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問答

學誠法師:如何去我執


時間:2016/4/9 作者:Aresding

1.網友:「去我執」與戒定慧的關係是什麼?想辦法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是「我執」嗎?

學誠法師:戒、定是修行的過程和方法,最終是為了開啟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夠破除我執——我執,就是牢牢認為有一個「我」,這是生死的根源。

2.網友:如果破除我執,該如何看待一些行事準則,比如堅持善、誠信、正直等等,堅持原則是否是執著於自我的表現?

學誠法師:對自我的執著,是不善愛;對善法的堅持,是善法愛。《涅槃經》中說:「一切眾生,有二種愛:一者善愛;二者不善愛。不善愛者,惟愚求之;善法愛者,諸菩薩求。」

3.網友:在這個社會,怎麼才能做到無我呢?

學誠法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從當下做起,讓利他的心一點點增強,自私的心一點點減弱,煩惱一點點淨化,智慧一點點開啟,就是在通向無我的路途中。無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為之努力的,因為這才是生命的奧妙所在。

4.網友:專心忘我的工作算是一種「無我」了嗎?生活隨性而活算是「無我」嗎?被欲望左右著而失去自我算「無我」嗎?亦或是「無我」只是為去貪嗔痴等執著心的一種方法呢?另外,「無我」狀態下又如何觀察「我」呢?

學誠法師:佛法的「無我」有特定的內涵,「我」的意思是:常、一、主宰,認為外境是恆常不變的,是單一元素形成的,是可控制可主宰的。對眾生而言,對事事物物都有著「我」的執著,故不容易接受無常,事情不能如意便會痛苦……最根本的是對「自我」的執著,即把這個五蘊和合的身心當做「我」。佛講說無常與無我,是為了讓我們放下對外在境界的種種執著,從而更好地對待自他的生命。

5.網友:既然無我,努力增上修行又為何?無我,自然無人,無眾生,弟子又恐墮入頑空,心中疑惑。

學誠法師:無我不是代表不存在,而是不實在。無我,就意味著改變的可能性,所以要努力變得越來越好。譬如菩薩深解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住相布施,但不等於不布施。

6.網友: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何來理解呢?在平時的生活中,怎麼才能做到呢?

學誠法師: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要那麼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要那麼在意自己的苦樂,多想想他人、集體、眾人。"

7.網友:佛說:「萬法無我」,那阿賴耶識里存的是誰的業啊?如果分不清誰的業,又談何因果?如果分得清,為什麼不能把阿賴耶識認為是「我」?

學誠法師:你、我、他,是對待假立的說法,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主體,一切都是因緣聚合而成。

8.網友:既然無我,那六道中不停輪迴的是誰?既然無常,何來「本來面目」可以認知?

學誠法師:「無我」的意思不是空無一物,而是沒有實在不變、獨立存在的個體。輪迴的主體是阿賴耶識,它念念生滅而相續無窮,猶如溪水涓涓,又如燈火焰焰;人也是如此,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夫不覺而執以為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故佛陀說無常、無我來破凡愚的執著。

9.網友:如果完全無我的話會不會容易被他人,被外界所控制呢?會不會讓人失去自我感?而做事沒有主見,做人沒有個性呢?

學誠法師:「自我感」是讓人痛苦的根源,學佛就是要破除它。佛菩薩是實踐無我的最佳代表,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為行事之正見,以慈悲與智慧為做人之個性,最終成就萬德莊嚴;而以自我為中心的所謂主見、個性,卻是讓眾生沉溺輪迴的根本。

10.網友:學佛之人,是否只有達到「無我」的狀態才能擺脫痛苦?

學誠法師:無我是徹底斷除煩惱,但並非只有到最後才能擺脫痛苦。在修行的整個過程中,每成長一分,就減輕一分痛苦、增長一分快樂,「分分斷證,別別解脫」。

11.網友:別人讓我幫忙,我雖有能力,但卻不願為了這個人和這件事付出時間。發現自己現在有種心態,為三寶做事就覺得有用,為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就覺得浪費時間。

學誠法師:佛之所以稱為「佛寶」,就是因為他努力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眾生,完全沒有自己。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