾然成異——熾然——火盛貌,此處是顯現之義(無明薰動的力量)。二、左邊,成異——轉相之能見,復以業相為所見,看到的,能見是妄,所見也是妄。其奈業相晦昧空中,把真空轉為晦昧的空,所以,不是真空。無物可見,而此能見,定欲見之;為什麼定欲見之?動念,一定就會化現境界,能所不斷。如是顯現境界,而成世界之異相矣。

虛空——異彼所異,因異立同,“異”就是不同,不同彼所異的世界。因異立同——因為不同的世界,而立有一個相同的虛空。好!諸位看,異(不同)彼所異(世界)——不同彼熾然所成之異相世界。因異,因為不同的世界,而立一個相同的虛空,因對異相之世界,而立同相之虛空。

諸位看左邊,眾生——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同異發明——虛空之同,世界之異,一同一異,形顯發明。有了虛空、有了這個世界,人類就會演化出來。因此復立無同無異眾生之境——眾生形貌各異,故曰非同。眾生知覺本同,故曰非異。

在這裡,你不得不承認,佛是一個大覺悟、大智慧的人,在這個世界的形成也是這樣子,我們這個地球,不是一開始就是這么大,地球在這個宇宙的循環當中,噴出來的這個區塊一塊一塊。。。它是撞擊在一起的,那么,撞擊在一起,金屬會往下沉,重的會往下沉,然後那個密度比較沒有那么微密的,就會往上浮。所以,這個地球的創建,它是一直撞擊。。。撞擊以後一直很大,慢慢慢慢加大,這個地球慢慢慢慢加大。慢慢加大的時候,那個撞擊因為是高溫之下,高達二、三千度,所以,那個時候沒有人,而地球的形狀也不是這樣子,撞擊的時候,地球的形狀絕對不是像我們這樣,繼續撞擊、繼續旋轉。。。繼續撞擊就繼續旋轉。然後那個地球在高溫之下,岩石、岩漿一直噴出來,整個地球全部都是熱的,慢慢慢慢的冷卻,慢慢的冷卻。岩石本身它就有水氣,因為地水火風遍布整個宇宙。所以,岩石撞擊以後,它會產生這個熱氣,水氣就會慢慢上升,慢慢上升以後,經過幾百萬年,這個水氣慢慢慢慢凝聚,飄到外太空,因為地球有引力,引力就把它引住、扣住,也就是攝受住。所以,地球一開始的外圍,沒有一滴水的時候,外面慢慢慢慢增加,全部都是烏雲密布,很深很深厚的雲層,地球,當它一滴水都沒有的時候,突然引力到達一定的力量,外面的雲層,水滴到達重量不可承受的時候,開始落下來,落到地球的第一滴水的時候,這個水一碰到這個火,岩漿的火,這個加速氣化,水碰到岩漿,嘁~~~氣化得更厲害,把那個水繼續釋放起來,整個地球因為攝、引力的關係,外面都是雲層,一直下,下了七十萬年到一百萬年,形成了海洋。所以,形成了海洋,這時候你看看這個海洋的水是鹹的,是因為岩石,碳酸鈣,你到用海水的時候它是鹹的。這個地球創建的時候,它就是沒有生物、沒有植物,這個時候,我們的天空全部都是CO2,所以,你在五十億年前看的地球,跟我們現在是完全不對,它一天轉動只有六個小時,速度很快,地球年輕的時候,很快,你看到的天空完全都是火紅色的。為什麼天空看到是火紅色的呢?因為充滿著二氧化碳,慢慢慢慢的這個因緣具足,慢慢的從海底產生藻類,藻類會製造,你只要有機物,接受陽光,它就會變成有機,單細胞就會複製,就會變成多細胞,慢慢的藻類釋放出空氣,就是氧,氧慢慢的取代,地球慢慢吸收二氧化碳,那時候不適合人住,吸收二氧化碳,再釋放出氧。所以,我們的天空會慢慢慢慢的轉,由紅轉成慢慢的藍,慢慢慢慢改變,沒有顏色,再慢慢慢慢變成藍色的天空。你今天看到藍色的天空,是因為帶有O2,帶有氧氣,它會燃燒的,所以,你看到的虛空是藍色的,是因為空氣當中有氧氣。那么,植物再繼續演化,製造大量的空氣,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這時候是最快速的演化,吸收二氧化碳,再變成氧氣,這氧氣繼續充滿。所以,剛開始就是世界,佛真是大智慧,剛開始是世界,接下去用一個同相的虛空,再接下來就是演化的過程,才有變成眾生。

所以,你看到這個佛陀所講的業相、轉相、現相,你不得不向佛陀下跪頂禮!為什麼?他真的是一個大覺者,那個時候什麼科學也沒有,能夠把整個世界的演化完全符合科學。我們的世尊,這可不是普通人,我還是看了很多的科學、天文。不過佛講的是大概,師父講的這個就是演化的過程。

好!底下,六一頁,境界為緣長六粗——

一、智相——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二、相續相——就是勞久。

三、執取相——就是發塵。

四、計名字相——就是自相渾濁。

五、起業相——由是引起塵勞煩惱。哪一些塵勞煩惱呢?

第六、業系苦相——就是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這個有為法就是業系苦相。所以,我們的業其實是無形的,其實沒有能造,也沒有所造;其實沒有能受,也沒有所受。為什麼?一切都是妄。所以,我們這一輩子,沒有佛法,就是苦得很冤枉,苦得非常冤枉,苦沒有出頭天,我們的苦沒有出離的一天,因為沒有智慧,拚死命的將苦當作樂,把這個虛妄的苦一直追求,就當作是樂,暫時的寄託的樂。所以,生命當中沒有佛法的日子,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眾生把這個緣起緣滅、業力所影現的假相,誤認為是快樂、執著的境界,這是非常悲哀的!

諸位看!一、智相——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如是擾亂——如是境界相,復於識海(業相)當中,吹動風浪,即境風擾亂。相待生勞——妄境與妄見,互相對待,引起分別作用(愛與不愛)而生勞。諸位!這個愛與不愛就會殺人、放火,世間人愛跟不愛,男女朋友談判不成,你就可以看到死多少人!報章雜誌常常刊的,開車撞死她,用汽油潑、點火,送她一根火柴棒!再來就砍她,女朋友跟他分手,連女朋友的爸爸、媽媽統統死,統統死!砍死女方的爸爸、媽媽,連女朋友都砍死!這個愛跟不愛就會造成悲劇,悲劇。而生勞相,就是第七識,屬於俱生法執的。諸位!如果沒有學佛,三種事情絕對逃不過:一、名,二、利,三、色,不是貪名就一定貪利;不是貪利就一定貪色。現在人把自己弄得很勞累,晚上不睡覺,傷肝;飲食大小餐,傷胃;好色不斷,傷腎,這個就是眾生,眾生。

二、相續相——勞久——就是第七識恆審思量,相續不斷,因勞慮經久而不休,遂起苦樂覺心故。屬於分別法執。

第三、執取相——發塵——即第六識周遍計度,取著轉計,周遍計度就是無一時、無一刻、無一個空間不執著。所以,你在公司行號,一定會看到對立;你在學校團體,老師跟老師也會產生摩擦;你就算佛教的團體,也會引發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教派、不同的修持法;但是,記住!佛門會比較少,因為至少有佛陀的慈悲跟尊重。所以,佛門裡面再大的衝突,還不至於像世間人黑道的火拚,我從來沒看到說淨土宗火拚禪宗,沒看到!我從沒聽過淨土拚鬥禪、禪拚鬥華嚴的,還沒看過這樣子的,若是如此就太嚴重了,還不至於這樣。所以說:佛教會有爭執;但是,還不至於像外面的黑道這樣子,那就太嚴重了!對不對?底下,所以,即第六識心周遍計度,取著轉深,計我、我所,發生染著塵念故。屬於俱生我執。

第四、計名字相,哇!這個是最難破的!自相渾濁——依前面所執相,假立名相,復循名執相,諸位!眾生很悲哀,名相是人類自己創立出來的,而自己執著,然後割捨不下,這個是人類最悲哀的地方!諸位!哲學家講:玫瑰花是香氣的,無論你用任何的名詞,它都是香,你講這個“玫瑰”,如果是一朵香玫瑰,諸位!你用任何的假名,這一朵玫瑰是香的;你一個人有修行、有德行,不管你用讚嘆、毀謗,他身上仍然是有德行,就像這一朵玫瑰一樣。所以,我還是要告訴諸位:不需要在意名詞、名相。對不對?有一個歌星、影星,那個周刊、雜誌把他罵得很難聽,他一下子看不開,跑去自殺,還死了二、三個,跑去自殺!這個就是在假立的名相上轉不過去。如果他今天有學佛,稍微冷靜一下,對不對?要怎么亂寫是人家的自由啊,是啊,看圖就任人家寫啊!對不對?底下,假立名相,復循名執相,顛倒特甚,以致心水渾濁不清故。屬於分別我執。

第五是起業相——由是引起塵勞煩惱——由前面四粗之惑,引起身口,而造七支之業,所以屬於起業相(此處煩惱作業看,以未起身口屬惑,已起身口屬於業故。)

第六、業系苦相——起為世界,靜成虛空,這後面會講。因上惑業之因,而成依正苦樂之報,故云起而有動有相之處就是世界,靜而不動,無相之處,即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就是前面三細當中,同相異相所發生之現行也。彼無同異,真有為法——彼細境中之同異發明,而成立無同無異之眾生。即是此處之真有為法——眾生與業果。

好!看《講義》;這個三細六粗特別的重要,所以,這個光碟做出來的時候,這三細六粗,這二頁統統要放進去。

553頁,經文:【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真有為法就是眾生還有業果。說:起為世界,這個就是世界相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這個就是虛空;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當中,真有為法,這個就是眾生的業果。所以,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就是真有為法。

底下注解:【此確答滿慈所問。前四句,答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後二句,答諸有為相(即眾生業果)。從性覺必明起,乃展轉敘其來源耳。由依性覺,妄起無明,因此無明,發生三細,復緣境界,而起塵勞,惑業妄因已成,依、正苦果斯現。故云:起成有相處,】就是起變成了有相之處。【則山河大地,而為世界;靜而無相處,則空廓虛通,而為虛空。空不動搖,是故曰靜,此依報之世界,本不離前之細境。言此虛空,即為前同相,所發之現行;此世界,即為前異相,所發之現行。汝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即由是而生也。】就是由三細轉變而來。

【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者:此答諸有為相,亦明不離前之細境,】也是上面,【與上四句,文法不同。上是指後即前,】上面那一段,是指後如同即前,這是六粗,是由三細所引起的。【此】這一段,【是取前顯後,】取前面的三細,顯後面的六粗。【取彼細境中,同異互相形顯,所發明無同無異之相。】就是眾生。【以成此眾生業果,真有為法。此正報眾生業果,亦前細相所發之現行,】現行就是根身、器界、種子,也就是世界、眾生、業果。【即第六粗業系苦相。】到最後你逃不掉的!【《論》雲:‘以依業受報,不自在故。’為業系縛,而墮五陰三界】這個五陰也可以叫做牢獄,色、受、想、行、識,把我們的本性困住了;或者是三界的牢獄,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統統叫做牢獄。所以,每一個人其實都關在牢獄裡面,任何一個人,無法擺脫色受想行識的牢獄,我們的靈性被關在這個色身裡面,如鳥在。。。經典裡面:如鳥關在籠中,沒有自由份。我們的本性就是被關在五蘊裡面,如果不明心、不見性,我們完全隨業而轉,就完全沒有自在之份!為什麼要學佛?就學得心靈的一份自在,快樂的過日子!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二獄之中,無由出離,不得自在。】業就是不自在。【汝問:云何忽生諸有為相?即由是而生也。】

【交光法師雲:但約萬法初成一周,】萬法初成一周,這是一個段落。【而說忽生矣!】突然產生。554頁,【又約修時逆斷,】修行的時候是逆流而斷。【顯此次第,權說】方便說,【初成次第,】修行要逆流而斷,顯此次第,是權巧方便,初成次第而說,三細,接著六粗。【令觀順生之次第,易於開悟。而不至迷悶;了逆斷之次第,】我們清楚明了可以逆斷的次第,【易於修證,不至僭亂也。】這個“僭”叫做越份,不會超過自己的範疇,你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有次第下來,逆流而斷,次第的斷。【又當知經自無明,】就是這一句。【以至粗境,多用能所,上下連持者,令知能所,】還好我們昨天有發那一張。【乃生萬有之端,行人於真妄分明之後,一念頓絕能所,】諸位!這個就是目的,叫你認識能所,不是叫你著能所,是叫你頓絕能所,這個“絕”就是斷,但有能所,皆是戲論。【可以把定萬有,】當體即空,【坐還清淨本然,】這樣你《金剛經》就不會誤會了,《金剛經》你就看得懂了。為什麼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眾生也是如來,眾生,你如果遇到那種很不講理的人,他會一直“如”(無理取鬧)又一直來,一直來又一直“如”,他也是“如來”,他就是一直來一直“如”,一直“如”又一直來,講也講不聽,搞不定他,難道不是“如來”嗎?一直“如”又一直來,一直來又一直“如”,那種人也是“如來”,只不過那種“如來”實在很嚴重!【所謂:‘但離妄緣,即如如佛’矣。初初之忽生竟。】

【卯二後之相續(分三)辰初世界相續二眾生相續三業果相續】

相續。那么,一開始講世界相續,這宇宙的形成,科學家有科學家的解讀,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論;那么,我們佛經也有一些佛陀的說明,【(辰初又分三)巳初生能成四大】的原因,怎么來的。還有,【二生所成四居】怎么來的。最後就【三結成種相續今初】

諸位看經文,554頁,第一個講風大怎么來的:【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

科學家講的風,是認為地球轉動;或者是熱、冷所引起的轉動,也產生風;溫度差也會引起冷、熱的轉動,所以,這個風。所以,我們最清楚的,這個地球的風,就是由地球的轉動所產生的風。那么,佛所講的這個風,會歸到我們的心。底下看佛怎么講風怎么來的?我們有一首歌是:風從哪裡來~~~(師父唱)現在看看這個風從哪裡來?

說:覺明空昧,第一個“覺”就是真覺,真覺之體;這個“明”就起這個妄明。所以,這個《楞嚴經》,它每一個字都有解釋。“明”是起妄明,變真空成為頑空,而且是晦昧,晦昧就是昏暗之相,叫做晦昧。意思就是:真覺之體起妄明,變真空成頑空晦昧之相。

底下說:相待成搖,這個妄相,就是妄明,前面講的:妄明以晦昧,我們想要能明,就妄明,以晦昧,怎么樣?明昧相待,互為傾奪,就是妄明與晦昧相待成搖,就互為傾奪,所以,搖就是變成搖動的風。所以,佛陀把這個風大歸結到無明,無明就像一陣風,來無影又去無蹤,這個就是佛講的:無明從哪裡來?就是從覺性妄動來,覺性妄動來。

故有風輪,所以,成為搖動的風輪,來執持這個世界。為什麼執持世界?你沒有風輪來鼓動,地球不會轉的。知道嗎?你沒有風,地球它不會轉的。地球由這個太陽引力跟拉力達到一種平衡了,沒有辦法飛出去,也沒有辦法靠近太陽,那就一直循著一定的軌道自轉還有公轉,加上這個風助緣。所以,諸位!地球當時候轉動,一天六個小時,速度很快,慢慢慢慢的轉動,地球的形狀慢慢慢慢成為橢圓形。以前的地球的形狀是很不規則的,我們地球形狀,你要觀想一下,那是很不規則的岩石,你去爬山看到很多岩石;你不要以為地球是圓的,地球以前不是圓的,就是台灣話講的有稜有角的,國語我不會講,就是圓的、扁的,呈不規則形狀,然後轉動,再繼續風化,轉動,再繼續風化。。。是經過風的雕刻,才變成今天地球的形狀,經過幾十億年的風化,轉動、風的雕刻,就變成今天;風的雕刻、雨的雕刻、雨水的雕刻,是這樣子一直轉動的。

底下,【上依真覺,妄起無明,而成輾轉虛妄之十相;】十相。【此由無明妄力熏變,而成地、水火、風之四大。世界雖由眾生業感,推究根源,亦由無明妄心而起,】所以,佛講的是究竟義,風就是由無明妄心而來的;而世間講的,站在相上裡面講的,為何有相,他不知道,無明的業力,這科學家他根本就不懂!所以,科學仍然有不究竟、不圓滿的地方;但是,可以解釋某一種時空所演化出來的知識性,讓人更容易了解。所以,佛法借重著科學,讓人家會覺得佛法的偉大。【四大依無明而有,世界由四大所成,故交師科為能成四大。】

【此風大。覺明空昧者:乃由真覺之體,已起妄明,遂將真空變成頑空晦昧之相。相待成搖:即明昧相待,】這個第一個“明”是妄明,第二個是晦昧相待,【互為傾奪,而成搖動之風。世間諸風,不出妄心蕩動所感,可見風大之種,乃是無明妄心,一念之動相耳!】所以,佛講的才是究竟。

555頁,【動盪不已,積而成輪,故有風輪,執持世界。而世界最下,全依風輪,而得住故。風力極大,而有執持之功能,如海上輪船,重而不沉者,因有風鼓之力所持故。《俱舍論》雲:‘謂諸有情,業增上力,世界最下,依虛空,空輪之上,有風輪’是也。】

底下是講地大,555頁中間這段經文,是講地大;風大產生了;地大的產生,也是離不開堅固的執著心。諸位!風大是由無明的妄心來的,而地大是什麼?地大是由堅固執著來的,堅固執著來的。來看底下這個經文:【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

因空生搖,因為這個空昧覺明,怎么樣?明昧互相的傾奪,生搖,“搖”就是風,這四個字是形容前面那一段的風。因為空昧覺明,而且明昧相傾,而生搖動的風。

底下要講這一段,堅明立礙,“堅”就是堅固的執心;“明”就是堅持的妄明,還是離不開妄明。這個執心還有妄明,立地大的堅礙之相。所以,這個地大的堅礙之相,就是沒有智慧心所產生的;有了智慧心,你會洞徹色即是空,就無所謂的地大,所有的色、地大,全是堅固的執心,堅執的妄明,一定要看;但是,卻透不過去,又不用智慧看,所以,只好看錶相,結暗就變成色。

彼金寶者,金寶者是指地最堅硬的,金寶就是如同地了,這金屬的意思,土跟金,這個就是地大種,這地大形成了。我們這個金寶,像我們這個地上挖下去,都是金銀財寶,這個金寶者就是堅硬的地,金寶者就是地大種。

明覺立堅,依無明還有妄覺所立堅礙之相。故有金輪,因為堅執不休,積而成輪,故有金輪,保持國土,這個金輪就是地,地大。

所以,這個地大怎么形成的?再講一遍,底下先解釋一下:因空昧的覺明,明昧相傾,而生搖動的風,這個堅固的執著心,還有堅執的妄明,因此立地大堅礙之相,比喻地大種之金寶,依無明妄覺所立堅礙之相,因為心堅執不休,積而成輪,所以有金輪保持國土,這個是地大,還是由堅固的無明來的、執著心來的。

【此地大。孤山法師曰:】孤山法師是宋代僧,為天台宗山外派大師,以師隱居孤山,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隅之島嶼,一個島嶼;世稱為孤山智圓。這叫孤山法師。法師曰:【土與金皆堅性,俱屬地大。因空生搖者:因空昧覺明,明昧相傾,】妄明晦昧相傾。【巳生搖動之風,此牒風大。】這一段,這四個字是講風大。【堅明立礙:乃屬地大;此大由堅固執心所成,堅執妄明,欲明晦昧之空體。其奈空體,卒不可明,由執心故,遂乃結暗為色,而立地大堅礙之相。世間地大,不出妄心,堅執所感,可見地大之種,乃是無明妄心,一念之堅相耳!】

【彼金寶者,又為地大之精,地性堅礙,莫過於金。明覺立堅者:則指依無明妄覺,所立堅礙之相,如痴情化石之類。】意思就是:一個人太過痴情,愛到死去活來,愛到幾乎兩眼無神,每天都是想他,梨山痴情花,痴情。這個痴情,將來就像死人一樣的,每天都想他,心中唯一的是他,後來就化成石,叫做痴情化石之類的。所以,在《楞嚴經》裡面,一切植物也是由動植物所轉化而來的,有時候,在《楞嚴經》裡面講:那樹木也是由有情可以轉化過來的。底下,【堅執不休,積而成輪,故有金輪,保持國土。而世界一切國土,皆依金剛輪,而得住故。如密部所說:‘地大最下,有金剛際’是也。】金剛際,就是金剛邊際是也。

底下講556頁,這一段是講火大,而火大是風跟金相擦,擦出火花,你們聽過“擦出火花”嗎?擦出火花,就是風吹過金輪,風金相擦,摩擦產生火光,很好記!是不是?很好記。說:二個人感情不錯、印象不錯,擦出火花。所以,你這樣就記住,記住這個火大種是互相摩擦的。

【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堅”就是堅執妄覺所立的金寶;既然已經成了,這講前面的,前面這個是指地大。前面的堅執妄覺所立的金寶——就是地大,既然成了,那怎么樣?再接著呢?

搖明風出,就是搖動妄明之風大又出、復出。前面是地大,堅覺寶成是地大,搖明風出是風大,地大、風大二個一摩擦,叫做風金相摩,風是動性的,金是堅性的,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

【此火大,依前風、金之所轉生。堅覺寶成者:堅執妄覺,】所以,佛把地水火風,仍然會歸心性的妄覺妄明,統統由這個而來。意思就是:如果你有智慧,你透視過地水火風其實就你的本體,根本就沒有什麼山河大地。堅執妄覺,還是妄覺所產生的火大。【所立之金寶既成;此句牒前地大。搖明風出者:搖動妄明,所感之風大復出;此句牒前風大。風金二大,則為生起火大之因。】

【風金相摩者:風性屬動,金性屬堅,一動一堅,相摩相盪,故有火光之功能,而為變化之性質。變起世間,一切萬有,世間諸火,不離妄心,摩盪所成。可見火大之種,乃是無明妄心,一念之熱相耳!火無持含之輪用,但有變化之功能。】這個很重要!所以,你看到這個火,它就到處都變化,所以,哪裡有因緣,哪裡火就現!是不是?【至後所成四居,】就是四種居住之處,有山啊、林啊等等,後面有講,四種居住的地方,還有洲啊、潬啊等等。【功方顯著,與前後三輪,】前就是風輪跟地輪,後面就是水輪,那么,這裡講的是火輪。前後三輪,【相待轉生,】意思就是:地水火風它是相待,就是這些在變化,用現在的名詞就是說:整個宇宙,其實就是地水火風在轉變而已,沒有真實性,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山河大地、沒有日月星辰,統統是這五大在變化而已;從佛的角度來講,而這五大統統是如來藏性,你妄執、你妄明、你妄著,這四大就變成好像真實的,看不破,看不破;看得破,所有的地水火風空,都是你的本體;你所有的本體,就是地水火風空,而本體所顯現的相,其實是沒有東西可以執著,你不知道,地水火風空是你的本體顯現出來的假相,那你拼了老命在地水火風空所轉變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直轉變、一直攀緣,而忘了你的本覺;這個就是由本覺引發的無明業相,就是這樣子來的。相待轉生,【俱帶無明妄心之相。應按本宗發明,勿取外教所說,反晦經旨。】我們要用佛的角度來解讀這個《楞嚴經》。

556頁,中間經文,底下是講水大,水大怎么產生的?【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這個寶就是金寶,金寶之體是明淨的,這明它就能夠生潤,譬如說五金碰到熱的時候,我們鍊金的時候,高溫加下去,金塊就變成液體的。現在也是一樣啊,任何東西、有色法的東西,加熱,統統變成熔化了。你像那個岩漿,岩漿碰到空氣,對不對?它就變成堅硬的,冷卻就變成堅硬的。這個岩漿在高溫之下,你看,地底的岩漿,火熱的岩漿就變成液態,液態就是水大。所以,這個金寶之體是明淨的,明就能夠生潤,潤就是水的開始。所以,五金一碰到熱氣,它就出水。火光上蒸就是火大上蒸,往上蒸,就變成有水輪,含有十方界,這是地大。

【此水大,依前金、火之所轉生。文雖不帶心相,義亦無明,妄力所致。寶明生潤者:金寶之體明淨,明能生潤,如五金之屬,遇熱氣而出水也。火光上蒸者:即火大之光,上蒸於金。郁以成氣,氣以成水。】升華、蒸發以後,叫做郁以成氣,蒸發以後形成了一個氣,氣多了就變成水。【如南風之天,萬物多蒸】這南風是指南方吹來的風,就是北半球的南風溫暖和煦;又稱為薰風,薰習的薰;或者是叫做凱風;薰風,或者是凱風,或者叫做南風,那南風吹來清涼~~~(師父唱)大概在講《楞嚴經》,我隨便講的,(笑)你姑且聽一聽就好,我也是猜的,不然“夜來香”怎么會這么唱?那“南風”吹來,是不是?大概是引用《楞嚴經》的吧!如南風之天,萬物多蒸【而出水也。以寶明映以火光,蒸潤為水。世間諸水,不離氣積所感。可見水大之種,乃是無明妄心中,金、火二妄,】金、火二妄,是不是?就是世界初成。【蒸潤所成耳。蒸潤不息,積而成輪,故有水輪,含十方界。如《華嚴經》所明,諸世界剎種,】剎種就是無量三千大千世界,諸世界無量三千大千世界。【皆依香水海住是也。】

【按本經,世界地大依水輪,水輪依金輪,金輪下有火輪,火輪下有風輪,風輪下有空輪。空輪依無明妄心,晦昧所成;無明依本覺,無明是不覺之相,】諸位!你回去以後,自己拿一支筆寫一下:最上面,世界地大,最上面寫:地大,畫一個圓弧線,底下又寫水大;再畫一個圓弧線,是金大;再畫一個圓弧線,火大;再畫一個圓弧線,風大;再畫一個圓弧線,底下:空大,火底下是風,再底下就是空;空,再畫一個圓弧,就是無明的妄心,無明的妄心再畫一個圓弧,最下面寫個:本覺。好!那么再看下來,你就知道什麼輪什麼輪,看得很清楚了!世界初成——地大,再來水,再來金,再來火,再來風,再來空,再來無明妄心——本覺,這個就是按照本經所成的,畫一下,自己了解一下。【究竟不離本覺之性。足見世界始於真妄和合之心,而識藏不離如來藏,若離如來藏,悉無自體故。】所以,【前會四科,融七大,一一無非如來藏性,此四大,即為能成世界,萬法之本,無明又為能成四大之本也。】

557頁,講【巳二生所成四居】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

火騰就是火性,火性是上騰的,我們看火在燒,它是這樣往上的(師父雙手擬火上騰之勢)。水降,水性是下降的,你噴水當然是往下降。火性上騰,水性是往下降的,這二種一交叉,交發立堅,立堅就成為器世間了,器世間。立堅,諸堅硬的成為器世間。那么,低洼處,濕為巨海,低洼處有水的地方,濕處為巨大的海,這是低洼的地方。那么,乾燥的地方、凸出來的地方高處,乾為洲潬,這個“洲”就是比較。。。以我們現在的來講,就是比較大的島、陸地,“潬”就是現在所講的小島,用沙組成的一個小島,或者是岩石,一個小島,水中的小塊的陸地,叫做渚,也叫做潬,或者叫做“洲”。所以,這個“洲”就是比較大的陸地,“潬”就是比較小的。有的人認為,洲潬是講同一種東西,其實就是陸居,陸居的地方。

【上文依無明而成四大,此科依四大而成四居。四大之性,雖各相違,實則相濟,如火性本屬上騰,水性本屬下降,一騰一降互動發生,立諸堅礙,而成器界。卑】就是低洼,【濕之處,積水而為巨(大也)海;】巨大的海。【乾燥之處,環水而為洲潬。】這個洲潬,這個“潬”字其實是水邊的沙渚;這個渚就是三點水,再一個者。這沙渚就是等於沙灘,“渚”就是水中的小塊陸地。所以,這個洲潬就是海中的小陸地,四面環水,所以,環水而為洲潬,簡單講就是海中的島,直接講就是這樣子。【蓋海非獨目於水,】海不是獨見於水;“目”就是見,不只是看到水。為什麼呢?【以注水】怎么樣?【之巨坎,】“坎”就是低洼地。【為水居眾生所依處。】你這個海看下去是水,把這個低洼地方注滿了水;“坎”就是低下處,那個是水居眾生所依處,所有的魚類啊,大魚、小魚、蝦,全部都住在那個地方。【《灌頂》雲:‘浮土可棲曰洲,】這個地方,浮出來的土地;可棲就是可以住人的,這個棲,曰洲。這個不只是住人,一切動物、植物都所依靠這個。【聚沙堪住曰潬。’】水中的小陸塊,由沙或者是岩石構成的。【即四大部洲,為陸居眾生所依處。】

558頁,【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這個在告訴你水跟陸,這個水陸二居,水火互動發生。先解釋一下:

以是義故,彼大海中,這海水本來是水,為什麼?海水,水性裡面有火,火光常起。彼洲潬中,這個地,怎么樣?江河常住,這地中有水,你看!水中有火,這地中有水,表示二種不相礙,並不是你富樓那講的水火不相容;佛陀講的:這水跟火是同時存在的,地跟水也是同時存在的,但看時空。

底下,註解,【首句以水陸二居,是水火互動發生之故,可以驗其氣分。彼大海本注水之處,不應有火,以不忘火之氣分,故火光常起;彼洲潬本質礙之地,不應有水,以不忘水之氣分,故江河常注(流也)。】就是常流。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焰,融則成水。】

佛真是了不起,這個水的勢如果劣於火,就是火比較強,怎么樣?結為高山,就噴出岩漿,岩漿冷卻就是高山了,太厲害了!水勢如果劣於火勢,就是火勢比較強,就是推出岩漿,冷卻以後就變成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焰,山石擊就是有火焰產生,岩石二個一擊,它就有火焰,因為它是岩漿,帶有火;可是,你把它融化又變成水,融則成水,你只要把高山岩石加溫,它就變成水,岩石加高溫,三千度、四千度,它全部都變成岩漿,你看佛這種智慧真是驚人!

【此山居處。山亦水火交發之堅相。水勢若劣於火勢,火勢若勝於水勢,則水隨火之力,結之而為高山,如熬水為鹽,堆積如山,足證水亦可結。是高山亦水火所成之故,下亦驗其氣分,所以山石,擊之則成火焰,】為什麼?【不亡火之氣分;】這個“亡”就是不忘。【融之則成為水,不忘水之氣分。】也是不亡水之氣分。【如煉五金之礦,悉皆成汁。】哪一種金銀銅鐵,高溫統統變成水、變成汁。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這個你不得不承認佛是大智慧的人,真是一針見血,都是地水火風在轉變而已。這土勢若劣於水勢,抽為草木,“抽”就是長高,有這個因緣,草木因為借重水抽高,就變成草、變成木。是故林藪,這個念藪sou三聲,諸位!這個木聚集了很多就叫做林,木多,多木叫做林,我們稱為森林森林,森林就是很多樹木。這個“藪”是草原地帶,很多的草聚在一起叫做藪,sou三聲,林藪。遇燒成土,這個草木燒了就成灰,如果加一個“灰”更清楚,燒成灰土,那你就更清楚了。放一把火燒了,就變成灰土,草木都是這樣子,變成灰土,又回歸到地大。這個草木因為含有水,一絞,絞就是扭緊,我們喝的藥草就是這樣,一絞碎就變成水,因絞成水,要不然你喝那個青草怎么來的?一絞,青草的水就跑出來。

【此林居處。林藪亦水土互動所成。土勢劣於水,土隨水而成潤,抽拔而為草木。以是草木不忘水土氣分故,林藪遇燒,便成灰土,因絞則成汁水。此即不忘水土氣分之明證也。木多為林,草多曰藪。】

559頁,【已三結成種相續】

【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交”就是互動,“妄”就是妄心、妄覺、妄境,這個互動妄心、妄覺、妄境發生了,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此結成相續。交是互動,妄即妄心、妄境。】有能見的妄心、所見的妄境,這個麻煩就大了,能所不斷。【以心、境互妄,輾轉相生。】從妄生妄。【初以妄明,而成空昧,明昧相傾,】第一個“明”是妄明;第二個“昧”是空昧,就是晦昧。妄明空昧,空昧就是不是真空,是頑空。妄明加上空昧,妄明就是妄覺,相傾,【搖動而生風大;】接下來,因為堅固的執著加上妄明,(【次以堅執妄明,】)【而生地大;次以風金相摩,】摩擦。【而生火大;】所以,人相摩擦也會產生火大,嗓門一變大,火氣就上來了,也是火大。二個人摩擦,一摩擦,嗓門大起來,火氣就上升,講不到幾句就開始火冒三丈了,就是這樣。【再以金火相蒸,而生水大。故有能成四大,乃交妄發生也。】

【遞相為種者:指所成四居,以水火既滿,而為洲海之種;更降水勢以從火,結為高山,而水火復為山石之種;復降土勢以從水,抽為草木,而水土乃為草木之種。故有所成四居,乃遞相為種也。】因緣具足就是這樣子,互相為父母、子女、孫子,下輩子換過來,換他父親,換你變成是他兒女,就互相為因緣。

【以是因緣者:即以是四大,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之因緣,則有依報世界,成、住、壞、空,終而復始,相續不斷。此之相續,即相續初之忽生,起為世界,靜成虛空之粗境耳。一自忽生之後,輾轉相續,若不破迷成悟,返妄歸真,永無清淨之日也。初世界相續竟。】諸位!佛在經典裡面講,這個只要沒有碰到佛出世,沒有一個人可以停止痛苦,沒有一個!唯除佛出世,才有辦法讓眾生止息痛苦、止息輪迴。所以,諸位!你聽到這個正法以後,了解萬法都是地水火風所構成的,均是生滅,沒什麼東西可以執著,當體即空,放下生滅、放下假相,用那一顆真心,就解脫!也沒有解脫的執著,說:我已經解脫!又變成束縛,解脫,知道就好,能感受,知道就好。所以,諸位!學佛有多么的重要!初世界相續竟。

好!今天因為師父有定,定位到570頁,所以,需要有一點稍微進度。諸位!難的部分,我們就把它解釋得清楚,那么,這一些文字上比較簡單的,就不需要用太長的時間。那么,我們明天因為沒有課,所以,今天就必需告一個段落,要告一個段落。所以,今天稍微辛苦一下;但是,也不會很長,很快就放你們回去,放心!

559頁,上面講的是世界相續,底下講的是【辰二眾生相續(分三)】

【已初六妄成就二四生感應三結成相續今初】

翻過來,560頁,【複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

富樓那!“明”就是:你想要了解眾生相續嗎?妄,就是性覺必明這個原因來的,並非他物,意思就是:富樓那!你想要明了眾生相續的原因,並沒有他,完全出自於覺變成妄覺,就是性覺必明這個問題,這個妄就是性覺必明,妄為明覺,並非他物,就是妄覺。所以,覺明為咎,就是妄覺妄明,這個就是眾生,為眾妄的根本。無論是前面所說的世界相續,它也是妄覺妄明而起;無論是後面所說的業果相續,還是妄覺妄明所引起的,都是由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才引起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說:富樓那!你想要明了眾生相續,並沒有其他的原因,統統來自於性覺必明,妄覺妄明,這個就是一切的過錯。就是在真覺上加一個明字,這個為咎,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地方。

看注釋:【此先標妄本。於已說世界相續之後,重複次第告滿慈雲:欲明眾生,亦從妄起,並非他物,此妄亦是性覺必明,以為過咎耳。因此妄覺妄明,乃為眾妄根本,前之世界,後之業果,】相續,前之世界相續,後面的業果相續,【均由此忽生,】就是妄覺妄明,【由此相續也。】諸位!若見性,萬法歇即是菩提,沒有任何的生滅,體全部都是空,沒有任何的能所,佛性顯露出來,山河大地應念化為無上知覺。

諸位!560頁,中間經文:【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

這什麼意思呢?因明立所,所既妄立,這個明理不逾,這個“明”就是能見的見分,轉相的意思;“理”就是業相,無明的業相。能見的見分緣不到,緣不到真如,卻緣到無明的業相,能見的見分緣到無明的業相,這個“理”就是無明的本體。這個業相現前,為能見見分所緣,變成怎么樣?不逾,“逾”就是沒有辦法超過這個業相的範圍。意思就是:你只要是業力轉來的,那么,你絕對束縛在業力的範疇裡面,超越不了它。以是因緣,因就是業相為因,緣就是轉相為緣,以這個業相為因,以這個轉相為緣,因此你的聽的覺知,無法超出幻化的業感的音聲;見,眼睛的見,無法超越幻化所認識的業感的色、色塵。

再講一遍:所既妄立,明理不逾,這個所既已妄立,就是無明的業相既然成立,能見的見分與無明的業相這個理就無法超過,意思就是:能見、所見就完全被束縛在業力。以是因緣,以是業相為因,又以這個轉相為緣,那么,所見的,也沒有辦法超過業力所幻化出來的色塵。簡單講:一個無量無邊的智慧,如來藏性,就變成很小的範圍讓你活,讓你過日子,就是業力卡住。

【首句承上,因有覺明之無明,】因有覺上加一個明的無明。【遂立業相之妄所,】就是妄處。【同前因明立所。所妄既立,明理不踰,同前生汝妄能;明即轉相能見分,】加一個“之”,語意更清楚,轉相之能見分。【理猶體也,即業相之本體。】業相其實沒有體性,是方便說,是假體。【以見分欲明業相本體,業相本不可見,見分定欲見之,終不能超越業相之範圍。此二句俱屬妄心,以見分所見,但是業相晦昧空,】不是真空,【尚未涉境。】境的前面加一個“粗”就更清楚。尚未涉及到粗境,這意思就是:仍然在細境裡面。

【以是因緣:是業相為因,轉相為緣,以此因緣,自心取自心,】為什麼自心取自心?能緣的心是你的心,諸位!所緣的境還是你的心啊!【非幻成幻法,】本來是實法,究竟解脫;現在把這個幻。。。本來是沒有幻,變成幻法了,虛幻。【遂結暗為色。】為什麼叫結暗為色?因為不曉得空,不曉得色即是空,所以,把這個暗處誤認為它就是實體的色法。【所聽不出聲塵,所見不超色塵,此二句即現相,隨其五塵,對至即現;見聽屬心】眼見、耳聽是屬於心。“該”就是包含,【該覺知,即轉相;聲色屬境該香等,】當然這包括鼻子的香。耳朵的聲、眼睛的色,當然就包括鼻子的香。【即屬現相。不出不超,俱是心被境局之相。】一切眾生都是這樣子,活在相上;活在小小的範圍內;活在自己生命的觀感內;活在自己的感受內;活在自己的無知的圈圈內,這個就是眾生!【此之聲色,唯是惑現,尚非業招,猶是本識中境界相也。】

底下,561頁,

【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外面的六塵出現了,所緣的這個境出現了,能緣的心就一定會產生。

【色、香、味、觸,該攝聲法,】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那么,色、香、味、觸,該攝聲法,當然也包括聲音。【六種妄塵,成就粗境,不同上二句,聲、色之細境也。】聲、色是描寫三細裡面的細境。【由是粗境已成,即法生故,】法生【種種心生,遂於一精明之體,】本來是同一個精明之體,現在【分開】了,眼只能【見、覺、聞、知(該嘗嗅二精)六用。】“該”就是包括、兼,就是見、聞、覺、知、嘗、嗅六用。【如下文所云:‘由明暗等,二種妄塵,黏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眼根),乃至第六,由生滅等,二種妄塵,黏湛發知,】黏住了光明體,發出了妄知。【知精映法、】我們本來的清淨心就映在這個法。【攬法成根】就變成【(意根),故曰分開。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也。】本來是同一個本性,現在因為帶有少分妄的見精,卻變成分開來,見有見精、聞有聞精、嘗有嘗精、嗅有嗅精、觸有觸精、知有覺知精,就變成六精,又變成六和合。元依一個精明,就是本來是同一個本性;但是,因為帶了妄,又由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引開來見、聞、覺、知、嘗、嗅等等,分成六和合。

底下是【巳二四生感應】

【同業相纏,合離成化。】

同業相纏就是相類的聚在一起,這一定的道理。人生人,不會人生畜生、人生昆蟲,同業當然就相纏,有人類的業感,投胎成人類;有畜生的業力,就變成畜生,叫同業相纏。合離成化,“合”是對“成”講的,這個是濕化類的,由濕,濕度的濕。那么,“離”是對“化”講的,這個“離”最主要是脫離舊,而變成新,這是厭舊喜新,脫離舊有的,變成新的。所以,這個同業相纏就是物以類聚;合離成化,合對成,離對化。

【此總標。由上根塵既具,引起四生系縛。】胎、卵、濕、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系縛就捆住了。【溫陵戒環法師曰:】這是宋代的僧,越人,越南的那個越。越就是浙江紹興人,住在溫陵開元寺,世稱為溫陵大師。溫陵戒環法師曰:【同業即胎卵類,因父母己】“己”就是自己。【三者業同,】就是類似,沒有業同,沒有辦法聚在一起。【故相纏縛而有生,合離即濕化類,】就是濕生還有化生之類的。【不因父母,但由己業,】不必借重父母。【或合濕而成形,即蠢蠕也。】就像蟲一樣,或者是蠕動,身體會屈伸扭動那一類的。【或離舊】離開原有的。【而托化,】他處,就變成新的,就像天,或者是下地獄。(【如天獄等。】)諸位!往生天道,一剎那之間就轉現天人身;如果你造十足的惡業,一剎那之間到地獄,立刻就受苦,沒有停止的。在經文當中,【成對合言,化對離說。】

底下講這個人道的投胎,

經文:【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

解釋一下:人道,見有光明,見明色發的意思就是:在人道要去轉世投胎的意思是什麼?是見有跟自己有緣的光線,其他沒有緣的父母都是暗的,有緣的就有一點光線,見有光明這個光線;色是引起你發就去投胎的心。見有光線;所以,這個明色就是光線,見有光線,而引發投胎之心。

明見想成,這個光線顯現這個妄境,顯現的時候,因為就起了妄惑,這個想就產生了,你只要動念,就去投胎。這個父母親有因緣了,亮光一現、妄境一現,就起惑,想就成,動念就到,去投胎轉世。

異見成憎,異:女對母親是恨的,子對父親是成恨的,同類是相恨的。如果是子對母就愛,女對父也是愛,異性相吸的。所以,來到這個世間,不是感恩來,要不然就是抱怨而來。所以,這個小朋友一出生,很奇怪喔,有的小朋友出生就很乖,你怎么講怎么乖,不必教,讀書讀得好好的,就一輩子都不需要父母親的操心。有的人是來報仇的,怎么講怎么不聽,你怎么講,他總是有理由,父母親也講不過他,你愈講,他就跑得愈遠,離家出走就愈久。所以,這個是來抱怨的。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親就要了解業力的問題。所以,前世如果有結善因、善緣,就來報恩的;如果是結惡緣,一出世,你們就是仇人了,你也是逃不掉!為什麼?弄到最後,兒子殺母親,女兒砍死父親!對不對?看到報章雜誌,老一輩的都是這樣講:早知如此,一出生就先把他掐死了,哪還留著讓他砍死老父、老母?偏偏就是無法未卜先知啊!對不對?這兒子出生以後,哇!還請親戚朋友吃麻油雞、麻油飯,卻沒料到這兒子以後會砍死父母,是養來殺害自己的!還辦得很豐富的請人家,說孩子出世了;或者是做百日;或者是周年慶,就這樣子。所以,你要生什麼兒子,或生什麼女兒,你作不了主的,那只有求佛菩薩了,求觀世音菩薩。以前有人求觀世音菩薩說:不信佛者,不生我家。每天都求,你要不信佛的,千萬不要來做我的兒子或者是女兒。真的!不信佛,你來我這裡做什麼?就這樣子。所以,父母親的因緣跟兒女的因緣,這個很難講,無量無邊的時間演變而來的。

所以,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流注這個想愛,這就是種,納想為胎,納受此想愛,就變成胎。所以,你有想要去投胎,就是了。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所以,在座諸位!男人如果每天都想女人,那換句話說:女人的子宮就是你的住址,因為你很喜歡。你很喜歡男人;簡單講:你每天想的都是那種事,換句話說:你跑不掉女人的子宮。那么,女人每次想的都是男人,那么,就是跑不掉男人的重要的地方,就是所謂的男人,你想的都是這件事情,你就是離不開男人。男人跟女人一交媾,你就會想男人,女人就會想男人,男人就會想女人,那么,這個就會產生受胎。所以,交遘發生,吸引同業,就是共業。

所以,故有因緣,生羯羅藍,羯羅藍就是父精母血,就是我們所說的受精卵,變成有滑潤,凝聚的滑潤。這個是指七天內,羯羅藍是指在受胎的那一點,受精卵,七天內。如果是十四天,稍微成長一下,猶如瘡形,就像瘡,長瘡形,叫做遏蒲曇,遏蒲曇就叫做皰,這個念皰pao四聲,就是佛經講的:十四天,那就是我們醫學上所講的受精卵。

諸位!這個受精,它在醫學上是這樣講的,母親每一個月,大概有三天到七天的排卵期,就是黃體激素期,那么,這個時候如果有男女結合,父親的精會通過宮頸、子宮,一直來到輸卵管,輸卵管它本身就像一個棒球的手套,這個卵巢噴出去就像投棒球投出去,輸卵管接住了這個卵,然後慢慢的回到這個輸卵管。所以,父親的這個精跟母親的卵,它是在輸卵管結合的,然後在這輸卵管起鞭毛作用,細胞開始分裂、變化,一直運送,經過十天到二個禮拜,一直到子宮,而子宮這個著床的時候,會出血,這個出血跟月事的血不一樣,也就是少量的血,而且是鮮血,一點點的鮮血,就著床,這個時候就開始孕育,那有的人著錯了,就子宮外孕,整個輸卵管,變成成形,就在那邊著床,這個孩子慢慢慢慢大的時候,到有一天容不下的時候,輸卵管會爆掉,爆掉,就出大量的血,子宮外孕,出大量的血,因為著床的位置錯誤。那么,在子宮裡面就慢慢長大。。。這個在《大寶積經》、《大集經》都有談到,受孕以後,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這《大集經》講得很清楚,佛經裡面都有講這個。

底下,562頁,【此於四生中,獨詳示胎生之人道者,欲令人知所從來也。又眾生受生,而胎生欲愛偏顯故。前六句舉親因,中二句明助緣,後三句結成胎。】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者:合轍雲:中陰身投胎時,其無緣處,大地如墨,惟於父母有緣處,見有一點明色發現,以妄心見妄境,故曰:‘見明色發。\’中陰身乘光趨赴,明見妄境,遂起妄惑,而欲想便成,故‘明見想成\’。】

【異見成憎,同想成愛者:男見父,女見母,皆為異見,則成憎:男見母,女見父,皆是同想,則成愛。】

【流愛為種,納想成胎者:流注此想愛,於父精母血之中,為受生種子,納受此想愛,於赤白二滯之內,】赤白二滯就是父精、母血,父精、母卵叫赤白二滯之內,【得成為胎,上屬親因。】

【交遘(合也)發生,吸引同業:父母交合,乃為助緣,因緣和合,所以發生。吸引同業者:以父母之緣,吸引過去同業而入胎,如磁吸鐵相似。交光法師雲:‘上以己纏父母為同業,此以父母吸己為同業。’】注意!這個很重要的,以己纏父母為同業,就是今天來轉世投胎,是你纏著父母,因為它的業是相同,是你依著父母,所以,你纏著父母。所以叫做不必怨嘆,長得漂亮、醜;高、低;健康、病;聰明、智低能,諸位!都沒有什麼怨恨的,也沒有什麼怨嘆的,因為那是你的業來的,是你的業纏住父母,父母只是借著結婚而有你,而你是依據你的業看到你的緣來的。所以如果說:父母生我們,是很勉強的,說自己生自己,是很正確的,因為自己由業力來轉變,只是借著父母的同業,借著這個因緣來轉世。因此自己的業因、業緣、業果,自己承受。所以,好的因緣,父母親的DNA非常好,就投胎,遺傳因子就非常好,在科學裡面講叫優生學;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投胎那么好的,對不對?就要看業識、業的福報,看你怎么轉?你沒有福報,你也投不進去啊!你說:我想投胎台灣首富人的家!你投不進去啊,沒有因緣!對不對?譬如以我來說,能投胎到朗飼家裡,有一餐沒一餐的把我養大,這樣就算很好了,至少沒把我生得奇形怪狀的啊!對不對?我們就很感恩了!所以,這個也不能怨恨什麼。所以像我,我都很滿足,我長得。。。小而巧、小而好、小得剛剛好,這多么可愛,有時候自己感覺還不錯啦,(笑)父母長我們這樣子,對不對?剛剛好就好,不必長得很高大,長那么高大,腦筋不靈光有什麼用?對不對?像我個子雖小,但是短小聰慧,矮個子也沒什麼不好,這也是自己的業來的。所以,看了佛經,知道不用怨嘆,真的!沒有什麼好怨恨的,這是你自己的業來的啊!不然你如果那么厲害,怎么不去投胎當美國總統的兒子?沒辦法,你的因緣就這樣子啊!喔!學佛以後,很能夠知命、認命,而懂得天命,自己很能夠解脫自己,沒有什麼好怨恨的,這個就是你的業,認命比算命好,重要!是不是?底下,此以父母吸己為同業,父母吸過來。

【故有因緣者:由投胎想愛為親因,父母交遘為助緣之故,生羯羅藍,】就是七天,【遏蒲曇等,】就是十四天,二七就十四天。【遂有胎相,前後差別。】

底下佛經講到受胎裡面的子宮發育的,【《俱舍》雲:胎中凡有五位:‘一七】就是七天。第一個七天,【名羯剌藍,】這個是翻譯的音的不同,中國話叫做凝滑,(【此雲凝滑】)【(父精母血,凝聚滑澤。);二七】就是十四天。【名頞部曇,此雲皰(猶如瘡之形,未生肉故。);三七】二十一天。【名閉屍,此雲軟肉(凝結猶如軟肉之形);】軟肉,我們一般看到的那種小小一塊的赤肉,一點點,軟肉。【四七】二十八天,【名羯南,此雲硬肉(肉漸堅硬);五七】三十五天,【名缽羅奢佉,此雲形位,】或者是長四肢了,【亦云肢節(生諸根形,四肢骨節。)。此舉二而略餘三。《大集經》更有:六七】四十二天,就有長【名發毛爪齒,謂四種漸生。七七名具根位,】七七,四十九天,具根就是全身,就有一個雛形,人的形狀跑出來了,【謂諸根具足故。】意思就是說:受胎以後四十九天,就變成一個小小的小朋友;出生以後叫小朋友,在胎中裡面叫做小小小朋友,大概一個大拇指大,如果你看過醫學,大拇指這么大,慢慢慢慢的長大。

563頁,【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惟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胎、濕、卵、化,這個是業果,隨其所應。卵惟想生,就是卵生是因為亂想不定所產生,這個想就是業因,想生就是業因,因為亂想不定,這個就是卵的業因。

胎因情有,諸位!這個情是很重要,就是情執。為什麼會投胎而變成胎生?就是情執不斷,有,就是親愛迷戀之情。

濕以合感,合就是以聞香貪味,附合不離而感。

化以離應,這個離就是離開舊有的,喜歡新的,所以,離此托彼而應,叫做化以離應,化生是以離——離開舊有的,而迎接新的。這化以離應就是厭故喜新,離此托彼而應,應就是應彼,離就是離此,離此應彼,這個就是化生。

諸位!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這個是業果,而怎么來的呢?隨其所應,都有的業因,卵的業因就是亂想不定的想生;會變成胎生是因為親愛迷戀之情的情執;那么,用濕來合感,是因為聞種種的氣味,有的聞香、有的聞臭而跑過去;化以離應,為什麼會變成化生呢?因為喜新厭舊,所以,離此托彼而應。

【此例示四生。首二句舉果由因。胎、卵、濕、化,皆所感之業果,情、想、合、離,皆能感之業因,故胎卵濕化四生,各隨其能感之業因,應之以業果。卵生惟以亂思不定之想,感而有生;胎生乃因親愛迷戀之情,所以成有;濕生乃以聞香貪味,附合不離而感;】在佛經有一段故事,說有一個沙彌很喜歡喝牛奶,他變成對這個乳味非常的執著,每天都喝這個乳味,已經貪著變成執迷了,他死了以後變成牛奶蟲。有一個阿羅漢,證阿羅漢,有一次在用餐,隔壁的這個比丘看到:咦?這個乳、乳酪裡面,怎么會有一隻小蟲在蠕動?那證阿羅漢果的,他有大神通,他本來要拿起來,他說:不用不用!這個前世是沙彌,因為執著這個乳味,太嚴重的著迷,所以,離不開這個乳味,死後變乳酪裡面那個蟲,離不開那個乳味。所以,貪著這個味道太嚴重的時候,沒有辦法脫離!底下,說:以聞香貪味,附合不離而感;【化生即以厭故喜新,離此托彼而應。四生具緣,有多寡之不同,卵生具足四緣,父緣、母緣、自己業緣、】再加上溫度,(【再加暖緣。】)這個卵生沒有溫度不會活的,你到北極去,這個就很難了,要受胎就很難,但是,一定要有媽媽的溫度,沒有溫度不能活。【胎生具父、母、己業三緣。濕生但業、暖二緣。必假日光暖氣之緣也。化生惟業緣矣。】

564頁,【巳三結成相續】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這個是講結成相續,說:情想合離,更相變易,不是永遠做人的,胎生;也不是永遠想的卵生;也不是合感;也不是永遠是離化,不是這樣子的,胎、濕、卵、化會變化的,更相變易。

所有受業,逐其飛沉,飛就是善業,善業往上飛,靈魂往上飛。所以,諸位!你行善,學佛以後,縱然你沒有念佛,因為一心行善,你臨命終的時候,靈魂一直往上飄,因為業很輕。所以,人還是善良比較有底子,如果你想要死後,你的靈魂到一個快樂的地方,就千萬不能造業,一點都不行!所以,逐就是隨其飛沉,“隨其”底下加二個字:業因,逐就是隨其業因,善業就飛,惡業就沉,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底下注解:【情想合離:有情皆具,各從多分,而先受報,皆依業因感召,而應之以四生也。更相變易者:更字平聲,或情變為想;或想變為情;或合易而為離;或離易而為合,】四生變來變去,【互相更改,彼此變易,種種不定。】

【所有受業,逐其飛沉者:論四生所受業報,並非另有主宰。逐即隨義,其指業因,皆隨業因,所以應之業果,若善業則飛升,惡業則沉墜。情想合離,皆有善惡之分,是以升沉之果,必隨善惡之因。末二句因緣有遠近,遠則無明為因,業識為緣;近則情想合離為因,父母己業,暖、濕為緣。四生轉換,三界升沉,生死長縛,輪轉不休,故有眾生相續。二眾生相續竟。】

所以,諸位!六道輪迴轉來轉去,誰也沒有永遠的贏家,暫時生天,有一天就會下來,所以,不究竟。因此記得!好好的念佛、好好的行善、好好的求生極樂世界。

【辰三業果相續(分三)已初業果指本二業債酬償三結成相續今初】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富樓那!同想成愛同結,愛,執著在一起就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欲就是男女。

【此明業果,本於自心之貪。貪惑為煩惱領袖,亦即諸業根本,貪之範圍雖廣,以貪慾為最。吳興曰:欲貪通乎四生,】意思就是:四生都有貪慾。【今正約胎生言之。又胎生復通,今多就人倫辨之,】就是這一段是講人。【以其易見故也。】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者:謂同想成愛,】同想就是我想你、你想我,我多么的想念你,你有多么的想念我,二個糾結在一起,就是這樣,想來想去,糾纏不清成愛。【乃為結縛之因。何以故?由想愛既深,如膠似漆,不能舍離,所以深結生緣;】你會轉世投胎,就是如膠似漆。所以,我告訴你:在佛教、佛經裡面講的,就是夫妻太恩愛的,不好修行,太恩愛的,實在愛到死去活來的,然後,我希望下輩子再嫁給你、我希望下輩子再娶你的,那就很難,很難解脫生死,因為太愛對方了,太愛對方了!有的人愛到實在是。。。她這個先生老到額頭上都有星星了,上將也沒有長那么多;這個女孩子八、九十歲了,哇!臉上都是地圖,一看,台灣、台灣海峽都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臉上都是地圖(斑),還是很愛很愛很愛!這眾生不學佛,很難!所以,深結生緣,【則諸世間,父母子孫,遞代相生不斷,是等皆以欲貪為本。欲貪即指受生時之想愛;因同想則成愛,因愛則生欲,因欲則受身也。】所以,諸位!這一句是重點,因為有男女的欲望,你就一定去受生,轉世你逃不掉!所以,貪著於男女,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