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信眾的三重人格:善人、修行人、明白人


時間:2015/12/12 作者:妙音居士

如何是佛教徒的標準人格呢?太簡了不足以表示佛教徒博大的精神,太繁了在實行上難以兼顧。所以鄙人綜集許多經論建立了佛教徒的三重人格。世間上其他宗教家,社會事業家,哲學家,政治家各各就他的事業不同都只需要一重人格,便可以立足於社會。佛教徒既然負有最偉大的使命,人格也必須較其他的人物為難及。

第一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善人」。善的標準及範圍固須要詳細規定的。但是簡單說,便是一切世間所公認的善。因為善惡是有公理的而不是一人一教所能指定的。不是善人,便是惡人。佛學徒在社會能作一個惡人嗎?所以佛教徒在作一件事,說一句話之先,必須要審查審查,我這事若是作了,這話若是說了,社會上對於我是有好的批評呢?還是有不好的批評?假使有好的批評,便可作可說;若是有不好的批評便不應當作,不應當說。佛教徒不應當求名求利。但是因為自己作錯了一件事,說錯了一句話,使世間人看輕了自己,看輕了佛教徒,也就看輕了佛法,這便是以身謗法。這是佛教徒所不應當做的。

第二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修行人」。任何人在社會上不能作惡人,所以只是善人一重不能便認為佛教徒,也不足以表示佛教的全部精神。所以必須更加上是修行人。這有兩種義意。第一便是尚有一般世間所認為善而佛教認為不善,根據佛教的戒律來行持,社惡防非。便是將善字更嚴格的進一層來努力。第二便是世間一般人所不作的而佛教認為必須作的,根據佛教的儀軌來行持,念佛參禪,誦經拜懺等。假使佛教徒但只能作善人而不能作修行人,那不能成為佛教的忠實信徒的。

第三重佛教徒的人格便是「明白人」。任何宗教都有一種宗教的修養。那何以佛教的修養方法便是最純正的呢?佛教徒負有指導社會,指導人生的使命。假使佛教徒不能是一個明白人,那自己尚在盲修瞎煉之中,如何能教化一切?佛教徒要做一個明白人,必須將佛教一切經典,各宗派的教義事跡,詳細研究。所謂明白人便是凡世間一切人所不能解決與疑義,佛教徒都負有給他們解釋的義務。無論出家在家的佛教徒必須將以上的三重人格具足了,方可以說是標準佛教徒。

假使缺了任何一重,便有受人指摘的危險,便成以身謗法的罪過。大家一齊努力吧。

這佛教徒的三重人格有相互聯帶關係。便是善字作不到,縱使修行和明白也枉然,也可以說那修行也絕非是真正修行,明白也不是真正明白。

修行二字做不到,也絕不是真善和真明白。明白二字做不到,也絕不真善和修行,但是就進行的次第上說,是修行建立在善字上,明白建立在修行上。便是不善而先修行,那修行無有用,不修行而求明白,也不能真明白。

這佛教徒的三重人格,必須有很詳密的解釋。現在為求建立根本的信念,對這三種人格建立「三字訣」。第一善人的訣是「孝」。孝便是大悲心的曙光。世間人說: 「孝為百行先」。孔子有《孝經》。佛教說:「孝名為戒」。世間一切善行都是從孝字做起的。第二修行人的訣是「信」。佛法大海,信為能入。在修行上唯須要篤信。一切修行成就都是由信字得到的。第三明白人的訣是「悟」。凡是由分別計校而得到的知識是「解」。這解不能是真明白。由心靈觀照而得到的智慧是「悟」。悟方是真明白,解是有分別的枝末知見,悟是無分別的根本智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