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我是希求解脫者,莫為名聞利養縛


時間:2016/3/20 作者:智❀善

第一百一十五節課

子二(貪境無實質)分二:一、利養等無常;二、喜贊憂毀不合理。

醜一、利養等無常:

應當堅信解,彼性本應舍。

我們應當堅信:上面所講的名聞利養,從本性來看理應舍離,千萬不要被它束縛了。

我們是希求解脫者,不是希求名聞利養者。名聞利養無有實質,且能引生極大的過患,佛經中說:「彌勒,諸菩薩當了知,利養恭敬能引生貪慾,摧毀正念。」第五品中講過,如果正念被毀,聞思修行、慈善功德都會被毀,所以名聲、利養、財富一點利益都沒有。

對此,我確實有深深的體會:自己的名聲再怎麼大,臨死時一點用處也沒有;所得的受用財產、眾人恭敬再怎麼多,只不過是表象而已。只有為眾生做點事情,人身還算是有價值,否則這個臭皮囊何時完結也不知道,到時候虛度一生,就像水泡一樣破滅,名利又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無垢光尊者在《竅訣寶藏論》中說:「名聞利養斷定為迷亂。」這句話,大家要永遠記住!世人對功名利祿極為嚮往追求,日日夜夜為此而操勞,假如它有一絲價值,這樣做也是值得的,但其本質完全是迷亂、錯誤的幻覺,猶如水泡和彩虹一樣,是離散壞滅的無常法,一點恆常性都沒有。

現在對名利樂此不疲的人,包括身穿袈裟的出家人,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呢?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時候不禁生起深深的悲哀:在這些人當中,大多數是為了自己的名、自己的利、自己的財富而忙碌,真正認識自己本來面目的人微乎其微。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多修行人醒悟不過來也情有可原,因為他們被外境緊緊制約著,迷失本來面目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永遠這樣下去,這並不是理智的選擇。大家應該依靠善知識的大乘教言,反覆思維自己活在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希求名聞利養,還是自身的解脫,抑或是眾生的利益?總有一天,現在的一切都會過去,執著當前的財富名利又有何益?

以前有個畫家,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個點,裝在相框裡,問下面的人這是什麼意思。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知道這究竟代表什麼。其實它的意義非常深刻:眾生執著於一點,往往會忽略很多很多,全然不覺還有大片的空間。比如你執著名聲時,除了名聲以外,本來還有許多事物可帶來快樂,但你只願意執著這一點,心裡一直惦記著,得不到就特別苦惱。或者今天別人罵了你,你一下午都不想吃飯,也不想做事情,一直耿耿於懷鬧情緒。其實除了這事以外,還有很多事情可想,但你只看到了黑點,卻沒有發現大片的白紙。

現在世間上的人,有些特別執著名,有些特別執著財,有些特別執著地位,都鑽進了黑點這個死胡同。前段時間我們附近有些部門的人調遷,有的人沒有得到滿意的位置,就特別傷心,好幾個月都吃不下飯,覺得單位領導對自己不公平。實際上,不說禪宗或大圓滿的教言,如果能明白剛才這個道理,他也不至於如此難過。

所以,大家也可以在白紙上畫一個黑點,然後放在床頭桌前,特別不開心時就看一看,提醒自己就是這個黑點,旁邊的白色空間那麼大,哪裡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為什麼偏讓自己這麼辛苦地執著?名利這些身外之物,遲早都會過去的,為什麼自己還不醒悟?

古代有個故事說,一個國王做了個夢,夢裡有人告訴他,只要記住一句話,這一生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忘懷得失。他當時特別歡喜,但醒過來後就忘了。(我們有時候也是這樣,比如說夢見了上師,上師講了一些教言,自己非常高興,剛醒來時還記得一點,但過一會兒就沒有了。可能那個國王也是這樣。)他非常傷心,於是傾其宮中所有錢財,打造了一個大鑽戒,並召集智慧大臣們說:「你們誰能把這話找回來,我就把這個鑽戒給誰。」過了兩天,一位老臣跟他說:「國王,把你的鑽戒先給我。」國王問:「你是不是已經知道了?」老臣不說話,拿過鑽戒來,在戒環上刻了一句話,又把鑽戒還給國王,揚長而去。國王一看,恍然記起夢裡正是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這個老臣很了不起啊!)

從此之後,他牢牢記住這句箴言,在一生當中,不管做什麼都沒有特別執著。因為他知道,光榮輝煌、恥辱失敗、財富名利,眼前所出現的一切,終究都會過去的。所以,有了特別好的名聲和眾人恭敬時,他不會生傲慢心,因為這個會過去的;淪落到窮困潦倒時,他也不會痛苦絕望,這個也會過去的,人生只是一場夢而已。

這些教言還是很有啟發性,我們學習大乘佛法也可以借鑑。現在有些人說得很高,什麼「我要度化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我是大乘根基」,但是行為上、心理上,不要說大乘佛教,連善良高尚的美德都不具足。所以,我們應該從點點滴滴學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先完善自己的人格,然後再談大乘的六度萬行也不遲。

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捨棄名聞利養,光是口頭上不行,心裡還要有深刻的感受,決定以後不再追求名利。要知道,為了名聲而奔波、為了財富而奔波,的確不是一個修行人。不管你是居士還是出家人,什麼樣的身份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看破世間八法,如果能的話,才算基本上進入了修行的行列。

為什麼要捨棄名利呢?原因是這樣的:

縱吾財物豐,令譽遍稱揚,

所集諸名利,非隨心所欲。

縱然我擁有豐厚的財產,名聲遍布整個世界,名聞利養樣樣齊全,但這些只是暫時的顯現,並不能任我隨心所欲地支配,因此沒有必要去貪著。

有些眾生財富極為圓滿,如佛陀時代的給孤獨施主、波斯匿王,天界中的多聞天子,還有四種轉輪王,當代的比爾·蓋茨、李嘉誠,雖然他們的財富令世人羨慕,可是死時一針一線也無法帶到後世。還有些人有廣大的名聲,如舉世聞名的明星、歌星、球星,整個地球上的人都在呼喚他們的名字,無論他們去任何一處,人們都會用熱烈的掌聲來迎接,用優美的詞句來讚頌,儘管如此,他們臨死時名聲也無法一同攜行,甚至最珍愛的身體也要在火化場處理,所以名聲對他個人、對世間有什麼實在意義呢?

真正有功德的人,別人讚嘆也好,不讚嘆也好,他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如果沒什麼修行境界,也沒有強烈的利他心,只是因為偶爾的機會,名聲突然遠揚四方,依靠廣告宣傳等種種途徑,讓全世界都知道你,這又有什麼用呢?世間上也曾有過很多著名的人,但他們死了以後,只是過了幾代的時間,人們就把他們淡忘了。

我以前也講過,麥當勞的中國總裁,年紀輕輕就擁有相當規模的財富,但在死亡降臨時,他無法帶走一分一厘。生前千般競爭、萬般算計,死時卻什麼都用不上,一切的一切都留在了人間,自己只有隨業力往赴中陰長道。如此結局,細細想來名利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若能從名利的束縛中獲得自在,對修行一定是有利益的。否則的話,阿底峽尊者說:「貪慾不得善趣樂,並將斷送解脫命。」無論貪著什麼法,名也好、利也好、人也好、財也好,不僅得不到善趣的人天安樂,連解脫的命根也會徹底斷送。

當然,從根本上斷除貪慾,對凡夫人來說也不太現實,但是通過大乘教言的殊勝方便法,在自相續中慢慢串習,一定會有幫助的。這一點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而且在座的很多道友,經過長期的聞思後,心態與以往完全不相同。尤其是在學院呆了很長時間的人,到了城市裡面,別人一談到名利財富,不要說自己去希求,就連聽的興趣都沒有。其實今生如此短暫,為什麼要追求這些呢?來世那麼漫長,但是誰都不關心,只是貪求短短几年的快樂,真是特別可憐!

在座的有些老菩薩,現在是比丘、比丘尼了,但以前年輕在家時,也可能瘋狂追求過自己所貪執的對境。那天有個老出家人跟我講:「我現在才真正地學佛了,年輕的時候太累了,追求的東西太多了,結果全是虛幻不實,一點意義都沒有,直到現在才明白,晚也、晚也!惜哉、惜哉!」所以,如果修行的教言融入自心,方能真正地看破放下。

摘自《入行論廣解》第一百一十五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