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入行論講記61[精進品]


時間:2016/3/28 作者:淨海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辛二、斷除耽著惡事懶惰:

所謂惡事(劣事),主要是指追求世間的福報的這些瑣事。特別喜歡搞世間瑣事,特別散亂,這就是耽著惡事(劣事)懶惰。現在講其對治方法。

棄捨勝法喜,無邊歡樂因,

何故汝反喜,散掉等苦因?

若去追求世間的名聞利養,吃喝玩樂等,即使真正得到了這些,也沒有什麼意義,甚至你內心的煩惱更多、痛苦更大了。世間人就喜歡這些,把這些當作快樂。其實,這些都是一種刺激而已,根本不是真正的快樂,這裡面沒有真正的快樂。而我們修持正法,才是永恆快樂的因,最終能得到永恆的快樂、真正的快樂。

世間的快樂都是暫時的。比如說,當暫時沒有一些粗大的煩惱或痛苦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快樂、輕鬆,其實這些都是不長久的。雖然暫時沒有粗大的煩惱和痛苦,但實際上還是離不開煩惱、痛苦的本性。雖然得到了一些所謂的快樂,獲得了一些所謂的利益,但還是不長久。

如果你通過佛法、通過修行得到了快樂,這才是永恆的、真正的快樂,是徹底沒有煩惱和痛苦的。學佛修行才是永恆快樂的因。

現在對我們來說,學佛修行的過程也許是很艱難、很痛苦的。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明白這些佛理,還沒有真正入道,也就是還沒有真正學進去。若是真正明白了或者學進去了,這是一種享受!念佛、做課都是一種享受,而且是一種極大的享受!這裡面有無比的歡樂,就是所謂的法喜。當時是法喜充滿,最終將令我們獲得永恆的快樂,這也是究竟的利益。但是,我們常常會放棄這些利益,而去搞世間暫時的利益,去追求所謂世間的這些快樂,這樣做是顛倒的。

若我們沒有放下世間的利益,追求這些利益的過程本身就是種痛苦,最終還是解脫不了。若我們通過修行,最後得到的卻是永恆的安樂,這個過程看似艱難,但是非常值得!更何況,如果自己真正明白了,生起了信心,真正精進起來了,這個過程就是一種快樂,法喜充滿!

所謂搞世間八法,講的是心態。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吃喝玩樂,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永恆的安樂。這些是要放下的,但是放下不等於放棄。自己應該以佛法、以智慧去生活和工作,暫時上是快樂的,究竟上也能夠得到永恆的安樂。若是沒有佛法,沒有智慧,你去搞世間法,無論是暫時,還是究竟,都是痛苦的。

我經常講,若是沒有智慧,沒有佛法,暫時和究竟上都是煩惱和痛苦,不會有真正的快樂,不會得到究竟的解脫。所以,有佛法,有智慧,這是很重要的。

所謂「捨棄世間的名聞利養」,是要放下的意思,即對這些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與貪戀。若是能放下,暫時不會煩惱和痛苦,究竟也不會煩惱、痛苦。我們學佛修行也是如此,學佛修行以後,你一樣可以生活、工作,但是你要有智慧,這樣就沒有煩惱和痛苦了。

所以,不要捨棄妙法的殊勝歡喜,這是無邊的歡樂之因;不應該去做身心散亂、說笑歌唱等世間事,這是痛苦之因。

辛三(斷除自輕凌懶惰)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壬一、略說:

勿怯聚助緣,策勵令自主,

自他平等觀,勤修自他換。

「勿怯」:比如,世間的國王通過四大軍隊去降伏敵人而取得勝利。同樣,剛開始修行時,一聽說要斷除對世間的貪戀,要斷除自私自利,還要修持六度萬行,心裡就有些怯懦。我們不能怯懦,應該以勇敢的心去修持。

首先,要斷除對世間的貪戀。對世間的貪戀是一種障礙。我們可以有願望,但不能有欲望,因為欲望是成就最大的障礙。我們成家、立業等,都是為了快樂,為了解脫,但若是內心有貪戀、欲望,不可能有真正的快樂,也不會有真正的解脫。所以,不能有貪心和欲望。

很多世間人覺得:「若是沒有貪心,沒有欲望,怎麼去生活、工作啊?」其實,若沒有貪心、欲望,也一樣可以工作和生活,這個時候主要是以悲心和願力來為人處世。貪心和欲望是自私的,心態是狹隘的,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煩惱和痛苦,造成了很多所謂的障礙。而在悲心和願力下,心量是完全放開的,是不自私的,這樣不會有煩惱,不會給自己造成障礙。所以,我們要成就世出世間的一切,也要靠悲心和願力。若是你以貪心、欲望去做,不會有真正的成就,即使有了,也是暫時的而已。

世間人不擇手段地做這些事情,也是為了自己能解脫,能快樂。但若是你以貪心和欲望去做這些,內心裡只會有煩惱和痛苦,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和解脫。所以,我們要靠悲心和願力,不能靠貪心和欲望。貪心和欲望是輪迴的因、痛苦的根。若是沒有貪心和欲望,你一樣可以工作,一樣可以生活。因此,現在我們要斷除和對治的就是貪心和欲望。佛菩薩也在人間嘛,人類里也有很多佛菩薩,他們是怎麼來的?他們是怎樣生活、工作的?他們是以悲心和願力來的,是以悲心和願力去生活和工作的。儘管這二者在表面上看是一樣的,但是內心不同,結果也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輪迴,是痛苦的;一個是涅槃,是解脫的、快樂的。

大家不用害怕,一聽說要斷除貪心、欲望,就認為無法工作和生活了。不是這個意思!若是你明白了以後,這個並不可怕,根本就不用擔心。

其次,要斷除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一切煩惱、痛苦的根,只有你真正能為別人著想,能利益眾生,你的福報、功德才能達到圓滿。這是佛教我們的福德和功德圓滿的一種方法。如果要圓滿你的福德、功德,就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為別人著想,要去利益眾生。這是一種方法,你明白了以後,就不用擔心和害怕了。

有的人雖然明白了,但是煩惱不好斷,習氣不好改,主要是我們沒有真正去對治,也沒有真正去修行。若是你能精進修行,能認真對治這些煩惱、習氣,其實並不難。因為煩惱、痛苦是突然起來的,都是無常的,所以都是可以改變的,也是可以斷除的。大家心裡不能怯懦,也不能對自己喪失信心。所謂擐甲精進,主要是指心裡要有信心和決心。

「積助緣」:指應具備下文中所講的四種修行的助緣,即信解、自信(堅毅)、歡喜、放舍。

「策勵令自主」:然後,以正知正念去守護自己的三門,不能讓煩惱、習氣侵入自己的三門,自己自主。

「自他平等觀,勤修自他換」:在這個基礎上,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換等修法。

首先,要具備擐甲精進,要有信心和決心;然後,具備修行的助緣;最後,用正知正念守護自己的三門。在此基礎上,再去修這些殊勝的法門,比如自他平等、自他交換,這樣你解脫、成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這是對治自輕凌懶惰的方法。主要的問題在於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敢去學修這些法。如果你具備剛才所講的這些條件,一定能解脫,一定能成就。

壬二(廣說)分二:一、修思維因無有能力而懈怠之對治;二、修緣難成而懶惰之對治。

癸一、修思維因無有能力而懈怠之對治:

不應自退怯,謂我不能覺,

如來實語者,說此真實言:

所有蚊虻蜂,如是諸蟲蛆,

若發精進力,鹹證無上覺。

不能對自己喪失信心,不能認為:我這樣一個凡夫,不可能得到解脫,不可能獲得菩提果。大家不能這樣怯懦,不能退縮。因為如來是實語者、真語者,佛在《妙臂請問經》中親自講,若是蠅蜂、蚊虻、昆蟲等眾生能發起精進力,都能獲得難得的無上菩提。

若是能精進,就能獲得菩提果;若是不精進,都不能獲得菩提果。

況我生為人,明辨利與害,

行持若不廢,何故不證覺?

既然這些小含生都能獲得菩提果,我已經獲得了人身,也有能力分辨善惡、分辨利害,如果沒有斷然放棄菩薩行,怎麼會不獲證菩提呢?

《寶性論》中云:「佛身能現故,真如無別故,具種故眾生,恆具如來藏。」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佛性。若是精進修行,都能成佛。

這些小含生也有佛性,若是能精進修行,也能成就。但是,它們沒有得到暇滿的人身,它們很難精進修行,它們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樣的條件。我和這些畜生、小含生不一樣:第一,自己得到了暇滿的人身,這是解脫的機會;第二,自己有分辨能力,了知哪個對自己真正有利,哪個對自己真正有害。我有這個條件,也可以精進修行,解脫成佛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對自己要有這樣的信心。

癸二(修緣難成而懶惰之對治)分二:一、無有怯懦之因;二、有歡喜之因。

子一(無有怯懦之因)分二:一、斷除難行之畏懼;二、斷除長期之厭煩。

醜一(斷除難行之畏懼)分二:一、宣說邪念;二、斷除邪念。

寅一、宣說邪念:

若言我怖畏,須舍手足等。

如果心裡想:「在發菩提心、修菩提道的過程中,如果眾生需要自己的手足或生命,就要捨棄。雖然我也想獲得成就,也想獲得菩提果,但是捨棄這些我做不到,我害怕。」

這是一種邪念。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雖然有這種說法,但不是讓你剛開始就捨棄自己的骨肉、生命等,而是修到一定的層次,當眾生需要的時候,你就可以捨棄。但是,你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你的這種觀點與想法是錯誤的。

寅二(斷除邪念)分二:一、以觀察而斷;二、以修習而斷。

卯一、以觀察而斷:

是昧輕與重,愚者徒自畏。

無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

刺燒複分解,今猶未證覺。

「是昧輕與重,愚者徒自畏」:因為自己內心無明與愚痴,才導致了這樣的想法。其實,你為了解脫,為了成就究竟的果位,去遭受一點這樣的災難和痛苦,是值得的,也是應該忍受的。但是你這樣害怕,心裡這樣懦弱,就是邪見。

「無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刺燒複分解,今猶未證覺」:無始劫以來,我們一直在六道中輪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失去過無數的生命,被無數次地切割四肢。但是,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六道中輪迴,還在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很多人都還沒有明白,沒有知覺啊!我們在六道中輪迴,遭受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才是最可怕的,才是最需要解決的,但是我們都沒有明白,心裡沒有一點畏懼。生死、輪迴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根本沒有明白。

若是仔細觀察、思維,在輪迴的過程中,我們曾失去過無數的生命,被切割過無數的手、足、頭,但都是無意義的,我們至今還在輪迴,還在痛苦。我們失去過很多生命,可能是為了暫時的一些利益去跟別人爭鬥等,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遭受過很多不幸,包括手腳被無數次地被砍斷過。但是,我們所遭受的這些,不但不能讓我們解脫,反而會讓我們更痛苦;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如果是以嗔恨心去做的話,結果可能是下地獄,遭受地獄的痛苦。這些痛苦都是無意義的,對自己來說是一種傷害,但是我們都在盡力地忍受著。

今天我們通過一些稍微的痛苦、短暫的所謂的災難,就能了脫生死,能獲得究竟的果位,那麼承受這些痛苦是值得的,也是應該的。

我們認為「自己為了求法、修行,而遭受一些災難,忍受一些所謂的痛苦」,這還是因為自己沒有徹底明白,沒有真正修進去。若是這樣,的確是有點痛苦,有點艱難。但是,當我們真正明白、真正學進去了以後,其實並不艱難,也不苦。

也許世間人認為,「修行挺苦啊,山上的生活很艱難啊!」我曾經講過一個公案:密勒日巴在山上沒有吃的,沒有穿的,身上長出了綠毛,分不清是人,還是動物。貢塘地區的五姐妹認為密勒日巴太苦、太可憐了,於是就嘲笑他。密勒日巴卻覺得她們很可憐,就唱起了覺歌。覺歌中說,密勒日巴和貢塘五姐妹之間互相可憐,互相嘲笑。

其實,修行一點兒都不苦,一點兒都不艱難。有佛法,有法喜,才是真正的快樂,才是最大的享受。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物質上的享受不是真正的享受,表面上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

所以,修行不會有真正的苦。可能有些時候會難一些,尤其是當我們還沒有明白真理的時候,在沒有真正入道、上路的時候,會難一些。剛開始的時候,尤其是在沒有找到真正的方法,沒有生起信心的時候,會難一些……因為萬事開頭難。如果你真正生起了信心,真正找到方法了,會越修越明白,越修越輕鬆,這個時候不會有艱難困苦。

如果你能忍受這些所謂的苦,就能獲得解脫,能獲得究竟的果位,這都是值得的,是應該要忍受的。

吾今修菩提,此苦有限期,

如為除腹疾,暫受療割苦。

我們生病去醫院看病,可能要做手術,但這是為了治病、祛除病根,雖然這個過程會讓你很害怕,因為你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但是你也會接受這種治療。醫生可能對你說:「你的腹部或頭部要割開」,這是很讓你害怕的一件事,這個過程也許會讓你很疼痛,但這是應該忍受的。我們為什麼願意接受手術,忍受這些治療方法?因為這是祛除病根的方法,這是在治病。經歷這樣的事情以後,就可以解脫病苦,就可以恢復健康。

同樣,我們為了獲得解脫或究竟的果位,即使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要遭受一些艱難困苦、嚴寒酷暑,也是值得的,也是要忍受的。

我們現在根本沒有真正明白解脫、成佛的重要性。

什麼叫解脫?解脫是永遠地解脫煩惱、痛苦,無論你是何種身份、何種條件,都一樣可以不煩惱、痛苦,這就是解脫的狀態。如果你今天解脫了,身份、條件都不用變,無論你是乞丐,還是國王,都一樣不會有煩惱,不會有痛苦。這就是解脫的狀態。

其實,人一生的快樂、幸福和物質條件沒有太大關係。若是你沒有放下,沒有真正獲得解脫,即使你的身份特殊、財富富足,也一樣會煩惱、痛苦;若是你自己真正放下了,真正有成就了,無論在何種條件下,無論身處何處,都一樣是快樂的、無煩惱的。所謂「黃金和牛糞等同」,這講的是境界。

什麼是成佛?就是福德和智慧達到圓滿。「福德」是指善巧方便。所謂福德圓滿,是指一切善巧方便都具足;所謂智慧圓滿,是指無論你在哪一道,無論是何種身份,內心沒有任何煩惱、疑惑。

若是為了解脫、成佛,我們經歷點兒災難或者痛苦也是值得的。其實,我們要的是這種心態,要的是這種精神!如果你能有這樣一個堅忍不拔的精神,有這樣一個願力,就不會痛苦了,也不會有障礙了。

內心不能怯懦,要勇敢。只要有願的力量,就能超越;只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當下就是解脫,不會有障礙的。之所以會有障礙,是因為自己內心不夠堅強。之所以會有痛苦,是因為自己的願沒有發出來,心量沒有放開。

醫皆以小苦,療治令病除,

為滅眾苦故,當忍修行苦。

為了祛病而要治療,通過治療可以擺脫病苦。同樣,這些煩惱、習氣是一切疾病及痛苦的根,也是輪迴的根,是自己最大的障礙,也可以說是自己的敵人。我們為了解脫,就要降伏和斷除這些煩惱、習氣,為此受點苦也是應當的。

凡常此療法,良醫皆不用,

巧施緩藥方,療治眾疴疾。

「良醫」指佛陀。若我們今天生病了,就會到醫院治療、做手術等,採取一些方法去解決,也很痛苦。但是偉大的佛陀不用這些方法,他有其他的方法。他通過自己的方法,可以讓眾生解脫一切痛苦。他的方法既簡單,又方便。

其實,在你不明白的時候,會覺得佛法難;若明白了以後,就不難了。我們覺得所謂的佛理很深奧,若你真正明白了以後,其實一點都不深奧;我們覺得修行很艱難,若你真正找到了方法、竅訣以後,其實一點兒都不難。

若生病了,你到醫院治療,這也是有過程的,也是很痛苦的;為了解決一些暫時的、粗大的痛苦,你起早貪黑地做生意,這個過程也是很難、很痛苦的。佛不用這些方法,佛講的是智慧。什麼是佛法?就是智慧。若是你有智慧,治病就快了,解決問題也快了,身體自然就會健康,家庭自然就會和睦,一切自然就順利、圓滿。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學佛修行,也是為了身體健康、家庭平安。佛法是使我們身體健康、家庭平安的一個方法。若要一切順心如意,生活與工作圓滿,就要有佛法的智慧。若是你有智慧了,心裡就沒有那麼多憂愁了;心情好了,身體自然就健康了。若是有佛法、有智慧,就能保持心態的平靜,這樣一切自然就平安了。若是你有智慧了,就沒有妄念了。所謂的妄念,就是這些我們經常想的這些,都是沒有用的,都是不該想的。若是妄念都沒有了,該想的都能想到,該做的都能做到,能不事事成功、圓滿嗎?佛法就是這樣的一個方法。

偉大的佛陀不用世間的這些方法,他通過佛法,通過智慧,一切都能迎刃而解,一切都能當下圓滿。

卯二、以修習而斷:

佛陀先令行,菜蔬等布施,

習此微施已,漸能施己肉。

我們是要做布施的,但是佛沒有說剛開始就要施捨自己的骨肉、手足。佛說,剛開始你實在修不出施捨心,實在不能施捨的話,先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練,右手給左手,左手給右手,這樣鍛鍊自己的心態。從自己先能放下的、能捨棄的物品開始,比如說蔬菜之類的普通食物。慢慢地這樣練、這樣串習,最後逐漸連自己的血肉和身體都能捨棄。也不是必須要把自己的身體和骨肉施捨了,而是講眾生需要的時候可以施捨。意思是要放下對肉體的貪著。這也是有過程的。先把一些不值錢、自己執著心不是特彆強的東西放下,不貪著。然後慢慢地放下對自己來說最珍貴的東西,最後要能放下對身體的執著。心態都是練出來的。

我們觀想也是如此,是要練習的。剛開始心裡要這樣思維、憶念很困難,但若是慢慢修煉的話,最後一下子就能觀出來了,一下子就能達到那種境界了。就像世間的運動員練跳高一樣,剛開始哪能跳那麼高?哪能跳那麼遠?練、練、練……最後都能練出來。我們的心態也是要練的,觀修也是要練的。

很多人觀不出來,說心靜不下來。哪有那麼容易心就靜下來了?那樣太快了。其實,你真正觀想成功的時候,那是境界。你真正能契入那種境界了,也不一定要觀出一個形象來,或者在你面前顯現出什麼。當你修到那個程度時,你的境界已經達到菩薩和佛的境界了。所以這都不是著急的事,慢慢練。你若是著急,內心鬱悶,這就是自己給自己製造障礙。無論是坐禪,還是觀本尊,心態都是要放鬆的,不能緊張。你心裡越緊張,越著急,越觀不出來。水不動的時候,才能映出月亮的影子;若是水總動搖,能映出月亮的影子麼?所以,別讓心動,別讓心散亂,不著急,才能真正進入狀態,才能真正觀出來,這都是要慢慢練的。

一旦覺自身,卑微如蔬菜,

爾時捨身肉,於彼有何難?

若你真正達到了黃金和牛糞等同的境界,你的肉身和蔬菜也是等同的,這個時候要放下、要施捨這個身體,有什麼難的?

佛並沒有一開始就讓我們把一切都放下,一切都施捨掉。所謂施捨,主要是心裡要放下貪著。對自己的身體、受用都沒有貪著的時候,你的施捨心就修出來了,布施度就圓滿了。

其實,修行不難,成就也不難,主要是我們缺少方法,缺少竅訣。佛把方法教給大家了,但是大家不接受、不相信;佛把竅訣賜給我們了,但是大家不運用。以前有個人問:「若是飯菜里有毒怎麼辦啊?」他不敢用,也不相信這個方法。

佛講,若是你想解脫煩惱,解脫痛苦,若是你想自己的福德和智慧達到最究竟、最圓滿,你就應該這樣做,應該這樣想。但是我們沒有相信啊,更沒有這樣做啊!這就是問題。若是你真正相信這個方法,若是你真正利用這些竅訣去面對、去實行的話,成就就非常快了,一點兒都不難了。

什麼是業障?自己不相信,也不按這個方法去做,得過且過,這就是業障。這是我們要去對治的。

醜二、斷除長期之厭煩:

身心受苦害,邪見罪為因,

惡斷則無苦,智巧故無憂。

若是有時候受到傷害,有時候遭受痛苦,這是為什麼?主要是自己執著,然後造業。

若是你不造惡業,哪來的惡果;你造惡業了,才有惡果。若是你不去執著,就不會受到傷害。若是你不把這個身體執著為我的話,就沒有事了。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一個真正的成就者,既然已經斷除了一切惡,哪來的苦果?既然已經放下了一切,哪來的傷害?

你執著什麼,什麼就傷害你;你執著得越深,它對你的傷害越大。我們自己也有親身體驗,比如說,無論是東西,還是人,你越執著,它對你的傷害就越大;若你不去執著,真正放下的話,就不會有這些所謂的傷害。

福德引身適,智巧令心安。

為眾處生死,菩薩豈疲厭?

「福德引身適,智巧令心安」:若是福德圓滿了,身體自然就健康、舒適了;若是智慧圓滿了,內心自然就安寧了。既然如此,你學佛修行怎麼能遭受傷害呢?怎麼會遭遇痛苦呢?若是你受到傷害、遭遇痛苦了,說明這是造惡業的果報,是你自己沒有放下所導致的。

「為眾處生死,菩薩豈疲厭」:菩薩雖然在輪迴里,在人間,但他不屬於輪迴,不會遭受這些痛苦。《普賢行願品》中云:「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他是以悲心和願力來的,是自在的。而眾生在六道里,是由業力牽引而來的,是不自由的,是痛苦的。

菩薩不會有疲勞、厭倦的時候,因為他以悲心和願力而來,他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即使有,也是一種示現,不是真正的,但是也許我們不一定能徹底明白這些。

子二、有歡喜之因:

以此菩提心,能盡宿惡業,

能聚福德海,故勝諸聲聞。

若是你能發菩提心,以菩提心去行持善法,就能迅速斷盡一切惡業和煩惱,能消除一切障礙,可以立即積累無量無邊的善根與福德。所以,這已經超勝聲聞和緣覺。

聲聞和緣覺也行持善法,也能消業,但是他們沒有發菩提心,所以消業的過程很慢,煩惱斷得也不徹底,積累福德和善根的過程也很漫長,而且無法達到最圓滿。若是發菩提心以後去行持善法,解脫和成就既快,又容易,不同於聲聞、緣覺。

所以,大家能遇到大乘佛法,能發菩提心,這是宿世修來的福報,自己要珍惜。以這樣的福報、機緣,無論是今生解脫,還是即身成佛,都很容易,就在眼前。

如是思維,令自己的信心增加,去對治自輕凌懶惰。

故應除疲厭,駕馭覺心駒,

從樂趨勝樂,智者誰退怯?

所以,應該遣除一切疲厭,駕馭菩提心的駿馬,從安樂之處趨向安樂之處。不僅修行的過程是快樂的,最終所獲得的也是安樂。對一個智者來說,哪會有退心和怯懦啊?儘管他身處輪迴,但是他是以願力利益眾生的,所以沒有任何的疲憊、厭倦。若是一位了知功過的智者,誰會懈怠、退怯呢?

現在有很多人都犯這個毛病。剛開始還很有信心似的,越往後越沒有信心了,開始灰心、退步。這說明你還是沒有明白佛理,還是沒有真正去修行。若是真正明白佛理了,若是真正有修行了,不可能這樣。為什麼要灰心、退步?這是一條光明大道,應該越走越圓滿。

大家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相續,自己是什麼狀態?若是越學越糊塗,越修越沒有信心,說明你還是沒有明白,還是沒有修行。雖然在字面上都懂,看似很精通,實際上還是沒有真正明白。若是真正明白,真正有修行,不會有心靈上的障礙,也不會懈怠。

這些都是鏡子,大家要好好地照照,自己有沒有這些毛病,是不是這樣子的?如果有這些問題,自己應該怎樣去調整,怎樣去改變?這都是很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