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思想的癌症,才是致命傷


時間:2016/5/28 作者:清心

【懷師箴言】我們的文化到了今日這個地步,不是偶然的,是幾十年來大家疑古,隨便拋棄了傳統,拋棄了前人的經驗,輕視前人的學問,結果變成這個樣子,所以信而好古,是保持歷史人生的經驗,孔子對此,持以非常慎重的態度,實在了不起。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我們研究孔子思想,知道孔子自己很謙虛,他說我述而不作。什麼叫述?就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保留傳統的文化,就所知道的,把它繼續起來,流傳下來,好比現在說的,散播種子,沒自己的創作,不加意見。孔子的刪詩書、定禮樂、系易辭、著春秋等六經文化的整理,只是承續前人,並沒有加以創作。但是他有個態度,信而好古,不是迷信,是真信,加以考證過的真信。譬如我們中國第一部歷史文獻《書經》,也叫做《尚書》,第一篇是從《堯典》開始,難道堯以前沒有歷史了?當然有,我們自己都曉得,講祖宗文化從黃帝開始,黃帝到堯這個階段,歷史還有一千多年。中國文化五千年,是從黃帝開始數起,黃帝以前再推上去,如果照我們舊的說法,認為中國歷史是有十二萬年之久。以前歷史是十二萬年,哪知道後來年紀大了一些,進了洋學堂,就變了,變作五千年文化,再後來又變成只有三千年了,我看將來說不定會變成只有一千多年了,我們中國人的歷史文化越來越短了!

孔子當時刪詩書,為什麼《尚書》將堯以前的刪除呢?因為堯以前的文獻不夠,他不敢輕易斷言,所以歷史資料的文獻,自堯這個階段開始。他在這裡說自己「信而好古」,就是說明他做學問的態度,實在非常相信而喜歡傳統的文化,把它保留下來。我們看了他自述的這八個字,再看現代的學者做學問的態度,恰恰相反,我們現在是作而不述,專門創作,而且寫文章,是千古文章一大抄,在於抄得好抄不好。過去寫文章,如加「子曰」就表示這句話是引用孔子的。現在叫保留他的著作權,古人不是權不權的問題,如作詩,作到與前人同一個句子了,就在下面寫明「借句」或「借××人句」。寫文章如果引用古人的話,或孔子的話,或蘇東坡的話,任何人的話而沒有寫明,一定被老師或家長責備:「你這個孩子,怎麼搞的,不道德!」現在的著作,會偷人家的,非但不說明引用人家的,甚至於有很多的是全盤盜印。……

還有呢?專門疑古,對古代的文化不相信,於是好犯上作亂,尤其抗戰以前有些學人,現在講起來,真是該死,後來我們的思想一度受到他們的影響,他們跟著日本人說,堯舜不是人,是中國人自己編的,堯是香爐,古代的香爐,舜是燭台,禹也不是人,是爬蟲,這是日本人故意侮辱我們的,我們的學者也都跟著這樣說。所以我們的文化到了今日這個地步,不是偶然的,是幾十年來大家疑古,隨便拋棄了傳統,拋棄了前人的經驗,輕視前人的學問,結果變成這個樣子,所以信而好古,是保持歷史人生的經驗,孔子對此,持以非常慎重的態度,實在了不起。

其實,對於堯舜禹三代禪讓傳位的懷疑,以及有關湯武革命的批判,都是後世人吃飽了飯很無聊的閒事。堯舜禹三代的禪讓,在古文的記載上,明明告訴我們是「禪」,是「讓」,已經很明顯地說出「禪」,就是退位遞補的意思。「讓」,就是讓送的意思。既然又讓又禪,其中多少有些過節,但在過節當中,畢竟很坦率自然地把自己一手所掌握的天下權位交出去,並沒有戀棧而不捨,也沒有交了以後有怨恨的,這就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做到的。他們所以能夠如此做,當然道道地地可稱之為聖人的行為,又何必多此一舉,用後代世道人心的不古,而反證古人也必如後人的勾心鬥角,而且是必須要把它拉到和自己當代同樣的壞才算是合理?這豈不是讀書人思想上的癌症,是多餘的致命傷嗎?

——《孟子旁通》《論語別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