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有人問我為什麼提倡《弟子規》?


時間:2016/1/11 作者:王習訓

摘自老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98集 2016年1月5日 講於 香港

有人問我為什麼提倡《弟子規》?我說我自己沒有這種聰明智慧,我是人家打上一鞭子有反應。

早年王財貴先生到香港來看我,那個時候我住在跑馬地,來問我一個問題,他在當年提倡兒童讀經,我知道這個事情,我也非常讚嘆、也喜歡。可是教了五、六年之後出了問題,他來找我,他說出了問題。我說:出什麼問題?小孩《四書》、《五經》讀得很好,很多能背誦,但是回家父母不懂,沒學過,瞧不起父母,在學校裡面老師沒有學過,瞧不起老師,這個麻煩可大了!

所以他來問我,我就給他建議,小朋友要從德行教起,學什麼?學“孝親尊師”。所以我就想到《弟子規》。《弟子規》,學了《弟子規》,“孝”跟“敬”這兩個字就學會了,“孝”以父母做代表,“敬”以老師做代表,小孩對大人都要懂得孝敬,這個孩子好,人人讚嘆。

至於讀經,我知道古時候私塾裡面小朋友讀經大概什麼時候?十歲,十歲到十五歲,這五年是他讀經的時候;三、四歲到七、八歲,這個時候是教“灑掃應對”,教 “孝敬”,是教“行”,沒有教讀書的,讀書那就是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這一類的,容易記,重要的是要教他做到、篤行。

所以我才明了了,現在學校裡頭是“博學多聞”,“博學多聞”也就是儒家講的“博學、審問、明辨”,搞這個。“博學,審問,慎辦,明辨”,沒有“篤行”,沒有教你怎么樣用在生活上、怎么樣用在工作上,沒有講這些,不講這個,所以他不落實。這就是我體會到方老師當年教我、跟我說,到學校去旁聽會大失所望,我就明白了。

儒家這五個層次是不能少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落實。那不落實,不等於零嗎?!所以老師在家裡教,學生就我一個,就不一樣了。講了之後會教我怎么用,那叫修行。修行就是落實,“修”是修正,“行”是行為。

我們念頭錯誤,把念頭修正過來,修正思想行為;言語說錯了話,修正過來叫“正語”;身體做錯了,修正過來叫“正行”。身、口、意三業,依照這個標準來修正,這個管用。所以這個東西,不是把它當作學術,像花瓶一樣擺在那裡欣賞的,不是,是要踏踏實實去做到,這就對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