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了凡四訓》直講(第4集)


時間:2016/3/27 作者:妙音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雲谷禪師教導了凡先生要改過自新,這就是所說的義理之身。今天我們接著看: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血肉之身』,是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因為沒有辦法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因此都落在數裡頭,所以用術數能夠推斷你的一生吉凶禍福。如果人要想超越命數,要從心理上做一個改變,把從前不善的觀念、行為都能夠改正過來,與義理相應,這個身就稱為『義理之身』;在佛法裡面講願力。血肉之身是業力,業力變現的。如果我們的願力大過業力,在佛法裡面就叫做乘願再來。這裡面我們必須要了解,那就是血肉之身沒有離開自私自利,義理之身是大公無私,不再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生在這個世間,這個身體是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服務造福的一個工具,跟自己的業力完全脫離關係,這個身就稱為義理之身,這個身就稱為乘願再來。眾生有福,這個身在這個世間就會常住,眾生沒有福報,這個身自然就舍離;換句話說,佛家常講的了生死、出三界,就是這個意思。下面他引古書作證: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

這是假設的。這是天然的災害,『猶可違』是可以避免。我們今天講自然的災害,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挽回的,這個道理很深。

【自作孽。不可活。】

那是無可挽回,無可避免。這個話的意思很深,自然災害為什麼說可以避免?現在人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不多了。聖人告訴我們,佛菩薩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也是隨著人心來轉。如果這個社會人心善良、淳樸,我們居住的環境它就轉好,所謂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僅僅是人為的災害是人造的,自然的災害也人造的。在佛法裡面講,一個是共業,一個是別業。共業是大家共同來造作的,這就變成自然災害。個人所造作的,那就變成個人的吉凶禍福。所以個人自己造孽,這是無法避免的。社會大眾共同造的業,我有辦法避免,我有辦法挽回。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的真相。又引《詩經》兩句話說:

【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這兩句話,『永言』就是常說,古聖先賢常說;『配命』,意思就是說與上天的心相應,人心同天心。天是什麼心?天到底在哪裡?這不是一個有形的,實在講是個無形的,是個抽象的,所謂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愛心,無私的愛心;天心是公平的愛心,平等的愛心。如果我們自己能夠修養,把自己的心愿提升到大公無私,平等的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就是「永言配命」的意思。當然,福在其中;不求,福報也現前。這個意思諸位細細去想。下面雲谷禪師說: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也。】

天作之孽,這是你過去生中造的,你造的不善業,所以你這一生當中沒有功名的分,你也不會有兒子。這是你過去生中所造的,可以避免,可以挽回。怎么樣挽回?

【汝今擴充德性。】

我改過自新。

【力行善事。多積陰德。】

什麼叫『陰德』?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這叫陰德。陰德報得厚。做一點點好事,人家都知道,像現在的新聞媒體來表揚、來讚嘆,把你向社會廣大民眾去介紹,這也是福,這個福立刻就報掉,很可惜!所以真正做好事的人,不要讓人知道。如果做好事,一定要有媒體介紹,要報章上能夠看到,這不是真的好事。你這個心還沒有離開名聞利養,你不是真心,你這個善是假善、是偽善,不是真善。真善,何必讓人知道?媒體來報導,應當儘量避免,這樣才好。古時候,真正大德大能的人,所謂是韜光養晦,隱居在深山裡頭,沒有人知道,於是他的德愈積愈厚。到機緣成熟的時候,被人發現,他能為國家、為民族建功立業。這裡面含藏著許許多多的學問,這些我們都要深思,我們都要會學。

【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自己造的福,自己當然都受到。接著大師又引用《易經》上的話說: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

引用這兩句話,讓了凡先生加強信心。

【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

這個話說得好。如果說命運是一定的,不能改變,《易經》這一句話就講不通。換句話說,《易經》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命運這樁事情活活潑潑。我們每天起心動念,善念就增福,福就加了一分,惡念就減了一分。每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是加減乘除,天天都有加減乘除。為什麼世間人命運都被人算定?他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沒有離開他的中線太遠,所以就算得很準。如果加減乘除幅度很大,他命運就不準了。前面所說,大善之人命運拘束不住他,大惡之人命運也拘束不住他,那就是加減乘除的幅度大。他有大善,禍會變成福,他有大惡,福會變成禍,道理在此地。

【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這些書,了凡先生平常念得很熟;念得很熟,意思不能說不懂,但是了解得不夠深。換句話說,讀那些古聖先賢的書,自己沒有辦法用在生活上,無法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所以他的命運一絲毫不能夠更改。雲谷禪師這一提示,他明白了。了凡先生說: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雲谷禪師這一番話,把了凡先生點醒了。命運確實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變,一定要懂得自求多福。我們學佛,有很多人問我,他說:法師,你為什麼要學佛?我的答覆很簡單:我學佛的目的很單純,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是從果報上說;從因上說,提升自己的德行。積功累德是修因,因好,果當然殊勝。業因果報到你自己能夠覺察出來的時候,你就非常歡喜,佛家常講「常生歡喜心」。這一生都生活在歡喜當中,這個多快樂!心裏面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沒有煩惱,這叫得大自在。經論裡頭常講「常生歡喜心」,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這是多么幸福!我是為了這個才學佛的。其實,這是早年老師教導的。我在學佛之前愛好哲學,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他告訴我:佛學是哲學裡頭的精華,哲學裡頭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這句話打動了,所以認真學習。我出家,剃頭之後再去看他老人家,他非常歡喜。他說:你的路走對了,我跟你說說,沒想到你真乾。所以確確實實得到老師的指引,我也像了凡先生一樣,「余信其言,拜而受教」。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章嘉大師替我奠定根基,李炳南老居士用十年的時間把我培養起來。一生得到受用,得到快樂,得到自在。

了凡先生明白了,覺悟了,下面真乾。

【因將往日之罪。】

過去所做的種種罪惡的事情,種種過錯。

【佛前盡情發露。】

『發露』,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完全說出來。

【為疏一通。】

『疏』是文章。就是自己下定決心要改過自新,寫一篇文章,求佛菩薩為我做證明,用意在此地。

【先求登科。】

他命裡頭沒有功名,先求。『登科』,先求考中舉人。他命裡頭只有秀才,秀才到最高的只是貢生,所以他沒有科第;用現在的話說,他沒有學位。

【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就真正開始斷惡修善,發了這樣的大心,這個很難得。雲谷禪師看到,當然歡喜,孺子可教。雖然這個時候袁了凡先生已經三十五歲,能夠真正回頭,斷惡向善。

在明朝那個時候,「功過格」很流行。我們在歷史上看到,許許多多的有成就的偉人,都曾經用功過格這個方法,來檢點自己的過失。

【雲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了凡先生,真的,他是凡夫,他是初學,而且根性不是上根利智,可以說是中下根性的人,所以雲谷禪師就用「功過格」來幫助他。功過格,現在在台灣、在香港,也都有流通,都可以能夠找得到,我們過去也曾經翻印過。每天登記,每天做的好事,自己記下來。每天做的過失,反省過失,過失也要記下來。善惡對比,我這一天到底是善多還是惡多?開頭做的時候,一定善惡混雜,可能是惡多過於善,自己的警覺就提高。天天認真努力去改,希望改到有一天,功過格一打開是純善無惡,你就成功了。這是教他從事上去改,這個方法不是一個高明的方法,但是對普通人來講是非常有效果的方法。

又教他持「準提咒」。佛法裡面,參禪、持咒、念佛,方法雖然不同,目標、功效完全是一樣的,收心。一般人不可能沒有妄念,只有佛菩薩、大修行人沒有妄念,妄念對我們的傷害非常之大,我們要知道。妄念,不但破壞我們的清淨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產生不良的效果。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而且吃得很簡單、吃得很少,我們現在人想「這營養怎么夠」?我們不明白道理,真正道理搞清楚,恍然大悟,原來營養是我們體能的補充。

身體就像一個機器一樣,這個機器二十四小時都在運作,睡覺的時候也沒有停止,心臟還是在跳動,脈搏在跳動,血液在循環;需要有能量,飲食是能量的補充,像汽車一樣要加油。但是車我們懂得,有耗油的車,有省油的車。我們身體也一樣,身體對於能量的消耗,有耗能量的,有省能量的。能量到底消耗到哪裡去?現在我們真搞清楚,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這才明了,為什麼修行人一天吃一餐可以?他心清淨,他妄念少,他消耗能量就少,身體健康。凡夫妄想多、雜念多,每天補充三次還不夠,還要吃消夜、吃點心,一天到晚都在補充,他消耗得太多。消耗太多,於身體決定有不良的影響。所以你要想保持身體的健康,要減少妄念。妄念減少了,你的飲食自然就減少。最健康的身體是不要飲食,為什麼?飲食再少,也沒有辦法完全做到沒有污染。沒有飲食,那就決定沒有污染,你的身體才真正健康。所以多吃東西不是好事情,多吃東西,髒的東西不能排盡,你身體器官的污染機會比別人多;在現在講,你生病的機會多。古人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個話一點都不錯。

教人念咒,念咒就是修清淨心。人決定有雜念,你把念頭集中在咒上,你的雜念就沒有,用一個念頭取代一切妄念,道理在此地;效果非常顯著。所以你用參究的方法行,用念咒的方法行,用念佛的方法也行,方法很多很多,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道太多太多了,你可以選擇用一、兩種,幫助你攝心,幫助你把妄想打掉。心地清淨,智慧就現前,真心就現前。這是一種修行的手段與方法。雲谷禪師教他念準提咒,又告訴他說:

【語余曰。符籙家有雲。不會書符。被鬼神笑。】

畫符念咒的專家常說:你不會畫符,被鬼神笑。鬼神不但跟你開玩笑,有時候還讓你受不了。這裡頭有秘傳。

【此有秘傳。只是不動念也。】

畫符、念咒、念佛,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方法形式不一樣,它的原理、目的完全相同,都是要用真心;就是你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符就靈。

【執筆書符。】

我們拿起筆來畫符。

【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

你要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放下,一念不生。

【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

畫符,那個符靈不靈,你去看畫符的人。所以平常要練習,練得很熟。我們從小的時候,那是作小學生也喜歡畫符,天天在練,但是我們不懂這個原理。如果在畫符裡面還有個妄念,這符就不靈。一定是這一道符,從一點下去,一道符畫完,沒有一個妄念,心是清淨的,這個符就靈。由此可知,念咒亦復如是。念的咒,這裡頭不能夾雜一個妄念;夾雜一個妄念,這個咒就不靈。由此可知,念神咒不容易,咒愈長愈難念。愈長,時間長很不容易沒有雜念。所以佛家常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麼?經比咒長,不打妄想難;咒也相當長,裡頭不打妄想也不容易;佛號短,「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裡頭不夾雜一個妄念,這一句佛號就靈。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這個佛號就不靈。所以這些方法都是攝心的,都是幫助我們達到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心裡頭有妄念,這個心叫妄心。妄心有生滅,真心不生不滅,真心裡頭沒有念,所以它沒有生滅。如何能夠把生滅斷掉,恢復到不生不滅?這是佛家修學功夫最高的目標,到不生不滅。這個道理,難得雲谷禪師為我們說出來。他下面說:

【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感格』就是求感應。於心性求感應,於上天求感應,都要用真誠心,所謂「誠則靈,不誠無物」。又說:

【孟子論立命之學。】

立命之學,最早是孟子說的。

【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

孟子這個話說得高明。『夭』是短命,『壽』是長壽。短命跟長壽是一不是二,這個話一般人聽不懂。短命跟長壽差別太大了,怎么是一不是二?我們因為看到是二,看到是差別太大,我們用什麼心去看?分別心去看,執著心去看,所以把它看成二。如果你的心不動,你的心裡頭一個念頭都沒有,長壽跟短命確實是一不是二。為什麼?沒有分別。有分別,才有二、三。沒有分別,哪有二、三?

什麼人不分別?聖人沒有分別心,佛陀沒有分別心,菩薩沒有分別心。凡夫有分別心,所以把世間一切法都變成對立,大跟小對立,長跟短對立,善跟惡對立,真跟妄對立,全部都變成對立。這個對立就是科學家所講的相對論,生活在相對的世間,這是虛妄的世間,《金剛經》上講的「夢幻泡影」,這不是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叫「一真」,那就是說這裡頭決定沒有相對,這才是真的。有相對,不是真的。六道裡面是相對的,十法界裡頭還是相對的,到一真法界相對的就沒有了。我們講,相對沒有,是不是有絕對?絕對也沒有。絕對跟相對兩個互相建立的,相對沒有,絕對也沒有了。這個境界,佛經裡面講「不可思議」。「思」是思惟,你不能思,一思你就錯了。「議」是議論、說,也不能說,說就錯了;「開口便錯,動念皆乖」。那是真實的一真法界,那是真平等。

孟子說這些話,不簡單。他要不契入這個境界,他說不出來。所以孔孟雖然跟佛法沒有接觸到,要用佛法的標準來看孔子、孟子,他們也是大菩薩,也不是普通人。他們的言論,他們的觀察,在佛法裡面講,大乘圓教七地菩薩以上的境界。

【細分之。】

那就是把它推廣。

【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

『豐』是豐收,農夫今年豐收,收成好。『歉』是收成不好。收成多,豐富,今年可以過得富足。今年欠收,日子就過得很貧困。如果你能夠懂得「豐歉不貳」,那就是貧富不二,你就能立貧富之命。

【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

『窮』是處在困境,辦什麼事情都艱難困苦,不能成就。『通』是通達,想做事情助緣很多,非常順利。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你就不能立貴賤之命。我們要問:世間有沒有貧富?有。有沒有貴賤?有。怎么樣立命?貧者安於貧,富者安於富,貴者安於貴,賤者安於賤,各得其所,這叫立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是真正知天命。所以這世間永遠是太平,社會決定不可能有動亂。為什麼?知命。這是學問,這是實學,真真實實的學問。接著說:

【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

生死這個現象,在六道裡面都有。可不可怕?不可怕。生死非常正常,只要你把這裡頭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你會不會貪生怕死?不會。生跟死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通達的人,對於捨身受身,像生死這樁事情,就像我們一個人脫衣服、換衣服一樣。我們把衣服比喻做身體,這個衣服穿的時間久了,髒了、破了,我自然把它脫掉。脫掉,這個身就不要了;再換一件衣服,就換一個身。所以生死,捨身受身就像換衣服一樣。在這裡面,我們必須要注意到,這個衣服愈換愈漂亮,好!如果愈換愈差,那就不好了。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他這個身體舍掉,來生再得個身體,比這個身體差。畜生身,餓鬼身,地獄身,這個身相比我們是愈來愈不好看。如果這個人一生行善,好善積德,他這個身舍掉之後,他來生生天,天身比我們這個身莊嚴多了。他得菩薩身,得佛身,愈來愈莊嚴。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懂得這個道理,你才真正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雖然是利益別人,利人才是真正利己,這是真理。損人決定害己,世間人常講「損人利己」,這個話說得有弊病,損人決定害己。你利己是眼前得一點小利益,可是幾十年之後,你死了之後,你變餓鬼、畜生、地獄,那真正叫害了自己,害慘了自己,到那個時候你後悔莫及。所以損人的事情決定不能做,真正聰明人、明白人,決定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情。

文人是從事於文化教育事業的人,我們今天看到許多出版的東西,有很多人送書、送東西給我看,我第一個要看著作權頁,著作權頁上寫「著作權所有,翻印必究」,這本書我不看。我為什麼不看?因為我想他寫不出什麼好東西。因為他的心很自私,他沒有利益大眾的意願,我不願意浪費我的時間、精神,所以我不看他的。後面要印的是「歡迎翻印,功德無量」,這個書我會仔細從頭看到尾。為什麼?他的心量大,他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這個人是好人,這個人是善人,他的東西一定可以讀。所以我讀東西跟一般人不一樣。我自己的,像這些年來,講經的錄像帶、錄音帶數量很多,估計總有幾千種,書籍也有不少,我完全沒有著作權,歡迎翻印,歡迎流通。人家能夠流通,翻印我的,我很感激,他總算看得起我。他要看不起我,他為什麼花那么多錢去幹這個事情?我又何必要限制別人,不可以翻印、不可以流通,那我們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意願永遠達不到。所以我們完全沒有著作權,而且歡迎別人拷貝翻印流通。

因此對於生死這樁事情,參透了,看透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貪生怕死的念頭沒有了。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什麼方式死亡,都會歡歡喜喜、高高興興。為什麼?知道這個身舍掉之後,馬上就換一個比現在這個身更好、更殊勝。我有信心,有把握。

【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該』是包括。只要能把這一關參透,所有一切相對的境界裡面,你都能得自在。一切順逆,順境、逆境,人事環境裡面善緣、惡緣,都包括在其中。包括在其中是什麼?不二,我們要入這個境界。我們在一生當中,免不了遭遇到有些人對我們好,照顧我們,這有恩惠;有些人對我們不滿,惡意毀謗、陷害、侮辱都有。我們用什麼心對待他?用感恩的心對待。對我好的人,我感激他,他對我許多幫助;對我不好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也非常感激。感激他什麼?消我的業障,成就我的德行。也就是說,他用這個手段來對待我,看看我的心平不平靜,我還有沒有瞋恚心?如果我還有一念瞋恚,還有一念報復,我是凡夫,我的功夫沒有進步。他這樣一對我,等於說一考驗,我及格了。我對他沒有惡意、沒有報復念頭,不但沒有報復念頭,我感激他,我感恩他。

我的小佛堂,我們這些怨親債主對我很不好的人,我都給他供長生牌位,天天誦經拜佛給他祝福,不一樣。你怎么樣陷害我,我還是祝福你,我把你看作佛菩薩沒有兩樣。你為什麼對我不好?你對我了解不夠。所以一切出自於誤會,何必要計較?計較,那是我的過失。我不計較,我感恩,我尊敬,你有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我幫助,我會全心全力來幫助你。這是做人的道理,必須參透「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是佛家說的,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孟子這些話來看,儒家也契入不二法門,儒佛是一不是二。然後我們再仔細觀察,世間許許多多宗教的典籍,在我心目當中全是不二法門。所以我學佛,我進入其它宗教的教堂,我禮拜,我恭敬,有許多人見到覺得奇怪。我說:一點都不奇怪,一切眾神是一不是二。好,今天我們講到此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