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喜歡但是放不下,便是執著


時間:2016/1/12 作者:妙吉智悟

●有人表面上看是學佛很多年了,實際上卻是離佛法越來越遠,越學越傲慢。法是正法,心是歪心,歪心沒用正法糾正,反而污染正法。

●帶著執著、分別、是非、得失去修行,即使做了很多善行,背誦了很多經咒,也不可能成佛。

●看到他人因固執、愚痴而陷入痛苦時,我們既憐憫又感嘆。可當自己執著、痛苦的時候,卻很難認識到。

●不要輕易對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妄加評論,更不要倚仗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優勢去輕視、障礙他人。如是因如是果,總有一天你會為你曾經的傲慢付出代價。

●世間的人目光很短淺,只看到眼前的一點利益,為芝痲大的利益造作種種罪業,不曉得死後把自己送到地獄去受種種苦。

●修行中我們雖想放下一切執著,但往往是捨棄這種執著而抓緊另一種執著,抓著什麼好像是我們心的一種習性!

●做為佛弟子,要時時真誠,不能虛偽。如虛偽,開空花,不結果。所以學佛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佛弟子要守本分,不要貪,久而久之,功德自然圓滿,菩提果自然成

●喜歡但是放不下,便是執著;喜歡而能夠放下,才是不執著,就會自在。

●欲動,則心動;心動,則煩惱生。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這些東西,你在乎的越多,心裡就會越痛苦。

●冤不是無緣的冤,親不是無故的親,他們都處於變幻不定中,何必去執著?自尋煩惱?

●希望升官,希望發財,希望神通,希望成佛,這也是妄想。所以切記:只求修法,不求希望,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發財,那是修行人的絆腳石。

●外在行為上要認真、積極、努力去做,該怎樣就怎樣,內心當中沒有執著,把一切看做是虛假的,如夢如幻。

●世人多求佛佑卻不信受佛語,寧可賠財受苦,賠出一生幸福而不願放下眼前的小利和口福之欲。

●痛苦不一定都是壞事,遇到痛苦時,我們若僅去怨天尤人,那麼痛苦沒有一點意義。如果能從痛苦中覺醒,產生出離心,那麼痛苦就變得非常有價值。

●我們的心總在向外看,看到外面世界的豐富多彩,看別人所擁有的一切,我們也想得到,其實很多的時候,我們不需要,也不知道為什麼去做,只是因為內心不安和動盪。

●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結果就會平添出很多煩惱。我們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對著自己唱讚歌,凡事只要我們努力了,任何時候都問心無愧,那麼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是一種寬容,也是一种放下!

●做事只管盡心盡力,不可執著他人的讚嘆,聖人都不能做到人人滿意,何況我們世間凡夫?如果為了妄想和虛榮去做事,只能給自己增加痛苦。

●我慢、自大、貢高是煩惱的種子,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優越感過於強烈,覺得自己有才幹招人誹謗。若不想再有煩惱,就要想像自己一無長處,是世上最沒用的,這樣才不再掛礙。

●在不斷面對自己內心的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墮入兩邊。比如當我們認為什麼都無所謂,很容易就忽視了因果。如果對某件事情太在意,又變成了另外一種執著。

●有人對我有貪心,總希望我就她一個弟子,最好天天哄著她,愛護她一個人。難道對於佛菩薩,你都想從蓮台上拉下來抱在你的懷裡嗎?

●我們孜孜不倦不斷地追求,有很多其實是不需要的,只是因為貪慾是無歇息的,很難得到滿足。

●一切有形的都是虛假的、短暫的存在,虛假是說任何有形都是各種因緣、條件集合而成的,且在隨時隨地的變化,當因緣、條件不存在了,有形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們對一切都不要太執著。

●佛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執相,六根染六塵,自性滯塞,怎能解脫?

●執著現世非行者,執著來生非出離,執著自利非菩薩,執著實有非正見。

●有人做了一件善事,總是念念不忘,逢人就說,希望別人讚嘆她、恭維她、吹噓她,自己整日活在自我陶醉的美夢中。看來,只有把她丟到臭水溝里,她才會從夢中醒過來。

●外在行為上要認真、積極、努力去做,該怎樣就怎樣,內心當中沒有執著,把一切看做是虛假的,如夢如幻。

●我們的心為什麼很容易隨著外境而動盪?為什麼忍辱是如此難修?因為我們太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也太在乎自己所處的周圍的環境。

●我們總認為是別人妨礙了我們,別人傷害了我們,於是把別人當敵人。其實真正的敵人不是外人而是自己,讓自己痛苦的不是別人,而是強烈的「自我」感。

●不論貪什麼,都會讓自己痛苦。貪心就像一個無底深淵,永遠都填不滿。

●很多人很喜歡把「我執」掛在嘴邊,我執是個高度抽象和集中的名詞,它反映在每天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它也是一個頑固的堡壘。要戰勝它絕非易事,因為它已潛入我們的意識深處,我們只有在累生累世的修行中細微觀察,一點點地攻破。

●許多在家人學佛後,既想得到世間的富祿,又想解脫成佛。如果對世間的一切緊緊抓住,貪著不放,解脫將會變得遙遙無期。

●許多人學佛也很長時間了,卻還是終日浮躁不安和煩煩惱惱,追究其根源是貪執習氣太強,出離心沒有生起。

●貪、嗔、痴三毒中,貪是第一位的,當煩惱心出現的時候,一定有貪心所在,那麼問問自己:「我在貪什麼?」

●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煩惱?因為我們在乎的事情太多,我們為什麼不敢放下?因為我們總是害怕失去什麼。當有一天,我們所在乎的失去了,擔心的發生了,就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沒有什麼關係,反而會覺得解脫了。

●我們要有願心,但不要有貪心,對這個世間的一切都不貪著,內心才自在。

●來到這個世間,我們是來做事、行願的。該做的事情做完了,任務完成後,統統都放下,不貪戀。

●身處世間之所以有煩惱就是總想同別人比較,比別人高就傲慢,見別人圓滿就嫉妒,自己好就要表現出風頭。順我意就高興,不順我意就生嗔,這種我執狀態若不改正,千生萬劫也出不了生死。

●佛陀說:貪慾就像是在乾渴的時候喝海水一樣,越喝越渴。那麼問問自己:當渴望什麼的時候,究竟是自己真的需要還是貪的心性使然呢?

●懂得很多是件好事,但不要變成一種執著。

●人的一生,同樣是一輩子,欲望大的人花很大的心力,不一定能滿足需求;欲望淡泊的人,少欲少煩惱,便能安穩的終結一生。

●有些人非常傲慢,覺得為上師、為寺院做了很大的貢獻,自己的福報太大了、太了不起了。你以為真的是你自己福報大的原因才成就了你做的事情嗎?那是因為你在誠心為佛陀事業盡心盡力的時候,得到了上師、三寶、護法的加持和護佑。

●私下裡,即便是對令人畏懼的皇帝,人們都可以評頭論足,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所以當我們聽到別人的毀譽之言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置之不理。

●現在很多人,一天到晚就是掙錢、錢、錢、錢,甚至晚上做夢都是錢,貪得無厭。要是把發財之心用到修行上,早就到極樂世界了。

●要想修行,萬念放下,一無所求,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英國一位科學家認為,佛教所說的貪、嗔、痴就是毒。試驗證明,將一個正在發怒人的唾液抽取後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小白鼠立即死亡。這說明了毒言毒語的傷害比刀子更厲害!

●只要我們帶著「我」的念頭去做善事,都是偽善,功德並不大。做完後我們又生起後悔心和嗔怒心,這樣又會把我們的善業摧毀

●什麼是出離心?是指出離內心對一切的執著。

●對死亡的思索能斬斷我們對現實的貪戀,是推動我們生起真正出離心,步入佛法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外表的冷漠不代表內心的出離,真正的出離不是對眾生的冷漠;外表的溫和不代表內心的慈悲,真正的慈悲不一定要對眾生溫和。

●證悟空性就要破除我執,破除不是把原有的東西破壞掉,而是要認識到:永恆獨立的自性原本就不存在,不要被執為實有的虛妄意識欺騙、蒙蔽。

●放下一切貪慾、放下一切妄念、放下一切執著,要放下、放下、再放下,這樣你就會離佛越來越近!

●面對很多世俗的煩惱和困難時,只要懂得放棄,回頭離苦並不難!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若放不下世間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臭架子,跨越不了「我執」的屏障,一味的貢高我慢,就是作繭自縛,拿自己的生死大事當兒戲!

●很多人自認為已修到了無上密的層次,眼睛向上,把我執發揮到了極點。實際上是以煩惱三毒作為了修持的中心。

●在五台山明淨池,每個人都瞪著眼睛拚命看。每個人都說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實際上每個人都看到了一樣東西——我執!

●當我們追求的欲望象疾風一樣飛奔的時候,災難的陷阱也會隨之而至。

●有欲望必然有痛苦,當欲望得不到滿足時,痛苦就產生了。心無饜足的追求,是導致我們眾生痛苦的根源。

●自己習氣深重,道力不足,貪求世間的空花,見塵境就心動,遇困苦就逃避。殊不知,顯現法並沒有障礙自己,只是執著在障礙。不放下顛倒、妄想、貪著,只能枉受痛苦。

●做人要能進能退,位置要能上能下,凡事提得起、放得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