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謙就受益滿就招損


時間:2016/6/4 作者:阿彌陀佛平和

處事為人要懂得謙虛,所謂是「滿招損,謙受益」。你看看這個世間人,有很多做的好事,好事為什麼不能成就?細心去觀察,原因就知道了。多半是姿勢太高了,傲慢引起別人的嫉妒,所以阻力就來了,破壞的力量就來了;到你招架不住,你的事情就毀於一旦。古人做一樁善事,為什麼能成就?為什麼那麼順利,那麼多人幫助?謙虛。自己不居功,功德誰的?功德大家的。今天我們在新加坡,做這麼多好事,李木源居士從來沒有說是他做的。人家問,「大家做的」,每一個人都盡心盡力了,所以才有今天這樣殊勝的成就。功德歸大家,過失歸自己,事情就能做得成功;功德歸自己,過失歸大家,沒有不失敗的。古今中外成敗,它有個道理在,你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你就明白了,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做。

……《易經》裡面有幾句話:「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盈就是滿足。所謂「滿招損,謙受益」,諸位一定要明了,最忌諱的就是「滿」。人覺得自己很滿足的時候,往往不知不覺,驕慢的態度就現出來了。如果我們講預兆的話,這是最不好的預兆;就是打仗也是如此,驕兵必敗。抗戰勝利之後,這個國共的戰爭,那個時候我在南京念書,南京有一支軍隊,是國民黨最好的軍隊,常勝軍,跟日本人打仗打了八年,這個軍隊沒有打過敗仗。所以是蔣總統最心愛的一支部隊,也是裝備最好的部隊。這個部隊從南京出發,開到山東去了,跟共產黨打仗,結果是全軍覆沒,軍長自殺了。我們那時候細細觀察,太驕慢了,目中無人,證明兵法裡面講的「驕兵必敗」。敗得那麼慘,太大意了,瞧不起人,這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我們是看在眼裡,驕慢!謙是謙虛,謙虛就受益。《易經》上舉個比喻,盈是滿,好像這個杯子,你這個杯子是滿的,水是滿的,人家再給你添,添不進去,漏掉了;你這個杯子是只有一半,你能夠接受別人的供養。謙就受益,滿就招損,所以這四句話說得好。

……所以人在得志的時候,愈是要謙虛,愈是要恭敬,愈是要誠心誠意。利用這個機會去幫助別人,修福積德,到你自己年老體力衰,退休了,報恩的人多,照顧你的人多。所以我們修福,什麼時候享福?晚年享福,退休之後享福。中國人教學說得好,年輕的時代,培養福德的基礎,根基。這些教育都是國小時候教的,父母教的,老師教的。所以為什麼父母、老師恩德那麼大?你的成就都是得力於那個時候栽培的。中年時期踏進社會,是你修福的時候,是你造福的時候,是你積福的時候。晚年退休,中國古時候七十歲退休,《禮記》裡頭講「七十而致仕」。七十退休的年齡,退休之後享福。

現在的社會顛倒了,什麼時候享福?兒童享福,父母寵愛;中年,中年戰場拚命;晚年墳墓,你說多可悲,多悲哀!中國人的生活,晚年享福,這是外國人想不到的,教育的理念完全不相同。我過去住美國的時候,中國還有一些受老教育的,還有祖孫三代住在一起的,三代同堂的,日本人也有很多。當地美國人看到非常羨慕,尤其是美國老人,看到了很感動。他的兒女走了之後,就不回頭了,過年過節寄一個賀卡,就不得了,到處告訴人,我兒子給我寄賀卡來了。看到東方人,老人跟兒女跟孫子住在一起,他非常羨慕。東西方文化不相同,現在我們受西方文化影響太大了,也學外國人,不要父母,不養父母,忘恩負義。他種下這個因,到他退休晚年的時候,他要嘗到這個果報,到那個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我們要想恢復傳統善良的教學,一定要從自己做起,一定要懂得謙虛。「謙虛才能夠受教,善福無有窮盡」。人只要傲慢不謙虛,再好的老師都沒辦法教他。我們跟李老師十年,看到老師對學生的教學,凡是學生有傲慢的,沒有一點謙下之心的,老師對這個學生,很客氣,很恭敬。他有過失,老師也不責備,也不說他,我們就問為什麼?老師講,沒有用,得罪人,結冤讎,何必!能接受的,肯聽話的,老師又打又罵,一點好臉色都沒得看,真的教你。為什麼?你能受得了,你肯接受。不肯接受把你當客人,肯接受才當學生,對你沒有好臉色的,真教你!所以同學當中也有好幾位,老師把他當客人,很客氣,跟對我們天天又打又罵的不一樣。老師不是有偏心,完全看學生肯不肯接受。所以常講,你有一分誠敬,一分接受,就教你一分;你有十分誠敬,肯接受十分,就教你十分;不能接受,不教,教了沒用。你只有一分誠敬,教你兩分太多了,你接受不了。因人施教,看學生,看你的真誠心,看你的謙虛心,對你用什麼方式來教導,因人而異。那個時候,我們同學只有二十多個人,老師對每一個人教的方法都不一樣。

——摘錄老法師<了凡四訓>菁華

---轉自網路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