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鍾茂森: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


時間:2016/5/9 作者:果林果梅

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菩薩,各位朋友,大家新年好!今天是新春佳節大年初一,末學首先恭祝各位身體健康,吉祥如意,福慧雙增,法喜充滿!今年的年初一,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特殊的文章,這是文昌帝君在元旦的一篇《勸孝文》,元旦就是指大年初一。文昌帝君是道家的一個神明,雖然他是道家的神明,但是他並不是只弘傳道法,而是廣泛的弘揚儒釋道三教,著重在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讓大眾都能夠修善修福,都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然能夠感得歲歲平安、年年如意。我們在去年將《文昌帝君陰騭文》詳細的學習了一遍,總共講解了一百個小時,之後我們又用四個小時把大意介紹出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文昌帝君的另外一篇訓示,這就是《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勸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培養德行的根基。我們來看帝君這篇訓示:

【帝君垂訓曰。今日是元旦。為人間第一日。吾當說人間第一事。】

『帝君』就是文昌帝君,我們在《文昌帝君陰騭文》裡面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他的生平,他為我們顯示了「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的時候,如何利物利人、修善修德,告訴我們修福著重在心地。他也是一位學習佛法的佛弟子,在《陰騭文》裡面我們看到,他也曾經遇佛授記,也是正在修行的一位菩薩。所以他本人可以說是代表了儒釋道三家完美的結合體。

他的『垂訓』,就是他留給人間的一分訓導、教誨,字字都是箴言。他講到『今日是元旦』,今天是大年初一,這篇文章就是他在大年初一新春的講話,我們在初一這一天來學習他這篇新春講話,格外的有意義。他講到元旦是『人間第一日』。時間本來是空假的,佛法里告訴我們無壽者相,時間的相是假相。現在的科學家們也都能承認這一點,他們通過相對論這種推算,證明時間本來是可變的,不是固定的,因此它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帝君在這裡說元旦是人間第一日,這是有個時間概念,實際上這是隨順我們凡間凡夫的觀念。因為我們都有這種所謂時間觀念,有一年的周而復始,一年有第一日,也有最後一日,第一日是大年初一,最後一日是大年三十,所以帝君為我們說,元旦是人間第一日。實際上,他說這篇《勸孝文》在我們每一天都適用,之所以選擇在第一日來說,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孝是人間第一事。所以帝君選擇元旦來講這件最重要的事情,教導我們從大年初一開始力行孝道,一直到臘月三十,我們的孝心不能夠退改,我們的孝行不能夠減弱,自始至終落實孝道。所以這句話很有深意,開門見山就把文昌帝君一片肺腑之心和盤托出。帝君說:

【何謂第一事。】

人間第一事是哪一樁事?下面就說:

【孝者百行之原。精而極之。可以參贊化育。故謂之第一事。】

這裡是講為什麼孝稱為人間第一事,其中一個原因,這裡講到,從理上來講,孝是『百行之原』,百行就是泛指人類所有的行為,所有的行為源泉就是孝行。這句話跟儒家《孝經》當中開門見山所說的話真的叫異曲同工,孔老夫子在《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就說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聖賢的教育都從這裡出生,所以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的源泉。佛家跟儒、道所講的也是相同的,你看佛家,我們淨土宗三經之一《觀無量壽經》裡面,佛給我們開示「淨業三福」,他說這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是一切諸佛淨業的基礎,不從淨業三福下手就不可能修成佛道。淨業三福第一福,第一條講的就是「孝養父母」,可見得儒釋道三家教育都最重視孝道的教育。儒家講孝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道家,這《元旦勸孝文》裡面講,孝是百行之原,是人間第一事;佛家講孝是淨業第一福,是諸佛之正因,這不是講的異曲同工嗎?所以三家的教育都以孝道為根本。

下面講『精而極之』,精是精純,極就是到了極點,孝道精純到極處,『可以參贊化育』。參是古字,是一二三的三,這句話是出自於《中庸》裡面的所謂「與天地參」,就是人可以跟天地並列為三,就是《三字經》里講的「三才者,天地人」。贊是幫助的意思,幫助天地化育萬物。人何以能夠跟天地並列成三才,可以幫助天地化育萬物?正因為人有孝道,這種德行到了精而極之的境界便是聖人。所以孟子說得好,「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堯舜是聖人,他們何以成為聖人?孝悌到了極處就是聖人。

佛家講的佛菩薩都是孝悌做到了極處,我們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常常也這么教導我們,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這一生要能夠真正成佛,必須要做個大孝子,把孝心推廣、擴大,對法界一切眾生都能夠如同對自己父母那樣的敬愛、孝順、供養,這就是成佛。把孝心做到極處,四弘誓願也做圓滿了,你看「眾生無邊誓願度」,如果有一個眾生未度,我對眾生的盡孝就不圓滿;「煩惱無盡誓願斷」,如果有煩惱未斷盡,孝道也未圓滿;「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果不圓滿,那么孝道也不圓滿。所以成佛也不過就是孝道到了精而極之、圓滿的境界。所以孝是徹始徹終,修學從孝道入手,又是在孝道圓滿,所以這個稱為第一事。這句話是從理上來講的,下面從感情上、人情上來講,寓理於情,正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個理是究竟圓滿的真理,這個情是人間第一真感情。他講:

【赤子離了母胎。在孩抱時便知得。故謂之第一事。】

『赤子』就是剛剛出生的嬰兒,赤條條什麼都沒有,剛剛出生『離了母胎』,在父母的懷抱當中就知道愛父母,正所謂父子有親。我們從年輕的父母抱持撫育自己的孩子那個情景,就能夠體會到父子有親是什麼。你看,孩子愛戀父母依依不捨,完全是出自於真性流露,沒有人教他,他自己就會的,所以這叫天性;再看看父母,也沒有人教他如何愛兒女,他也自己就會,完全都是真性的流露,沒有絲毫的造作。這個生而便知、生而便能的事情叫做天性,這叫性德。所以五倫關係建立在父子這一倫上,所謂「父子有親」是愛的原點,五倫正是這種愛的展開。一切倫理道德的教育都要建立在父子有親的基礎上,都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所以這叫人間第一事。下面帝君又說:

【舍此一事。並無功業。舍此而立言。則為無本之言。舍此而能功蓋天下。到底不從性分中流出。必作偽以欺國。負本以滅身。】

所以把這件事情舍掉,做什麼事業都沒有用,沒有『功業』。為什麼?因為這是世間一切事業的根本。古人常講,人在世間要立德、立功、立言。德最重要,德有所立,才能立功,功是你的功業、你的事業;才能夠立言,立言是留下教誨教導後世。功和言都是以德為根基,而德是以孝道為根基,孝是德之本也,所以舍掉孝道,當然無功業可談。我們也看到社會上有些人僥倖有所成就的,可能忽然之間富貴了,但是你看看他有沒有德行,特別看他能不能孝順父母?假如他不孝順父母,你基本可以預言,他的功業不可能長久,可能一個金融風暴他就垮台,可能遇上了種種不幸,這個不幸很多,可能是天災、可能是人禍、可能是官府來刁難,或者自己做了違法行為,也可能自己有個敗家子,因素很多,把他的那些辛辛苦苦積累的功業也就敗壞掉。為什麼?因為德行的根本沒有,就像一棵大樹,假如根斷了,它愈高大愈危險,愈容易倒台。所以立功要建立在立德的基礎上,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

下面說『舍此而立言』,這裡講立言『則為無本之言』,沒有根本的言論。根本是什麼?是德行、是孝道,孝道是德之本,所以是本之本,根本的根本。如果這個根本沒有,講再多的話都叫廢話,甚至是蠱惑人心、誤導眾生的話,造罪業。特別是現在民主自由開放,人們都有所謂的言論自由,愛說什麼就說什麼。不像過去,發表言論都很謹慎,講出來之前都要想到,這個話是不是能夠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一定是有利益的才說,不敢說那些無益之語。現在人們講話叫肆無忌憚,發表的很多,你聽一聽,都是好像有理,實際上無理,好像是很值得信服,實際上都是些謬論。為什麼?你要看他的根本是不是建立在德行、孝道的基礎上。

譬如說,有人講這世界上錢是萬能的,有錢什麼都能幹,這個話你聽聽好像有道理,實際上叫無本之言。聽了這個話,大家不是都去爭利了嗎?爭利而忘義,這個社會成什麼社會?正如孟子所說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這就危險了。現在舉世之人都在爭利,這世界就危險了,所以有這么多天災人禍,這么多的自然災害、人為的災難,都是因為缺乏聖賢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還有現在的新聞媒體,各種電視、廣播電台、網路、報紙、雜誌,這裡面的言論有多少是宣傳正面倫理道德的?如果負面的比正面的多,這個社會就被導引到一個難以挽救的狀態。

末學去年十月份曾經到過日本,日本最大的華文報紙《東方時報》的總編曾經採訪過我。我當時也勸導他們,你們做新聞媒體的,可以挽救社會,也能夠毀滅社會。只要你們刊載正面的內容,教導大眾能夠斷惡修善、破迷開悟,你們功德無量,你們是來救世的;如果你們都刊載那些負面的內容,每天都報導那些殺盜淫妄的新聞,大家看到了就愈來愈變得肆無忌憚,反正有人比我做得更厲害,我做的現在都無所謂,這就完了。這位總編真難得,他聽了我的諫言,我告訴他要隱惡揚善,大力的去推廣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不正是把你這項工作變為功德事業嗎?所以他從去年年底就開始連載《太上感應篇•積福消災之道白話故事》,勸人明白因果,遵守倫理道德,我們知道之後拍手稱快。所以立言要立真正有德、有益於社會大眾的言論,標準就在於道德、因果。

這裡講,『舍此而能功蓋天下,到底不從性分中流出』。舍掉孝道而能夠功蓋天下的,那是什麼?他過去生中修的福很大,這一生雖然造惡,不孝父母,沒有德行,但是他還能夠有很大的成就,所謂成就,是有很大的名利。就好像三國時代的曹操,亂世之奸雄,那福報真大,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是什麼?沒有道德,重利而輕義,甚至是見利而忘義。所以他的功業,雖然暫時可以功蓋天下,做到一國最有威勢的人,但是他「到底不從性分中流出」。這個性分就是自性,從自性中流出的叫性德,人能夠遵守倫理道德,這是符合性德。這個自性就是本性,《三字經》講的「人之初,性本善」,就好像剛才講的,兒女一出生就對父母有一種愛,這是天性,這就是性德。孝道就是性德,就是從性分中流出的。如果違背了性德,而能功蓋天下,必定是『作偽欺國』,偽是偽詐,用欺騙、用卑劣的手段奪得國家政權,欺壓國民,曹操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背後世千古之罵名。而且《淨土聖賢錄》裡面還記載了這么一個事情,在清朝乾隆年間,有個殺豬的,有一天把豬宰了以後,發現豬內臟上面寫著曹操兩個字,旁邊有個讀書人看到,嚇了一身冷汗。知道曹操生生世世輪迴做豬,償命,過去殺了這么多人,現在一個一個的償命。這個讀書人也因此出家念佛,後來坐著往生了,叫佛安法師。

『負本以滅身』,負本,辜負了根本,根本就是我們的孝道,德之本,違背了德之本,下場就是滅身,身敗名裂。像曹操辛辛苦苦一輩子積累下的功業,最後他的兒孫沒有兩代就完蛋了,又被司馬家族給傾覆。所以不僅是他自己身敗名裂,那是陽世間看到的;死了以後要墮三途,到惡鬼、地獄、畜生道去受苦受報,這真的是太愚痴了。所以下面說:

【天地是孝德結成。日月是孝光發亮。孝之道。言不可得而盡也。】

這是帝君讚嘆孝德,天地都是『孝德結成』,日月都是『孝光發亮』,這比喻什麼?孝德是性德,它代表了天地合一。你看看中國古代的字很有智慧,「孝」字上面是個老字頭,下面是個子字底,所以孝是老一代和子一代合而為一,這叫孝,老為天,子為地,天地合一。老一代上面還有老一代,子一代下面還有子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都是一體,這叫孝道。天地萬有也是一體,這也叫孝道。所以孝心就是一體的心,從跟父母一體開始,逐漸擴大,對待一切眾生、一切宇宙萬有,都以這個一體的心,正是古人講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是真正的孝。所以真正把孝道圓滿,這不就成為聖人了嗎?因此說,『孝之道,言不可得而盡也』,言之不盡,為什麼?這裡面的理深廣無際,事相也是深廣無際。所以第一段,帝君把孝的理為我們開顯出來,實際上講,這是非常精要的來說明,如果要詳講,真的講不盡。儒,現在要編《儒藏》。過去《四庫全書》,一千五百冊的《四庫全書》,中華文化的精華,講什麼?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就是講孝。佛,佛家三藏十二部典籍用一個字概括是什麼?孝。所以三家的聖人統統都是在講孝道,言不可得而盡。

這第一段為我們說明,為什麼把孝道稱為第一事,所謂孝為百善之先,這是從理上給我們說明。下面在事上來為我們分析,帝君給我們說了三對難易的情形,講孝親的難易講了三對,先是總說,然後是別說。總說這一段:

【為人子者。事富貴之父母易。事貧賤之父母難。事康健之父母易。事衰老之父母難。事具慶之父母易。事寡獨之父母難。】

這講到三對難易的情形,這三對是講為人子,做人兒女所面對的不同情形。用這三對六樁事情為我們說明,孝是不管在什麼情形之下都要盡心盡力去落實的。我們的父母如果是富貴,孝父母是易,如果是貧賤,孝父母是難;如果父母是健康的,孝父母易,如果是衰老多病的,孝父母就難;如果是父母有福報,白頭偕老,互相照顧,這孝順父母也比較容易,假如父母一方不在了,或者因為早逝,或者因為離異,寡獨父母要孝順就不容易。可是不管難易,為人子者必須盡心盡力使我們的孝心達到圓滿,這是文昌帝君的意思。總說以後,帝君給我們詳細的來說明。首先我們看別說第一對,就是分別來說,第一對是講富貴、貧賤這一對:

【夫富貴之父母。出入有人扶持。居止有人陪從。其願常恰。其心常歡。故易事也。】

這是講如果父母富貴,這有福,富貴之家,當然照顧的人就多,家裡可能有工人、有保姆可以伺候。『出入有人扶持』,不需要自己親力親為來照顧父母,家裡人多,人手很多。『居止』這是起居飲食,或出外、或在家都有人陪伴,都有人跟從,父母的心愿都能夠得到滿足,心裡常常歡樂,這是有福報。實際上,富貴不在於自己錢的多少,最關鍵的是『其願常恰,其心常歡』。那願怎么樣常恰?恰是這個願得到滿足。我們如果什麼都覺得滿足了,心就快樂,所謂知足常樂、知足第一富,這是最有福報的人,他知足;再有錢的人,如果不知足,他也不快樂,也不能稱為富貴的人。所以父母如果是知足常樂,有福報,這容易侍奉。下面說:

【若貧賤之父母。舍卻白髮夫妻。誰為言笑。離了青年子媳。孰與追隨。人子一日在外。父母一日孤淒。為人子者。善體其情。能頃刻離左右也乎。】

家裡的家境如果貧寒,父母沒有工人、保姆照顧,家裡請不起,只能夠互相照顧,年紀愈老真的愈不容易,除了二老白髮夫妻,可能身邊就沒有人了,誰跟他來聊天、談笑?沒有人給他解悶,沒有人給他安慰,這是一個很悽慘的情形,所以做人兒女要體諒到父母的這種心情。父母離開了『青年子媳』,跟自己的兒子或者媳婦在一起,還可能有說有笑,他們如果不在,誰還會追隨他們?所以『人子一日在外,父母一日孤淒』。現在社會免不了要常常走動,特別是中年的兒女,又要照顧父母,又要工作,還可能要照顧小孩,有時候經常不在家,甚至可能父母要送到老人院去,不能自己照顧,這都是令老人家心裡覺得淒楚的事情。不在家裡陪伴父母,父母覺得孤淒,孤是孤單,淒是淒涼,所以『為人子者』應該善於體諒父母的這種感情,怎么能夠『頃刻離開左右』?

我記得我的母親,她對我的姥姥就很孝順,特別是我的外公去世以後,我母親就搬到廣州我姥姥家裡,跟她老人家一起住,照顧她老人家,跟她老人家一起起居飲食。雖然白天還是要工作,但是一般情況下,晚上都不出去吃飯或者跟同事交往,都是回到家裡。而且她給自己定下的任務,在單位全心全力工作,把事情都做完,要有效率,不能夠把工作拿到家裡來做,或者不要在周末的時候來做,晚上和周末時間都要陪伴自己父母,這個情形我記憶尤深。所以後來我自己出國留學,因為我父母早年離異,母親一個人在家。我去美國讀書,這是母親的願望,希望我能夠拿到最高學歷博士學位,能夠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她的希望是我能夠在學術界有所成績、有成就,能夠做一名教授。因為我母親的父親,我的外公是一名教授,她也很希望我成為一名教授,所以我出國留學是去實現母親的願望。

到美國讀書,家裡並不是富貴的,可以說是貧賤的,收入不高,積蓄不多,母親給我出國準備了一筆費用,都是很少的,但是能夠讓我做為開始時候的維持。到了美國之後,我有獎學金,於是就開始給母親寄錢,每個月我給我母親寄兩百,給我父親寄一百,美金,一美金大概是八塊錢人民幣。而且自己立願,要最快的速度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所以很多的同學到周末都去旅遊,或者開Party,我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沒有任何心思做其他的事情,真的叫一門深入,精進用功。所以在那四年當中,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名,修的課程很多,進度很快,四年完成了碩士和博士學位。我的指導教授在他的推薦信裡面說,我四年能夠完成博士,這是學校裡面第一位,他說鍾茂森是他二十五年學術生涯見到的最優秀的學生。有這份推薦,找工作就方便了,很順利的就得到美國德州大學布朗分校的任職聘函,去那裡教書。然後接我母親來奉養,另外自己的工資也能夠分出來贍養我的爺爺奶奶,還有我的父親,當時我的公公、姥姥已經不在世了。正因為想到我出國在外,母親那種孤淒的情形,真是人子一日在外,父母一日孤淒,內心裡就自然有那種壓力,有那種奮進的精神,如果不努力讀書,而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荒廢自己的學業、浪費自己的青春,這能對得起父母、能對得起天地嗎?真叫天理難容!

所以這篇《元旦勸孝文》,我記得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我曾經在我們學校組織過一些華人留學生在一起做過好幾次的研討會,「中華傳統文化研討會」,那是我自己發起的。每個禮拜天的下午邀請他們到我們的課室里,我給大家義務買一些副食品、茶水招待大家,然後我也給大家講這篇《元旦勸孝》,那都已經是至少十二年前了。所以這篇《元旦勸孝文》,當時我讀了之後就非常感動,我記得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的時候,讀到這一段「人子一日在外,父母一日孤淒」,眼淚止不住流下來,在場的很多同學也是深有同感。所以孝道太重要了,如果沒有孝道,人奮進真的就沒有動力,這就是前面講的,舍此一事,並無功業。

後來我很幸運找到很好的工作,跟我的指導教授合作寫論文,在國際上知名的會議和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多次獲得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受到學校的提拔。後來我在美國,美國政府特別給我一個「傑出教授與研究人才」的綠卡,留我在美國。後來是母親跟我因為追隨我們的恩師淨空上人到澳洲去,所以捨棄了美國到澳洲,在昆士蘭大學教書。這所大學也是澳洲最好的大學之一,它的商學院排名,二00二年的排名,我記得是澳洲第一,亞洲第六。這所學校後來破格提升我為副教授,並且給我終身制的教授,終身制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鐵飯碗,你不想走,學校一般不會開除你,你可以一直這么做下去,很穩定的收入。獲得終身制的聘任,當時我是三十二歲,很多人覺得好像你很幸運,真叫幸運兒,年紀這么輕,在學術上就有成就了。我們想想,並不是自己有什麼聰明智慧能力,如果說這種成就有原因,大概是在孝順父母這分心行上還算積了點德,天地相保,佛菩薩加持,才有這樣的一種福報。所以一個人想成就,最重要的是德行,沒有德行最終必定不能成就,即使有一點成就,那也叫曇花一現,不能持久的。我們看下面一段,下面是講健康與衰老這一對難易,我們來看經文:

【健康之父母。行動可以自如。取攜可以自便。朝作暮息。可以任意。訪親問舊,可以娛情。故易事也。】

這是講到健康的父母。父母的健康是兒女最大的福報,我自己非常慶幸,我的母親身體健康,大概是她這一生因為孝順父母、學習佛法、積德行善,有福報,今年六十六,沒什麼病。偶爾到她原單位去看看的時候,她們原單位的領導很讚嘆她,說我們單位這么多的退休職工裡面,只有你一個從來不用花費單位的一分錢醫藥費。確實,我媽媽很少得病要去住院花很多醫藥費,不需要。她每天都有鍛鍊身體,都有拜佛,而且吃素,吃素吃了十五年,身體健康。『行動可以自如,取攜可以自便』,取攜是她自己提什麼東西,出入往來提個行李自己都能夠搞定,可以自己出門,不需要人陪伴跟隨,這是她自己的福報,也是我們兒女的福報。『朝作暮息』,她還能夠工作,早上起來還能夠做點事情,晚上休息都很有規律,『可以任意』,自己生活調理得很好。

我母親自己一個人生活,現在還有護法居士來護持她。因為自從二00六年底我辭掉昆士蘭大學的終身教職,跟隨我們的恩師淨空上人學習聖賢之道,我就沒有辦法陪伴在她身邊。沒想到,我這一發心要走聖學之道,自己雖然不能夠在父母身邊侍奉,卻有護法居士他們發心照顧,而且照顧得比我自己照顧得還好,這個我萬萬沒想到。真的是我們恩師上人常講的,你只要發心為佛法、為眾生、為弘揚聖教,你的身家都有佛菩薩照顧,照顧得比你自己照顧得更好,現在我真的相信了。所以我媽媽現在每天非常快樂,從早到晚都在修學,聽經念佛,平時爬爬山,運動運動,散步念佛,回來也有人照顧她,在生活上也會照顧她。包括我自己的父親在內,有一個道場四眾同修都非常發心,那裡是居士道場,居士們發心護持我父親,我父親的身體就沒有我母親好,但是道場的人照顧他,真的比對自己的父親還要親,讓我非常的感動。

所以我在走向學習聖賢之道,心裡就踏實了,沒有後顧之憂。這兩年多來,每天在學習經教,對著攝影棚的攝影機來習講,向全世界有緣的大眾報告自己的學習心得,自利利他。真的感覺到,自己只要有為人的心,自己的父母、家人都有佛菩薩在護持照顧,感應是不可思議的。這裡講到父母的健康是兒女的第一福,他們有時候還能夠『訪親問舊』,拜訪一下親友,像過年給親友們拜個年,『可以娛情』,娛是歡樂,他的心情是歡樂的,所以侍奉這些父母容易。下來講的:

【若衰老之父母。兒子便是手足。不在面前。手足欲舉而不能。媳婦便是腹心。不在膝下。腹心有求而不遂。時而忿忿於內。時而戚戚於懷。為人子者。善體其情。能頃刻離左右也乎。】

父母如果衰老,特別是有疾病的時候,做兒女的就如同父母的手腳一樣。手腳是自己的工具,健康的時候,年輕的時候,手腳都利索,想要拿什麼順手就拿,想要到哪裡舉步就到。可是衰老多病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要拿什麼都得呼喚自己的兒子代為拿取,自己手足都舉不起來。媳婦在自己膝下,就好像自己的心腹一樣。所以為人媳婦者,侍奉公公婆婆要謹慎、要周到、要細緻,懂得老人家的需要。這裡講的媳婦、兒女都是一體的,都有孝順老人的義務,而且孝順要體察入微,不用老人家說出來,你就能夠體會他的用意,這叫做腹心。這要完全放下自我,你才能辦到,你要跟老人的心融為一體,才能夠關懷備至。

我們前幾年看到山東電視台出了一個「天下父母」的節目,裡面報導一位大連的孝子叫王希海,二十五年來照顧自己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父親。他父親在王希海二十三歲那年變成植物人,躺在床上不能動彈。這時候王希海有出國工作的機會,有找對象的機會,統統都放棄掉,為了自己的父親,日夜的守候,日夜的照顧,二十四小時服務。一天為他六次餵食,每隔半小時給父親翻身一次,床單給父親每天換一次。有時候父親喉嚨里有痰吐不出來,王希海就用一根吸管,這一頭伸進他父親的喉嚨裡面,那一頭放在自己嘴裡,猛力一吸,把他父親喉里的痰吸出來。如是天天細緻的照顧,乃至到二十多年後,一個醫生在檢查他父親身體的時候驚嘆不已,說王希海二十多年能夠護理他父親到這樣的程度,這是護理史上的奇蹟,平常人辦不到,說王希海能夠給護理學專業的學生來講課了。

他父親身上,二十多年了,連一塊皮膚生瘡、生癬都沒有,如果不是全心全意投入,細心謹慎的照顧,怎么能夠辦得到?而且是二十五年如一日。而他家裡還是很窮,因為王希海放棄了工作,只能吃社會救濟。人長得很帥氣,不少人追求他,他全都放棄了,為了父親他寧願終身不娶,把父親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是小事。報導當中還說,有一個富有的女子向他求婚,答應嫁給他之後,給他買房買車,但是他也婉言謝絕了。為什麼?因為他不想分心,如果成家了,可能給父親的照顧就分心了。你看看這個大孝子,真正做到了是父親的手足、腹心。所以侍衰老、疾病之父母不容易,這叫久病床前有孝子。

父母衰老多病,往往心情不好,『時而忿忿於內,時而戚戚於懷』。這我們常常會看到,老人家心情受身體影響,身體難受,心情也不好受,常常會發點脾氣,甚至有時候還可能摔東西發泄。我們見到這種情形不應該生起瞋恚,應該怎么樣?『為人子者,善體其情』,要善於體諒老人家的難受。假如我們到老的時候,可能還不如他,怎么能夠在老人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最需要照顧、最需要安慰的時候離開他們?

我記得我母親在我姥姥臨終的那段時間裡,她向單位請假,沒有工資不要緊,在家裡面專門伺候姥姥。我當時在學校裡面讀書,在廣州中山大學住校,每個禮拜回來過周末,中間有時候也回來,我母親帶著我照顧姥姥的飲食起居。我姥姥身體倒沒有什麼大病,就是因為衰老,八十四歲就像熟透了的瓜,身體的器官都老化了。當時她因為大便失禁,常常屎尿會抹在她的褲子上,甚至床單上。我母親就帶著我每天洗換,任何怨言都沒有,而且都以一種孝順的心、慈愛的心來做這個事情,我這個做兒子的當時非常感動。所以當母親做出孝道的樣子,兒女看到了,他自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孝心就自然生起來。所以自己能孝順,兒女也跟著孝順;自己要是不孝,你想教兒女孝,不可能的。下面一段是講具慶之父母與寡獨之父母這一對:

【具慶之父母。日則有以作伴。夜則有以相溫。晝無所事。相與論短談長。夜不成眠。互為知寒道冷。故易事也。】

慶就是福報,『具慶之父母』,就是有福報的父母,這裡特別是講父母白頭偕老、相親相愛。家和萬事興,最可貴的就是家人和睦,如果我們的父母能夠這樣和和愛愛,白天互相作伴,晚上能夠互相關懷、互相安慰,給予對方溫暖。這裡舉出一些例子,『晝無所事,相與論短談長』,白天如果沒什麼事情做,互相對面坐著喝茶聊天、談古論今,這是人生之樂事。特別是學習佛法的父母,成為佛法菩提道上的道友,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互相之間鼓勵,根本沒有那種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夜不成眠,互為知寒道冷』,晚上睡在一起互相還會關照。這都是具慶之父母,侍奉這樣的父母當然容易,他們本來就很開心,讓他們開心不難。如果是寡獨的父母就不容易了,寡獨父母,就是可能是父親一方走了,只剩母親一人;或者母親一方走了,只剩父親一人。

【若寡獨之父母。兒女雖有團圓之樂。夫妻已成離別之悲。家庭之內。獨行踽踽涼涼。形影之間。惟有淒淒楚楚。為人子者。善體其情。能頃刻離左右也乎。】

如果是父母一方去世,現代社會也有所謂的單親家庭,父母『寡獨』,孤獨或者守寡。雖然有兒女孝順,跟兒女能夠團圓,特別是在過年過節,像春節團圓,如果兒女孝順,能夠跟父母一起過年,這有『團圓之樂』,可是『夫妻已成離別之悲』。兒女雖在,可是夫妻有一方已不在了,人生痛苦莫過於離別,生離死別最令人悲涼。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到過去的幸福日子,今天不復存在,心裡自然有一番酸楚。在『家庭之內』,可能是一個人『獨行踽踽涼涼』,踽踽涼涼是孤獨的樣子。『形影之間,惟有淒淒楚楚』,看到自己形單影隻,淒楚的心態很自然就會生起來。『為人子者』,做兒女的要善於體諒父母的這種心情,多加意安慰關懷,用自己的孝行淡化父母的淒楚,怎么能夠『頃刻離左右』?這裡的離有身離、有心離,身當然會有離開的時候,年輕的人可能是為工作、為事業、為學業暫時離開父母,但是心不可以離開,身離不要緊,心離才是給父母最大的打擊,如果能夠身離心不離,也等於沒有離開。

我記得我出國留學的時候,在美國四年學業,我母親一個人在廣州,我每個禮拜必定會給父母打一次長途電話,每兩個禮拜必定寫一封長的家信,向自己的母親報告在美國的學習生活。母親聽到我在那邊生活得很順利,學習得也不錯,內心很安慰,我們在電話里、在書信里交流了很多。當時我打電話,每個禮拜花不少電話費,因為當時長途電話費還挺貴的。我的獎學金我記得每個月是八百美金,供養自己父母每個月三百,自己吃住都非常的節儉,住最便宜的公寓,吃最便宜的蔬菜,我是吃素的,不吃肉。省下錢還能夠每個禮拜給自己父母打電話,而且每年還能省下一張機票費回廣州探望父母。當時有同學還笑我說,你這個錢,看你生活上這么省,打起電話一點都不省,還常常往家裡跑,這錢留下來都可以買一部小汽車了。但是我當時沒有小汽車,只是騎著一輛腳踏車冒著風雨上學,心裡踏實。為什麼?雖然跟父母遠隔重洋,但是心卻是在一起,沒有頃刻離開左右。

現在我們跟隨恩師學習聖賢教育,身體雖然離開了父母,但是心心念念想到要報父母恩,所以努力精進的學習,怕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我母親在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號帶著我到香港來拜師,她給師父寫了篇「送子拜師文」。我們依照拜師禮,先向佛菩薩三拜,再請我們的恩師上座,向恩師三拜,獻上我們的束修之禮,另外這篇「送子拜師文」。我母親說,把我捐出來跟隨師父上人學習,將來能夠弘揚聖賢之道,母親對我寄予厚望。所以我舍掉公職,母親很支持,舍掉公職,對她的供養直接就減少了,但是她的心沒有想自己,願意做出犧牲,願意把自己兒子捐出來。假如我們自己不努力學習聖道,不努力的改過自新、斷除煩惱習氣、斷除貪瞋痴慢,那真的是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天地、對不起恩師、對不起佛菩薩,這也叫天理難容。所以,這精進求道的心怎能頃刻離開?正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我們的願心、我們的初衷,也不可須臾離也。

這裡文昌帝君為我們說了這六種情形,富貴之父母、貧賤之父母,健康之父母、衰老之父母,具慶之父母、寡獨之父母,三對難易的情形。不管是難是易,總要盡心盡力孝順父母,讓自己的孝義圓滿而後已。最後一段是文昌帝君的嗟嘆、總結和勸勉:

【嗚呼。試問身從何來。親為生我之本。孝為何事。人所自有之心。】

『嗚呼』是感嘆,感嘆什麼?試問一問我們『身從何來?』身體是我們父母所生,從父母那裡來的,沒有父母怎么可能有我們?所以父母是『生我之本』。我們再有成就,就像一棵大樹,我們的根本不能忘;如果忘了根本,就沒有根本了,沒有根本,這棵大樹必定會傾覆,就是前面講的負本以滅身。所以我們要孝順父母,要知恩報恩,要返本報始,這就是孝。所以『孝為何事』,孝是什麼事?『人所自有之心』,這人人本有的心,這個心叫天性、叫性德,不用人教,本自具足。人如果能夠保持孝心終身不改變,而且能夠發揚光大,這個人就是聖賢,所以成聖成賢,不外乎就是把這顆自有之心發揚光大而已。這就是孟子所謂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就是孝心,大人就是偉大的人、是聖人,聖人沒有失掉他自有的赤子之心,就是孝心。下面說:

【見我此章。而不動心者。非人也。見我此章。而不墮淚者。非人也。逆子忤媳。見我此章。而不化為孝子順婦者。與禽獸何異。人人得而誅之者也。】

文昌帝君最後這種感慨,真是苦口婆心、當頭棒喝。他說如果有人讀到了這篇《元旦勸孝文》『而不動心』的,這就不是人。動心,動的是什麼心?孝心,孝心我們本來都有,是我們自有之心,這是天性。可是現在呢?可能我們從小到大沒有受到良好的聖賢教育,這個自有之心就被社會給污染、給蒙蔽了,蒙蔽這個自有之心的是我們的煩惱習氣,是我們的欲望。

我記得我第一年從美國回來探親,當時我給家裡買了很多禮品,正好遇上要過年,我記得那年是一九九六年底回家過年。離開父母一年多時間,心情都是盼著趕緊回家,買了機票,準備行裝,東西很多,都是給父母的年禮,還有從美國帶回來的一些法寶,當時都是錄音帶,還有書。就想到剪髮的問題,因為在美國剪一次發要十二美金,相當於人民幣一百塊錢,在廣州隨便街邊的一個理髮鋪,五塊錢人民幣。我就想到,乾脆頭髮留長了回家剪,省點錢,我學金融的,這算盤會打。於是就帶著我的這些行裝,萬里迢迢從美國回來,從我們學校到達拉斯轉機,到洛杉磯,到香港,再坐直通車回到廣州,將近三十個小時。回到家裡,那叫風塵僕僕,頭髮又很長,像個小乞丐,就敲門。母親已經知道我要回來,在家等候,聽到我叫門,立即從裡面開門,請我進來。我一看到母親,給母親鞠了個躬,說我回來了,抬眼一望,看見我母親從頭到腳都非常整齊,頭髮梳得整整齊齊,衣服,過年的服裝也非常的莊嚴。她把我讓進家裡,給我沏好一杯熱茶,坐下來跟我聊,說茂森,我知道你今天回來,我昨天特地去理髮鋪燙了發。

我當時就覺得自己無地自容,母親的心跟我的心不一樣。你看母親是什麼心?想到兒子好久沒回來,讓自己的兒子看一個好形象,讓他遠隔重洋不必掛慮,所以特地去燙了發。而這個做兒子的,想到省錢,這個是把利放在孝心之上,這不叫重利輕義嗎?這就是社會污染,讓我們的孝心被蒙蔽了,不能夠時時刻刻把孝做為第一事。什麼叫第一事?事情來了,相比之下哪個最重要,第一事擺在第一位,這才叫做人間第一事。我當時怎么想?省錢是第一事,孝親變成第二、第三。所以這個事情我都是常常的懺悔,這事上雖然是小,但是這個心卻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通過學習《勸孝文》,讀到這個章節就動心,動什麼心?動我們自有的孝心。假如不能動心的,那真的就不是人,那跟禽獸有什麼兩樣?現在雖然穿著衣服是個人的樣子,那叫衣冠禽獸,現在就是衣冠禽獸,死了以後必墮三途。所以『見我此章,而不墮淚者,非人也』。看到這樣的一個章節,文昌帝君的這種苦口婆心的勸化,眼淚流下來了,這是什麼眼淚?懺悔的眼淚,感動的眼淚,改過自新、斷惡修善的誓願觸發出來的眼淚,從今以後要做個大孝子,痛改前非。我自己就曾經在美國留學的時候發了九條孝願,懺悔自己過去不孝,發願做孝子,這才算是個人。

下面說『逆子忤媳』,逆子,不孝子,忤媳,不孝順公公婆婆的媳婦,這些人就是過去不善(為什麼不善?其實他本性本善,因為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沒有人教他),所以做出很多糊塗事;現在聽到《勸孝文》,發願改過自新,必定化為『孝子順婦』,重新把孝心開顯,把孝光發亮,這是良心發現。否則,這裡講得很不客氣,那『與禽獸何異?』說老實話,禽獸都有孝心,孝心是一切眾生本有的性德,君不見小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這不都是禽獸嗎?它們都會孝順父母,人做不到,那真叫禽獸不如,『人人得而誅之者也』。不僅人可以誅之,天也可以誅之,這個意思就是說,人間的法律不能原諒他,天道的因果定律更不可能放過他,不孝順的人果報必定是遭到天譴,必定是墮三途,甚至會墮地獄。所以知道因果報應,不敢作惡,懂得倫理道德,恥於作惡,人怎么能夠跟禽獸一樣?要學聖學賢,生起崇高的志向。人貧窮沒有所謂,要有立志,正所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有希聖希賢的志向,從孝道下手,孝順父母,進而把孝心擴大,孝順一切人、一切眾生,必能成聖成賢、作佛作菩薩。

今天元旦,我們的新春學習就以《元旦勸孝文》,希望我們在這人間第一日裡面,努力奉行人間第一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摘自: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鍾茂森博士主講2009/1/26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