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乞丐或窮人,是前世未造善根


時間:2016/3/6 作者:智❀善

● 斷除吝嗇而行布施

現在有些人,擁有一點財產便死執不放,捨不得用在對今生來世有意義的事上,從來都不願意布施,也捨不得自己用,還經常跟別人哭窮,說些可憐兮兮的話:「我實在沒有錢,太窮了!」這樣的人雖然不叫餓鬼,但實際上已經在感受餓鬼的果報了。

從前有一則寓言:兩個小鬼要到人間投胎,閻羅王對兩個小鬼說:「讓你們去做人的話,一個要一生布施東西給別人,一個要一生從別人那裡獲得東西,你們願意做什麼樣的人?」

小鬼甲一聽,趕緊跪下來說:「閻王老爺,我要做一生從別人那裡獲得東西的人。」小鬼乙則默默無言,靜靜聽候閻羅王的安排。

閻羅王把撫尺一拍,判道:「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做乞丐,可以處處向人乞討東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時常布施周濟別人。」兩個小鬼聽後,愣了半天,無言以對。

這則寓言,也反映了「舍」與「得」的微妙關係:總是叫著「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麼都得不到,最後一貧如洗;而總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財富會自然而然湧現。

然而,不懂這個道理的人,縱然腰纏萬貫、富可敵國,死後也會非常可憐。《增一阿含經》裡就講了一個大富翁,他叫婆提,特別特別有錢,但因為沒有子嗣繼承,死後財產都被充公。為此,波斯匿王專門風塵僕僕地去拜見佛陀。佛陀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一大早就趕過來,國王說了婆提財產充公的事,並說:「我去沒收財產時,發現不說其他的,單是純金就有八萬斤。但他生前吃的是粗陋飲食,穿的是污垢衣服,乘的是瘦弱老馬。」佛陀告訴他:「這是因為婆提在世時,心被吝嗇所控制,不知布施。」

波斯匿王就問:「那他命終後會轉生何處?」佛陀回答:「他善根已斷,現生於涕哭大地獄。」

波斯匿王又問:「難道他沒有一點善根嗎?」佛陀說:「沒有。他這一世用盡了往昔的所有善根,卻又未造新的,所以現在無有絲毫善根,只有在地獄中受苦。」

同樣,現在有些人因為前世的福報,擁有一點錢財和快樂,但即生若沒有積累福德資糧,後世也會像婆提一樣,善根用盡後只有墮落。就像我們手機裡的電,今天用的,是以前充的,這個一直用用用,到最後電全部沒有了,再不充的話,明天就沒辦法打了。所以,我們為了來世的安樂,今生務必要積累資糧,否則,一點資糧都沒有的話,佛陀也沒辦法救護你。

我有時候遇到一些人特別有錢,他們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卻不知錢財就像水泡、就像夏天的彩虹,很快便會消失了。你今天有的,明天或許就沒有了,而且就算你積累得再多,死時一針一線也帶不走。

要知道,我們所有人終歸一死,死期也是不定的。如果說你再過兩三百年、五六百年才死,那為今生而盤算一點也可以,但實際上,我們的壽命甚至比不上一件衣服長,這脆弱的生命一旦終結,世上的一切都不會跟隨自己,只有善業和惡業才如影相隨。

因此,我們萬萬不要像婆提那樣吝嗇,而應盡己所能上供三寶福田、下施貧窮乞丐,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說:「取出口中之食而作布施。」比如你在飯店吃飯時,旁邊來了一些乞丐,對你豎著大拇指一直念「嗡瑪呢巴美吽」、「南無阿彌陀佛」(藏地的乞丐是這樣,但漢地的不念佛號),按照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誨,你就應該把盤裡的部分食物分給他。

《摩訶迦葉度貧母經》亦云:「若能減身口,分銖以為施,長夜得解脫,後生得豪富。」意思是說,如果我們能減省自己的受用,分出一點點施給眾生,以此善根,長遠來說,自己可從輪迴長夜中獲得解脫;暫時而言,生生世世會成為富豪,不受貧窮之苦。

如今我們看到的乞丐或窮人,其實就是前世未造善根,才成了今天這個樣子。所以,當我們稍微有點福報時,應該在自己享用的同時,分一些給其他可憐眾生。否則,始終圍繞著自私自利的心,受它控制,那即使一個人擁有整個南贍部洲的所有財富,也不會感到滿足。

現在有不少這樣的人,有了一千萬就想:「上師三寶加持,等我賺到三千萬,一定作供養、布施!」但真的賺了三千萬,又想等到賺六千萬再好好做功德。他們一直發願卻不見行持,不肯從腰包中拿出分文來上供下施,常常抱著「我以後得到更多財富時再作供施」的念頭,這也可以說是許多吝嗇者的通病。

● 出家人如何看待別人的供養

一般來講,以財物作布施,主要是對在家菩薩而言的。《大智度論》 中也說:布施有法施和財施兩種,出家人主要是法布施,在家人主要是財布施。當然,這也是就多數而言的,如果有些在家人沒有錢,那也可以學習出家人,從法布施上入手。而作為出家人,唯一要修學知足少欲,住於深山靜寺,歷經苦行實修聖道三學。

但現在已經有了顛倒的跡象。有些出家人天天到處去化緣:「我要供養,我要做功德,求求大家一定要給我錢……」在這個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不好的現象,因為他們完全不是在利益眾生,好多摻有自私自利的心。而有些施主也特別笨,一直非常信任他,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給他不說,還勸其他人也紛紛解囊。直到有一天知道了真相,又開始為了錢把上師告上法庭,此時自己也特別煩惱和痛苦。

其實不應該這樣。佛教中的信心,必須以長期觀察為前提。就像世間的孩子找老師,明智的父母絕不會草率,而會先打聽好這個老師的德行怎樣?教學質量如何?……我們依止上師也是如此,如果事先根本不作觀察,僅憑一時衝動就供養了全部財物,以後見到上師的過失,若能不生後悔,安住在大圓滿的境界中當然很好,但一般凡夫人肯定做不到。

不過,如今這種情況稍微好一些,不少人通過學習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就不那麼容易上當受騙了。其實,現在漢地的這種狀況,跟以前藏地有點像。當年阿底峽尊者來藏地之後,藏人很喜歡供養印度僧人,雖說藏地並不富裕,但從歷史上看,應該比印度強。當時只要是來了個印度人,藏人就拿金子、糧食去供養,也不知道要觀察上師,對此阿底峽尊者在不同論典中都呵斥過。

當然,真正的供養,還是非常有功德的。現在漢地許多人的信心很清淨,為藏地學校和寺院做了不少幫濟,這一點相當好。但也有人事後心生後悔,這方面我也聽過一些「故事」。不過,就像我常說的,某些不如法的現象,不能歸咎於藏傳佛教,也不能歸咎於漢傳佛教,佛教本身是純潔的,只不過極個別人的行為過分而已。

我曾在《藏密問答錄》中也講過,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應該有兩方面:一、這個出家人自身的行為不如法;二、在家人欠缺智慧,不作觀察就供養。儘管供養出家人本來很有功德,但你碰上的若是個假出家人,那供養得再多,對自他也無利。所以,大家需要學習佛法以懂得基本取捨,否則,作了布施卻沒有意義的話,這是非常遺憾的。

現在有些出家人,放棄本該行持的善法,整天周旋於經商、務農等俗事中,通過欺騙的手段和方式賺錢,然後再去上供下施。他們自以為是在做功德、修善法,但實際上,發心不是為了利益眾生的話,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實義。

尤其是打著佛教旗號,把佛法當成買賣品,這只能造下萬劫不復的惡業。單巴仁波切也說:「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惡趣因。」這是我們最要謹慎的地方!比如一個人化緣修佛塔,目的並不是想修塔,而是想以此名義藉機斂財,這就特別可怕了。這種人在居士中有,出家人中也有。他們之所以這樣做,也許是不了解佛教,也許是了解一點但不在乎因果,甚至剛強難化的人覺得什麼都無所謂,下地獄就下地獄吧,誰也拿他沒辦法。這樣一來,由於沒有智慧、不知辨別,正法便成了自己墮落的因。

其實,人們造業無非為了點財產,但這些世間財產即使堆聚如山,也還是無常的,為什麼要為它而造這樣的惡業呢?誠如《正法念處經》所云:「世間財如山,一切皆無常,云何為財物,如是作惡業?」所以,以三寶為對境所得到的財物,一定要謹慎取捨,切莫隨心所欲。比如有些信眾供養的財物,必須要專款專用,不能想什麼就做什麼。如果是發心印經書的,就一定要用於印經書;如果是修佛塔的,就一定要用於修佛塔……不然,你把修佛塔的錢拿去建房子,即生也許沒有馬上現前果報,但來世乃至生生世世,肯定要用自己的血肉償還的,這方面的果報特別可怕。

總之,作為一個出家人,最大的功德就是知足少欲、聞思修行,有能力就去作法布施,用自己所得到的佛法利益眾生。而不要天天化緣募捐,見別人一句佛法也不講,張口閉口就是「人民幣」,來一個要錢,再來一個還是要錢,這樣對佛教有極大危害。對很多人來說,一見面就提錢的話,想弘揚佛法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我們多年來的經驗。雖然用錢做功德的地方是有,但在家居士供養應出於自願,最好不要有吝嗇心。有些人也不應該強迫別人:「你非要捐啊!拿來拿來,全部拿來我去供養……」哪有這樣的!每個人應該用自己的心去掂量,即便是行善,也要給人家自主的空間。所以,現在很多不如法的行為,一定要改過來!

◎ 廣大布施

廣大布施,是指將自己擁有的駿馬、大象或轎車、飛機,以及兒女等最為愛執之人、珍貴稀有之物施予他眾。

這種布施,佛陀在因地時經常行持,像義成王子的公案中就講了很多。

不過,有些經典里也說,要布施兒女的話,除非有特殊密意,否則一定要兒女願意,這樣才可以進行布施。

◎ 極大布施

極大布施,是指布施自己的身體、生命、四肢、頭目腦髓等。比如,大勇王子將自己的身體布施給母虎、龍猛菩薩將頭布施給樂行王子、蔓德賢公主將身體施給母虎等等。

(這種布施,《入行論》說是一地菩薩以上的境界,我們凡夫人很難做到。不過現在的器官捐獻,也算是一種極大布施。)

大勇王子,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因地。他捨身飼虎的故事,在《白蓮花論》、《賢愚經》、《菩薩本生鬘論》中都有宣說。故事情節是這樣的:

一天,釋迦牟尼佛來到一座森林中,對眾眷屬說:「你們是否想見我因地苦行時的稀有舍利?」眷屬們說:「想見。」佛陀就以手壓地,大地六種震動後,湧出一座七寶佛塔。佛陀起身作禮右繞寶塔,並讓阿難開啟塔門,取出一個七寶函,函中有潔白的舍利。佛陀將舍利拿給眷屬看,並說偈云:「菩薩勝功德,勤修六度行,勇猛求菩提,大舍心無倦。」

眷屬們問:「佛陀您勝出三界,為何右繞此舍利?」佛陀回答:「這次因地的行持,對我成佛有非比尋常的意義,為了感念其恩德,所以右繞致禮。」之後,僧眾祈請佛陀宣講因地的故事。佛陀說:

在無量世以前,有一位國王生有三個王子。一天,三個王子到森林中遊玩,見到一隻飢餓難耐的母虎。大王子說:「這隻母虎因守護七隻小虎,不能尋覓飲食,已經奄奄一息,會不會吃掉小虎?」二王子說:「母虎很快就要死了,怎麼能救它一命呢?」這時小王子萌生捨身飼虎之念,便對二位王子說:「兄長們請先去,我隨後便到。」

送走兩位兄長以後,小王子以悲願力增益其心,脫去衣服掛到樹上,躺到母虎旁邊,把自己的身體餵給它吃。但母虎因飢餓過度,根本沒有吃的力氣。於是王子用乾竹刺破自己脖頸上的血管,讓母虎舔血以恢復體力。這時大地六種震動,天上降下種種妙花及妙香。母虎喝過血後力氣稍長,將王子身上的肉吃光了。兩位王子返身尋找小王子時,那裡只留一堆遺骨,身肉已經布施乾淨了。

佛陀說:「那位小王子大勇菩薩,就是我的前世;兩位兄長,一位是彌勒菩薩,一位是文殊菩薩。」

佛陀捨身飼虎之地在尼泊爾,現在叫「老虎洞」。以前我隨上師如意寶到過那裡,在佛塔旁邊,老人家的覺性智慧中,流露出一些偈頌和教言,我親自記錄了下來。內容不多,但加持力非常大,我本想翻譯出來,但一直沒有機會。如今二十年都過去了,有時候人生過得特別快。

大勇王子捨身的地方,就在佛塔的附近,洞裡有一些壁畫。你們以後若去尼泊爾朝拜,也應該去那裡看看。記得從加德滿都的夏絨卡秀大塔到那裡,只要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以前還是土路,彎彎曲曲不好走,但聽說現在已有了水泥路。從「老虎洞」直接可以到洋列秀的阿斯 山洞,也就是蓮花生大士閉關、法王如意寶取金剛橛伏藏的地方;回來的路上,還可以看到一座山,那是當年王子皇宮的所在地。

這段歷史是在久遠劫之前發生的,也是釋迦牟尼佛因地的真實故事。據歷史記載,大勇菩薩當年的遺骨,被燒成骨灰之後,一部分造了現在的佛塔,一部分就是釋迦牟尼佛後來給眾人看的舍利。

試想,佛陀在因地時看見動物快餓死了,就把身體布施給它,而我們有些大乘行人,竟然對一些可憐之人又恨又打,這實在是難以想像。對比佛陀因地的感人故事,我們作為後學者、作為大乘修行人,確實應該感到慚愧。

上師如意寶在1986年曾講過《賢愚經》,裡面的這則公案,給大家的感受最深。當時我默默發願,希望以後能到佛陀捨身飼虎的聖地,後來果真如願以償了。這個地方,只是森林中的一個山洞,現在它已成為歷史,並作為聖地為後人所銘記。聽說噶瑪巴的上師創古仁波切,在那兒附近建了一座莊嚴的寺廟。以後你們去尼泊爾,一定要去「老虎洞」。三個多小時的車費,對朝拜印度的人來講,應該沒問題。世間人常愛去皇宮、博物館參觀文物,對於這些,我們佛教徒不見得有興趣,而佛陀親自加持過的地方,去朝拜是非常有意義的。

以上廣講了釋迦牟尼佛因地時的極大布施。龍猛菩薩施頭顱給樂行王子、蔓德賢公主施身給母虎的公案,在《入行論》的講記中都有,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當然,這些行為除了得地菩薩之外,凡夫人一般不能直接行持。但我們現在可以在心裡觀想:將身體性命及一切受用,無有貪執地施給眾生。尤其在生病時,可以觀想將身體、善根等一切,只要眾生需要,自己全部布施,並念誦古薩里的偈頌來修持。這對我們而言,也算是一種身體布施。

同時,我們還應該儘量發願:「現在我不能布施身體,以後一旦有足夠的修行,我也要像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彌勒菩薩、龍猛菩薩那樣,將身體直接布施給眾生,毫無貪求與執著。」以如此方式修行,是《入行論》中所強調的。

但不管怎樣,我們就算沒有獲得上述境界,也不能為了自己而殺害眾生,這不是佛教徒的行為,大家至少要明白這一點。然後儘量地不殺害眾生、不損害眾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眾生。

幫助眾生,最能體現一個人的修行。我們不應該高高在上,認為「我是修行人,我是上師,不能做這些」,其實佛菩薩的真正行為,就是視眾生無有高低之別,平等地給予幫助。比如你在路上遇到一個老年人,他實在走不動了,你就應該去扶一把。這時候不要找一些理由:「我是什麼身份!出家人怎麼能扶在家人?」其實我們最恰當的身份,就是「眾生的僕人」,是真正的僕人,不是口頭上或名義上的。當然,這種幫助也不是做給人看的,如果上師看見、管家看見、別人看見,我能得到表揚,就去幫一幫;如果誰都看不見,我才不願意去做,不能這樣。只要對眾生有利,哪怕是一點一滴,我們也要去做,這才是大乘菩薩的行為!

摘自《前行廣釋》第一百零五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