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36[正知正念]


時間:2016/1/12 作者:淨海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前面講的是趨入善法之行,今天講的是斷除成為世間不信之行。就是斷除讓他人生起邪見,毀壞他人相續的一切行為。

丑三、斷除成為世間不信之行:

牙木與唾涕,棄時應掩弊,

用水及淨地,不應棄屎尿。

「牙木」是以前印度人淨牙用的,相當於現在的牙刷。不能隨便扔牙木、吐唾液。在公共場所,隨便扔垃圾,吐唾液等,都是破壞他人相續的行為。作為修行人,尤其是作為大乘行者,要保護他人的相續,不能讓他人起邪見。

公共場所和自己的家一樣,你在家裡會隨便扔垃圾,隨便吐唾液嗎?不會,這是我的家,不能隨便吐唾液,不能隨便扔垃圾。公共場所也是一樣,也不能隨便扔垃圾、吐唾液。若是一點都不在乎,隨便扔,隨便吐,這叫自私。一個大乘修行人,要斷掉的就是自私。在自己家裡沒有這樣做,在公共場所就這樣做,這種行為就是自私。這些公共場所都是我們要保護的,大家不能這樣,尤其是在寺院裡、大殿裡,不能隨便扔垃圾、吐唾液,這都是將來墮落三惡道的因。雖然藏地沒有那麼多講究,衛生條件也沒有那麼好,但是以前我們在喇榮的時候,上師特彆強調不能在大殿隨便扔垃圾、吐唾液,這都是污染壇城,也叫破壞壇城、污染道場,都會變成墮落惡趣的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你保護壇城的清淨、道場的清淨,這本身就是一種功德。我們學佛就要積累功德、積累福德,你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染污道場,不要破壞壇城。這是佛菩薩在的地方,我們應該要保持乾淨,保持莊嚴。如果大家隨便放衣物,隨便扔垃圾,道場就不清淨了,壇城也不莊嚴了,這就是不恭敬,就是造業。這說明沒有以正知正念守持自己的內心,內心是散亂的、不恭敬的,這樣對自己的今生來世都不好。現在有的人生下來的時候就有一些怪味,身體不莊嚴等,就是自己破壞公共場所、破壞道場的結果。如果你能保護壇城的莊嚴,保護公共場所的清淨,將來長得也特別漂亮,生下來就有香味,就是這樣修來的。這是要注意的,這本身就是修行。

為什麼這些會成為世間不信之行為?你很隨便地把垃圾扔在那裡,或者吐了唾液後就走了,這是公共場所,很多路過的人都能看到,心裡就會不舒服。你反省一下自己,你看到這些的時候覺得舒服嗎?覺得愉快嗎?別人也是一樣的,看到這些後心裡就不愉快、不舒服,所以你就是惱害眾生、傷害眾生了。

現在有的人有唾液的時候就自己吞下去,我們就覺得這個人太不乾淨了,其實這有什麼不乾淨的?你體內都是髒的東西,把髒的東西放在髒的東西里,有什麼不正常啊?自己好好思維一下周圍環境裡的這些樹、草等多可愛、清淨啊!你隨便吐唾液等,把這些都染污了;若是吞下去了也沒有什麼,最多就是傷害自己唄,但其實也沒什麼傷害,又沒有毒。但是若你吐出去了,別人看到了不舒服、不愉快,你就傷害了他人。

我們要講究衛生。佛是特別講衛生的。以前古代的印度也不是特別講究衛生,但是釋迦牟尼佛是特別講衛生的,出家人有很多戒律,裡面很多都和衛生有關,特別要講衛生。現在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學佛人、修行人,不用講這些,吃的也不好,穿的也破破爛爛的,自己覺得自己是個瑜伽士、很有修行的人似的,到處瞎跑,今天跑這個寺院,明天跑那個寺院,自認為在做功德,自認為在修行。家不像個家,人不像個人,就像藏地一句諺語所說的「一個人看到,讓一百個人傷心。」不應該這樣修行。

佛說過,自己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佛當時在印度恆河邊上跟五比丘一起苦修,後來佛發現,這樣修行是絕對不行的,不能成就。然後,佛就離開了五比丘,在路上也得到了一些食物,享用了這些食物後,之前特別疲勞的身體也得以恢復,然後來到印度金剛座下安住,最後成道了。

佛第一轉法輪時,主要眷屬是五比丘。當時五比丘到佛跟前並不是來求法的,而是來辯論、比神通的。他們認為自己的修持方法是對的,而佛離開了他們以後受用了別人的供養,身體恢復了,他們認為這是不對的。所以,他們來跟佛陀辯論,還想與佛陀比神通,所以才有了現在所謂的「神變日」,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神變日,佛陀當時通過各種神通降伏了各種外道,包括五比丘。

所以,我們不能墮入兩邊,生活既不能太奢侈,也不能太艱苦,要保持中道。我們應該吃好、穿好,讓自己乾淨利索,把家裡也打掃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這也是一種表法。同時,對自己的修行、自己的內心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墮入簡陋和疲憊這個邊,對自己的修行沒有幫助,也會對成就造成障礙。

我們在修行時要保持中道。作為修行人,不能跟社會上的某些人一樣生活得太奢侈;但是也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在家修行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家庭,照顧好家人,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是必須要做的,這叫了緣了債,最後才能了脫生死。這些對自己的修行有幫助,也是一種表法。你家裡乾淨利索,自己也乾淨利索,別人看到了會生起歡喜心,甚至會對佛法生起信心。若是家不像個家,人不像個人,甚至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社會上的人看到了,誰還敢學佛啊?

我們作為修行人,尤其作為大乘佛子,要好好表法,要讓更多的眾生接觸佛法,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我在前面也講過,好好表法,就是讓大家生起歡喜心,讓大家生起信心。

即使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解手,也不能隨便。草原上是沒有廁所的,但是藏地的人也不會隨便解手,肯定會找一些已經被破壞的地方,或是生長不好的雜草叢生之處解手。你們都是城市人,更應該講衛生,更應該講文明。

這裡主要強調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威儀,讓眾生生歡喜心,不要讓眾生生煩惱、生邪見。

食時莫滿口,出聲與咧嘴,

坐時勿伸足,雙手莫揉搓。

「食時莫滿口,出聲與咧嘴」:進餐時,口中的食物不能過滿,不要發出「加加」等大的聲音,嘴巴也不要張得過大。吃飯的時候,也要保持威儀。嘴裡若裝得滿滿的,別人看了不莊嚴;若只抓一點點放在嘴裡,也不莊嚴;若吃飯的時候發出「加加」等大的聲音,別人聽起來就更不莊嚴了。這些都是要斷除的行為。

「坐時勿伸足,雙手莫揉搓」:安坐的時候,不能伸足,尤其是在大殿裡,不能伸著腳坐;也不能搓雙手,這樣對上師三寶不恭敬,也不如法。

這裡以吃飯、安坐為例,其實我們在行住坐臥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威儀,保持莊嚴,讓他人生起歡喜心,同時保護他人的相續,不要讓他人生起煩惱,生邪見。尤其是學佛人,到哪裡都是代表佛,代表佛教的。若是你的行為不如法、不莊嚴,他人不會說你,而會說「學佛人怎麼怎麼樣」「佛教怎麼怎麼樣」……若是這樣,他就誹謗了所有的學佛人,也誹謗了佛教,這個眾生所造的業是無法想像的!所以我們要儘量保護他人的相續,不要讓他人生起這樣的邪見。

這裡強調的也是要讓對方不生邪見,心裡沒有煩惱就可以。

車床幽隱處,莫會他人婦,

世間所不信,觀詢而捨棄。

「車床幽隱處,莫會他人婦」:「車」,以前指的是馬車,現在指的是汽車等。在幽靜、隱蔽的地方,不要與他者的女人坐在一起。尤其是作為出家人,切莫與任何女人坐在一處。在沒有第三人在場的地方,兩個異性不能坐在一個車上或者床上。

出家人有戒律,比如傳法的時候,也必須要有第三人,不能單獨與異性接觸或者講法,都是要保持距離的。若是在這樣一個隱蔽的地方,近距離地與女人在一起,自己容易犯戒。即使自己有把握不犯根本戒,也會犯一些支分戒,所以沒有必要這樣。在家人也是,若與他者的女人坐在一起,也容易犯邪淫戒。

明明是屬於他者的女人或者男人,你跟他在一起,這樣下去不會有好的結果。若是出家人,更不能跟任何女人在一起,因為這樣容易犯戒;即使不犯戒,別人看了也不莊嚴,不如法。這裡主要強調的是,若是這樣做,別人心裡會有想法,會生起邪見。我們要保護他人的相續。

這些都是仁義道德,都是基本的要求。我們是學佛人,尤其是學大乘佛法的人,做人是修佛的基礎。連人都沒有做好,怎麼能做菩薩呢?連人都沒有做好,怎麼能成佛呢?仁義道德是學佛修行的基礎,剛才講的都是基本的仁義道德。即使社會再亂,人的行為變得再怎麼惡劣,我們都是學佛人、修行人,既要保護自己的相續,也要保護他人的相續,一定要保持清淨,保持正道。

這裡講的主要是要保護他人的相續,避免他人生起邪見。若是自己不犯戒,他人也不會生起邪見,你把握適度,是可以的。

學處有很多,主要講的是心,但行為也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保護他人的相續,不能傷害他人,甚至要利益他人,因此你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

有些人就是愛挑剔,愛胡思亂想,若是這樣,就讓他自己挑吧、想吧;但是我們自己不能隨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保護他人的相續,這是我們應該要做到的。大乘佛法里講的是心,心清淨則一切清淨,心善則一切善,主要是心要清淨,但若是行為不清淨,也會傷害他人。若行為不清淨,這個時候你的心也是不清淨的,因為它沒有以正知正見來守護。若是沒有以正知正見守護的話,內心是散亂的,這樣絕對不會是清淨的,絕對不可能清淨。所以,如果行為上有不如法的,肯定是你的內心也不夠清淨,不夠堅定。若是內心徹底清淨、堅定、不動搖,行為上也不會有這些差錯或不如法之處。

「世間所不信,觀詢而捨棄」:學處有很多,在此處僅講幾個例子而已,沒有詳細講。自己明白的,就去做;自己不明白的,就去問智者,然後盡心盡力、如理如法地做。

單指莫示意,心當懷恭敬,

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比如有人問路,要到某個地方。這時候不應該用左手或單個手指來指示。應該恭敬,有禮貌。父母眾生或有緣的眾生來問路,你應該面帶笑容,很有禮貌地告知。

給別人遞東西也是如此,用左手遞是不恭敬的,應該是用右手或者雙手遞。要斷除對他人輕視或不恭敬的行為,那麼如何斷除呢?面帶笑容,心裡歡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發自真心地這樣做。

對方是宿世的父母,也是有緣的眾生,你心裡很歡喜,面帶笑容,滿懷恭敬之心,伸展右手指點道路。這種行為會令人生起信心。克珠傑和賈曹傑是宗喀巴大師的兩大得意弟子。宗喀巴大師剛開始是學習薩迦派的,後來他自己創立了新的教派,就是現在的格魯派,也稱黃教。當時克珠傑和賈曹傑都是薩迦派的學者,是很有成就的人。他們到宗喀巴大師處是來辯論的,在尚未見到宗喀巴大師的時候,就對宗喀巴大師生起了無比的信心。因為他們見到了宗喀巴大師的侍者,他們問侍者「宗喀巴大師在哪裡」的時候,侍者沒有說話,而是到屋裡點燃了一柱香,然後特別恭敬地進行禮敬。他們看到宗喀巴大師身邊的人有這麼大的恭敬心,便斷定他是位大成就者。他們通過侍者的行為,生起了無比的信心,沒有跟宗喀巴大師辯論,直接依止了宗喀巴大師,後來成為宗喀巴大師的左膀右臂。

侍者對宗喀巴大師有恭敬心,不敢用手來指宗喀巴大師所在處,而是點燃了一炷香,以香指處,這是何等的恭敬啊!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恭敬心。眾生都是我們宿世的父母,若有人來向我們詢問,我們也應該這樣,很恭敬、有禮貌地指點。若只是在表面上做,沒有多大意義;若是能發自內心地這樣做,你才有真正的功德,而且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有些人對身邊的人總是不服氣,總覺得對方不如自己,自己是最聰明、最有能力的,這叫傲慢。如果一個人心裡有傲慢,這個人就不會有任何功德,因為傲慢的鐵球上不沾功德水。

作為凡夫,我們怎麼會沒有缺點和毛病呢?只有成佛的時候,才沒有毛病、缺點。所以我們應該時刻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真正的修行。這樣的人才會有進步,才會有變化。我們無論是面對家人,還是面對其他任何人的時候,都應該看對方的優點和功德,看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心裡應該想「我的毛病和缺點什麼時候才能徹底斷掉?」

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功德,我們要看他們的優點和功德,不能只看他們的缺點和毛病。現在有些家庭里,父母只看兒女的缺點和毛病,兒女也是只看父母的缺點和毛病,然後就互相指責和嗔怨。這樣的家庭怎麼能和睦呢?所以要互相恭敬。兒女要看父母的功德和優點,「若是沒有父母,我怎麼能生存呢?怎麼能長大呢?」父母也要看兒女的優點和功德。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所以都有功德,都有優點。尤其是夫妻之間,更應該多看對方的優點和功德。夫妻就是冤家,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剛才在外邊還很開心,一進家門,一看到對方,就開始生氣,心裡不愉快,愁眉苦臉的。你看到他的一舉一動時,心裡就不舒心,這就是「冤家」。儘管他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做什麼,但是你就是聽不進去,就是看他不順眼,這就是「冤家」。有人還說:「我對別人挺好,但是對家人不行。」你對家人不行,才是真正的不行。你對別人好,那是裝的,只是在外面裝好人而已。你可以裝一時,但是在家人面前要裝一輩子,這個很難。你對別人好不叫好,這叫裝;對家人不好,才是真正的不好。因此,我們應該多看看對方的優點和功德,對彼此都會有利益和幫助,這樣家庭自然就能和睦。既然雙方走到一起,成立了家庭,雖說這也是暫時的,但是佛法里講,這叫緣。我們一定要好好了這個緣。

總之,我們在一切行為當中都應當有恭敬、有禮貌。

肩臂莫揮擺,示意以微動,

出聲及彈指,否則易失儀。

僅僅為了區區小事而打手勢,肩臂不能大幅度揮動,要稍稍搖動,輕輕出聲,要麼就彈指。如果為了一點小事,就大聲喧譁,在那兒揮手,別人看都是不莊嚴的,沒有威儀,所以這些行為都是要斷掉的。

這裡主要講的是要保護他人的相續,不能破壞他人的相續。若是通過你的行為或言談舉止,讓他人生氣,進而生起邪見,這就是破壞他人相續。這是一個大乘行者必須要注意的。

在小乘里,尚且要求要斷除害他及害他因。一個小乘修行人不能有傷害他人的行為,包括傷害他人的行為之因都要斷掉。什麼是傷害他人的行為呢?身業:殺生、偷盜、邪淫,都是傷害他人的行為;口業:妄語、惡語、綺語、離間語,也都是傷害他人的行為。殺生、偷盜都會傷害他人;邪淫也會傷害他人,破壞他人的家庭,破壞他人的感情;四種口業也對他人有傷害。這些都是徹底要斷掉的。傷害他人行為的因是什麼呢?就是貪心、害心、邪見。這都是小乘要求的,一個小乘修行人必須要做到這點。

我們現在都發了菩提心,都是大乘行者,我們不僅要斷除傷害他人的行為以及傷害他人行為的因,還要有利益他人的行為以及利益他人的因。

什麼是利益他人?

不但不殺生,還能愛護、保護眾生的生命。我們放生或平時遇到一些小含生等動物,也要保護他們的生命,因為對每一個眾生來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最珍貴的。對我們來說,自己的生命是很珍貴的;對這些動物來說,生命也同樣是最珍貴的。所以,我們要保護眾生的生命。佛法里說眾生平等。為什麼?因為生命是平等的,都值得保護。有些動物比我們強大,我們就怕它們;有些動物比我們弱小,我們就把它捉過來殺了。這公平嗎?比如打蚊子,「啪」的一聲,一條生命就沒有了,這公平嗎?蚊子咬你,只是為一頓飯;你打死它,失去的卻是一條命。你不想做布施可以,你可以不要讓它咬你,但是你不應該打死它。假如說今天你餓得不得了,那裡有一碗米飯,你偷偷地把它吃光了。結果主人來了,他很強大,把你抓過來,「啪」地一下打死了。你心裡一定會怨恨他的,因為這太不公平了,不就是一頓飯,一碗米飯嘛,至於要你的命嗎?你肯定會怨恨他。蚊子也一樣,它也是有思想的,它也會怨恨你的,將來會找你的。你這樣殘殺眾生,它一般會變成餓鬼,然後來找你算帳。所以要保護眾生的生命,儘量不要故意殺害眾生,否則就是造業,將來要遭受果報的。

不偷盜,做布施。自己儘量做布施,力所能及的去做就行了,不要有壓力。「是不是要布施了?難啊。」不難,佛沒有勉強你,你儘自己的能力去做就行了,這不難吧?多做布施,給自己積累福德。

不邪淫,還受持戒律。能出家受戒,這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出家也沒事,你要受持好在家的戒——皈依戒、居士五戒等。

不打妄語,說諦實語;不綺語,念佛號,念咒語;不惡口罵人,說悅耳語,說好聽的話;不離間語,甚至化解他人的怨恨。

前面是身的三種善業、口的四種善業,這些都是利益眾生的行為。

什麼是利益眾生的因?主要是指心(意),沒有貪心,有施捨心;沒有害心,有饒益心;沒有邪見,有正見。

斷除傷害他人以及傷害他人的因,這是大乘、小乘共同要做的。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我們要斷掉傷害他人的行為以及它的因,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有利益他人的行為和利益他人的因。所謂利益他人的因,就是指施捨心、饒益心、正知正見。

要保護他人的相續,儘量不要讓他人生起邪見,這樣自己不但能積累功德,還可以利益他人。平時我們講一些功德利益,不管是發菩提心的功德利益,還是放生的功德利益,大家也許當時看不到、得不到什麼似的,所以就有點不相信,但因果是不虛的,無論是消業,還是積福,慢慢地做,最後會徹底清淨業障、達到圓滿,不可能立即就會得到利益、功德,不可能立即就成就。什麼是修行?就是這樣慢慢地積累功德,慢慢地消除業障。猶如一面落滿灰塵的明鏡,如果慢慢擦,就會越擦越亮,最後就會徹底擦掉,徹底明亮了。

有些人想得太簡單了,一聽說能消業,就認為病應該立即就能好,如果看不到什麼效果,就會失去信心。這是不符合因果規律的。比如農民種莊家,春天時播種,秋天才可以收。哪有早上播種,下午就收穫的?哪有今天播種,明天就收穫的?因果有現世現報,有來世再報,也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後才報的。

善惡因果是不虛的,如果你造惡業了,就要遭受惡果。但是我們現在真的很幸運啊!我們有懺悔的方法,我們都懂得怎樣去懺悔。我們煩惱重、習氣重,經常造惡業、犯戒、犯錯誤,但我們通過懺悔可以懺掉。若是不懺悔,業障沒有清淨,將來一定要遭受痛苦的,這個果報是不會浪費的。現在社會上很多不信佛、不學佛的人,他們造了業,將來一定要感受果報的,一定要墮落的,即使得到了人身,也要遭受痛苦。但是我們遇到了佛法,有了懺悔的方法,我們通過佛法里的這些方法,可以消除、清淨這些業障,將來就不用遭受痛苦了。那麼因果會不會浪費?不會的。比如一粒青稞種子,若是不去破壞它,它一定能長出果實;若是破壞它了,它就不能長果實了。它是有產生果報的能力的,你現在把這個能力破壞了,它就不結果了。同樣,惡業的力量通過善業破壞了,它就不結惡果了。

我們行持善法,這個功德利益也是不虛的,但這也要靠積累,還要具足一些因緣,這時候它才會顯現這樣的果報。大家若一下子看不到結果,也許就會想:「我造業了,但是什麼事也沒有啊!」不能覺得沒有事,不能覺得安然無恙。「我做善事了,我做功德了,但是什麼也沒得到啊!」不能這樣失去信心。這些善惡業都不會浪費的。所以,無論是消業,還是積累善根、福德,大家都要堅持。有一天業障徹底消除了,善根和福德圓滿了,那個時候就見性成佛了,圓滿了,請大家相信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