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滿一上師:修學退轉邪見盛的九點開示


時間:2016/6/4 作者:住華居士

自恢復宗教政策二十多年以來,中國佛教已發生許多可喜變化:信眾大量增多,各地均有許多寺院恢復重建,書籍資料流通和各派交流亦非常便利頻繁。然而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高僧少,成就者少,修學風氣差,修行者容易退轉,邪見盛。出現這些狀況的原因,大致可歸為以下九點:

1、無皈依心,不知解脫。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四法印」,所以無皈依佛法的心,也無出離六道輪迴的願望,不求解脫。由於無皈依心的護持,不理解「四法印」,有些人容易退轉,或走入外道。

2、缺乏對佛教核心義理的認識,容易產生邪見和退轉。擁有大量信眾的淨土宗,主要宣傳命終後往生淨土,而缺乏對於「四法印」為核心的空性般若正見的理解和傳揚。古代禪宗行人根器很利,亦熟於經論教理,為避免禪者囿於文字,禪宗大德主張不立文字,採用參話頭、參公案等方便使人見性開悟,這種方式確實曾度化了不少上上根器者。但現今中國行者具備相當基礎與根器者甚少,若仍沿用這種方便,而不重視教理,只能誤入歧途,見性開悟更遙不可期。修任何法門,都必須首先明了基本核心義理,具備斷煩惱、度眾生的正知正見。許多寺院,只滿足於完成朝暮課誦,修行目標很低,這樣怎能指導僧俗二眾解脫呢?

3、對成就缺乏信心。認為成佛非常遙遠,只知做好事,作好人,沒有成佛的希求,修行懶散;這是對滅、道二諦,即成佛和成佛之法不理解造成的。

4、對戒學認識不清,視戒律為妨礙行動自由的障礙,持戒不嚴格。戒、定、慧三學,都是斷除煩惱的手段。所以,持戒是克服煩惱的重要手段。培養出調柔平靜的心性,才能修定開慧。

5、對於修行次第不清楚,以致入手不得力。以藏傳密宗而論,各派雖然都屬「果乘」,但都有其自身修行特點和次第,都有所適合的根器。如寧瑪派大圓滿是最早出現的,它真正修「果」,我本來是佛,只要清淨了業障,然後自然安住於自性,就成佛了。三百年後,人們根器漸鈍,薩迦、噶舉二派引入,它們是修「道」,通過「六成就」等法除五蓋,轉識成智。又過了二百年,人們根器更差了,那時建立的格魯派則非常重視「基」,嚴格戒律,研讀《菩提道次第》等經論,重視佛教義理的思辨。所以大圓滿其實是上等根器者才能領悟的。不過祖師們又慈悲智慧地將它整理、編排了由淺入深的若干次第、竅訣,使它應機極廣,行者若能依大圓滿正見而勤修,則不論根器利鈍,皆可成就。所以,如果行者若對自己所依止的法門不理解,對次第不清楚,難免修行不得力。

6、發心不明確,或沒有與其發心、根器相應的修法,亂修一通。比如有的行者追求自我解脫,有的懷有度眾生的大心愿,有的只追求人天福報,如果目標不明確,或雖有了目標卻得不到相應的修法,就不會取得好效果。

7、修行上不精進,表現於怕困難,不勤奮,不能堅持。不精進有內因和外因,根本原因還是前行沒修好,對於「四法印」沒有真正理解。

8、無根本依止師,所以無法建立正知見,得不到有效的方法、竅訣,得不到應機切實的指導。或者有了方法,又缺乏實踐。

9、出世、入世的關係擺不正。佛法可促進世間法的順利,使人健康安樂,而有的人卻認為佛法是消極避世的,不利於世間生活,因此放棄佛法,得不償失。

摘自《了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