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善導大師法語(十)


時間:2016/1/7 作者:信願法師專頁

今天信願再繼續向大家報告《善導大師法語》。

上回我們看到第二點信彌陀本願第六段文,今天我們從第七段文接下去看。第七段文與第八段文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說的二河白道喻的疏文。

先看第七段文:

【當時惶怖,不復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作此念時,東岸忽聞人勸聲: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

第八段文:

【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捨命以後,得生西方,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

這二段文出自《觀經四帖疏》二河白道喻,如果沒有將二河白道喻的疏文詳細從頭看到尾很難連貫,所以信願要向諸位報告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開示的二河白道喻,這二河白道喻是要守護念佛人的信心,很值得我們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行者好好探討。因為二河白道喻是善導大師在解釋《觀經》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第三回向發願心所舉的譬喻,在原文善導大師有很精彩的開示,為了要連貫所以信願現在將二河白道喻的全文讀一遍,讓諸位了解二河白道喻的意思,然後再詳盡解釋。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慾向西行,百千之里,忽然中路,見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闊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正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物多有群賊惡獸,見此人單獨,競來欲殺。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見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中間見一白道,極是狹小,二岸相去雖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賊惡獸,漸漸來逼,正欲南北避走,惡獸毒蟲,競來向我;正欲向西,尋道而去,復恐墮此水火二河,當時惶怖,不復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作此念時,東岸忽聞人勸聲: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東岸群賊等喚言:仁者!回來此道嶮惡不得過,必死不疑,我等眾無噁心相向。此人雖聞喚聲,亦不回顧,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須臾即到西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此是喻也,次合喻者,言東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極樂寶國也;言群賊、惡獸詐親者,即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言無人空迥澤者,即喻常隨惡友,不值真善知識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眾生,貪愛如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乃由貪瞋強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濕道者,即喻愛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燒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燒功德之法財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諸行業,直向西方也;言東岸聞人聲勸遣,尋道直西進者,即喻釋迦已滅,後人不見,由有教法可尋,即喻之如聲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回者,即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喚者,即喻彌陀願意也;言須臾到西岸善友相見喜者,即喻眾生久沉生死,曠劫輪迴,迷倒自纏,無由解脫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捨命以後,得生彼國,佛相見,慶喜何極也。】

這段文很長,是善導大師為了要守護我們念佛人的信心,所以開示二河白道喻。從這個譬喻當中讓我們體會念佛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開始善導大師說:「又白一切往生人等」,「白」就是稟告的意思,善導大師是一位了不起的祖師,在《觀經四帖疏》的用語,對眾生非常的恭敬。

「一切往生人等」是指一切有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諸位!如果你有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二河白道喻就是善導大師對你的開示,這個二河白道喻,對你就很重要了。

【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

「更」這個字就是前面說了很多道理了解了,現在更說這個二河白道的譬喻讓大家知道,念佛決定能往生的道理,守護念佛人的信心。譬喻就是二河白道喻,也叫做信心守護喻。那么這二河白道的譬喻,是不是善導大師自己發明的?不是!在《涅盤經》以及《雜阿含經》就有類似的譬喻。所以不是善導大師獨創的,實在是根據經典世尊的開示而來。

「守護信心」,守是守住,護是防害,為了不要讓人破壞我們念佛的信心。所以講二河白道喻,守住對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信心,防止別人來影響我們念佛的信心,這樣叫做守護。信心是指弘願的信心,信心是建立在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救度之上。所以念佛的信心是指往生西方一事,非關他事;所以信心是信阿彌陀佛的本願,所以本願對眾生大悲不棄的救度永不改變,所以這個信心是一信永信。以防外邪異見之難

前面在信心的解釋善導大師說了很多別解、別行、異見、異邪的人,對念佛行者的妨難。所以說這個二河白道喻要守護信心,就是要防止解行不同、邪雜人的妨難。

在世尊一代時教,無論是淨土門或是聖道門,都是要有信心修學,如果沒有信心就會因為他宗、他派、異解、異學的人知見妨難而退失道心。所以不論是修學聖道門或是淨土門都是要根據世尊在經上的開示去修。

「外」就是指聖道門的行者,「內」是指淨土門的行者。「邪」就是邪見,「異」就是異見。

聖道門的行者善解自己的教法,所以沒有障礙淨土教,那這樣就叫做正見。如果起了偏執之心,障破淨土門的行者,這樣就叫做邪見。異見就是聖道門的行者,見解不同於淨土教,所以叫做異見。因為所修學是聖道門的教法,不是淨土門的教法,用聖道門的教法來體解淨土門的教法,這樣有時會誤解淨土教的道理。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有很多開示:說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不可以用聖道門的道理來理解。如果用聖道門的道理來理解,往往失去淨土教他力的宗旨。所以講這二河白道喻是善導大師為了要防止淨業的念佛行者不要受到聖道門的行者邪見、異見的妨難。

「何者是也」,守護信心就是防難。下面就是要說白道的譬喻,防止聖道門邪見異見的行者毒害淨土門念佛的人法身慧命,所以下面說何者是也,什麼是二河白道喻?

「譬如有人慾向西行,百千之里」,譬如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走在白道的人。諸位!這個人就是你我,我們若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二河白道喻所譬喻的這個人。

「欲向西行」,就是有想要出離生死,我們娑婆世界叫做東方,淨土極樂叫做西方,所以我們在東方要向西方而行。這意思就是指想要出離生死苦海百千之里,就是譬喻生死曠路非常長遠,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生死輪迴,確實這條生死的道路非常的長遠,所以現在我們在因地要走向果地、在娑婆要邁向極樂這條生死解脫的道路,也是猶如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見有二河」,「忽然」就是指在無始劫以來不想要解脫生死,所以沒有發覺到煩惱、業障、無明障礙我們的解脫,現在想要解脫生死了,要邁向西方佛國,走在這條菩提道路了,我們才知道原來煩惱、業障、無明是障礙我們解脫的原因,所以本來無現在有,因為想要求往生才知道煩惱會障礙,所以叫做忽然。「中路」就是現在這個業報身是由無始劫以來的輪迴,相續至今,就是在東岸至西岸這中間,這個行人從東岸出發向西而行要走到西岸,度過這個生死大海,所以在中間行走叫做中路。「見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為何會說火河在南水河在北?這是善導大師照陰陽五行的屬性所開示的,東方是甲乙木,西方是庚辛金,南方是丙丁火,北方是壬癸水,中央是戊己土。那么火河在南,就是因為南方屬火,水河在北就是因為水屬北方。所以善導大師才會如此的開示,火河在南,火焰流下於白道之上,水流流於白道之上,所以火屬南、水屬北。水火二河代表貪瞋煩惱,侵損著走在白道的行者,二河各闊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水火二河各闊,「闊」就是橫廣,「百步」就是譬喻人壽百歲。

現在台灣平均男眾的年壽是七十三歲,女眾的年壽是七十五歲。世尊當年住世的時候,平均的年壽是百歲。所以善導大師說:二河各闊百步,現在是減劫的時候,所以平均每百年減一歲,如果以小乘的佛法說,世尊入滅已經二千五百多年,那么這個時候,如果以每百年減一歲來說,現在平均的年壽七十五歲,很符合佛經世尊所開示的。

「各深無底」這句在形容貪瞋煩惱的種子在八識田中不可測知,如果我們精勤念佛,就會發覺我們的起心動念貪瞋的惡念實在很多,我們不知道我們的貪瞋煩惱有多少、有多深,所以叫做各深無底。

「南北無邊」是說無始劫以來凡夫相續造作惡業,煩惱不見其始,這是譬喻煩惱深無底,生死海無邊。

「正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在水河與火河的中間,有一條的白道闊四五寸許。

「水火中間」就是指在貪瞋煩惱中間。

「有一白道」就是有本願真實之大道,有想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內心的貪瞋煩惱仍然存在,所以我們在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精勤稱念,就會猛然發覺很多時間我們在念佛是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這就是在貪瞋煩惱之間有一白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走在本願的白道之上。

白道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意思是本之義,第二種意思是清淨之義,白色是一切顏色的根本,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譬喻名號是一切萬行之本。如果用信心來說,就是說信心是一切萬行之本,這就是本的意思。第二清淨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以阿彌陀佛的佛願來說,就是譬喻本願清淨之業,如果以信心來說,就是譬喻清淨願往生之心。所以白道是代表善法,黑道就代表惡法。為什麼說阿彌陀佛的本願之道是白道?因為白是代表清淨、代表善法、代表解脫,黑就代表染黑、代表惡法、代表束縛,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就是修白業的人,「萬行不如修白業,一心何苦戀紅塵」,這是古德所開示的兩句話。「萬行不如修白業」,就是修諸六度萬行不如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行走在阿彌陀佛的本願白道之上。

「可闊四五寸許」這是形容這條願往生西方念佛的白道之上非常的狹窄。因為凡夫眾生有四大、五陰充滿著貪瞋的煩惱,雖然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將念佛與煩惱做個比較,確實念佛的心比較薄弱,煩惱的心比較深厚,所以用四五寸許來形容白道的狹窄。在這條向西而行的百千之路,如果沒有釋迦世尊與彌陀世尊二尊一致共同的呵護,實在這么狹窄四五寸許的白道諸位你我會走得非常的危險,萬分的惶恐。因為凡夫的道心猶如露水,陽光一出來就散失了,所以「初發心易發,恆久心難持」,這學佛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所以要如何守護在這條白道行走的道心?一定要依靠釋迦世尊與彌陀世尊共同威神加持,要不然就事相來說,要往生西方百千之里是非常的遙遠。

《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如果對阿彌陀佛有信心一心安住在六字洪名的本願之上,也就是一心行走在四五寸許的白道之上,那么凡夫與彌陀彼此就非常的親近,阿彌陀佛去此不遠。這就是機與法相契相應的行者,也就是對阿彌陀佛名號絕對的救度有信心行者。

「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從娑婆世界叫做東岸,一直到西方淨土叫做西岸。在一生百年之中,所以用百步來做譬喻,同樣以二河,水河與火河的距離百步,所以才用「亦」這個字,我們一生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娑婆世界到西方世界,在這一生只不過是短短百年的時間而已。有的人很有善根,遇到六字果號的時間很早,一生有三十年、五十年稱念,有的人比較沒有善根,遇到佛法、遇到名號是在臨終,也只不過三分鐘五分鐘的稱念。雖然眾生得遇法緣千差萬別,但總是從娑婆到西方一段人生的歷程,所以用百步來形容一切眾生的一生,因為長壽的人也只不過百年而已,當然不一定每一個念佛的人都有百年的壽命,就算三年、五年的念佛,就舍報往生也是在百年之中。以多攝少。

【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

水就是代表貪慾心,水的波浪交過濕道,就是表示貪慾非常的強盛,我們凡夫時時刻刻在起貪慾心,就像水的波浪來淹濕白道,我們如果在起貪慾心,不起念佛心,這樣就是水的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就是內心起瞋怒心,瞋怒之心掩蓋過念佛之心,如此就是火焰亦來燒道,我們如果反觀自省,自己每天的起心動念,就會猛然發覺,我們的心中起貪瞋的念頭比起念佛的念頭還多。當然諸位四眾佛子當中,有人一定是非常的精進,也有人根性很猛利,但是畢竟這種人是在十方的眾生之中較少數,大多數的人都是煩惱比念佛的心較強盛,所以善導大師才會說:「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就是煩惱相續相續起現行,沒有絲毫休息、沒有絲毫間斷,確實我們就是如此的下劣眾生。如果是佛菩薩來示現的聖人那就另當別論,如果是隨業流轉的凡夫眾生不只是在白天念念貪瞋妄念,就是在晚上也是一樣,晚上會作夢就是連晚上休息也在打妄想、起妄念。

「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物」,這個行者來到空曠的地方,「空」就是指娑婆迷境,都沒有實體,「曠」就是廣大的意思,「回」就是寥遠的意思,無始劫以來住在三界之中,叫做既至。我們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到今生此世,隨業流轉都是在三界之中,三界生死流轉的地方所以叫做空曠迥處。

「更無人物」,在生生世世三界輪轉之處,沒有善知識的陪伴、教導,叫做更無人物。因為沒有善知識的教導,不知道可以念佛修行跳脫三界的苦海,所以在無始劫以來,一直到今生此世,還在六道輪迴受苦。

「多有群賊惡獸,見此人單獨,競來欲殺」,「多有」就是形容生生世世在三界六道之中輪迴,有很多群賊惡獸損害我們,使我們的法身慧命一直在三界中受苦受難。「群賊」是譬喻別解、別行、異見、異學、惡見邪心、定散自力的心,「惡獸」就是指六根、六塵、五陰、四大等,群賊就是專門偷拿人家的東西,劫殺人的人,我們生生世世被煩惱逼殺,劫奪我們本性的功德法財。所以煩惱就是我們本性的盜賊,將我們的本性功德法財偷盜劫奪,使我們本性真如不能起現行,生生世世在三界六道之中輪迴受苦。

我們凡夫眾生有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的智慧德能,可是我們的真如智慧德能為何沒有作用?因為被煩惱賊所劫奪故。我們念佛就是藉著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將我們的煩惱斷除。雖然我們一邊念佛會一邊打妄想,但是我們因為仰靠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救度,不斷煩惱證菩提,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在清淨涅槃的淨土世界,沒有任何惡緣使煩惱起現行,所以在西方佛國斷煩惱證菩提,現在我們在因地最重要的就是決定能往生。「惡獸」就是指六根、六塵、五陰、四大,「獸」就是指野獸,野獸非常的兇惡,所以叫做惡獸,四腳走路的野獸,也就是我們六根對六塵境、六識起分別、執著,因此有四大五陰的凡夫眾生,真如本性一直死在三界六道中。

「見此人單獨」,這個行者從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的輪迴,沒有善知識的教導修學佛法斷惑證真,就非常的單獨了。譬如沒人資助所以孤單無依,為諸煩惱及罪業毒害法身慧命,叫做競來欲殺。我們生生世世輪迴受生受死,豈不是法身慧命被煩惱罪業毒害、殺害嗎?是啊,善導大師開示的非常精妙。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見此大河」,這個人因為恐布死亡,在空曠的地方沒有任何人物,而且有群賊、惡獸。看這個人單獨要來殺害,當然充滿了恐懼、驚慌,所以直走向西。「直走」就是指厭離娑婆,從東方直向西方而走,就是不要住在三界空曠之處,向西而走就是欣求極樂。所以直走就是厭離娑婆,「向西」就是欣求極樂。我們念佛的人一定要有欣厭之心,如果每天虔誠稱念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只求人天福報,不要求往生淨土,沒有欣厭之心,與六字洪名不相應,不能感應道交。縱然來生出生在人間做為富貴子弟,也會因為造業造罪而墮落。

世尊在《四十二章經》開示,「豪貴學道難」,豪就是富豪貴就是權貴,富豪就是有錢的人,權貴就是有勢的人,有錢有勢的人會想要一心學佛了辦生死嗎?很難。所以豪貴學道難,這一生能遇到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妙法是非常的難能可貴,一個有遠見的人,一定會把握現生的法緣,一心修學念佛求生西方,所以念佛千萬不要只求人天福報。印光大師在《文鈔》有很多的開示,勸勉我們念佛的行者一定要發願求生西方。世尊在《阿彌陀經》也一而再再而三勸勉我們眾生信受阿彌陀佛名號的救度,發願求生西方。《阿彌陀經》是諸位一定很熟的一部經教,世尊再三勸勉我們發願求生西方。就是對諸位你我的發遣,趕快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吧!阿彌陀佛的招喚,來!你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這後面二河白道喻的疏文都會講到。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見此大河」,忽然看到貪瞋熾盛,看到水河、火河,為何用「忽然」二字?當然有很深的用意。

第一、過去不想求出離生死,不想從東方走向西方,不想從東岸走向西岸,所以不知道煩惱厚重,一般的人不要學佛不要念佛、不要求生西方,他怎么會在意自己是不是煩惱厚重?

第二、現在有想要求出離生死,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才知道自己的罪業很深,所以叫做忽然。

【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中間見一白道,極是狹小,二岸相去雖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即自念言」就是內心自我思量,此河南北不見邊畔,水火二河南北深無底寬無邊,中間這白道非常的狹小。

「二岸」就是東岸與西岸。

「相去雖近」,前面說東岸與西岸長百步,是譬如人的一生百年,現在說東岸與西岸相去雖近,那么東岸到西岸這中間到底是近還是遠?在事相來說當然人的一生是說遠,在《阿彌陀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也說遠。但是在心來說,只要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念六字洪名就不遠。所以《觀經》說:「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就是指念佛的人與阿彌陀佛親近,所以叫做不遠。「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就是道理雖遠一念即到,雖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事相來說有十億的佛土,但是一剎那間就到了。《觀經》在形容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有說一彈指頃,非常短暫的時間,有說屈伸臂頃、有說禮佛之後舉頭頃,這三個譬喻都是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間非常的快,一剎那間而己。

「何由可行」?這東岸到西岸相去距離雖然非常的近,但是要如何走呢?這就是譬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其困難,為何說何由可行?就是不可由二河而行,不可以走火河,也不可以走水河,如果走火河走水河,要往西方就非常的困難了,就是說要斷掉煩惱、貪瞋,才解脫往生西方是很困難。第二、不可由白道而行,白道非常的狹窄,第三、不可不行,雖然難行,但是難行也是要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條菩提道路不可以不走。

「今日定死不疑」現在在這白道之上到底要如何才能走到西方呢?不走不行,停著也不可以,所以今日定死不疑。現在在這白道之上,當然要依靠阿彌陀佛的招喚,順著阿彌陀佛招喚直向西才能夠解脫死難。

善導大師的二河白道喻疏文很長,時間的關係,我們等待下回再接下去看,信願祝福諸位四眾佛子在這條二河白道走得非常的安穩,往生到西方。祝福諸位,當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