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五毒月的來由和禁忌


時間:2016/6/10 作者:善光

「五毒月」的來由《印光大師.挽救劫運篇.誡欲戒淫.保身節慾》,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這十天內,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端午為九毒日之首,農曆五月俗稱毒月。其中更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這十天內,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農曆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個月份。能不同房,對身心都有極大的好處。所以古代有習俗,五月讓婦女回娘家住一個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農曆五月,大家慎重注意五月的九毒日。(佛教日曆上皆能查到)

禁忌:該期間內,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注意:正淫也要克制,邪淫更不能有)。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黃帝內經》中有段採用軒轅黃帝和素女對話方式,談論了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說:每年農曆五月,是天地之氣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同房者不出3年必夭亡。用什麼可以驗證呢?取白色新布一尺,於當晚懸掛東面牆上,第二天早上觀看必有血色,常有一些人突然猝死而查不出任何病因。特別是性慾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陽,真陽一失,命不久也!

五月為天地交泰之月,陰陽混沌不分,人體臟腑氣血受極大影響,保精惜命,寧神內守,安然度過,反應人身,肚裡空蕩蕩,走步無力,沒有精神。

著名養生專家董卿老師講,人與宇宙為一體,人體五臟六腑皆受天地運行的影響,此時的節氣,乃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宜從農曆五月初一禁起,戒過一月。果能色慾撙節,自可百病消除。今人各種突發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等,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痲,四肢無力,背心發熱,咳嗽不止,時而頭昏頭痛,時而眼花眼痛,秋冬則惡寒怕風,手足發冷,春夏則喉疼目紅,腹痛閉痧。正當年壯之時,乃見種種不足之症,推原其故,無不因未能節慾而來。多欲傷生,斷非藥餌能補,好色者恃藥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草根樹皮之品,萬難益髓填精,其能滋補者,不過偏陰偏陽,藉以流通氣血,及氣血既虧,雖藥石亦無從補救。古雲「服藥百顆,不如一宵獨臥」,慎無恃藥可補身。

人的生命是由於淫慾而得,所以人的這種習氣偏重。稍有禁戒不謹慎,多數導致死亡。古時的聖王,出於愛護子民的原故,就是夫婦之間的房事,在禁忌的日子,也令人敲響木鐸(大鈴),行走於街巷道路,希望以此警戒世人,不要誤送了性命。其慈悲愛民是何等的無所不致呀!

到了後世,不但國家政府的法令不再提及,就是父母對自己的兒女,也不講說戒淫保命的道理,致使大多數少年,因此而斷送了寶貴的生命,實在太可悲了!

農曆五月,是一個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很容易繁殖的時候。而大家都知道,性生活是人體正氣的一種消耗。在農曆五月,外邪如此厲害的日子,如果我們不節制性生活,肆無忌憚的消耗正氣,不正給厲害的外邪以可趁之機。此時,對人體來說,就是非常容易生病的。

有可能某位師兄在「九毒日」犯了戒,而沒有染病,但是可能你已經種下了疾病的種子。雖然,科學不能證明這件事,可是誰知道呢,科學不能證明的事多著呢!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