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我們應當為自己的心靈成長而活


時間:2016/5/22 作者:素時代素食空間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人的心像一個大倉庫,裡面有善的種子,也有惡的種子,有時候是善的種子在現行,有時是惡的種子在起作用,所以時而光明時而黑暗。修學佛法,就是要讓內心不斷增長善的一面、淨化惡的一面,讓光明的時間越來越長,直至完全沒有黑暗。

心靈的成長猶如走路一樣,也是需要一步步走的,聽聞佛法就好比看到了地圖,但僅僅看地圖,是到不了目的地的。

我們決定不了別人的行為,只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對於個人修行而言,對方假乞討,也不礙自己真布施,發願以今日之財布施作為未來法布施的因緣,更深地救助他心靈層面的貧窮。對於社會建設而言,在冷漠自私、唯利是圖的環境中,能夠有一份真誠的慈悲是無比寶貴的。

鍛鍊身體會很累,窩在沙發里吃零食很輕鬆,前者「自找苦吃」,但有益於健康。鍛鍊心靈亦復如是,外在的挫折是讓自己變強大的必經之途,做好這個心理準備,遇到一切境界都不要怕。

人生要有方向、做事要有智慧。樹立榜樣、親近良友,多讀好書、成長心靈。要學習,學習人生的智慧,學習認識自己的心靈。沒經過學習之前,在生命的路途中,我們就像盲人夜行,什麼都看不到,心怎麼能安定、無畏呢?

如果自己的內心本身就很脆弱,缺乏力量,自然跟他人難以好好相處。關鍵是要彌補自己內心的不圓滿,讓心靈成長起來。多讀一些善書,用心去體會裡面的道理,慢慢調節嚴重的情緒問題。平時生活中,點滴之處多用心為善,善行是心靈最好的營養。

心若強大,才能放下。當我們一直糾結於怨憤走不出來的時候,應該轉向投入那些能夠提升自己心靈的行為:發願、學習、善行、成長,去關愛更多人、欣賞更多人、承擔更多責任。承擔佛法事業,最核心、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和他人心靈成長,而不是一時一事的結果。這並不是說不要努力去做事、不必重視事情的質量,而是不要把事情的成敗當做唯一的追求。

人生一世,不能只想著自己的喜好,還要有責任去關心我們生活的這個環境和社會。人要有理想,生命才會更精彩,若僅憑藉福報的庇蔭而迷醉在暫時和脆弱的安樂中,實在可惜了人生。在生活的享受上要知足常樂,在心靈的成長上要永不知足。

要多用功在心靈的充實和成長上,找到自己的宗旨,才能慢慢得到真正的心安。心中空虛,所以才會需要外境來填滿。外境的影響也有區別,有的是刺激,有的是啟發;有的增長煩惱,有的增長力量。現在一些影視節目,製作的動機就是為了滿足人的獵奇心、刺激人的五欲,卻在心靈更深的層面無所作為,給人帶來的快樂是有限的、短暫的,如渴飲海水,越飲越渴。恰恰是因為心中空虛、脆弱,所以才需要追尋外在的所謂「勝利」來刷存在感。

在生活的層面幫助,是一種幫;在心靈的層面幫助,也是一種幫。我們對於悲苦柔弱的人容易生起仁愛施與之心,對於可惱執拗的人不僅不容易生起悲心,反而會激發厭惡之心,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心還沒有很好的把握,慈悲與智慧還不足夠的緣故。幫助他人與修行自己是相輔相成的。財物的幫助很重要,但它的作用終究是有限的;心靈的幫助更可貴,它的作用是無限的、超越生死的,以有形的財物資助為緣,種無限的生命救度之因。

學習佛法就是要解決人內心的煩惱、無明,長期以來我們都缺乏「心靈」這一課,所以把握不住自己的心,把握不住自己的行為。如果真正明白修行的重要,再忙也能抽出時間來做。譬如吃飯、睡覺,再忙也不會忘,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不吃飯、不睡覺人就活不下去。修行也是一樣,是對法身慧命的滋養,如果不聞思、不薰習,人的心靈就會漸漸被煩惱所淹沒。

真正的成功,既不是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的,也不是別人的眼光和看法決定的。眾生的讚譽如空花水月,眾生的毀訾也如夢幻泡影,我們應當為自己的心靈成長而活,為更好的付出與奉獻而活。

物質與精神並不是矛盾的,要破斥的是「只要物質不要精神」甚至「為了物質拋棄精神」,因為一旦離開了精神、心靈,求快樂也無處可得。而人本身有許多煩惱,貪慾永無止境,如果把太多精力放在追求物質上,就騰不出空來關注精神世界了,所以應格外注意。

佛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從因上解決,從心上解決。恐怖主義、暴力傷害……都是心的教育出了問題,人不懂得善惡,不知道怎樣降伏內心的貪嗔痴,正如古德所說「天下不治,由人心不明;人心不明,由聖學不講。」所以,要大力弘揚慈悲、包容、平等、智慧的心靈教育和生命教育,用祥和取代暴戾。

對於不友好的人,對立與仇恨是容易的,也是人之常態,但這樣的思維只會讓自己痛苦和黑暗;無論外境如何,自己內心都能保有一份光明,從生活的美好中學到愛,從生活的傷害中學到堅強,這才是強大的心靈。

「內心強大」是一個境界、一個果相,因地中,我們應從依師、聞法、思維、奉行做起,慢慢增長慈悲與智慧。慈悲就能包容,智慧令人清淨;慈悲教人擔起責任,智慧教人放下包袱。動力既足,包袱又輕,這就是最強大的心靈。

因為太關注自身苦樂了,所以才會感到孤獨;心裡空蕩蕩的,是因為想著的人太少了。敞開心扉去關心更多人,去溫暖更多人,也會給自己的心靈帶來陽光。心永遠在跟著外境跑,在後悔、期待、失望中惡性循環,卻沒有好好停下來把握當下這顆心。

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不同的人,不同的心靈,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每個心靈都有自己翱翔的天空。求善果、福報,是佛法所攝;調伏煩惱、追求心靈安定,也是佛法所攝,福慧雙修。不同根基、不同希求的人相應的點不同,適機而赴。

「社會」是一個因緣和合的概念,它是由許許多多的人組成的,由無數人的心靈建造而成的,由你、我、他組成的,而不是自己腦海中想像的一個割裂於自身之外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都可以營造自己身邊的小環境,讓我們自己的思想、行為、努力對社會產生正面的作用,才是積極的人生。

出家不是一個「結局」,選擇一種清靜度日的生活。相反,出家是選擇一個新的開始,從此之後要用全部精力來完善自己的人格、圓滿自己的心靈,然後投入永無止境的服務眾生的事業。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