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大智度論》飲酒有三十五種過失


時間:2015/12/17 作者:心死罪亡

妙祥法師:《大智度論》飲酒有三十五種過失

文字來源:溯源佛教網--法寶閱讀--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吉祥經講記》

《大智度論》說:“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一者、現世財物虛竭。”現在的財物逐漸地空虛,逐漸地沒有。“何以故?人飲酒醉,心無節限,用費無度故。”就是說人飲酒沒有節制,而且不斷地用錢來喝酒。

“二者、眾病之門。”因為喝酒,身體的免疫能力低下,由於暴飲暴食,很多的病都發生了。剛才我講的魯博士是那樣,講以前那個醫院同事他也那樣,他不到六十歲就死亡了,而且死亡不長時間,他妻子就改嫁了。還有一個人也是這樣,也是一個同事,和他都在一起的,也是能喝酒。我出家以後,曾來看過我,我說:“你呀,別喝了,再喝腎臟就不行了。你好好念佛吧,好好去修行,總比你喝酒強。”當時答應挺好,過了一年二年,這人也不在了。他妻子來的時候說他已經死亡了。就是不聽勸,喝酒——拿自己生命開玩笑一樣。所以這個酒是眾病之門。

“三者、斗諍之本。”因為喝酒易造口業,神志昏迷、易怒,所以是斗諍之本。

“四者、裸露無恥。”有的喝醉酒把衣服一脫,脫得光光的,光個膀子就去滿街吵吵,所以不管是鄰居,還是社會上其他人都眼不欲見,而且自己並不清楚。所以說裸露無恥。

“五者、醜名惡聲,”我之前講了像這樣人不管到哪兒去人家都很煩——也有個別人很講義氣、很好,但由於他是喝酒的人,人家不願意和他來往,所以“人所不敬。”

“六者、覆沒智慧。”因為他不能正思惟,所以沒有智慧。

“七者、應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比如說本來應該有獎金的,但由於你喝酒誤事,本來是你的,最後也沒有了。有時候到手它也會轉失的,一喝酒把東西一扔,沒了。

“八者、伏匿之事,盡向人說。”什麼叫伏匿之事?就是很隱蔽的、很隱私的事情,或是保密的一些事情,都不應該說。但這樣的人他會向大家公布的,一喝酒什麼都說。現在社會交往有很多人就利用這一點,還有一些特務機關也利用喝酒盜取一些資料。特別是一些廠子、單位,經常借著喝酒的名義談生意,目的都是想從別人那兒問出什麼事情,好做成私人的交易,這都是不正當的事情。

“九者、種種事業,廢不成辦。”本來應該辦成的事,辦不成了。

“十者、醉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慚愧、憂愁。”我們過去有一句話:愁了喝酒。實際也有那句話:借酒銷愁愁更愁。也就這個意思。當時喝完了好像麻醉了神經,什麼都不太清楚,等醒了以後對自己的行為和所發生的事情會更愁的。因為你的愁並沒有解決,只是一種麻痹,麻痹以後會在這個愁的事情上,蒙上一層更深的污垢,會愁上加愁。就像我們打掃衛生似的,這個衛生沒打掃,反而又扔了點東西進來,所以這個灰塵只能比原先多,不會比原先少。這是醉為愁本。

“十一者、身力轉少。”就是身體的功能越來越不行了,免疫能力也低下,喝酒時間長了,喝酒人的手都亂顫,由於酒精的作用,侵害了神經系統。

“十二者、身色壞。”相貌、眼睛、鼻子,全出現腫,醫學上有一種鼻子叫酒糟鼻子,挺紅的,誰一看就知道愛喝酒。再一個,眼泡兒老是腫的。身色壞,沒有一個很好的形象。另外,特別是身為長輩,不能給兒女、妻子帶來一個很好的形象,叫人不尊重。

“十三者、不知敬父。”對父親沒有尊重,一喝酒什麼都忘了。有的平時對父母還可以,一喝酒連父母都罵,對父親也不尊重。

“十四者、不知敬母。”

“十五者、不敬沙門。”沙門指什麼說的呢?就是出家人。他對出家人嬉笑,開玩笑,沒有尊重的意思。

“十六者、不敬婆羅門。”婆羅門作什麼解釋呢?就是作長者解釋,比較有學問的一種解釋,對這些人他也不恭敬。

“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長。”就是說叔叔、大伯他都不尊重,何以故呢?“醉悶恍惚無所別故。”他喝醉了以後恍惚,也分不清誰是誰了。

“十八者、不尊敬佛。”他看到佛沒有恭敬心,本來我們在世間如果見佛一面,是我們多生修行所來的;我們看一眼經書,也是多生修行的善根所積累來的;包括見僧人也是這樣。見聞三寶都是我們多生所積的善根,如果沒有那個善根,是不會見到佛法僧的。本來這個機會很好,前生那么努力,那么辛苦,攢了很多的善根,今生見到佛,我們應該恭敬佛,在自己心裡種下這個種子,來生好解脫。但是由於喝酒的緣故,不敬佛,不尊敬佛反而有一種過失。所以這是非常可怕的。

“十九者、不尊敬法。”有時候你看經書他就說了:“這經書沒啥用,不如喝酒去,看它幹嗎?都是迷信。”

“二十者、不敬僧。”看到僧人開玩笑,勾肩搭背。有的喝醉了,看到僧人在道上走或坐車,他上去調戲,說一些不應該說的話。有的問僧人:“你吃不吃肉啊?有沒有家庭啊?有沒有女人啊?”對比丘尼就說:“你有沒有男人啊?”等等,說一些很不敬的話。這些話說世俗人當有過失,但說佛法僧有罪惡,這個罪惡就大了。

就像一個人,如果你和老百姓打仗,吵一吵、說一說,可能沒有多大關係,頂多派出所、街道,或是領導、同事批評你兩句就沒有問題了。如果你要是罵國家,罵國家領導人,你會是什麼結果?那肯定要抓你,甚至關起來,甚至判刑的。所以這是不同的結果。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就和罵國家領導人是一樣的,自毀長城,將來的惡報是非常大的。所以說這樣的行為會失去善根。

“二十一者、朋黨惡人。”專門找一些和自己臭氣相投的人在一起,有時候沒完沒了地在那兒說,造無量的口業,所以這個非常不好。漢族地區還差一些,特別是朝鮮族地區,特別能喝酒,他們純粹是以酒為樂了,這都是不好的。所以在朝鮮族,大部分男人在家看孩子,出外做事的很少,都是女人出去勞動。

“二十二者、疏遠賢善。”對這些好的人他會遠離的。

“二十三者、作破戒人。”很容易破戒。佛經有這么一個記載,在很早以前,有個受五戒的居士。他從外幹活回家,口渴了,進了屋看到桌上有一杯水——他以為是水呢,就給喝了,實際上是一杯酒。他口渴太著急了,就把它當水喝了。喝完了酒就亂性了,正好外面跑來一隻雞,他把這個雞殺了就給吃了。鄰居找來了,他撒謊說沒看著。來找的是個女的,他一看美色,又把人強姦了。殺、盜、妄,還有邪淫,這五戒全都破了,這一杯酒就可以破了這些戒。平時修得還不錯,但是誤喝酒都會造成這種過失,何況長期喝的人。

“二十四者、無慚、無愧。”沒有慚愧心,看到別人看著他,臉不紅不白的。

“二十五者、不守六情。”六情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對六根的不放逸,他不守,沒有定力,逐漸把這定力都破壞了。

“二十六者、縱色放逸。”行淫慾,對這些事放逸。

“二十七者、人所憎惡,不喜見之。”像這樣人,大家都會遠離的。

“二十八者、貴重親屬及諸知識所共擯棄。”對於一個喝酒的人,他的親屬凡是比較有身份的、比較自重的人,都會遠離他,生怕給自己帶來不好,也不讓兒女跟他有來往。包括諸知識,就是一些善知識,老師等等一些明白事理的人,這些人都遠離他,都不喜歡見他。

“二十九者、行不善法。”因為喝酒以後自己沒有控制能力,都隨心所欲,殺眾生、破壞等等行不善法。

“三十者、棄捨善法。”看到善事他也不做,他認為沒有用。看到佛他也不拜,這都是捨棄善法。

“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到哪個單位去應聘,看你是一個愛喝酒之徒,單位都不會錄用的。所以公共地方對喝酒一般都禁止,特別是一些政-府機關,上班喝酒絕對不允許。現在開車也是,喝酒容易出事故。所以凡是明白人都不會用喝酒的人,因為他會誤事的。

剛才我講的那個原來單位同事,因為喝酒把藥拿錯了,那個女患者歲數大——那時可能四十多歲吧,人家挺明白事理的,說一說,賠理道歉,就過去了。要擱現在,人家打官司給你告到法庭去,不知道賠多少錢呢。人家都沒給報到醫院領導那兒,只是來說一說就算了,要告到醫院領導那兒就會開除他。所以喝酒確實是很危險的。“明人、智士所不信用,”比如找個工作什麼的,人家都不願意用這樣的人。

“三十二者、遠離涅槃。”和成佛沒有關係了,因為他造這些事情,正好阻礙了涅槃。

“三十三者、種狂痴因緣。”因為他經常這樣,一些舉動和常人不一樣,而且都是錯誤的行為,他必然要形成種子,錄入於種子識里,將來就會得狂痴因緣。

“三十四者、身壞命終,墮惡道泥梨中。”這個泥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地獄的意思,墮到那裡去。

“三十五者、若得為人,所生之處,常當狂騃。”就是愚痴無知的意思。

喝酒有三十五個過失,又可分為三十六個過失。喝酒在佛的戒律上是不允許的。歷史上,中國文化對酒的認識有很多糊塗的地方。誠如我們知道,歷史上有的名人喜歡喝酒,大家可以說名人做的當然沒錯,其實不然。因為以佛法來觀察,不管你是名人還是非名人,愚痴的行為是不應該效仿的。

像李白喝酒撈月的故事,李白愛喝酒,號稱“詩仙”,寫了很多關於喝酒的詩。寫的詩比如有:“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些詞句,意思是有匹很好的馬、衣服都可以換酒喝。所以說,和佛講的喝酒易失財是一樣的——他把馬也賣了,把好車、好衣服都抵押換酒了。因為他喝酒,所以一生不得志,才華高卻不得發揮。即使是李白這樣的名人,根器那么高,又有那么樣的才華,人稱謫仙——意思是仙人貶到人間了,最後怎么死的?據說李白晚上喝酒,看水中有月亮,他去撈月,掉到江里淹死了。這么有名的詩人,這么有智慧的人,因為喝酒而把所有的事情都給誤了。本來應該為國家效力,或是給民間留下更多的詩句,但是由於喝酒,很快就死去了,所以非常可惜。

中國很多有影響的詩句、詩歌里,很多都是歌頌酒的,所以這種詩句被傳頌都是不合適的。如果知道因和果,就不應該用這種詩來教化人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