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原創

覺慧普弘:學佛好似猜燈謎


時間:2016/3/28 作者:覺慧普弘

學佛的人很多,受益的人也很多,受益的程度也不同,好多學佛人都覺得自己明理了,都按自己明白的理在做事,從初學到學佛幾十年的老同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都覺得自己明白佛理了,而且都希望其他同修也按自己的方式方法學佛,也能夠和自己一樣明理,和自己一樣受益,若有人真的相信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學習,得到和自己一樣的利益,是件最為快樂的事。

那麼,我們學佛真的是否明理了,所明的理到底有幾分?這樣的問題很少有人給自己提出來,很少有人會問問自己,自己真的明理了嗎?自己所明白的佛理能有幾分?自己是在哪個層面上?很少有人能夠說得清楚,說不清楚是正常的,因為所學的就是某一個層面,就知道這一個層面的理,根本就沒有發現還有其它層面和其它層面的理。就好像幾個古人站在自己的那個地區,只知道這個地區,只了解這個地區,從來就不知道還有其它地區,更不了解其他地區。又好比幾個人站在不同的方位欣賞一顆非常大的鑽石,有人說鑽石就好像一面非常平滑的鏡子,確信就是一面最好的鏡子,這面最好的鏡子就是鑽石。有人看到的是一個稜角和兩個傾斜的平滑鏡面,確認這就是鑽石。有人看到的是一個三角形的稜角和三個傾斜的鏡面,確認這就是鑽石。有人看到的是一個頂角分出無數個稜角和無數個棱面的鏡面,確認這就是鑽石。所有人看到的都有共同點,就是最平滑的鏡面。每個人的不同處就是,有的人只看到一個鏡面,有的人看到一個稜角和兩個鏡面,有的人看到三角形的稜角和三個鏡面,還有人看到了頂角和無數個角無數個棱面。這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就有所不同,了解的不同,所明的理就不相同,都覺得自己是對的,都覺得自己看到的是真實的,都覺得自己看到的是最完美的。但很少有人能夠一覽全貌。很少有人會看到鑽石的每個地方,每個角落,每個層面。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位子上看的,距離鑽石太近了,太喜歡自己看到的了,就好像站在鑽石上看一樣,粘在某一處了,離不開、出不來。也就只能知道某一點某一處了。要想看到全貌就把自己的喜歡放下,別有喜歡和貪愛,離開自己的位子,把喜歡和貪愛舍掉,放下貪愛執著,退出去,離開那個地方遠一些,別只看那一點,別只想那一點,把心放開,把眼界放開,就會看到更好的更完美的,更全面一些的。但所看到的也不要留戀,不要貪愛,這樣也會出不來,得到的收穫也就這些了,看到任何也不要貪愛,不要執著,再換個方位,看一看,就會有另一種景象出現,就會再次的改變自己的認知,那麼,再繼續換方位,站在所有的方位都看一看,才會真的看到所有的方位,把整個鑽石一覽無餘,這樣才了解了整個鑽石,才會真正的把鑽石的全貌描述出來。

學佛也是一樣,把自己的明白心放下,繼續學習就會向上提升,若抱著自己的明白不放,就死在這個明白上了,也就只能明白這一點了。學到啥樣的程度也不要有明白的心,肯定自己學對了,繼續學習,就會向上提升。明白心就是停止,就是被定住了。

下面用猜燈謎打個比方就好懂了。每年正月十五夜晚,都會有燈展,各種各樣、各形各色的燈籠,一排排,一串串,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觀賞一輪明月的;有觀賞然放禮花的,有觀看節目表演的,還有欣賞燈展的。在人群中還有一些喜歡文墨的,喜歡詩歌的、喜歡對聯的,還有喜歡猜燈謎的。有人把一串串寫著燈謎的燈籠掛出來,這些個愛好者就都圍攏過來,展開想像力,一展才華。品味著、思索著、捉摸著、聯想著、拼湊著自己的想像力,用自己的頭腦思維進行品味和猜想。這些燈謎的答案是什麼。

有人在欣賞文字的字型、筆鋒、筆法。這字寫的好啊,看這筆鋒多有勁道,剛勁有力,,看這筆法,筆走龍蛇,筆筆生花,真的好字型、好筆鋒、好筆法。這字寫的太妙了,心想這字是誰寫的呢?一定得問問,以後好去拜訪人家,和人家學習,分享寫字心得,相互切磋學習,陶醉在想像中的切磋享受中,陶醉在欣賞中,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有人在欣賞燈謎中的用詞,這些詞用得好,用得恰當,用的到位,用的有章法、用的恰如其分、用得無可替代、用得無可比美。真會用詞,真是用詞高手,心中在解讀每個詞的妙義,聯想詞與詞之間的妙作用,詞與詞之間組合後產生的新意,真是妙趣橫生,妙境連連,心在其中流連忘返。

有人很是開心,好對聯,這對聯寫得好,真是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合轍押韻,恰到好處,對的工整,有文采,有功底。寫對聯之人真是位對聯高手,真有高人,真有文人。沒別的,就是個好。陶醉其中,心裡美在其中、妙在其中。

還有人在另一種享受中。啊!好詩,真的是好詩,難得一見的好詩,這韻律,這意境,這詩情畫意,這詞組,這詞語搭配,這詞語運用,平仄對仗,字與字的組合是那樣的完美,真是沒得說,真值得欣賞,自我好似已然進入到詩里所描繪的景象中了,自己就是詩歌的主人公,詩歌的完美景象近在眼前,鮮活完美,活靈活現,完全的被詩歌帶入到詩情畫意中,陶醉在其中。美哉、樂哉,是為享受也。

有的人看了一會,心裡感覺,這不只是詩,不只是對聯,,這是裡面似乎有另外的什麼寓意,這寓意到底是什麼呢?真是耐人尋味,有點捉摸不透。

有人看出這些詩的目的是讓我們猜點什麼?是謎語,是燈謎,到底是什麼呢?真是不好猜。

好多人覺得自己猜出來了,好像是這個、又好像是那個,猜出來好多,心想其中一個一定是對的。

其中有一個人把其他人看出來的所有都看出來了,那些都不是真正用意,那些都是美麗的意境,其意是讓我們在美妙的意境中,把真正的謎底猜到。並用這些意境引導我們走進謎底。其中也有對我們的考驗,看我們是否真的有智慧,看我們是否有我執我見,看我們是用心想還是用智慧,看我們都在哪一個層面,讓我們認清自己,在這裡真的可以把自己的境界程度顯示無餘。把自己的理解程度,明理程度展示無餘。不只是這些,最主要的是真正的在其中顯示出來了真正的謎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準確無誤。非常容易見到這個謎底,非常好猜,謎底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無人不曉的,就看我們會不會猜,真會猜一下子就猜到,小孩子都能夠猜到,一點都不難。為啥難?難就難倒我們都用頭腦,難就難在我們都帶著自己的意思心去猜,這樣猜出來的只能是自己的意思,再有就是執著自己所感知的意思,把自己感知的意思當成真的了,結果連真意的邊都沒挨上,謎面里有所有層面人的心,就是有所有層面人的嗜好,每個層面人喜歡的東西謎面上都有,只要有喜歡,有愛好,就會落入到自己的喜歡里,落入到自己的愛好里,心住在那裡面出不來,被自己的喜好,愛好給定住了,只要有用心就有一個固定的界面,有啥樣的用心,有啥樣的愛好,看這個謎面就是啥,設計謎面時,考慮到所有界面的用心,投其所好,給每個界面的人都設定了他們愛好的東西。是什麼界面的人,謎面里的什麼東西就拉著他們,被這些東西給粘止住了,再也走不出來,迷在其中,陶醉在其中,其實不是謎面里的什麼東西拉著他們,而是他們自己拉著謎面里的東西,他們就想得到這些,就喜歡這些,他們若沒有這些喜歡,沒有這些愛好,不用這些心,誰也拉不住他們,他們是被自己的心所迷,並非謎面迷人,謎面就是檢驗每個人的心性的,由此可知,有任何嗜好,愛好,喜歡、不喜歡,都不行,必須把這些都看明白,都放下了,啥都不執著了,心清淨了,心就不會執著謎面里的每一層裡面的東西,謎面里的任何也就和這個人沒有關係了,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啥都看出來了,謎面就是個迷魂陣,就是個迷宮,就是個八陣圖,對每個層面的人投其所好,設定陷阱,設定障礙,讓他們迷在其中,死在其中,永遠也走不出去,永遠見不到謎底,他們還不自知,還以為撿到大便宜了,見到自己想要的了,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了,美在其中,樂在其中,實不知,這正是上當了,受騙了,被謎面俘虜了,被謎面弄死了都不知道,還高高興興,被謎面騙了之後,走出去八里地還在說謎面好。得到的是所謂的好,失去的是真實的好處。都忘記了燈謎是幹啥的,是讓我們猜到正確答案的。都把這個給忘了,啥叫謎面,就是迷惑我們的一面鏡子,裡面有好多迷人的地方,把我們給迷住,謎面又是個照妖鏡,能夠照出每個人的真正心態,謎面是個檢驗器,看我們是否真的合格,還差多少,我們自己看不明白,謎面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個人在哪個層面,一目了然。

這個人把所有的都欣賞了,把所有的迷點也都看破了,哪一個也休想把他迷惑住,他看這些迷點就如小而遊戲一樣,什麼迷宮、什麼八陣圖、什麼照妖鏡、什麼檢驗器,對他來說都不起作用,都撲捉不到他的身影,因為他不用心,沒有嗜好,,換句話說,謎面里沒有能夠讓他著迷的地方,他對啥都不迷,謎面是個五行八卦圖,在五行八卦圖中一樣找不到他,因為他沒有五行性,身在五行世界中,已經沒有五行心。他不用心,沒有心,所以,都找不到他,都迷不住他,被任何所迷的原因就是有心用心,有心就是在五行中,就出不了局,就會被迷惑,就會上謎面得當,就會被迷住,就做了個不自知的失敗者,被謎面打敗,一敗塗地,最可悲的是,失敗了還不知道,還感覺自己是對的,還以為自己得到了很多。

這個人猜燈謎,一眼就看到了謎底,看謎底就好比一個人看一群螞蟻藏一顆大珍珠一樣,那樣明顯,就好比在黑夜裡的一堆玻璃球中找夜明珠一樣容易。又好比一群三歲小孩中有一位成年人,在小孩中找成年人一樣容易。換句話說,只要不被謎面所迷,當下就會見到謎底。當然必須是真想猜燈謎之人,若不想猜燈謎,永遠也找不到謎底,不猜怎能找到謎底,那是不可能的事。

這個人猜到謎底後,就去領獎品,領獎品的一路上,會看到好多人,啥樣的人呢?都是以為自己猜到謎底了,或瞎矇,用蒙出來的謎底去蒙獎品。當然,他們都會空手而回,掃興而歸,這些人見到正在去領獎品之人,都會對他說,這是騙人的,根本就不給獎品,那獎品就是個擺設,就是個樣子,引誘我們的,你看,我們一百多人都白去了,誰都沒得到獎品,都空手而回了。一路上,人人都和這個人說這些話,有些人還罵罵吵吵,怨聲載道,都勸這個人別去了,去也白去,騙人的,回去吧。

這時候就看這個人是啥樣的心態,若相信這一百多人說的話,就得回去,若疑惑出迷面人不真實,也不可能再往前走了,若疑惑自己猜的也許不對,也會回頭,這就要看這個人是否真的有把握,自己是否真的肯定自己,是否定住志,若沒有把握,定不住志,就會被境界轉,就會疑自疑他。這樣就功敗垂成了。但這個人不為任何人,任何話語所動,確信自己,堅定自己的所行,相信出謎面的人,更相信自己,信自信他,絕不懷疑。每個人對他說的那些話,他都聽到了,只是相對笑了笑,說聲謝謝,心裡啥都沒想,啥都沒說。非常堅定,非常從容的走向領獎台,出謎面之人請他說出謎底,他鎮定自若,清楚地說出了謎底。出謎面之人聽到了謎底,有人終於猜到了謎底,很是高興,雙手捧出獎品,開心奉上,送到這個人手中。這個人成功了。

出謎面之人非常開心,非常欣慰,終於有人能夠真正的解讀出迷面的真意,不枉費自己下了那麼大的功夫,花費了那麼多寶貴時間,就是盼望著有人能夠不偏不倚,正確無誤的解讀出迷面的真意。得到真實收穫,真實受益。出謎面之人別無所求,只想把真實利益送給所有的人,讓大家能夠收到真實之益,得到真實之利,見到真實之際。不只是想讓一個人得到這樣的收穫,是想讓所有人都得到,當然有一個人得到也好,將來就會有很多人得到,因為這個人會幫助所有的人,他會把自己的心得向所有人分享,讓所有人從這些心得中獲益,破除障礙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去掉自己的心念,不再用心念做事,把所有的嗜好愛好放下,不用自己所謂的聰明智慧頭腦做事,這些障礙了自己的清淨心,把這些都放下,死掉這些心念,就得到清淨心了,就會跳出謎面看謎面,就像下棋一樣,旁觀者清,跳出棋局看下棋,棋局自破,就知道真正該怎麼走了,一步定乾坤,一步定輸贏。不看某一點,而是一覽全貌,就像走路之前看地圖一樣,一眼就看到目的地,找到想要去的中心和去那裡的路。就不會盲目的走,不走彎路,一步到位。向上提升境界,再也不會被謎面中的任何境界所迷惑,得到自己在謎面中最該得到的東西,不枉遇到燈謎一回,不枉猜燈謎一回,不要空過了,再想遇到這樣的機會得下一年的今夜。

猜燈謎的全過程就是這個樣子,從學佛到成佛的全部過程和猜燈謎非常相似,很多猜燈謎的人把燈謎看成書法,詩歌,對聯,欣賞字型、詞義或故事情節,陶醉在其中。學佛人把佛經理解成故事,喜歡解讀詞義,句義,喜歡偈子、喜歡經文中的精闢比喻或高妙言辭、經常把大經大論中的經文掛在嘴上,誇誇其談,言說原文原句,認為自己學的大經大論多,認為自己明白得多,認為自己懂得的多,這些現象和猜燈謎的那些人一樣,都是著相了,著了經文的表義相,名詞相、經句相、偈頌相、經文好之分別相,落入到某種義相中,陶醉其中不能自拔。都認為自己明白了。認為自己受益了,的確是受益了,但受益不大,只得到某一層面的益處,不是得到真實利益。這和真實利益相距甚遠,遙遙不及。都死在自己的嗜好愛好上了,也就是被自己的人心給套牢了。

用人心、用嗜好愛好去看,看出來的只能是自己心裡能夠想到的一點東西,用嗜好愛好來看,只能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人心、嗜好愛好,都是習氣稟性。都想把人心去掉,都想把人心死掉,都想把人心掐死,用人心怎能掐死人心,用心死心,心永遠不死,用心掐心怎麼掐?心和嗜好愛好都是世間的東西,都是對世間的愛好,都是世間的情執。用世間的心學習經教,明白的理就是世間法,把世間的心放下,認真學習而不用心,得到的收穫就是出世間法。

為啥會出現這些現象,就是因為人們有喜好,有嗜好,這就是分別心,有喜好就有不喜好。有喜好、有嗜好,就是習氣稟性,用習氣稟性學習做事就是用個人知見學習做事,當然收穫的都是在自己個人知見的感知下得到意識,都是個人知見,確實有可能解讀出一些意識,但只能是某一層面的意思,自己的習氣稟性,或說喜好嗜好,喜好上每一層意思,就在這一層意思上停留了,並肯定就是這個意思。粘在上面出不來了。也就不可能見到真義了。有習氣稟性,有嗜好,就會被它們牽制住,學習啥樣的佛經,也只能看到自己喜歡的部分,只能看出自己喜歡的那部分,不喜歡的經文就不想學,看不進去,經文好不好,適合不適合自己,沒有正確的分辨能力,完全是用喜歡不喜歡來判斷,被自己的喜好給迷住了,經常看到一些人每天抱著大經大論不放,每天談玄說妙,都是經文中的玄妙,沒有把這些玄妙用到自己身上來,這是把自己給懸起來,實在是不太妙,都是空中樓閣,自己都沒用上,別人可能就更用不上。只有把這些大經大論用在自己身上,自己真的受益了,得到用這些經綸的心得方法,才是真受益,把學習心得,使用經輪的方法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會用這些經句,這才妙,妙在真實利益,真實會用,真實受用,人人受用,這才妙,把大經大論中的玄機談出來,解讀出來,把經文中的真實妙處講出來,玄機就是益處,妙處就是使用方法,會用了才是得到妙處了,也就見到經文中的玄機了,打開玄機就是開悟,就是真實受用。這才是真正的談玄說妙,談出真正的玄機、說出真正的妙處,談出玄機到底在哪裡,玄機到底是什麼,解讀出來,破譯出來。妙處到底在哪裡,妙處到底是什麼,都解讀出來,破譯出來,讓所有人都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當下用上,當下心明眼亮,眼界大開,智慧湧現。把佛經義理之玄妙之處,談出來講出來,供養給大家,這樣做才是談玄說妙,這才真妙。

若做不到這些,只是談大經大論的原文原句,就是沒用上,就是喜好做主,就是習氣稟性做主,習氣稟性和嗜好害人啊。讓人們跟著他們走,自己做不了主,自己還不知道,還覺得挺好的,這樣的人非常可憐。習氣稟性嗜好,就是心迷,心魔。是習氣稟性、愛好嗜好把我們領入萬迷陣、帶進迷宮,迷在其中,喜好在其中,陶醉在其中,出不來局。最糟糕的是,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喜好嗜好,不知道自己有習氣稟性,更不知道自己做不了主,都是習氣稟性當家。所以我們最該做的就是去習氣化稟性,圓滿天性。

有喜好就會落入到喜好里,出不來,最後死在喜好上,這是修行人的大忌,修行人最怕有喜好、愛好、喜歡、不喜歡、有人說我有這樣的愛好,那樣的愛好,好的愛好、壞的愛好,有任何愛好都不行,我們的心就會被這些給分出去,就不會做到集中精力,就不會做到一心,心被這些分散了,不能夠凝聚在一起了,每一樣都奪走一分心思,心被分的七零八落,心上面像是被刀子割成無數塊,各用各的心,把心都用在那些上面了,還有幾塊在修行啊,這唯數不多的幾塊修行的心,若也被愛好是好、習氣稟性當家,不就更糟了嗎,還有真正的心在修行嗎,看問題都是個人知見,自己認為好的就好,認為不好的就不好,對自己心的就好,不對自己心的就不好,對自己脾氣的就好,不對自己脾氣的就不好,任性而為,任著自己的性子做事,任著自己的性子說話,若有人說話不對自己的心意了就煩惱了,甚至發脾氣,耍性子。這樣讀佛經、學佛、還能解讀出佛經的真意嗎?不會了。都是自己的意思。自己的心思被分散了,誰和自己合得來就和誰在一起,分幫結夥,和誰好好得不得了,一旦哪句話不和自己心意了,那人就會臭的不得了。完全是習氣稟性當家作主,心太多了,哪顆心都在牽制著自己,被分靈了,別說聚萬靈了,自己的靈光都被那些習氣稟性給分走了,將來就死在這上面。

所以,我們要聚靈,聚自己的靈光,靈光就是性光,自性之光,完全聚到一起了,就是佛光了。想要聚靈,就得把愛好嗜好,習氣稟性去除,去習氣化稟性,這些要不得,太害人,去掉一個,靈光就回來一個,所有的都去掉,所有的靈光就都合一了,就是聚靈了,靈光都聚到一起了,這就是自性。把那些心都去掉,一個也不要,一個心都沒有了,就是所有心都回來了,所有心都凝聚在一起了,就是真正的一心,所有心都沒有了就是沒有心,就是無心,就是無心人,佛無心,我們也無心,我們不就是佛了嗎,成佛太容易了,把所有心去除就是佛了。沒啥難的,真這樣做就成了。靈光完全和在一起,任何事物也別想把我們粘止住,沒有粘止住之心,誰又能粘止住呢,不是什麼粘止住我們,是我們有那些心在,所以才被粘止住,是我們的心迷上了它們,不是他們把我給迷住了。我若不迷。誰來迷我,有心就有迷,有啥樣的心就被啥給迷住了。修行人必須把心掐死,人心不死道心不生,死了人心當下得道,不是死掉一兩個,是把所有的心死掉。做無心人,空心人。這樣就沒有任何稟性了,沒有任何五行性了,身雖在五行世界中,心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五行不見了,五行在,心不著五行,對這樣的人來說,不就是五行不見了嗎。他看五行清清楚楚,不是在五行裡面看的,是在五行以外看的,五行之外看世間,苦痛無常語難言,離也樂也自在也。再也不會被五行所迷,真正的覺悟了,就成佛了。

那個猜燈謎的人,就是個無心人,空心人,他把燈謎的一切義相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他,義相是義相,互補相擾,他知道,這些都是燈謎的華麗外表,都是迷人之謎,他沒有貪愛執著,沒有愛好嗜好,沒有任何稟性,一切對他無掛礙,他對一切無掛礙,絕不牽纏,絕不粘滯。絕不被迷,因為沒有一樣可以迷住他,在哪一個義相中都不會停留,一直看到深處,看到真正的謎底。一眼就看出啥是真義,啥是表義,啥是文字義,啥是詞義,他清楚明白啥是自己想要的,啥不是自己需要的,他需要的是燈謎的謎底,其他的對他來說毫無意義,那些都是引領他見到謎底的,看到一個否定一個,把所有的義相都看出來了,也都否定了,心就更加的清淨了,清淨心中顯現出真正的謎底,打個比方說,有一堆寶物中只有一個是真寶物,他把所有假的都給清理出去了,就只剩下真寶物了。對他來說,真是一目了然,啥都沒有,只有這件寶物在,當下就知道謎底是啥了,絕不會有錯,絕對肯定。對其他人來說就不那麼容易了,他們看到的都是假的,把假的當真的了,假的一下就可以看到,真的被隱藏起來了,他們是看不到的。因為他們有喜歡,他們看到的就是自己喜歡的,他們有愛好,他們看到的只有所愛好的。他們有嗜好、有習氣稟性,按習氣稟性用心,怎能看到真正的謎底,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學佛也要向那個人一樣,不要有任何喜歡、貪愛、嗜好、習氣稟性,死掉這些心念,沒有任何分別執著,就絕對不會執著各種相了,不會著相,心就會清淨,就會看出佛經之真義了,進入經藏法藏,受真實惠,經藏法藏就是自性,開悟了,見性了。當然,真正開悟見性之人並不顯眼,沒有開悟見性的人是無法看出來的,換句話說,真實受益之人,其他人是看不出來的,他們說啥都正常,他們怎樣想都正常,沒有什麼對錯,他們就在這個層面上,就會這樣看人做事。當然,真受益之人決定會有定力,不會被他人言語行為所轉,不會被轉了境界,相信自己,非常自信,相信佛,信自信他,清淨無為,一塵不染。慢慢的人們就會看出啥是真受益,就會向受益者請教,受益者就可以把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供養給所有的人,自己定住,真的定住了,五行自轉,不被境界轉,可轉一切境界,佛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當下就是如來,成佛了。

點我打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